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0
187 个结果
  • 简介:乔治·艾略特是十九世纪英国文学最有影响力的小说家之一,她生活在一个传统与现代交替的时代。但她认为现代乃至未来不是与传统的决裂,相反,每个时代都会留下文化的印记,过去沉淀着传统文明的根脉,现代是对历史的一种承继和沿革,由此建立起更加完整的文化体系。无论是对于乡村景观和乡村生活的眷恋还是对于社会现实的深刻反思,艾略特的作品中都蕴含着深厚的文化内涵和民族情感。

  • 标签: 乔治·艾略特 承继 文化 民族
  • 简介:责任是19世纪英国文化中的一个核心观念,当时的英国正处在剧烈的社会变革之中,社会上虽有重责任之风,却也不乏虚伪的责任话语。乔治.艾略特将责任视为挽救社会分裂的力量,成为维多利亚时代一种极有代表性的思想。对责任观念的思考贯穿在她的小说之中,通常还会卷入小说的中心冲突中,体现在人物的内心挣扎和选择上她对"邻人"、"家"、"社会"、"情感"等概念的认识也体现了她的责任观她在作品中很少"谈"责任,却通过人物和情节对责任观念进行阐释,与当时流行的责任话语形成了对照,这与她个人的信仰历程以及对作家责任的认识不无关系。

  • 标签: 责任 乔治·艾略特 维多利亚时代 社会维系
  • 简介:本文从新历史主义的视角重读乔治·艾略特的早期作品.文章首先揭示作者取材于历史,通过历史'再现',打破历史与现实的界限、确立'边缘话语'立场的创作方法;其次,从作品中暴露的维多利亚时期英国社会的阶级矛盾、性别压迫及宗教迫害等问题,剖析作者消解中心意识形态的创作倾向;最后,从小说中的道德说教、对女性社会角色的定位及人文主义的宗教思想,剖析作者对中心话语质疑、颠覆之后的一种重建愿望.

  • 标签: 乔治·艾略特 早期作品 新历史主义 边缘话语 中心话语 创作倾向
  • 简介:<正>一、乔治·艾略特简介乔治·艾略特(GeorgeEliot)于1819年11月22日在英国华威郡出生。她在1841年结识了自由派的思想家查尔斯·布雷和海纳尔。受到他们的思想影响,艾略特逐渐对宗教产生质疑。她不信服上帝,但对一切虔诚于宗教思想的教徒给予深厚的同情和理解,但她还不能完全抛弃基督教和上帝。在她的作品里,上帝和基督教不时充盈着质疑和信赖两种情绪。随着时间的延长和她阅历的增加,艾

  • 标签: 乔治·艾略特 米德尔马契 宗教思想 维多利亚时代 亚当·比德 金钱至上
  • 简介:摘要:乔治·艾略特是19世纪英国维多利亚时期的一位著名的女作家,《米德尔马契》是她的代表作之一。该作品通过复杂的人际关系和社会结构,讲述了多位女性的婚姻生活,刻画了维多利亚时期的社会风貌,也体现了作者自己的婚姻观。本文将通过分析小说中的典型人物的婚姻生活,从理想婚姻、世俗婚姻和婚姻的社会属性三个方面探讨乔治·艾略特的婚姻观。

  • 标签: 《米德尔马契》 乔治·艾略特 婚姻观
  • 简介:维多利亚时期是一个公认的道德标准严肃的年代,这个时期的小说大多带有道德意味和道德目的。乔治·艾略特是英国维多利亚时期的著名女作家,其作品再现了维多利亚时期的英国乡村生活画面和乡村传统伦理。在她的创作中,有一个主题始终未变,那就是对乡村传统伦理道德的关注与阐释。本文主要分析《织工马南传》中的乡土伦理,从而使读者对维多利亚时代英国的乡村有更深刻的理解。乔治·艾略特与英国乡村文学是一种审美活动,既具有审美功能,也具有道德伦理教化功能。“伦理学是一门关于道德的科学,或者说,伦理学是以道德作为自己的研究对象的科学。”[1]文学与伦理学的结合催生了将作品置于作家创作时所处时代的伦理环境中进行批评的文学伦理学批评。作为一种批评方式的文学伦理学批评由华中师范大学聂珍钊教授于2004年首次明确提出:“文学伦理学批评是一种文学批评方法,主要用于从伦理的立场解读、分析和阐释文学作品、

  • 标签: 《织工马南传》 乡土伦理 艾略特 文学伦理学批评 乔治 小说
  • 简介:我爱你的孔夫子我爱你的老子我爱你的筷子好吃的饺子还喜欢新疆姑娘的瓣子我也爱你中国……一把沧桑吉他,一口流利中文,在北京奥林匹克文化节的舞台上,活跃着一个"老外"——乔治。他曾是雅典奥运会的火炬手,曾在雅典奥运会上志愿为中国代表团服务,他多次来中国演出,他称自己是一名"希腊裔加拿大籍的北京奥运文化大使"

  • 标签: 奥林匹克文化节 我爱你 奥运文化 中国情结 奥运会志愿者 火炬手
  • 简介:革新现代诗、功绩卓著的先驱。——获奖评语【作家简介】艾略特是原籍美国的英国现代诗人和批评家。他的诗歌创作,为欧美现代派诗歌开创了一代诗风;他的文艺理论,为欧美新批评派奠定了基础。他是西方文坛最有影响力的人物之一。1948年,艾略特"因为对

  • 标签: 艾略特 诺贝尔文学奖 诗歌创作 文艺理论 十七世纪 荒原
  • 简介:从瓷砖墙出来的姑娘,1974年石膏、瓷砖99×42×25(厘米)(一)背景1924年,乔治·西格尔出生于美国新泽西州一个犹太家庭。17岁时,他参加库珀艺术与建筑联校(CooperUnionSchoolofArtandArchitecture)绘画班,...

  • 标签: 西格尔 雕塑 明暗对照法 波普艺术 毕加索 作品
  • 简介:乔治·马丁在美国的新泽西州刚出生的时候,并没有人会预料到,这个普通码头工人的儿子日后会拿起笔,成为一个了不起的造梦者。他出生的年代正是美国的战后婴儿潮时期,许许多多的孩子和他一起来到这个有点混乱又有点迷惘的世界上。和很多人一样,他也选择了最平常与最稳妥的路——读书深造。

  • 标签: 中学生 语文学习 阅读知识 课外阅读
  • 简介:托马斯·斯特恩斯·艾略特(1888—1965)是20世纪西方最重要的诗人之一。艾略特于1888年9月26日出生于美国密苏里州圣路易斯一个大砖瓦商家庭。他祖籍英国,曾祖是英国萨默塞特郡东科克地方的鞋匠,1670年移居美国波士顿。祖父毕业于哈佛大更多还原

  • 标签: 托马斯·斯特恩斯·艾略特 《荒原》 书评 美国 诗歌
  • 简介:<正>英国的艾略特,作为新批评派而轰动西方文坛,在今天仍有影响。伍蠡甫在《现代西方文学批评的若干流派》(《文艺报》85年3期)一文中,指出他的理论主要有三点:“非人格化”“客观对应物”和“有机形式主义”。文章指出:首先,诗的问题乃形式表现或媒介运动的问题,而非形式、媒介所服务的内容问题,其关键在于必须首先排除与内容密切关联的作家人格、作家个性、方能突出艺术形式的重要性、决定性。其次,关于形式表现的途径,艾略特作如下论述:“用艺术形式来表现感情的唯一途径,就是探寻一个‘客观对应物’。换句话说,一系列的物、一种情景、一连串的事件,都应作为那特殊感情的程式;由于这些外在事物必然以感觉经验为终点而宣告结束,所以它们一经提出,感情立刻被唤起了。”艾略特以艺术形式为前提,在客观世界中找寻“对应物”,从而通过“状物”达到“写情”。但

  • 标签: 艾略特 客观对应物 新批评派 形式表现 非人格化 英国
  • 简介:乔治有一个大庄园,这个小镇上的土地都属于他。乔治整天都在想如何剥削租他土地的农户。眼下,他又在粮仓上打起了主意。

  • 标签: 乔治 粮仓 土地
  • 简介:乔治·罗杰(1908~1995)出生于英国的一个中产阶级家庭,在参加商船队的时候他开始接触到照相机并为自己的航海日志配图。归国后他被《Listener》杂志录用为摄影记者。此后他又先后在《BlackStar》摄影社以及《生活》杂志和《PicturePost》杂志担任类似职务。他还曾亲历伦敦空战和盟军在意大利、北非及法国等地的战争,用相机记录下解放贝尔根-贝尔森纳粹集中营和德国投降的历史时刻。战后,罗杰(与罗伯特·卡帕,亨利·卡蒂埃-布列松和大卫·西摩等人一道)成为马格南图片社的创始人之一,继续拍摄了大量与非洲努巴人部落有关的著名照片。

  • 标签: 照相机 巴人 集中营 创始人 部落 贝尔
  • 简介:乔治是一只小猴子,住在非洲。它生性快乐,可就是有一个缺点:过于好奇。有一天,乔治看到一个人。这个人头戴黄色的大草帽,他也看到了乔治。他想:“多么可爱的小猴呀!我要把它带回家。”

  • 标签: 乔治 好奇 个人
  • 简介:乔治·弗罗斯特·凯南,美国外交家、外交政策专家,二战后美国对苏联实行遏制政策的设计师。1902年2月16日,凯南生于美国威斯康星州的密尔瓦基。1925年,毕业于普林斯顿大学,不久,进入外交部门工作。1929—1931年,奉国务院派遣,赴柏林大学专门研究苏联语言、文化、历史和政治理论。其流利的俄语和对苏联深入的了解使他成为1933年美苏建交后,美国驻苏大使馆成员。二战中,凯南一直在欧洲工作。1938年,德国瓜分捷克斯洛伐克时,他正在布拉格使馆,从1939年二战正式爆发到1941年12月美国参战,他一直在柏林使馆工作。希特勒对美宣战后,凯南曾被拘禁。个月。

  • 标签: 普林斯顿大学 弗罗斯特 柏林大学 政治理论 密尔 斯大林时期
  • 简介:我,“乔治”是一只龙虾!当然,不是一般的小虾米,尽管,我曾经也是过!那是在140年之前呀!我在加拿大东海底被水手们捕获,以100美元的价钱被纽约的“都市螃蟹与海鲜”餐馆买出。我要感谢餐馆的经理,他不主张吃我,那么,我就可以和就餐的人,特别是小朋友合影留念,给他们带来快乐。

  • 标签: 大海 加拿大 小朋友 龙虾 餐馆
  • 简介:有位老师问了一个学生很多问题,但他一个也答不上来。于是,老师决定问他一些非常简单的问题,使他能答对几个。她说:“邦克山是什么?”

  • 标签: 初中 英语 双语阅读 英汉对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