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到目前为止,从突尼斯开始的政治变革风暴已经刮走了本·阿里和穆巴拉克两位阿拉伯政治强人,使一个国家(利比亚)爆发内战,而各种类型的游行示威活动更是呈蔓延之势。就像1991年和2001年,在新世纪第二个十年的开局之年,中东又一次陷入难以预测的政治风暴当中。

  • 标签: 中东政治 北非 原因 2001年 穆巴拉克 政治变革
  • 简介:进入2012年,西亚北非的乱局依然愈演愈烈。在这些政治剧变中,受到冲击的都是阿拉伯国家,它表明阿拉伯世界内忧外患,长期积累的种种社会矛盾已经到了从量变到质变的时期。激烈的政治动荡和社会转型无疑漫长而痛苦,阿拉伯国家正在付出巨大的代价,未来还将背负沉重的负担,中东政治格局也将面临重新洗牌。

  • 标签: 政治格局 洗牌 中东 阿拉伯国家 阿拉伯世界 内忧外患
  • 简介:在21世纪的第二个十年里,中东动荡注定要成为国际政治中的大事之一。政局动荡、国际能源结构变化、大国政策调整等因素相结合,促使中东政治的基本特征出现变化,这些变化很可能是一个长期趋势的开端,最终会改变中东政治的历史面貌。

  • 标签: 中东政治 21世纪 国际政治 政局动荡 结构变化 国际能源
  • 简介:始于2011年初的中东北非政治动荡是一场阿拉伯群众反抗运动,个人、社会能量由此得到一定程度释放,中东国家的内政外交因之而改变。中东政治从此进入一个新时期,由僵化、停滞、稳定的时期进入充满活力、动荡、冲突的阶段。这既是一扇希望之窗,也是一条荆棘之路,可以称之为“创造性破坏”。中国对中东政策面临新的机遇和挑战,需要深入研究、讨论。

  • 标签: 中东政治 美国外交 中国外交
  • 简介:中东地处重要的地缘和能源战略要地,一直是世界主要力量博弈的重点地区。2010年年底源起于突尼斯的政治、社会动荡席卷了整个阿拉伯世界,使中东地区的地缘政治发生显著变化,对中东地区的地缘政治格局产生了很大影响,并对中东未来的地区形势,包括巴以和平进程和伊朗核问题,产生重要影响。

  • 标签: 中东 大变局 地缘政治 博弈
  • 简介:自1989年剧变以来,中东欧国家政党政治的发展经历了三个阶段:一是多党制的确立阶段,特点是中右翼政党执政,政党关系紧张,政党分化、对峙现象普遍;二是多党制的巩固阶段,特点是形成了由中左、中右翼政党主导,左翼、中左翼、中右翼、右翼阵线分明和结构稳定的政党格局;三是民粹主义政党兴起阶段,特点是标榜超越左右的民粹主义政党冲击原有政党格局,甚至成为执政党。剧变30年来,作为第三波民主化的样板,中东欧基本上完成了对西欧政党政治模式的移植,但是国情的多样性又为各国培育新的政党政治模式提供了可能性。

  • 标签: 中东欧 政党政治 多党制 民粹主义
  • 简介:随着中东地区教育的发展和经济的变革,大量的中东妇女走出家门接受高等教育,高等教育不仅提高了妇女政治参与及社会活动的能力,而且也提高了她们的经济参与率,使其就业范围不断扩大。尽管目前受过高等教育的中东妇女在政治经济方面仍面临诸多的问题,但时代的发展会提供给她们越来越广阔的前景,参与高等教育的中东妇女将会成为未来中东地区社会进步和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

  • 标签: 高等教育 中东妇女 政治 经济 影响
  • 简介:近年来,中东格局不断发生变化,相关国家陷入长期动荡,宗教与世俗、民主与民生、改革与稳定等矛盾不断加剧,这些部构成了恐怖主义发展的肥沃土壤,各种新老恐怖主义势力活动十分猖撅。从目前现状来看.恐怖主义势力利用地区形势动荡,积极扩散组织力量,传播意识形态.发动了一系列恐怖主义袭击.对地区安全和格局产生了十分消极的影响,并呈现出了多方博弈的复杂局面。

  • 标签: 中东格局 恐怖主义袭击 反恐 进程 地区形势 组织力量
  • 简介:美国本是想借助伊拉克战争,来达到控制中东地区石油等战略资源并力图在中东地区推行“民主”的目的。但结果不但是伊拉克局势不断恶化,中东地区反美情绪更加强烈,恐怖主义更加猖獗,而且中东和平进程也陷入困境,美国中东政策面临重大考验。

  • 标签: 伊拉克战争 中东地区 恐怖主义 中东和平进程
  • 简介:进入2012年3月,中东国家叙利亚的冲突已经持续一年之久。叙利亚总统巴沙尔·阿萨德,也成为世界关注的焦点。这位35岁就登上总统宝座、被称作中东"幼狮"的政治家,如今困难重重。巴沙尔的父亲哈菲兹·阿萨德,自1971年担任叙利亚总统,是叙利亚政坛传奇人物。老阿萨德,这位"雄狮"领袖,在国内的威望至

  • 标签: 叙利亚 巴沙 阿萨德 中东国家 大马士革 总统宝座
  • 简介:提起约旦哈希姆王国,也就是约旦,国人并不感到陌生。它位于亚洲西部,阿拉伯半岛的西北,与巴勒斯坦、以色列、叙利亚、伊拉克、沙特阿拉伯等国相邻,连接红海的亚喀巴湾是唯一出海口,拥有8.9万平方公里国土面积。约旦处于"一带一路"西端,国土面积虽小,但战略位置十分重要,自古以来就是中东地区商贾往来的要道,享有"中东和平绿洲"的美誉。自然资源匮乏的发展中国家约旦自然生态恶劣,东部和东南部为沙漠,

  • 标签: 亚洲西部 国土面积 亚喀巴 中东地区 自然资源匮乏 哈希
  • 简介:2014年,中东多种矛盾相互交织,全面激化,使其成为全球政治、军事与安全等冲突爆发的热点地区。期间,巴以冲突升级,叙利亚、利比亚和也门内战频仍,埃及等国政局动荡。伊朗与伊核问题六国(美、英、俄、中、法、德)谈判未能如期达成全面协议,伊核问题未来变数增大。年初异军突起的伊斯兰极端组织“伊斯兰国”横行肆虐,使伊拉克局势濒临失控。目前,中东地区秩序和地缘政治格局处于深刻的变化中。西方基督教世界和中东伊斯兰世界的对立加剧,地区国家力量此消彼长,中东乱局引发的地区外溢效应凸显,民族教派矛盾上升,地区反恐形势严峻。随着美国“亚太再平衡”战略的实施,美在中东战略收缩态势愈加明显,并开始回归地区均势外交传统,其他大国纷纷借机介入中东事务,未来多国主导中东的趋势将更趋明显。

  • 标签: 中东形势 伊斯兰极端组织 伊斯兰世界 地缘政治格局 巴以冲突 伊核问题
  • 简介:中东是上世纪才出现的政治地理概念。这一名称起源于西方殖民主义的“欧洲中心论”。欧洲人以自己的居住地为起点,将东方国家按距离远近分为近东、中东和远东。中东地处欧亚非三大洲交汇处,面积为1500多万平方公里,人口近3亿,它包括22个国家,其中18个是阿拉伯国家。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50余年来,中东一直是全球关注的“热点地区”,

  • 标签: 中东和平 阿拉伯国家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 殖民主义 东方国家 居住地
  • 简介:土耳其:正在上演的"文化革命"阿塔图克的燕尾服土耳其共和国的缔造者穆斯塔法·凯末尔出生于一个说土耳其语的穆斯林家庭(在今希腊境内),父亲经营木材生意。他自幼学习成绩良好,是一个军校毕业、熟悉科学、法语流畅的战时英雄,也是一个有魄力和魅力的政治家。他在共和国初期的一系列演说中宣扬他的"建国六原则",也就是西方人所称的"凯末尔主义"。他主张土耳其要从西方化走向现代化;国家政权应该世俗化,宗教是个人的信仰和行为。共和国的国民议会也通过了一系列法

  • 标签: 土耳其语 清真寺 世俗化 伊斯兰教 伊斯兰主义 穆斯林
  • 简介:转型时期中东欧国家通过政权更替与重组、多党议会民主制的确立与完善,逐步向“民主化”的目标迈进。在这一过程中,中东欧国家各类政党瞬间涌现,并逐渐演化成左右翼两大阵营,围绕议会展开政治力量博弈,呈现出左右翼轮流交替执政的政治格局。除20世纪90年代中期出现的短暂左翼复兴外,左翼政党在政治博弈中大体处于相对劣势,尤其在中东欧国家陆续加入欧盟后,右翼政党一直保持政治优势。随着中东欧转型国家政治生态持续嬗变,民粹主义、极端主义影响持续上升,尤其是新民粹主义,搅动一些国家政党政治格局。目前,中东欧政党政治中,左翼政党在弱势中呈现小幅增长,右翼政党仍保持优势地位,新民粹主义政党顺势突起。

  • 标签: 转型时期 中东欧 政党政治博弈 “政治钟摆”现象
  • 简介:摘要:东北抗联精神形成于东北地区的白山黑水之间,是东北人民在鲜血与生命中铸成的。东北抗联精神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东北抗日联军在14年抗日战争时所形成的先进精神,彰显了东北抗联精神的英勇战斗精神、不畏牺牲精神、艰苦奋斗精神和国际主义精神,东北抗联精神是中华民族精神的瑰宝,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不可或缺的力量。东北抗联精神形成于东北抗日联军战士反对日本侵略者中的战斗中,是中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的优秀教育资源,帮助中学生形成正确的思维意识形态,本文将对新时代中学生传承东北抗联精神的现状进行简单分析。

  • 标签: 东北抗联精神 中学生 思想政治教育 价值
  • 简介:本课主要讲述二战以后中东地区的各种冲突和战争。长期以来,中东地区动荡不安。二战以后,这里的冲突不断加剧,教材选取了三个典型:阿拉伯国家和以色列的冲突,即阿以冲突;伊斯兰教世界的内部冲突,即两伊战争;大国介入的中东冲突,即海湾战争。纵观二战后以来中东动荡不安的局势,阿以冲突是最为严重的,而巴勒斯坦问题则是阿以冲突的焦点和核心。

  • 标签: 中东 冲突 阿拉伯 以色列
  • 简介:<正>9月16日至27日,美英法以及沙特、阿联酋等20多个国家在波斯湾举行为期12天的联合演习。演习的"假想敌"是多次威胁如若遭受攻击将封锁霍尔木兹海峡的伊朗。自2006年以来,伊朗核计划受到西方高度关注,但谈判一直没有突破。在中东地区,对伊朗核问题,最担心的是以色列。其宣称,伊朗铀浓缩正逐渐达到武器级水平。

  • 标签: 霍尔木兹海峡 美国大选 铀浓缩 联合演习 中东地区 英法
  • 简介:让我们把历史的镜头稍稍朝前推移。2000年9月28日,当时的以色列利库德集团领导人沙龙强行闯入有争议的耶路撒冷老城圣殿山地区,从而引发了巴以再次大规模冲突。沙龙的这一行径为何会产生如此严重后果呢?因为他在一个十分敏感的时刻,去了一个十分敏感的地方。

  • 标签: 以色列 巴勒斯坦人 阿拉法特 耶路撒冷问题 中东和平进程 巴以冲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