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东北解放秧歌创作的一个突出的特点是对民间艺术的借鉴和改造,集体创作、群众创作现象明显,这与党建立巩固的根据地的政策有关,是国民党争夺东北解放文化领导权的表现。东北解放秧歌创作紧密围绕东北解放人民翻身运动和自卫战争,通过文学想像的方式构建了新的民间伦理秩序,认定群众主体地位,肯定人民大众是社会前进、发展的动力,体现了政治意志、革命意识与民间伦理的契合。东北解放秧歌剧在延安秧歌剧创作经验积累的基础上,将意识形态诉求与民间地方艺术形式结合,吸收了东北秧歌、东北二人转、东北民歌、东北大鼓书等艺术形式的营养,创造了集合戏剧、音乐、舞蹈等多种艺术形式带有浓郁地方特色的秧歌剧。

  • 标签: 东北解放区 秧歌剧 民间伦理 狂欢化
  • 简介:东北解放的秧歌剧与延安新秧歌一样是《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精神的实践,是将革命叙事和民间艺术结合,在民间旧秧歌中融入革命化的主题和内容,将人物置于军民关系、家庭关系、社会关系当中,表现意识形态的思想和意欲。其中,家庭叙事所占的比重很大,并形成一些固定的话语模式和套路,主要包括:劝诫模式、二元三人/多人模式、转变成长模式。这是在延安解放秧歌剧基础上的继承和发展。

  • 标签: 秧歌剧 叙事模式
  • 简介:1946—1949年中共为缓解东北解放军需民用物资紧缺的状况,与苏联开展贸易,换取急需物资,以便恢复财经,稳定物价,供应前线。目前学界多认为,1946~1949年中苏贸易是苏共秉持国际共产主义精神,经中共多次经济援助请求后才得以开展。这一观点忽视了对苏共方面的现实贸易需求的历史考量。通过对1946—1949年中苏贸易开展之原因、过程和地位的历史分析可以看出,苏共对东北解放的贸易合作只是对战后形势发展的现实考虑而作出的战略选择。即使在后来的贸易活动中苏联透露出的援助意图也同样有此考量。

  • 标签: 对苏贸易 东北解放区 军需民用 粮食危机
  • 简介:摘要:根据东北解放教育史料及各类教育学著作,本文将东北解放基础教育课程发展分为“初建阶段”、“正规化阶段”两个阶段,并从历史背景、教育方针、学制、课程安排概括东北解放基础教育课程设置的阶段特点。

  • 标签: 东北解放区 基础教育 课程设置
  • 简介:摘要:根据东北解放教育史料及各类教育学著作,本文将东北解放基础教育课程发展分为“初建阶段”、“正规化阶段”两个阶段,并从历史背景、教育方针、学制、课程安排概括东北解放基础教育课程设置的阶段特点。

  • 标签: 东北解放区 基础教育 课程设置
  • 简介:在20世纪40年代,解放成为解放活生生的现实,在解放民主政权的支持下,解放民众实现了翻身解放的愿望。解放作家满怀激情地介入并用自己的笔触呈现了解放解放的图景。解放文学反映了解放农村的觉醒和变化以及中国农民的解放、憧憬与喜悦,折射了解放农民的解放过程与基本特征。更为重要的是,解放文学创造了一个想象的共同体,提升了解放民众对革命的共识。

  • 标签: 解放区文学 解放 书写
  • 简介:解放战争时期,东北解放的文艺,是在一片荒凉的文化废墟上建立起来的.其文艺骨干,最初都是从关内各解放来的.“八一五”日本投降后,延安马上组织了东北干部团开赴东北.其中包括一大批文艺干部,组成两个文工团.东北文工一团以鲁迅艺术学院为基础,东北文工二团以青年艺术剧院为基础.1945年11月,延安鲁迅艺术学院也奉命随同延安大学一同迁往东北.鲁艺于1946年秋到达东北,1946年冬到佳木斯,改名为东北大学鲁迅文学艺术学院.另从延安及其他解放调来一批美术工作者,组成了一个东北画报社.还有从华中、山东来的一批文艺干部、文艺团体分属各部队或散属于各省.这些就是开辟东北解放文艺工作的主力队伍.

  • 标签: 东北解放区 解放战争时期 东北解放战争 东北人民 电影制片厂 纪录片
  • 简介:解放战争时期各解放教科书编辑活动是抗日战争胜利后共产党领导教育事业的组成部分,有力地配合了革命战争和解放生产建设的需求,同时也促进了中国现代教科书事业的发展.解放编辑的各类教科书承载了社会的变革,丰富学生的科学文化知识,转变人们价值观念,为解放取得革命的胜利做出应有贡献,并为当今教科书的改革提供历史宝贵资源.

  • 标签: 解放战争时期 教科书编辑 解放区 中小学教育
  • 简介:我们家与周建人的亲戚关系渊源于周夫人王蕴如,她和我母亲王絮才是姑妈与内侄女的关系。1938年至1948年的10年间,我们两家同住在上海福煦路(现延安中路)四明邨的一套公寓房内。寓所共3层,南面正房,北面亭子间,中间是盘旋式的楼梯。我家住一二层及二三层的亭子间,他家住三层正屋。

  • 标签: 周建人 解放前夕 解放区 经历 1948年 亲戚关系
  • 简介:解放战争时期,由于战争、灾荒以及战勤负担重等因素,解放的弱势群体问题十分严重,且在群体构成、性别年龄构成、社会影响等方面呈现出鲜明的历史特征。中国共产党和解放政府采取消极与积极措施救助弱势群体,绩效显著;社会救助工作体现出积极救助、充分发挥血缘与地缘关系实施救助以及在救助中政府和社会各有分工等特点。解放战争时期解放的弱势群体救助工作安定了民生,支援了战争,并为中国共产党的政治合法性奠定了基础。

  • 标签: 解放战争时期 解放区 弱势群体
  • 简介:1949年2月,晋中解放抽调大批干部成建制的南下入湘,是晋湘两省发展史上的重大历史事件。这次抽调干部之多,动员地区范围之广,政治影响之大,以及产生的效果之好,都是在建国前两省历史上前所未有的。这批同志怀着“将革命进行到底”

  • 标签: 县委书记 解放区 晋中南 武装部长 组织部长 石家庄市
  • 简介:<正>前几年,文艺理论界出现了一种否定毛泽东同志《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贬低解放文学的现象.解放小说和“赵树理方向”,更是某些人贬低和攻击的重点.有人认为:以赵树理为代表的中国现代小说“倘从小说发展的主流着眼,则不能不指出这是一股‘逆流’.它使已经由传统的单一故事框架逐步向多样化结构发展的现代小说重又发生逆转,向传统回归,愈来愈背离整个世界文学的发展潮流,最后走进了封闭性的死胡同.”这种观点,是对赵树理个

  • 标签: 解放区小说 中国解放区文学 小说创作 儿童题材 论解 兼评
  • 简介:东北解放的教育事业,是随着东北根据地的建立和发展而建立和发展起来的.“九一八”事变后,日本帝国主义用武力侵占了东北.为巩固其统治,实现长期霸占东北的野心,非常重视教育这一重要工具.伪“满洲国”成立后,曾设立“文教部”掌管全“国”的教育.各地成立了相应的教育管理机构.日本侵略者不仅操纵了这些机构,而且把日本人派往大中小学任校长和教员,控制了东北的全部教育权.在教育内容方面,日本帝国主义极力推行愚民政策,大搞奴化教育.日本占领东北初期,在各级各类学校里首先废除了中国原有的大部分教材,编辑出版了大量的进行奴化教育的新教材,取消了中国史地课,而把国文改为“满语”,把日语变为“国语”,被列为大学、中学、

  • 标签: 东北解放区 知识分子 教育事业 兴教育人 思想改造 解放战争
  • 简介:<正>《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是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文艺科学的具有里程碑意义的重要文献。历史已经证明,在《讲话》指引下的文学由于具有崭新的历史特色,而自成新文学史上一个独立的发展时期,作为这一新的文学发展时期代表的,则是解放的文学创作。它既是以“五四”为发端的新民主主义文学的延续和拓展,又是建国后社会主义文学的最为嘹亮的前奏。本文试图对解放文学创作的美学特征作一探讨。

  • 标签: 解放区文学 民主主义文学 美学特征 社会主义文学 《讲话》 文学创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