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调查女性门诊患者人乳头病毒(HPV)感染情况。方法2010年1月至2010年12月,对3214名妇女采用第二代杂交捕获试验(HC-Ⅱ)检测高危型HPVDNA检查。审核数据后,采用SPSS10.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受检者平均年龄(34±8)岁,其中高危型HPVDNA检测阳性者738例,占22.97%;阴性者2476例,占77.03%。高危型HPVDNA阳性患者的年龄为19—68岁,其中20-29岁和30-39岁者者感染率最高,分别为26.40%和20.76%(P<0.01)。单一高危HPVDNA感染率为54.32%,多重高危HPVDNA亚型感染32.13%(P<0.01)。多重亚型感染中,一般以2—3种亚型感染为多见,占28.56%(P<0.01),感染率最高的亚型为HPV16、58、33、18,31.26%(231例)、18.26%(135例)、10.28%(76例)和10.19%(75例)。结论女性门诊患者高危型HPVDNA感染率高,应对感染者定期随访以了解感染的动态变化。

  • 标签: 乳头状瘤病毒 调查研究
  • 简介:

  • 标签:
  • 简介:目的:探讨胰腺实性假乳头(solidpseudopapillarytumorofpancreas,SPTP)的CT表现及其诊断价值。方法:收集经手术病理证实的5例SPTP的CT资料,并进行观察分析。结果:2例肿瘤位于胰腺体部,3例位于胰腺尾部,病灶体积较大,边缘光滑;4例以实性成分为主,1例以囊性成分为主;病灶不均匀中度强化,内见无强化坏死区,整体强化比正常胰腺组织低;冠状位、矢状位图像重建后,病灶与毗邻组织器官的解剖关系显示更加清楚。结论:SPTP的CT表现有一定特征性,结合MPR,可在术前明确诊断,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 标签: 胰腺肿瘤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 简介:胰腺实性假乳头(solidpseudopapillarytumorofpancreas,SPTP)是罕见的胰腺肿瘤。1959年该病由Frantz首次报道,故称Frantz。其病理表现则由Hamoud在1970年首次报道,因而又称Hamoud。Kloppel等在1981年报道了5个病例并指出该病具有独特性,1996年WHO正式命名为“solidpseudopapillarytumorsofthepancreas”,并将其归类为良性或低度恶性肿瘤[1]。

  • 标签: 胰腺实性假乳头状瘤 影像学诊断 低度恶性肿瘤 胰腺肿瘤 病理表现 WHO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分析胰腺实性假乳头的临床发病特点及CT表现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6例胰腺实性假乳头的临床特点及CT特征。结果6例中有5例为女性,1例为男性,发病年龄最小的是12岁,最大的是46岁,肿块大小位于30mm*32mm至96mm*100mm之间,病灶位于胰体尾部5例,位于颈部1例,病灶均呈囊实性膨胀性生长,均有包膜,病灶均突出胰实质外,增强病灶实性部分呈渐进性强化,囊性部分未见强化,包膜强化,其中一例有腹膜后淋巴结肿大及脾动脉受侵。结论胰腺实性假乳头的具有独特的发病性别及发病年龄,CT具有明显的特征,结合临床的发病特点及CT特征能作出准确的诊断。

  • 标签: 胰腺 实性假乳头状瘤 计算机体层摄影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胰腺实性-假乳头的声像图特点及鉴别诊断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和病理证实的5例(女4例,男1例;平均年龄25.6岁)胰腺实性-假乳头,对其大小、位置、声像图和临床表现进行研究。结果肿瘤平均直径65mm(范围40-125mm),超声表现为实性或并有囊性的肿块,边界清,有包膜,1例内部钙化。结论胰腺实性-假乳头肿瘤声像图表现具有一定的特征,超声检查再结合其临床特点对其诊断与鉴别诊断具有重要价值。

  • 标签: 超声检查胰腺乳头状瘤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目的探讨下呼吸道乳头的临床特点,以期提高对该病的诊断和治疗水平.方法分析我收治的一例下呼吸道乳头的临床特点,结合既往文献对22例该病进行描述性分析.结果本例患者纤维支气管镜病理诊断为支气管乳头,行外科手术治疗.复习文献,22例下呼吸道乳头患者临床症状不典型:咳痰81.8%、咯血40.9%和呼吸困难36.4%;18.2%(4例)患者误诊为肺结核;位于气管、主支气管的乳头占68.2%(15例);86.4%(19例)患者通过纤维支气管镜检查后组织病理确诊以及63.6%(14例)患者行纤维支气管镜下介入治疗.结论下呼吸道乳头临床表现不典型,咳痰、咯血和呼吸困难多见,易误诊为肺结核,确诊需组织病理检查,纤维支气管镜检查和镜下介入治疗在本病诊断和治疗中作用巨大.

  • 标签: 乳头状瘤 支气管镜 气管 支气管
  • 简介:摘要目的回顾性分析胰腺实性-假乳头的CT表现。方法收集5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胰腺实性-假乳头的影像资料,术前均行CT增强检查。结果5例中女性4例,男性1例,肿瘤位于胰头1例,胰腺体尾部4例,体均为囊实性,边界较清晰,有包膜,1例肿块边缘见点线状钙化。增强后实性部分渐进性强化,囊性部分无强化。结论胰腺实性-假乳头的CT表现具有相对的特征性。

  • 标签: 胰腺肿瘤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 简介:乳头病毒感染(Humanpapillomavirus,HPV)是宫颈癌发生的必要因素,u蛋白是HPV的主要衣壳蛋白,是免疫反应攻击HPV病毒病毒感染细胞的主要靶位,对HPV感染阶段的判定以及宫颈病变程度和结局的预测有重要意义。本文对HPVL1蛋白的结构作用、相关应用研究及临床应用价值进行了综述。

  • 标签: 人乳头状瘤病毒 L1蛋白 宫颈病变 预后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高危型生殖道人乳头病毒感染与宫颈癌的相关性。方法对我院128例宫颈病变患者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观察这些患者高危型生殖道人乳头病毒感染发生情况,分析其与宫颈癌的相关性。结果128例患者中,随着宫颈病变的加重,生殖道人乳头病毒感染率逐渐增加,且发现HPV-16/18是导致宫颈癌的主要类型。结论宫颈癌的发生和高危型生殖道人乳头病毒感染密切相关,妇科人群中需要早期进行监测。

  • 标签: 人乳头状瘤 宫颈癌 相关性
  • 简介:摘要目的对耳科息肉钳联合微波凝固术治疗咽部乳头的临床治疗效果进行观察和分析。方法选择25例于2012年1月至2013年10月间在我院进行咽部乳头治疗的患者资料进行研究和分析,对全部患者行耳科息肉钳联合微波凝固术治疗,对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进行比较和分析。结果术后5至7天患者创面伪膜即开始脱落,术后10天左右创面即基本愈合,复查结果显示没有患者病情复发,创面愈合理想,未产生咽部瘢痕以及咽部不适感。结论对咽部乳头患者行耳科息肉钳联合微波凝固术治疗能够取得理想的临床治疗效果,减轻患者的痛苦,防止病情复发,治疗安全有效。

  • 标签: 耳科息肉钳 微波凝固术 咽部乳头状瘤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探讨甲状腺微小乳头癌(PTMC)的超声检查征象、特征与实用性,以提高术前超声诊断及鉴别诊断水平。方法收集有病理诊断的甲状腺微小乳头癌的资料39例,对超声图像特点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39例甲状腺微小乳头癌患者,术前超声诊断符合率为92.1%。结论彩色多普勒超声对甲状腺微小乳头癌早期筛查、术前诊断及鉴别诊断具有重要意义。

  • 标签: 甲状腺 微小乳头状癌 高频超声
  • 简介:乳腺癌是女性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而男性乳腺癌少见,男性乳腺囊内乳头癌更为罕见。现报道1例男性乳腺囊内乳头癌。

  • 标签: 男性 乳腺肿瘤 囊内乳头状癌
  • 简介:摘要目的对甲状腺乳头癌病例的临床特征及病理特点进行研究讨论,以利于提高对甲状腺乳头癌的认识水平。方法对我院2005-2012年经病理证实的67例甲状腺乳头癌进行研究分析。结果67例甲状腺乳头癌中,男性13例,18-70岁,50岁以下男性11例,女性54例,21-77岁,50岁以下女性33例。结论甲状腺乳头癌具有乳头结构、毛玻璃样核、核内假包涵体、核沟、核重叠及砂粒体等特征。中青年女性较为常见。

  • 标签: 甲状腺乳头状癌 临床特征 病理特点
  • 简介:目的分析胰腺导管内乳头肿瘤(ITPN)的临床病理学特点,探讨其诊断和鉴别诊断。方法对1例胰腺导管内乳头肿瘤进行影像学、HE切片及免疫组化染色分析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胰腺导管内乳头肿瘤表现为扩张的导管内无粘液分泌的息肉状/结节状肿物;显微镜下可见管状乳头结构、背靠背小管呈腺泡样形态,核中—重度异型;粉刺癌样坏死、极个别导管内有粘液样分泌物。免疫组化CK7、CK19(+),MUC5AC、MUC2、Syn、CgA(—),KI67阳性率25%,PAS染色阴性。结论ITPN是一类有别于胰腺导管内乳头粘液性肿瘤的胰腺导管内病变,确定诊断依靠组织形态学和免疫组化。治疗以手术切除加术后化疗为主,预后相对较好。

  • 标签: 胰腺导管 乳头状肿瘤 免疫组化
  • 简介:摘要目的对乳腺导管内乳头癌变进行细胞学诊断与病理分析。方法从2001年1月至2013年12月所具有的诊断乳腺导管内乳头并且细胞学资料完整的64例进行研究,均为女性病例。在穿刺之前,对于病史进行详细的调查与询问,并且对乳腺肿块大小、硬度以及活动度进行检查、涂片操作与HE染色。结果在64例导管内乳头中,乳头溢液涂片细胞学诊断正确者34例(占53%),细针穿刺细胞学诊断正确者42例(66%),两者相结合细胞学诊断正确者54例(占84%),误诊6例(占9%),可疑者4例(6%)。结论采用细针穿刺细胞学检查与溢液涂片,可以更加准确的对于乳腺导管内乳头进行诊断,有效的提高了诊断的科学性。但是,诊断过程也要注重与其他相关疾病的鉴别。

  • 标签: 乳腺导管内乳头状瘤癌变 细胞学诊断 病理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