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2002年2月5日,中国文学2002年度第一次理事会在京举行,在京的理事出席了会议,会议由副会长王兴东主持。会上研究了学会2002年工作要点;产生了学会新任法人;审批了新会员。周啸邦秘书长作了工作报告,总结了2001年学会工作,汇报了2002年工作设想,经理事们研究,2002年重点抓六项工作:1.在纪念毛泽东《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发表六十周年时,邀请曾参加座谈会的老同志讲述当年会议情况,帮助大家更深刻的理解“讲话”精神及它对中国文艺发展的重要意义。同时,组织部分会员到延安“采风”。2.召开学会工作会议,全方位研究学会各项工作,筹备参加全国电影编剧创作会议。3.纪念毛泽东对《创业》批示27周年,召开张天民影视剧作精选四卷座谈会。4.参加全国电影编剧会议。学习十六大会议精神,落实会议对文艺工作者的各项要求。会上拟提出有关保护中国剧作家的权益和版税问题。5.筹划纪念邓小平诞辰一百周年电影剧本创作,为影片摄制较早地打好基础。6.召开《如何让主旋律电影更好看》专题讨论会。根据民政部有关文件要求;群众团体法人代表应为在职人员。会议推选副会长王兴东为中国文学法人代表。会议审批并通过贺子壮、郭小橹、...

  • 标签: 中国电影文学学会简讯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新时期中国的内容、主题和叙事手法呈现出对古典文学作品及当代文学作品的依赖,电影文学从内容到形式的融合,已成为中国在新时期从荒野走向繁荣的主要动力。本文主要探索研究了文学对新时期电影的影响,与新时期中国的改编原则。

  • 标签: 新时期电影 新时期文学 电影改编
  • 简介:<正>电影文学是随着电影艺术的发展而培育出来的一种新的品种,也是在电影开始意识到必须确立自身价值后逐渐发展起来的一种文学新形式。任何艺术都有一个产生、发展和成熟的过程、电影文学同样也有一个从不完善到逐渐完善,从不成熟到逐渐成熟的发展过程。在谈电影文学规律的时候,我们想通过纵向分析,说明我国电影文学初期阶段的几种特殊形态,与传统文学的关系,及我国电影文学进步发展阶段的基本特征,并对电影文学的未来作一些探索和展望,从而为中国文学发展的过程勾画出一个粗略的轮廓。

  • 标签: 三十年代 电影文学 进步思想 阳翰笙 四十年代 建国后
  • 简介:摘要文学对于中国的发展起到了良好的推动作用,尽管文学电影是两种截然不同的传播媒介,但是实际上二者之间存在着许多必然联系,它们都是彼此互通的艺术叙事表现形式。从电视开始走入人们的日常生活的那一刻起,也渐渐地实现了从电影文学过渡到影视文学的阶段。长期以来电影的拍摄题材源自经典的文学作品,所以二者在艺术特色上面存在着强烈的共同性。文章重点就中国文学形式的形成和发展进行研究分析,以供参考和借鉴。

  • 标签: 中国电影 文学形式 形成 发展
  • 简介:1.具有市场号召力的影片票房高,2002年的中国市场,从创作看市场意识纵观2002年的中国市场

  • 标签: 中国电影 市场综述 电影市场
  • 简介:摘要好莱坞电影从某种意义上说引领着世界电影的走向,随不绝对,但好莱坞电影在世界电影中确实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并且对各国电影都有着一定的影响,这当然也包括中国。全球化的浪潮风起云涌,这是时代的现实图景,但是如何让延续了五千年灿烂辉煌的中华传统文化推陈出新、焕发生机,如何接续传统文化传承的这根千年文脉,增进一个有着56个民族的大国国民的文化认同,让中华民族的民族文化通过电影镜头向世界亮出自己独特的民族旗帜,这将是我们面对的一个永恒的话题。

  • 标签: 中国电影 好莱坞 制度 技术
  • 简介:中国已然走入低谷,这肯定是个不争的事实。八十年代那红火场面已经被疲软和低迷所替代。进入九十年代,我国的九个有拍片权的制片厂,几乎无一例外地完不成拍摄指标。因为现在的电影厂,拍一部赔一部!像北影和上影这样的大厂竟然只是靠卖厂标和合拍过日子。卖一个厂标大约是20万到30万之间,就是把十个厂标都卖了也不到300万!其惨淡经营可见一斑。中国的往日辉煌不再!回想当年,在八十年代时,就像西安电影制片厂这样的中等厂,不仅每年可以拍满自己的九个指标,而且其中三足鼎立,商业片、艺术片、实验片应有尽有。他们既拍出了像《老井》这样在国际上得大奖的艺术片,也有像《西安事变》这样革命历史题材的大片;同时他们还

  • 标签: 电影制作 经济效益 艺术质量 发展 中国电影
  • 简介:苏联电影不但具有思想内容的进步性、电影语言的独创性;而且还以其浓郁的文学诗意,形成了自身鲜明的民族美学特色,并在中俄两国电影文化长期的交往中,对中国美学的发展产生了巨大的影响。本文采用比较的方法,对中苏电影的叙事特点和美学风格进行比照性研究.并具体分析苏联电影文学诗意特点对中国总体艺术风格的影响。

  • 标签: 苏联电影 文学诗意 中国电影 民族美学特色 艺术风格 比照性研究
  • 简介:苏联文学诗意电影对我国的影响在以后年代的电影创作中逐渐显示出来,特别是苏联电影文学诗意性特点,却有意无意的忽略了苏联电影在艺术上所表现出来的鲜明的文学诗意的美学特性

  • 标签: 中国电影 文学诗意 电影影响
  • 简介:韩三平常说,他“有两个情怀,一个是国企情怀,另一个是中国情怀”。2009年的《建国大业》与2011年的《建党伟业》似乎成为了他两个情怀的结合点。

  • 标签: 中国 电影 世界
  • 简介:我有个同学北外毕业,专业英语顶级,经常用英语写点十四行诗什么的,看电影坚持开原声关字幕的那种,立志要作中西方交流的桥梁。不过,我做了一个假设:即便是他,如果有一天,老外谈及中国电影。他也要大眼瞪小眼。比如下面这部国产名片,我敢打赌1块钱,他肯定译不出来:FarewellMyConcubine(意思是:再见了,我的小老婆)。《FarewellMyConcubine》可是《霸王别姬》的英文译名啊。

  • 标签: 中国 电影 英文译名 汉译英 翻译
  • 简介:科学技术的介入使电影这种艺术形式成为可能,并使电影在产生之初就给传统艺术和美学带来了震动,因此,技术革新往往成为电影发展阶段划分的重要标准。如今数字技术的崛起和数字电影的兴起,已经为电影业带来了颠覆性的变革,这种冲击广泛深人到电影的创造、制作、传播发行以至观众的观影体验等各个层面。

  • 标签: 中国电影 数字时代 艺术形式 科学技术 传统艺术 电影发展
  • 简介:西方开始了解中国主要是在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宣布成立之后。但是从1949年到1979年,中国仍然只是在苏维埃政权国家和一些亚洲国家内部传播。在西方国家(西欧和北美),这些电影鲜为人知,在电影图书馆里和电影迷中间它们是受到限制的。文化大革命之前大量的导演制作了大量高质量的影片。其中的三位著名导演是桑弧、谢铁骊和沈浮。

  • 标签: 中国 电影业 国际影响 导演
  • 简介:中国界一直存在着一种或隐或显的“奥斯卡”情绪,在李安的《卧虎藏龙》成功以后,几位中国领军人物沿着李安制作路线,拍摄了几部大片“冲奥”而一一败北。本文分析了其中的缘由得失,并提醒中国界随着东方传统文化图谱以及符号的类型化,完全可能因为不断地自我重复而失去了美学震撼力,对于中国来说,也许首要的并不仅仅是“冲奥”,奥斯卡获奖影片的经验对于中国可能更加重要。

  • 标签: 中国电影 “奥斯卡”情绪 电影游戏规则 发展方向选择
  • 简介:红旗不倒,彩旗飘飘有人走阳关道,有人过独木桥。中国在多套结构并存、多种声音纷杂中,各自蓬勃发展或苟延残喘,寻找自己的名利或创作点,典型为:部分第五代导演继续攀登古装主旋律的高峰部分第四代导演继续急入当代主旋律的线路比第六代导演更年轻的不少人在尝试粉红色路线独立影像步入官方可以允许的范畴,结果还让人拭目以待更年轻的作者继续着独立影像的实践

  • 标签: 中国电影 产业现状 现状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