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面向中日合作的新阶段杨振亚近几年来,中日关系进一步走向从友好到合作的新阶段。特别是经济领域的合作更加活跃,卓有成效。在即将走向21世纪的历史性过渡时期,进一步促进和发展中日合作,是中日双方共同面临的重要课题。一、继续发展中日合作的良好势头...

  • 标签: 经济合作 杨振亚 中日关系 地区经济 中国内陆地区 茂物
  • 简介:<正>我国“科教兴国”战略的提出,为中日技术合作带来了新的机遇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间的经济技术合作,总是以建立从各自利益和需要出发的国际分工体系为基础的。就国际分工体系来说,由于中日两国政治社会制度、经济发展水平和意识形态的不同,一时难以形成稳定的国际分工体系。但由于我国“科教兴国”的战略的提出,为中日技术合作找到了新的对接点。

  • 标签: 中日经济合作 “科教兴国” 国际分工体系 科技立国 经济技术合作 中日两国
  • 简介:1998年,中国经济遇到前所未有的严峻挑战。与此同时,日本自90年代泡沫经济破灭之后,在长达7年的时间里经济一直不能摆脱萎靡的状态,1998年甚至出现了经济负增长。东方证券研究发展总部梁宇峰认为,比较中国与日本的经济走势,我们发现两者之间存在着很多相同之处,值得我们警觉和深思。

  • 标签: 中日经济 中国与日本 间接融资 中国经济 需求不足 高储蓄率
  • 简介:亚太区域经济合作中日合作关系高连福近两年,亚太地区经济合作出现了较快发展的新形势,引起了全世界的广泛关注,亚太各国都在积极筹划本国的应对之策。中国和日本是亚太地区的两个大国,在亚太区域经济合作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因而,中国和日本对亚太经济合作采取...

  • 标签: 亚太区域 中日合作 亚太地区经济 亚太经济 茂物 区域经济
  • 简介:在20世纪末的1999年,日本的国内生产总值达4.4万亿美元,占全球生产总值的14.0%,居全球第2位,仅低于美国的9.4万亿美元(占全球生产总值的29.9%),是中国1.1万亿美元(占全球生产总值的3.5%)的4.0倍。中国与日本国内生产总值在1999年如此悬殊的差距,但经过10年的发展,在2010年产生了变化。

  • 标签: 中日经济 全球视角 国内生产总值 中国与日本 2010年 20世纪
  • 简介:摘要:RCEP作为全球人口最多、经贸规模最大、最具发展潜力的自贸协定,其生效实施为中日韩构建起经贸合作新桥梁,将推动中日韩区域经济一体化向更高水平迈进。RCEP机遇下盐城推进中日经济合作,可以利用RCEP关税优惠促进盐城与日韩贸易和产业合作;原产地累积规则优化盐城与日韩供应链布局;服务贸易和投资规则扩大盐城与日韩合作领域;RCEP电子商务等规则助力盐城外贸新业态发展;完善物流体系,构建国际物流大通道。

  • 标签: 中日韩 RCEP 经济合作
  • 简介:中日贸关系经过战后几十年的发展取得了良好的成果,在两国的经济发展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中日合作历经“政热经热”“政冷经热”,再到“政冷经冷”,几经波折。经历了2012年以来的低谷之后,中日贸正在回暖。目前,中国仍是日本第一大贸易伙伴,而日本则是中国第二大贸易对象国。今年正逢中日和平友好条约签订40周年,是一个重要契机,期待双方抓住这一机遇,促进中日贸关系尽快发展,更上一层楼。竞争与合作、互利与共赢将是今后很长一段时间内中日贸关系的主旋律。

  • 标签: 中日贸易 中日相互投资 40周年 展望
  • 简介:中国近现代史上有过多次“抵制日货”运动,但并没有掀翻时快时慢但仍然在轨道上运行的中日合作的“货车”。目前的状况是,中日两国经济日益融为一体,便宜的中国货使日本消费者心满意足,而中国的工厂中充斥着精密的日本设备。虽然日中两国在政治层面存在一些问题,但两国在经济领域的紧密合作则已变得不可或缺。更为有趣的是,许多高喊“抵制日货”口号的中国人,

  • 标签: 中日经贸合作 不可或缺 中国近现代史 中日两国 政治层面 经济领域
  • 简介:地区主义正在改变全球经济格局,在全球范围内形成了区域贸易自由化的多米诺效应。东亚区域经济合作已经步入快车道。中日韩分别同东盟、建立自由贸易关系,无论对三国还是东盟都不是最佳选择。中日韩应在东亚区域经济合作中发挥更积极的作用,完善三国间业已建立的政府间对话、协调机制,建立“全面经济伙伴”关系(CEP),将原有的三边磋商机构联系在一起,就区域贸易自由化和产业分工的关系开展合作研究。

  • 标签: 中国 日本 韩国 经济合作制度 区域贸易自由化 自由贸易区
  • 简介:摘要中日两国现代化是在同一时期,即19世纪中期开始的,但两国的现代化速度、进程却存在着极大的差异。两国同属远离欧洲中心的亚洲国家,在现代化过程中表现出不同特点日本发展出一条单一的并且也是成功的资本主义现代化道路;中国的现代化道路则是一波三折。分析中日现代化进程的历史机遇及发展的落差及其原因,对于像中国这样一个后发展国家迈向现代化道路,跻身于世界先进民族行列,具有重要的启发意义。

  • 标签: 现代化两个阶段落差
  • 简介:

  • 标签:
  • 简介:中日贸关系不仅影响两国自身的经济发展,也关系到东亚地区经济发展与合作中日邦交正常化以来,经贸合作的发展给两国人民带来了实在的利益.但是,由于近年来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中日合作的发展势头有所减缓.本文在中日贸关系现状分析的基础上,进一步探讨中日贸关系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其前景.

  • 标签: 中国 日本 经贸
  • 简介:摘要1998年5月《中日关于建立致力于和平与发展的友好合作伙伴关系的联合宣言》和2008年5月《中日关于全面推进战略互惠关系的联合声明》的签订以来,中日关系逐渐紧密的同时也存在波动,自2013年开始的一带一路建设和海上新能源的逐渐开发,使中日关系围绕这几个焦点发生着变化,日本对一带一路建设一直保有怀疑态度,而随着改革开放的进一步推进与经济全球化的推广,两国的经济依赖性关系发生反转,经济关系处于一种曲折上升的阶段。

  • 标签: 经济合作 新能源 经济结构的优化 一带一路
  • 简介:亚洲各国加速调整本国经济结构,努力扩大区域内经贸合作,使亚洲经济迅速走出金融危机的阴影,进入了一个崭新的发展阶段。中日关系作为亚洲经济合作关系的主要组成部分,已日趋成熟。随着中国加入WTO和西部大开发,中日合作的前景将更为宽广。

  • 标签: 亚洲国家 经济形势 中国 日本 经济关系 经济结构
  • 简介:中日合作是属于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之间合作的类型。传统的国际分工理论认为,这种类型的合作是产业或部门之间分工的结果。现代新型国际分工理论认为,这种类型的合作是产业或部门新技术革命带来的产业或行业内不同生产阶段的国际分工的结果。尽管两者有分歧,但这两种理论一致认为,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之间的经济合作仍然是属于垂直型的国际分工,不同于发达国家之间的水平式的国际分工产生的经济合作,现有的资料表明,中日合作是互补性合作。日本的优势是可以提供高科技技术和资金,中国的优势是可以提供自然资源、农付产品、劳动力资源。日本应当发挥优势发展资金密集型和知识密集型产业,中国应当发挥优势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从选择两国经济合作的地域范围来看,中国境内的东北地区、华北、环渤海地区与日本最为相邻,是学者们颇为感兴趣的地方,出现了"东北亚经济圈""黄海经济圈"的探讨。

  • 标签: 对外经济合作 产业结构 中日经济合作 中西部地区 发展中国家 资金密集型
  • 简介:<正>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所代表团应日本滋贺县知事和滋贺综合研究所邀请,于今年2月访问日本,并同当地经济界进行了交流。日方有三点意见:一、中国对落后地区应设立优惠的特别法律。滋贺县贸易株式会社社长品矢静雄说,同上海、深圳等沿海开放城市进行经济合作有着很多便利条件。但是,同有友好关系的湖南省进行交往则比较费劲,物品到了港口再往内地运要花费很长时间,因电报、电话费用昂贵,对方不愿及时联系,在那里设立事务所费用也很高,开办合作合资企业,土地、工人工资又不确定、不明了。品矢说,如果内地也拥有同沿海相同的条件,他们

  • 标签: 滋贺县 综合研究 落后地区 中国现代 技术交流 国际关系研究
  • 简介:摘要改革开放后中国经济高速发展,近年中国经济的发展受到世界各国的瞩目。而在20世纪50年代中期到70年代,日本也经历了经济高速发展的时期,并一跃成为世界第二经济大国。中日两国作为邻国,拥有相似的历史传统和文化背景,在经济方面中国和日本都属于“东亚模式”,常有人认为中国经济和日本有着相同的轨迹。本文对中日两国经济高速成长时期进行了对比,通过所表现出的问题和原因,探求适合中国经济的发展模式及解决方式。

  • 标签: 中日 经济发展 高度成长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