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对大量输血患者的指征评分的有效性和安全性进行评价。方法选取60例外科围手术期间患者进行研究,且所有患者为我院在2015年12月到2016年12月之间收治的患者。按照随机数字抽取的方式将所有患者分成两组,每组的例数是30例。采用常规方法对对照组的患者输血指标进行评价,采用输血指征评分指导对观察组患者进行评价,将两组患者术后24hHb水平,引流量、术后拆线时间、术后住院时间指标进行比较。结果两组患者的术后24hHb水平,引流量、术后拆线时间、术后住院时间相比,观察组的各项指标均优于对照组,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共有1例患者发生并发症,表现为发热,并发症发生率3.3%,对照组共有5例患者出现并发症,表现为3例发热、头痛和肺损伤各1例,并发症概率16.67%,对照组高于观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输血指征评分对大量输血患者进行评估,有明显的效果,安全性高,适合在临床上应用和推广。

  • 标签: 大量输血 输血指征评分 有效性 安全性
  • 简介:摘要成分输血作为临床治疗的重要手段之一,是影响肝癌患者复发的重要因素,其影响机制可能是输血造成机体免疫功能抑制,阻碍机体对肿瘤的免疫应答,促进肿瘤复发,应严格掌握输血指征以减少输血对肝癌患者复发的不良影响。

  • 标签: 成分输血 肝癌 临床应用
  •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分析ICU患者输血治疗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3年1月~2013年12月期间我院ICU内50例进行输血治疗的患者为研究对象,回顾分析其临床资料,总结输血治疗效果。结果50例患者中好转39例(78.00%),且APACHEⅡ评分提高;另11例(22.00%)患者输血治疗无效,其中2例(4.00%)死亡。输血治疗后血小板水平、纤维蛋白原水平明显高于治疗前,凝血酶时间、凝血酶原时间以及凝血活酶时间明显短于治疗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ICU患者多为危重症,输血治疗能快速有效补充其血容量,提高血液携氧能力,升高血浆蛋白浓度,改善微循环,加强机体凝血功能,提高治疗效果,临床值得推广使用。

  • 标签: ICU 输血治疗 临床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输血患者运用少白细胞输血技术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19年7月-2020年7月收治的82例输血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患者临床输血技术选择不同,将其中41例实施少白细胞输血患者纳入到实验组,其余41例患者纳入到对照组。观察患者临床输血不良事件发生率及患者输血认可度。结果:实验组患者临床输血风险事件发生率为4.88%,对照组患者临床输血风险事件发生率为21.95%,二者之间比较有差异(P<0.05),且实验组患者输血认可度显著好于对照组(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输血患者交叉配血方法及输血后溶血状况。方法采用随机分组的方式将2016年6月至2017年6月来我院接受输血治疗的患者100例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0例,其中给予对照组凝聚胺法,给予观察组微柱凝胶法交叉配血,将两组患者的交叉配血准确度、灵敏度与输血后溶血情况进行比较分析。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的交叉配血准确度、灵敏度显著较高,溶血性及不溶血性不良反应率显著较低,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输血患者应用微柱凝胶法交叉配血不仅具有较高的灵敏度,而且溶血与非溶血不良反应较少,兼具准确性与安全性,临床上推广很有价值。

  • 标签: 输血 交叉配血 溶血状况 凝聚胺法 微柱凝胶法
  • 简介:摘要:目的:实验将针对输血患者实施输血路径护理对策,提升输血安全性和患者舒适度。方法:针对280例输血患者为对象,疾病就诊时间为2021年1月截止于2022年9月的患者,可以通过1:1的方式进行平均数分组,对照组为常规护理,观察组为输血路径护理,对比治输血差错率、患者满意度等指标。结果:从数据可见,观察组患者输血差错率低于对照组,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在护理满意度对比中,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此外,对护理人员工作评估考核中,可见观察组护理人员的工作综合水平更高,与对照组存在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输血路径护理对于输血患者而言,可降低不良事件发生率,且有助于提升护理管理水平,患者满意度高,故值得推广。

  • 标签: 输血路径护理 临床输血 护理效果
  • 简介:摘要: 作为一种特殊的药品,血液的输注能够在满足患者输血需求的基础上,提高患者的机体恢复速度,促进患者获得良好的预后。临床输血服务作为一项基本工作,其开展质量直接影响患者输血治疗质量。本文从互助献血引导要求入手,对临床输血服务与输血治疗进行分析和研究。

  • 标签: 临床输血服务 输血 治疗
  • 简介:摘要: 作为一种特殊的药品,血液的输注能够在满足患者输血需求的基础上,提高患者的机体恢复速度,促进患者获得良好的预后。临床输血服务作为一项基本工作,其开展质量直接影响患者输血治疗质量。本文从互助献血引导要求入手,对临床输血服务与输血治疗进行分析和研究。

  • 标签: 临床输血服务 输血 治疗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摘要】 目的 探讨肿瘤患者大量输血临床检验指标的变化。方法 142例肿瘤患者, 均给予大量输血, 比较输血前后临床检验指标。结果 输血前, 血小板( PLT)计数为( 189.22±96.42) ×109/L, 凝血酶原时间( PT)为( 15.07±2.67) s, 国际标准化比值( INR)为( 1.44±0.46), 活化部分凝血酶时间( APTT)为( 37.61±6.13) s, 纤维蛋白原( FIB)为( 2.64±1.13) g/L, 凝血酶时间( TT)为( 16.11±2.38) s;输血后, PLT计数为( 115.01±53.87) ×109/L, PT为( 16.67±5.21) s, INR为( 1.26±0.28), APTT为( 39.54±7.41) s, FIB为( 2.21±0.88) g/L, TT为( 18.33±4.57) s。输血后, 患者 PLT计数、 INR、 FIB均低于输血前, PT、 APTT、 TT均长于输血前,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 大量输血对大失血的肿瘤患者是非常重要的治疗手段, 然而临床医生应该高度警惕大量输血以后的各种并发症, 及时对患者的 PLT输血、功能以及凝血功能给予检测, 进而能够有效防治并发症的发生。当大失血的肿瘤患者出血已经停止, 可以考虑限制性输血方式, 进而降低输血不良影响。    【关键词】 肿瘤;大量输血临床检验指标;临床观察    [Abstract] 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changes of clinical test indexes of tumor patients after massive blood transfusion. Methods 142 tumor patients were given a lot of blood transfusion, and the clinical test indexes before and after blood transfusion were compared. Results before transfusion, PLT was (189.22 ± 96.42) × 109 / L, Pt was (15.07 ± 2.67) s, INR was (1.44 ± 0.46), APTT was (37.61 ± 6.13) s, FIB was (2.64 ± 1.13) g / L, TT was (16.11 ± 2.38) s, and after transfusion PLT was (115.01 ± 53.87) × 109 / L, Pt was (16.67 ± 5.21) s, INR was (1.26 ± 0.28), APTT was (39.54 ± 7.41) s, FIB was (2.21 ± 0.88) g / L, TT was (18.33 ± 4.57) s. After transfusion, PLT count, INR, FIB were lower than before transfusion, Pt, APTT, TT were longer than before transfusion, 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 < 0.05). Conclusion massive blood transfusion is a very important treatment for tumor patients with massive blood loss. However, clinicians should be highly alert to the complications after massive blood transfusion, and timely detect PLT transfusion, function and coagulation function of patients, so as to effectively prevent and treat complications. When the bleeding of tumor patients with massive blood loss has stopped, we can consider the way of limited blood transfusion to reduce the adverse effects of blood transfusion.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急性大失血患者输血治疗的三种方法及其疗效观察。方法选取我院在2010年3月-2012年9月收治的收治的急性大出血患者共245例。将其随机分为3组,试验A组给予采血小板单独输注治疗,试验B组给予用冷沉淀凝血因子单独输注治疗,试验C组给予联合输注治疗。对3组患者输注后1-2h的有效止血率、平均止血时间、24h内悬浮红细胞续用量,检测治疗前后的PT、APTT、TT、PLT、Fbg,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试验C组与试验A、B组相比,止血效果较好,有效止血率大大增高,止血时间缩短。结论对于急性大失血患者,联合输注与单独输注相比更有效。

  • 标签: 急性大失血 联合输注 血小板 冷沉淀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急性大失血患者输血治疗及临床效果。方法:将2021年1月至2023年1月期间我院收治的急性大出血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利用电脑随机分组方法将66例患者均分为三组,第一组仅输注单采血小板,第二组仅输注冷沉淀凝血因子,第三组输注单采血小板联合冷沉淀凝血因子。对比观察最终的输血治疗临床效果。结果:第三组患者输血治疗及临床效果要显著优于第一组和第二组。结论:将单采血小板联合冷沉淀凝血因子的输血治疗方案应用到急性大失血患者身上,可快速针对病症特点提高治疗效果,临床推广价值极大。

  • 标签: 急性大出血 输血治疗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在大剂量输血患者中应用去白细胞输血临床效果。方法研究对象选取本院2012年6月至2014年10月收治的84例大剂量输血患者,随机方法分组。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输血,实验组患者接受去白细胞输血。对比分析两组患者输血效果、输血不良反应的差异性。结果两组患者输血后谷草转氨酶(GOT)、谷丙转氨酶(GPT)、乳酸脱氢酶(LDH)、白蛋白(ALB)、葡萄糖(GLU)等指标经t检验分析发现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患者输血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经卡方检验分析发现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大剂量输血患者中应用去白细胞输血不影响输血效果,同时可减少输血不良反应,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大剂量输血 去白细胞输血 临床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