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研究了中药胶囊总混粉及充填后胶囊的储存期限。结果表明在储存60天的期限内,总混粉及充填后胶囊的外观、性状、水分、含量、微生物限度均符合评价标准的要求,能够确保药品质量。

  • 标签: 中药胶囊剂 中间产品 储存期限
  • 简介:摘要:中药颗粒/胶囊内容物在生产及储存的过程中广泛存在严重吸湿现象,对颗粒/胶囊内容物而言严重吸湿现象不仅可引起结块现象,并且有可能导致药物发霉、变质,进而影响药物质量和临床使用疗效。因此,本文查阅近年来相关文献,结合具体实践总结目前普遍通行的吸湿原理和可行的防潮技术,为中药中药颗粒/胶囊内容物防潮提供技术参考。

  • 标签:
  • 简介:一、"毒胶囊事件"引发的"剥壳吞药"前几年国内某些黑心企业,用生石灰处理皮革废料、边角料,甚至破皮鞋和破皮衣、破皮箱等……熬制成工业明胶,卖给多个制药厂制成药用胶囊,最终进入患者腹中。

  • 标签: 胶囊剂 服用 药用胶囊 生石灰 制药厂
  • 简介:云南白药对治疗跌打损伤、创伤止血、消肿止痛等具有独特疗效。云南白药(胶囊)是近年来开发的新剂型,它克服了散剂包装的不足,具有剂量准确、服用方便、胶囊释放迅速等优点。临床用途十分广泛。由于其独特的疗效和较贵的价格,一些不法分子制售假云南白药(胶囊),坑害人

  • 标签: 云南白药 胶囊剂 药品检验所 保险子 临床用途 常用中成药
  • 简介:复方野葛根胶囊最佳制粒工艺条件选择为3%HPC、5%微晶纤维素(外加)、3%微晶纤维素(内加),以L-HPC和微晶纤维素为辅料制成的临界相对湿度为62%,正交实验从成型性(颗粒收率)、吸湿性(吸湿率)及流动性(休止角)3指标对颗粒质量进行考察

  • 标签: 工艺研究 成型工艺 胶囊剂成型
  • 简介:医生和患者在用药过程中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如药片太大不易吞咽,需将整片药物切割后分次服用;小儿服药困难,需将药片研碎或将胶囊打开后将内容物取出,再加入果汁或汤汁后服用;不能吞咽的患者还需要将药物研碎后通过胃管进药.面对上述问题,医生和药师应对药物的用法有清楚的了解,并能给予患者正确的用药指导,因为有些片剂或胶囊必须整个咽下,而不能研碎或打开.

  • 标签: 服用 片剂 胶囊剂 合理用药
  • 简介:摘要:根据2010版GMP第七章确认与验证中具体规定,在生产结束一定时间后进行设备清洁后微生物限度的验证,旨在确认清洁操作变更后清洁后微生物限度在合理范围内以及清洁后微生物限度在合格范围内的有效时间,确保清洁程序和清洁方法合理、有效,从而降低设备清洁后微生物限度不合格及超出清洁后有效时间之后对后续生产带来的风险。本次研究主要目的是检验胶囊热风循环烘箱的清洁程序和清洁操作规程的有效性,需进行胶囊生产线热风循环烘箱的清洁验证。

  • 标签: 清洁 微生物限度 热风循环烘箱 验证
  • 简介:摘要:本文对质量源于设计(quality by design,QbD)在中药胶囊设计中的应用进行了概述和总结,阐述了质量源于设计的概念并探讨了其在中药胶囊设计过程中发挥的作用;最后总结了QbD理念在中药胶囊设计中的应用前景并进行了讨论。质量源于设计理念在制剂设计中的应用是一种科学有效的新方法,具有很高的研究价值,具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 标签: QbD 中药胶囊剂 设计
  • 简介:目的:建立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丹葛胶囊中葛根素含量的测定方法。方法:色谱柱为HypersilODS(4.0mm×250mm,5μm);以甲醇-水-醋酸(25:75:1)为流动相;流速:1.0ml/min;检测波长:270nm进行实验。结果:线性回归方程为Y=1.738×106X+4404.5,相关系数r=0.9998,葛根素在0.050~2.00μg范围内呈线性,平均回收率为99.83%,RSD为1.52%。结论:本方法准确可靠,稳定性、重现性好,适用于丹葛胶囊的含量测定。

  • 标签: 丹葛胶囊 葛根素 HPLC 含量测定
  • 简介:以粉末直接装胶囊法制备萘哌地尔胶囊,并对萘哌地尔胶囊进行质量标准的检测及其稳定性的考察.萘哌地尔含量测定线性范围为10~80μg/ml,空白回收率为98.84%±1.56%,加样回收率为99.96%±1.25%,应在避光、阴凉干燥处密闭保存.

  • 标签: 萘哌地尔 胶囊剂 稳定性 Α1-受体阻滞剂
  • 简介:通过触破式微胶囊防治双条杉天牛成虫试验,表明触破式微胶囊的药效期达35d以上。提出防治最佳用药浓度、施药方法和防治期,为北京园林系统合理使用该药提供科学依据。

  • 标签: 触破式微胶囊剂 防治 双条杉天牛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目的:研究胃蛋白酶活力对软胶囊崩解时限的影响。方法:采用3批不同活力的胃蛋白酶分别配制人工胃液。测定3批样品各6粒胶囊的崩解时限。结果:胃蛋白酶的活力直接影响软胶囊的崩解时限。结论:国家药品质量标准应规定配制人工胃液的胃蛋白酶的活力。

  • 标签: 胃蛋白酶 软胶囊剂 人工胃液 崩解时限
  • 简介:目的:评价氟康唑胶囊治疗肺部真茵病的临床疗效与不良反应.方法:采用氟康唑胶囊口服开放治疗肺部真菌病38例.氟康唑200mg,每日一次,首加倍,疗程2~4w.结果:痊愈率和有效率分别为65.79%与86.84%,真茵清除率为87.5%.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0.53%,主要表现为恶心、腹泻、腹痛等,多为轻度,勿需处理可自行缓解.结论:口服氟康唑胶囊治疗肺部真茵病临床疗效确切,不良反应少,使用方便,为安全有效的抗真茵制剂.

  • 标签: 氟康唑胶囊剂 治疗 肺部真菌病 临床观察
  • 简介:通过室内利用诱杀型触破式微胶囊对松褐天牛进行毒力试验,得出其毒力回归方程,并确定100倍液为室内最佳持效实验浓度。应用该药剂100倍稀释液,每隔10d打1次药能迅速诱杀飞到诱木上产卵交配的成虫。林间诱木设置间隔50m,1株喷洒诱杀的诱木在林间能迅速诱杀0.785hm2内的松褐天牛成虫;诱木间隔100m,也能较有效地诱杀3.14hm2内的松褐天牛成虫。考虑经济有效性,建议生产上1hm2设置1株诱木,每隔15d喷1次100倍稀释液为宜。

  • 标签: 诱杀型触破式微胶囊剂 松褐天牛 药效试验
  • 简介:摘要《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2010年修订)于2010年10月19日颁布,自2011年3月1日施行。本文简要介绍了口服固体制剂在新版GMP下的工艺设计中的部分实例,使其在满足新版GMP下避免药品生产过程中污染、交叉污染以及混淆、差错的风险。

  • 标签: 新版GMP 口服固体制剂 工艺设计
  • 简介:本研究考察了不同工艺因素对双氯芬酸钾(DFP)颗粒及胶囊的物理特性、体外溶出度、短期和长期稳定性的影响。采用湿法制粒方法,制备DFP颗粒,制粒溶剂中水/乙醇比例越低,所生成总有关物质越少。与50℃或60℃干燥相比,湿物料在70℃干燥时,有关物质生成更多。DFP颗粒制备过程中,药物对强光比较稳定。水/乙醇溶剂比例为1:4时,DFP颗粒的粒度较小,休止角较大。4种不同水/乙醇溶剂比例制备的DFP颗粒,其10分钟溶出度均低于2%,而30分钟溶出度可达95%。DFP胶囊(水/乙醇,1:4)的有关物质显著低于DFP胶囊(水/乙醇,1:0)。在高温(60℃)或强光(4500±500Lux)下保存10天,DFP胶囊稳定性差,但在高湿条件(92.5%RH)比较稳定。在长期稳定性试验条件(25±2℃,60%±10%相对湿度)下保存12个月,DFP颗粒的稳定性优于DFP胶囊。2个月长期稳定性数据表明,胶囊材料种类对DFP的稳定性无影响。总之,DFP颗粒对溶剂种类和干燥温度敏感,而DFP胶囊须在低温、避光条件下保管。

  • 标签: 双氯芬酸钾 湿法制粒 物理特性 影响因素试验 长期稳定性
  • 简介:【摘要】借由对Elsom-Morgan方法的引入运用,能支持完成针对胶囊内部D-氨基葡萄糖盐酸盐物质含量水平的测定技术目标。将实验样品中包含的D-氨基葡萄糖盐酸盐物质在水溶液环境之中展开溶解处理,在与乙酰丙酮物质溶液,以及对二甲氨基苯甲醛试液相互混合且完成显色环节后,择取试剂空白溶液充当参比条件,择取D-氨基葡萄糖物质充当对照品,基于525.00nm波长位置展开比色测定环节。文章将会围绕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测定胶囊中D-氨基葡萄糖盐酸盐的含量,展开简要的阐释分析。

  • 标签: 紫外可见光分光光度法 胶囊剂 D-氨基葡萄糖盐酸盐物质 含量 探讨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