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20世纪初,基督青年已在中国天津、香港、上海、北京、广州等重要城市相继建立。此时的武汉三镇由于近代文明的影响,新型工业、新式教育、商业贸易呈现出初步的繁荣。一批知识分子、工商界上层、教会领袖等开始热衷于推动新的社会风尚。基督青年在武汉的活动由此应运而生。早在1906年,教会所办的文华书院、博文书院、仁济医学院等出现了基督青年的校会活动。与此同时,基督青年北美协会把在远东扩展青年运动的目标放在了汉口等城市。北美协会当时筹款200万美元,并决定四分之一用于在中国的八个大城市修建有现代设备的青年会所,汉口有幸成为其中之一。

  • 标签: 基督教青年会 武汉 大城市 20世纪 近代文明 新型工业
  • 简介:哈尔滨基督青年创建和发展于20世纪上半期俄国侨民聚集和后来为日伪统治的哈尔滨。它不仅同哈尔滨党组织的早期建设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而且还积极组织反帝爱国运动。同时。在哈尔滨基督青年的俄国文学和绘画等知名教师的熏陶下,培养出一批杰出的科学家、画家、演员、翻译家等。这些成就的取得是难能可贵的,哈尔滨基督青年基督青年全国协会中的一朵奇葩。

  • 标签: 哈尔滨基督教青年会 俄侨 哈尔滨
  • 简介:北京金街、银街之间有个金鱼胡同,胡同东口路南原有个红星电影院,它的前身在解放前称瑞克电影院,专门上映美国华纳公司的影片。红星影院于1988年2月金鱼胡同拓宽时拆除。影院原属基督北京青年,是该会的礼堂。直至解放初,这座红楼仍是哈德门(今崇文门)至雍和宫大街两旁鹤立鸡群的唯一高层建筑。

  • 标签: 青年会 基督教 北京 电影院 华纳公司 高层建筑
  • 简介:基督青年是一个至今仍存在的世界性的基督青年组织,1844年诞生于英国,由青年商人威廉斯创办。它的初衷是用宗教活动和正当的娱乐来充实青年人的精神世界。随着它在全球的发展壮大,它也从单纯与封建教会势力对抗,到关注环境对人道德的影响,注意个人在德、智、体、群四方面发展,进而注重个人对社会的责任。总之,它的主要作用是以基督的精神为社会服务。建国前该会的中国会员主要为西方人办的大中学的学生和曾在欧美留学者。1886年,美国基督公理会办的通州潞河书院组建的书院内基督青年,是为中国最早的基督青年之一。

  • 标签: 基督教青年会 新中国成立 为社会服务 北京 精神世界 青年组织
  • 简介:中华基督青年是近代中国历史上一个十分活跃的非政府组织。青年为实践其社会福音的宗旨,针对近代中国民众素质低下、社会矛盾丛生等问题,重点开展了改造青年的“德、智、体、群”的四育活动和改造社会、救灾等社会服务活动。同时,作为一个有基督背景的社会团体,青年为了更好地融人中国社会,采取了走上层路线、影响精英人物的发展策略。青年通过长期不懈地努力,不仅在化解近代中国社会矛盾方面做出了积极的努力,而且在一定程度上消弭了基督宗教与中国文化的冲突,为近代中国社会的和谐稳定做出了贡献。

  • 标签: 中华基督教青年会 近代中国 社会和谐
  • 简介:王府井步行街北端十字路口的东北角,有一条幽静的西堂子胡同。这条胡同路北有几处近300年的老宅,其中的33号、35号院曾是基督北京女青年的会所。上世纪90年代,笔者曾在此工作了整整10年,对这里左邻右舍的几处老宅的历史变故和院落结构颇感兴趣。

  • 标签: 基督教女青年会 十字路口 90年代 步行街 王府井 胡同
  • 简介:5月8日-13日,我们一行3人,赴莆田、泉州、厦门等地,就福建省宗教界如何在精神文明建设中发挥积极作用,进一步引导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问题进行调研。通过几天的调研、座谈,我们认为厦门市基督青年、女青年,在响应政府号召努力投身社区服务方面做得比较主动、具体、扎实,在尽最大可能适应社会主义社会需要做了一些有益工作,比较典型,值得借鉴与推广。

  • 标签: 社区建设 厦门市 基督教 社区服务 中国 福建
  • 简介:本文主要围绕着中国基督青年所开展的社会服务事工,来探讨它的神学意义,从而引起对社会服务事工的再思考。中国基督青年的社会服务事工在其百年历程中,对中国社会的历史和现今都有所贡献,为基督耶稣做了美好的见证。中国基督青年社会服务事工具有"四性":即教会性、服务性、专业性、适应性。

  • 标签: 中国基督教青年会 社会服务事工
  • 简介:2008年初广州基督青年同工接到求助电话,9岁小男孩浩浩身患地中海贫血,急需援助。赶到浩浩家中后,眼前的一幕令人心疼:浩浩全身骨骼萎缩变形,四肢淤黑,腹大如球,只能趴在床上或伏在椅子扶手上,肿胀的脾脏压迫着心肺,使他呼吸困难,几乎无法说话。然而他的双眼却闪烁着光芒,似乎在说:“我要活。”由于经济困难,浩浩从小到大都没接受过有效治疗。救助刻不容缓!广州基督青年立即组织开展了医疗、动员、筹款等援助工作,通过各种渠道全力发动营救,在短时间内募集了治疗资金。然而,由于病情过重,浩浩还是离开了,连最后去动物园的心愿都未了却……

  • 标签: 基督教青年会 地中海 广州 贫血 信仰 2008年
  • 简介:本文主要以《大公报》和《益世报》为中心讨论了天津基督青年在1920年赈灾中的表现。在1920年华北大旱灾中,天津青年通过多种形式参与到赈灾过程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它首先通过参与并领导天津华洋义赈会等赈灾机构开展活动。它经常组织开展调查灾民、劝募代赈等具体的赈灾工作。另外,它还为受灾儿童提供教育服务,并设法转移灾民。

  • 标签: 天津基督教青年会 赈灾《大公报》《益世报》
  • 简介:法国青年基督的态度法国近期的一项民意测验结果表明,青年人对基督的教规和信条持怀疑态度。他们对其他的信仰形式的好感使宗教当局感到不安。弗朗索瓦是阿尔卡泰尔公司的工程师,现年26岁。他说:“当企业不再需要自己时,一个青年怎么能设计自己的前途?”弗朗...

  • 标签: 基督教 天主教 法国 大学生 宗教复兴 信仰形式
  • 简介:基督问世已有2000年的历史。还在100多年前恩格斯就针对基督的发展史指出它“成了第一个可行的世界宗教”(《布鲁诺·鲍威尔和早期基督》。如今基督拥有教徒约20亿,遍布全世界,已发展成世界第一大宗教。面对宗教的社会影响日益凸显,要了解当今世界必须了解宗教的情况下,我们不能不对基督要有所了解。江泽民同志曾希望党内的同志能学一点宗的常识,读一读马列有关宗教问题的论著。

  • 标签: 基督教 《圣经》 经典 2000年 江泽民同志 世界宗教
  • 简介:20世纪20年代,基督青年关注中国农村的衰败问题。为了找到解决农村衰败的办法,青年计划在全国一些地区创办农村服务试点。在此背景下,唐希贤和郑维等人在苏州成立了唯亭山乡农村服务处,积极投入乡村建设事业。他们坚持"引导农民自助互助,不作赈济式之服务"的原则,从事改良农业、指导副业、成立信用合作社以及组织民间团体等活动,对改善乡民生活和推动乡村合作起到了一定的作用。

  • 标签: 基督教青年会 苏州 唯亭山 乡村建设
  • 简介:无论在艾青的诗中还是在他的人格中,都能看到《圣经》——基督对他的深刻影响。不仅《一个拿撒勒人的死》《病监》《马槽》《播种者》《火把》等诗直接与《圣经》或基督有关,就是作为他诗歌主体精神的对苦难的敏感、对光明的追求乃至对祖国的热爱等无不与基督意识相对应,而他那种献身时代

  • 标签: 基督教意识 艾青 深刻影响 耶稣 宗教意识 诗论
  • 简介:郑振铎(1898-1958),字警民,又字铎民,常用笔名有西谛、郭源新等。祖籍福建长乐,出生于浙江温州,是著名的作家、藏书家和社会活动家。郑振铎在青年和中年时期,与基督会所属机构有着一段历史渊源,与一些信奉基督的朋友们也有着密切的来往。

  • 标签: 郑振铎 基督教 教会 人际关系 宗教信仰
  • 简介:本课题旨在探讨中庸与基督的关联,尤其是通过它们的对话说明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中庸合乎理性和德性的思想与基督圣经观点的交融,并阐明基督神学中国化的必要性和可行性。一、中庸的源流和合理思想为了廓清几种容易混淆的概念,必须事先说明在此所讲的中国传统文化中的整体

  • 标签: 中国化 中国基督教 中庸之道 基督教神学 中国文化 天人合一
  • 简介:中国传统文化是有多条河流的,但是,作光作盐的基督期望和传福音的大使命,都要求所有基督徒必须采取一种积极入世的人生观,故而佛道的整体出世性倾向就不足以令基督徒过多亲近。而发源于上古一直未曾中断的数千年儒学具有中国文化的最高代表性,具有积极入世的精神倾向,存在着大量可以和基督信仰相呼应的具有普世价值的宝贵文化内涵。'基督儒家化'这个概念不是外在形式上或体制上的耶儒混合,而只可能是精神层面文化层面的批判性比较和批判性融合。'基督儒家化'决不是基督被儒家化掉而是耶儒两家在批判性的对话和融合的基础上在追求真理的大方向上的共同更新。对于耶儒两家它是双向批判,最后凝结的一定是两家的精华而非糟粕。以'基督儒家化'为精神方向的基督中国化,特别是神学思想的中国化,其存在和展开的最根本理由就在于西方传统主流神学内部具有严重问题。追求'内圣外王'的中国儒家传统文化资源可以启发性地帮助解决基督中国化所面临的很多神学思想难题。'基督儒家化'对于基督徒而言最主要的内涵就是借助于儒学的真理性文化内涵来追求基督真理、解读基督真理、传播基督真理。这不仅包含'怎么传'的问题,也包含'传什么'的问题。'基督儒家化'的关注点并非是复古好古的回头看,而是指向现实和未来的传福音事业,尤其是神学思想上的'纠偏'。

  • 标签: 基督教中国化 基督教儒家化 耶儒 利玛窦 儒家基督徒神学
  • 简介:尼采在《反基督》一书中对基督进行了猛烈抨击,其间还夹杂着对康德哲学的尖刻批判。从深层心理学的视角出发,尼采集中批判了支撑基督会的三大理念“信、望、爱”,认为它们是教会精明算计的产物。基督的“信”与“真”无关,且是对知识和真理的抑制;基督的“望”树立起一个“彼岸”世界,使“现实”虚无化,弱化了受苦受难者的生命意志;基督的“邻人之爱”因掩盖自爱而沦为“怜悯”和“同情”。从尼采对基督会的“世俗性”的批判来看,尼采心目中或许并没有完全排斥基督,而是有一个更“神性的”基督和更“神性的”上帝的位置,后者偏重于《旧约》上帝的形象。这一点与尼采意志哲学的主旨一致,无疑增加了尼采与基督关系问题的复杂性。

  • 标签: 尼采 反基督 精明 世俗性 神性
  • 简介:基督,英文为Christianity,公元一世纪源于巴勒斯坦,包括天主教、正教、新教及一些小的教派。《圣经》是基督的经典。早期的《圣经》包括《圣经旧约》、《圣经后典》和《圣经新约》。1520年后,基督分为基督新教和天主教。新教的《圣经》只包括《圣经旧约》和《新约》,天主教《圣经》除此之外,还包括《后典》。《圣经》的前一部分为希伯来文,后一部分为希腊文。及至公元5世纪才有了统一的拉丁文译本。16世纪宗教改革运动前后,《圣经》在欧洲逐渐被译成各国文字。

  • 标签: 基督教 《圣经》 西方文学 宗教改革运动 文学规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