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慢性鼻窦炎因窦口的堵塞而引发上颌窦息肉、囊肿的形成。上颌窦内息肉和囊肿彻底切除的手术方法仍是上颌窦根治术(Cald-well-Luc手术)。近年来随着内镜在临床上的应用,手术主要是处理窦口复合体,扩大上颌窦自然开口,通畅引流,使上颌窦病变愈合。我们应用经内窥镜下行上颌窦、下融合开窗手术,手术创伤很小,病灶清除彻底,提高了手术的治愈率,我们于2006年10月~2014年10月经内窥镜下施行上颌窦、下融合开窗术治疗上颌窦病变120例(132侧),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 标签: 上颌窦病变 鼻内窥镜 创伤小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经内镜下开窗治疗上颌骨囊肿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取于2014年9月-2015年9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上颌骨囊肿患者共20例,所有患者均接受内镜下经下开窗治疗,且不刮除其余囊壁。随访半年,观察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所有患者接受上述治疗后,均未出现反复感染,且颌骨形态恢复良好。随访半年后,19例患者未见复发,1例患者因开窗口较小再次开窗,治疗后上颌骨囊肿未见复发。结论经内镜下治疗上颌骨囊肿,能够保障囊腔内有充足的通气与引流,降低了囊肿复发的机率,具有良好的治疗效果。

  • 标签: 鼻内镜 下鼻道开窗 上颌骨囊肿 临床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分析内镜下双极电凝用于下穹隆顶部出血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11月—2017年2月收治的下穹窿顶部出血的患者60例,将其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各30例,对照组患者实行下局部出血点填塞压迫止血,研究组组在对照组的治疗基础上进行下穹隆顶部出血区烧灼后行出血点填塞压迫止血。对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进行分析比较。结果研究组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且研究组患者的复发率明显的比对照组的复发率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下穹窿顶部出血的患者采用内镜下双极电凝进行治疗,对于比较难治的下道出血可以将对下穹隆顶部出血区烧灼后行出血点填塞压迫止血相互结合,效果比较显著。

  • 标签: 鼻内镜下双极电凝 下鼻道穹窿顶部出血 临床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探讨内窥镜鼻窦手术采用不同鼻甲处理方式对阻力及主观气流感觉的影响。方法:研究的时间段为2019.6月~2020.6月,研究对象为该时间段在我院进行内窥镜鼻窦手术的病患,纳入例数为70例,根据术不同鼻甲处理的方法来进行平均分组。对照组在手术过程中将鼻甲进行切除处理,观察组在手术过程则不进行切除,对比两组阻力和主观气流感觉的差异。结果:在经过对比之后发现,两组病患阻力和主观气流感觉的对比无明显差异(P>0.05);但是观察组中隔鼻甲和筛窦术腔闭塞的发生概率相对较低(P<0.05)。结论:在进行内窥镜鼻窦手术的过程,对鼻甲是否切除并不会特别影响病患的阻力和主观气流,但是保留鼻甲能够减少中隔鼻甲和筛窦术腔闭塞的发生,对于病变的鼻甲需要进行适当的处理。

  • 标签: 内窥镜鼻窦术 中鼻甲 处理方法 鼻气道阻力 主观鼻气流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经内镜下开窗治疗患者上颌窦囊肿问题,逐步减少患者上颌窦正粘膜的功能性,避免受到干扰和破坏问题。方法选取入院治疗的30例患有上颌窦囊肿的患者,采用内镜下防止,采用开窗外径路切除上颌窦囊肿的方式进行治疗,对粘膜瓣进行复位处理。结果在随访的上颌窦囊肿治疗患者,经过一年未出现复发的现象。结论内镜开窗径路窦囊肿切除手术治疗上颌窦囊肿具有良好的治疗效果,可以有效的减少上颌窦的正常粘膜运动功能性障碍问题,最大限度的控制鼻腔、鼻窦的正常生理结构,保证功能性。

  • 标签: 内镜 开窗 上颌窦囊肿
  • 简介:<正>我科1997年开始在内窥镜手术中放置改进的上颌窦冲洗留置管治疗上颌窦病变50例,取得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资料与方法50例患者,男32例,女18例,年龄16~70岁,其中Ⅰ型27例,Ⅱ型13例,上颌窦囊肿10例。选择粘膜麻醉+局部浸润+术前强化基础麻

  • 标签: 下鼻道 上颌窦病变 留置管 鼻内窥镜手术 强化基础 治疗
  • 作者: 李亚欣
  • 学科:
  • 创建时间:2023-10-28
  • 机构: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  430030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研究内窥镜下经下逆行插管术治疗泪道阻塞的治疗效果。方法:随机抽选泪道阻塞患者(90例)为研究观察对象,入院时间段:2022年1月到2023年1月;在此期间将患者划分为对照组(人员数量45例)、观察组(人员数量45例),对照组常规治疗,观察组应用内窥镜下经下逆行插管术治疗,以治疗效果、并发症发生率、生活质量作为观察指标开展细致对比分析。结果:观察组各项工作规范实施后有效率数据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各项工作规范实施后并发症数据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各项工作规范实施后生活质量实际数据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泪道阻塞患者治疗期间通过予以内窥镜下经下逆行插管术治疗具有明显优势,通过规范开展后具有减少并发症、提高生活质量的效果,很大程度上提高了治疗水平。

  • 标签: 泪道阻塞 鼻内窥镜 鼻道逆行插管术 并发症 治疗效果 应用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真菌性鼻窦炎患者在常规内窥镜手术基础上与开窗术相联合临床治疗效果。方法纳入于本院2011年~2014年收治100例确诊为非侵袭性真菌性鼻窦炎患者为本次研究对象,其中50例接受常规内窥镜手术与柯-陆氏径路手术方案治疗患者设为对照组,另50例接受内窥镜手术结合开窗术方案治疗患者设为观察组。比较不同手术干预方案对真菌性鼻窦炎患者临床效果。结果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术后对其进行平均1年时间随访并对疗效进行评价,观察组1例患者判定无效,对照组11例患者判定无效,组间总有效率数据对比有差异性(P<0.05)。结论真菌性鼻窦炎患者在常规内窥镜手术治疗基础上与下开窗术相结合对提高临床疗效有重要价值,确保预后与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真菌性鼻窦炎 鼻内窥镜 下鼻道开窗术
  • 简介:目的观察局部浸润麻醉在内镜双极电凝治疗下后穹窿鼻出血中的作用。方法选取2011年12月-2013年12月我院门诊接收治的50例下后穹窿鼻出血患者,均在利多卡因局部浸润麻醉下内移下鼻甲暴露下后端,通过内镜寻找出血点并且实施双极电凝进行治疗。结果在利多卡因局部浸润麻醉后暴露下后穹窿,本组50例患者均找到明确出血点,全部患者均治愈。结论局部浸润麻醉下有助于发现下后穹窿鼻出血部位,同时便于双极电凝的治疗操作,保证患者在无痛苦状态下获得良好的止血效果。

  • 标签: 下鼻道出血 鼻内镜 双极电凝 局部麻醉 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经内镜在上消化疾病临床治疗的应用效果及其价值。方法于2015年6月至2015年12月期间选取我院收治的62例上消化疾病患者,依据数表法将其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等两个不同组别,各组别病例数均为31例,分别给予其不同治疗方法,其中前组别均行经内镜辅助下食管金属支架置入治疗,后组别则均行普通内镜辅助下食管金属支架置入治疗,观察并对比两种不同治疗方法的临床应用效果。结果治疗前后两组患者心率差值、SBP(收缩压)差值与SDP(舒张压)差值等多项心血管指标情况比较存在明显差异,P<0.05,且研究组患者治疗后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各项指标数据比较均存在统计学差异。结论上消化疾病患者采用经内镜辅助下食管金属支架置入治疗,可有效改善患者各项心血管指标情况,降低其不良反应发生率,治疗效果良好,具有较高的临床推广与应用价值。

  • 标签: 上消化道疾病 经鼻内镜 应用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复杂上颌窦良性病变采用内镜下泪前隐窝联合入路治疗的疗效。方法选取40例于2013年4月至2015年4月期间我院接收的复杂上颌窦良性病变,随机分为对照组(单纯入路,n=20)与治疗组(内镜泪前隐窝联合入路治疗,n=20),观察两组疗效。结果治疗组临床有效率较对照组显著要高(P<0.05);治疗组并发症发生率、复发率均较对照组显著要低(P<0.05)。结论复杂上颌窦良性病变采用内镜下联合泪前隐窝入路治疗,可取得显著疗效,复发率,创伤小,具有推广价值。

  • 标签: 中鼻道 鼻内镜 复杂上颌窦良性病变 泪前隐窝
  • 简介:摘要本文总结了42例上颌窦牙源性囊肿患者在全身麻醉下,采取经内镜下开窗径路切除术的手术前后护理经验。术前加强心理护理、行为指导及完善术前准备,术后重视出血、溢泪与生命体征的观察,避免术后频繁打喷嚏,正确使用鼻腔冲洗器,重视鼻腔换药与冲洗以促进鼻粘膜生长恢复,术后重视病牙的治疗,对提高患者手术疗效及减少并发症有所帮助。本组所有术后患者无1例出现上颌窦囊肿复发,也未发生严重出血及泪管损伤的情况。

  • 标签: 上颌窦牙源性囊肿 鼻内镜 护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