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川崎病是儿童常见的发热性血管炎性疾病,10%~20%的川崎病患儿接受首剂2 g/kg静脉注射丙种蛋白(IVIG)治疗后失败,这部分患儿称之为静脉注射丙种蛋白无反应型川崎病(IVIGRKD)。对于IVIGRKD的治疗方案包括第二剂IVIG、第二剂IVIG+糖皮质激素、英夫利昔单抗单次静脉注射、环孢霉素静脉注射或口服、阿那白滞素皮下注射及环磷酰胺静脉注射和血浆置换等。并无证据表明有哪一种治疗方案优于其他治疗方案。因此早期预测及时发现IVIGRKD极为重要。但现有预测模型多数基于回顾性资料统计分析,同时因地域及人种的不同,其应用具有局限性,限制了预测评分系统的进一步推广。

  • 标签: 川崎病 丙种球蛋白耐药 预测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儿童过敏性紫癜行丙种蛋白治疗的有效价值。方法:将本院于 2017年 1月 ~2018年 7月间接收的过敏性紫癜患儿 130例纳入研究中,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其中对照组 66例,实验组 64例。对照组行基础治疗,实验组行丙种蛋白治疗。记录两组治疗前后凝血指标的变化情况。结果:治疗前两组凝血指标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后两组 PT值相比于治疗前无统计学意义( p>0.05), APTT有所升高( p<0.05), FIB有所下降( p<0.05),治疗后实验组 APTT值较比对照组有所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丙种蛋白治疗过敏性紫癜患儿,能够有效调节患儿血液的高凝状态。

  • 标签: 过敏性紫癜 丙种球蛋白 效果分析
  • 简介:[摘要] 目的 探析丙种蛋白联合阿司匹林治疗小儿川崎病的疗效。方法 将2019年1月-2020年10月我院儿科收治的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丙种蛋白治疗川崎病发生寒战的影响因素。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收集本院于2017年12月至2019年1月收治的78例川崎病患儿临床资料,所有患儿均行丙种蛋白治疗,将发生寒战的患儿纳入寒战组,将未发生寒战的患儿纳入非寒战组,了解所有患儿的一般资料,分析丙种蛋白治疗川崎病发生寒战的影响因素。结果经统计发现,发生寒战患儿23例,主要集中于丙种蛋治疗5 min~2 h之间,持续时间在10~50 min,主要表现为全身肌肉痉挛性发抖或不可控收缩。与非寒战组相比,寒战组年龄<3岁、体质量<10 kg、有血液制品过敏史、注射前体温大于38.5℃以及未调整至常温比例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logistic多因素分析,年龄<3岁、体质量<10 kg、有血液制品过敏史、注射前体温大于38.5℃以及未调整至常温是发生寒战的危险因素(OR>1,P<0.05)。结论年龄<3岁、体质量<10 kg、有血液制品过敏史、注射前体温>38.5℃以及未调整至常温均可能增加丙种蛋白治疗过程中发生寒战的风险,故临床治疗时应仔细询问患儿病史,且治疗期间,应注意丙种蛋白的滴注速度和保暖,从而预防或减少寒战的发生。

  • 标签: 川崎病 丙种球蛋白 寒战 影响因素
  • 简介:  摘要:目的:本文主要观察两种不同剂量丙种蛋白应用于小儿川崎病中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某医院接诊治疗的 64例小儿川崎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患者就诊时间为 2018年 1月 -2019年 9月,在对患儿进行治疗的过程中,该院对丙种蛋白的应用剂量做出调整,并以此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其中对照组患者 32例,采用丙种蛋白剂量为每天  0.4g/kg,其中观察组患者 32例,采用丙种蛋白剂量为每天 1g/kg。比较两种剂量作用下患儿疾病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患儿各种临床病症消失时间均短于对照组患儿,半年内冠状动脉病变发生率也低于对照组患儿。结论:采用较大剂量的丙种蛋白治疗小儿川崎病所取得的效果更加的明显,且后期发生冠状动脉病变的概率也更低,在临床中具有较高的推广应用价值。

  • 标签:   丙种球蛋白 小儿川崎病 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 对 甲基泼尼松龙联合丙种蛋白治疗急性脊髓炎的疗效观察 进行研究。 方法: 选取 2018 年 3 月至 2019 年 11 月在医院接受治疗的 80 例急性脊髓炎患者进行研究,随机将其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各 40 例。对照组进行常规的地塞米松治疗,观察组采取甲基泼尼松龙联合丙种蛋白进行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 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数据存在明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 P<0.05) 。 结论: 将甲基泼尼松龙联合丙种蛋白运用在急性脊髓炎的治疗中具有很好的疗效,患者的脊髓功能可以有效的得到改善,具有较高的临床使用价值。

  • 标签: 甲基泼尼松龙 丙种球蛋白 急性脊髓炎 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川崎病患儿应用不同剂量丙种蛋白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将本院于 2017年 1月 -2020年 1月接收的 60例川崎病患儿作为观察对象,随机分成常规组 [1g/( kg·d)丙种蛋白 ]、研究组 [2g/( kg·d)丙种蛋白 ],各 61例。结果:研究组高热消退时间短于常规组( p<0.05);研究组与常规组 CRP、 WBC、 PLT、 ESR无显著差异( p>0.05);研究组冠脉病变发生率低于常规组( p<0.05)。结论:大剂量丙种蛋白的临床疗效相对更好,冠脉病变发生率低,可将其作为川崎病患儿的首选。

  • 标签: 川崎病 小儿 丙种球蛋白 临床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不同剂量丙种蛋白治疗重症新生儿 ABO溶血病的 临床 效果。方法:在医院 2015 年 9 月至 2019 年 9 月 期间诊治的 重症新生儿ABO溶血病 患儿中选取 106 例作研究对象,均在常规光疗基础上联合丙种蛋白治疗, 并参考摸法随机分组:大剂量 组( n=53 )应用每日 1g/kg 剂量丙种蛋白治疗 ,小剂量 组( n=53 )应用每日 400mg/kg 剂量丙种蛋白治疗 ,对比两组患儿总胆红素、光疗与黄疸消失时间差异 。 结果:① 治疗 5d 后,两组血清总胆红素均低于治疗前( P < 0.05 ),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 P > 0.05 ) ;② 大剂量组 黄疸消退时间、光疗时间均短于小剂量组( P < 0.05 ) 。结论:建议 重症新生儿ABO溶血病 患儿应用大 剂量丙种蛋白方案,适宜推广。

  • 标签: 剂量 丙种球蛋白 新生儿 ABO溶血病
  • 简介:  摘要:目的 研究和分析静脉注射丙种蛋白治疗新生儿溶血症的疗效。方法 本次临床治疗分析主要选取了 2018年 3月~ 2020年 3月,在本院接受治疗的 45例新生儿溶血病患儿作为临床治疗研究的对象,将 45例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 22例和对照组 23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方法,观察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在 24h内静脉注射丙种蛋白,观察和对照组两组患儿的治疗效果。结果 观察组的新生儿平均住院时间为( 6.5±0.8) h,光疗平均时间为( 40.1±8.5) h。对照组的新生儿平均住院时间为( 7.8±0.7) h,光疗平均时间为( 49.4±8.8) h。观察组新生儿和对照组新生儿之间的差异对比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 静脉注射丙种蛋白intravenous immunoglobulin G, IVIG)治疗新生儿溶血症具有较好的临床治疗效果,新生儿的身体恢复情况较好。 

  • 标签:   静脉注射 丙种球蛋白 新生儿溶血症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不同剂量丙种蛋白联合阿司匹林治疗小儿川崎病的临床疗效分析。方法: 2018年 7月 -2019年 7月收治川崎病患儿 68例,从中随机抽取 34例为对照组,给予低剂量丙种蛋白,抽取 34例为观察组,给予高剂量丙种蛋白 ;同时两组患者均联合应用阿司匹林。给予临床随访调查,分析两组患儿经不同剂量丙种蛋白治疗后,其临床症状改善状况及血清检测结果之间的差异,继而探讨不同剂量丙种蛋白联合阿司匹林治疗应用于小儿川崎病中的临床价值。结果:观察组综合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临床症状改善时间及血清检测结果均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f15)。结论:高剂量丙种蛋白联合阿司匹林应用于川崎病的临床治疗过程中疗效显著,能够有效提升临床症状改善效率,抑制病情恶化,安全性高,值得推广。    关键词 小儿川崎病 ;丙种蛋白 ;阿司匹林 ;应用价值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clinical effect of different doses of gamma globulin combined with aspirin in the treatment of Kawasaki disease in children. Methods: from July 2018 to July 2019, 68 children with Kawasaki disease were treated. 34 of them were randomly selected as the control group, given low-dose gamma globulin, 34 as the observation group, given high-dose gamma globulin; at the same time, both groups were treated with aspirin. The clinical follow-up survey was conducted to analyze the difference of clinical symptoms and serum test results between the two groups after different doses of gamma globulin treatment, and then to explore the clinical value of different doses of gamma globulin combined with aspirin treatment in children with Kawasaki disease. Results: the comprehensive effective rate of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at of the control group, the improvement time of clinical symptoms and the results of serum test were significantly better than that of the control group (P < 0.f15). Conclusion: high dose of gamma globulin combined with aspirin is effective in the clinical treatment of Kawasaki disease. It can effectively improve the efficiency of clinical symptoms improvement, inhibit the deterioration of the disease, and has high safety. It is worth popularizing.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静脉用丙种蛋白辅助治疗儿童重症腺病毒肺炎的应用效果。 方法 : 选取 2019 年 1 月 -2020 年 1 月本院收治的 116 例重症腺病毒肺炎患儿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 58 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治疗,实验组实施丙种蛋白辅助治疗,对比患儿临床疗效、治疗不良事件发生率及患儿治疗满意度。 结果 : 实验组患儿临床疗效显著好于对照组( P < 0.05 ),且实验组治疗不良事件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本次实验将采用热毒宁联合丙种蛋白针对小儿重症病毒性脑炎治疗效果进行探究。方法:本次实验选取了 2018年 1月 -2019年 6月前来本院进行疾病检查及治疗的患者为对象,经过专业的科室检查,确诊为重症病毒性脑炎,并需要开展治疗。在自愿参与实验调查的患者中,采用计算机随机数字表法,对 56例患者进行病情结果讨论。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治疗,观察组则在常规治疗基础上采用热毒宁联合丙种蛋白治疗。结果:根据患儿治疗期间症状时间统计,观察组 28名患儿中,发热时间 (2.1±0.6)d,昏迷时间( 1.9±1.1)d;对照组 28名患儿中,发热时间 (6.4±1.3)d,昏迷时间( 4.2±1.3)d,组间对比差异较为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 P< 0.05)。与此同时,在治愈有效率上看,观察组 28名患儿中,治愈的患儿 21名,有效的 5名,无效的 2名,治愈有效率为 92.8%;对照组 28名患儿中,治愈的患儿 14名,有效的 6名,无效的 8名,治愈有效率为 71.4%,观察组的治愈有效率明显优于对照组。因此,我们认为观察组治疗更佳。结论:采用热毒宁联合丙种蛋白针对小儿重症病毒性脑炎治疗效果较好,能够改善患儿病情,治愈有效率高,值得进一步推广应用。

  • 标签: 热毒宁联合丙种球蛋白 小儿 重症病毒性脑炎 治疗效果
  • 简介:【摘 要】 目的:探讨扩张型心肌病心衰患者接受丙种蛋白治疗的临床效果。 方法:根据 2014年 7月至 2015年 12月我院的 100例扩张型心肌病合并心衰患者来分析,将这些患者分组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均有 50例。对照组使用常规治疗方式,实验组使用常规治疗和丙种蛋白治疗,对两组治疗效果进行对比。 结果:治疗前两组的 LVEDD、 LVEF对比无统计学差异性, P>0.05;经过治疗,两组的 LVEDD、 LVEF存在统计学差异性,实验组改善情况由于对照组, P<0.05;两组 IgG抗体、 BNP为实验组较优秀,两组患者均无死亡病例,不良反应发生率无统计学差异性。 结论:丙种蛋白和常规治疗联合应用于扩张型心肌病合并心衰的治疗效果比较突出,临床中推介使用。   【关键词】 丙种蛋白; 扩张型心肌病; 心力衰竭; 疗效分析

  • 标签:
  • 简介:摘要: 目的:观察 丙种蛋白 ( 大剂量 ) 联合阿司匹林方式在小儿川崎病治疗中欧冠的效果及价值。 方法: 选取 2017 年 12 月~ 2018 年 12 月我院接收的 52 例川崎病患儿,以随机抽样的方式,设两组,各 26 例患儿。 对照组为小剂量丙种蛋白联合阿司匹林治疗,观察组为 丙种蛋白 ( 大剂量 ) 联合阿司匹林治疗。 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症状改善时间的比较差异显著( P < 0.05 )。观察组与对照组治疗效果的比较差异显著( P < 0.05 )。结论: 丙种蛋白 ( 大剂量 ) 联合阿司匹林可有效改善川崎病患儿的临床症状,提高患儿疾病治疗效果,应用价值突出。

  • 标签: 川崎病 丙种球蛋白 阿司匹林
  • 简介:   [摘要 ]目的 探讨地塞米松联合丙种蛋白治疗小儿过敏性紫癜性肾炎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 2018年 3月~ 2019年 3月我院收治的 50例过敏性紫癜性肾炎患儿作为研究对象,依据治疗方式的不同将其分为对照组( n=20)和观察组( n=30)。对照组患儿者采用地塞米松治疗,观察组患儿采用地塞米松联合丙种蛋白治疗。观察两组患儿治疗前后的纤维蛋白原含量( FIB)、凝血酶原时间( PT)和部分凝血活酶时间( APTT)、 24 h尿蛋白、尿红细胞水平情况,观察两组患儿临床疗效情况。结果 两组患儿治疗前后的 PT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0.05)。治疗前,两组患儿的 FIB、 APTT、 24 h尿蛋白、尿红细胞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治疗后,對照组和观察组患儿的 FIB分别是( 2.9±0.3) g/L与( 2.0±0.2) g/L、 24 h尿蛋白分别是( 0.14±0.03) g与( 0.10±0.02) g、尿红细胞水平分别是( 1.9±0.4) ×107个与( 1.1±0.5) ×107个,均低于对照组和观察组患儿治疗前的 FIB[( 3.6±0.2) g/L,( 3.7±0.3) g/L]、 24 h尿蛋白 [( 0.18±0.05) g,( 0.19±0.06) g]、尿红细胞水平 [( 4.8±0.4) ×107个,( 4.7±0.5) ×107个 ],对照组和观察组患儿的 APTT分别是( 26.0±1.8) s与( 28.9±2.1) s,均高于对照组和观察组患儿治疗前的 APTT[( 24.0±2.2) s,( 23.9±2.0) s],且观察组患儿治疗后 FIB、 24 h尿蛋白、尿红细胞水平低于对照组, APTT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观察组患儿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 96.7%)高于对照组( 8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 地塞米松联合丙种蛋白治疗过敏性紫癜性肾炎患儿,凝血功能和 24 h尿蛋白、尿红细胞水平改善明显,效果良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关键词 ]地塞米松;丙种蛋白;小儿;过敏性紫癜性肾炎;凝血功能; 24 h尿蛋白;尿红细胞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 探究高效的小儿川崎病(MCLS)治疗方案。方法 对62例MCLS患儿进行研究,根据随机原则,将其分为对照组(n=31,给予常规治疗+丙种治疗)与观察组(n=31,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参附注射液资料),对比两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 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较对照组高(p<0.05);两组IL-6、VEGF、hs-CRP基线水平对比差异不显著(p>0.05),治疗后观察组三项指标较对照组显著降低(p<0.05)。结论 丙种蛋白联合参附注射液用于MCLS的临床效果确切,可显著改善血清学指标与炎症指标。

  • 标签: 小儿川崎病 参附注射液 丙种蛋白球 临床疗效
  • 简介:[摘要 ]目的 探讨地塞米松联合丙种蛋白治疗小儿过敏性紫癜性肾炎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 2018年 3月~ 2020年 3月我院收治的 50例过敏性紫癜性肾炎患儿作为研究对象,依据治疗方式的不同将其分为对照组( n=20)和观察组( n=30)。对照组患儿者采用地塞米松治疗,观察组患儿采用地塞米松联合丙种蛋白治疗。观察两组患儿治疗前后的纤维蛋白原含量( FIB)、凝血酶原时间( PT)和部分凝血活酶时间( APTT)、 24 h尿蛋白、尿红细胞水平情况,观察两组患儿临床疗效情况。结果 两组患儿治疗前后的 PT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0.05)。治疗前,两组患儿的 FIB、 APTT、 24 h尿蛋白、尿红细胞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治疗后,對照组和观察组患儿的 FIB分别是( 2.9±0.3) g/L与( 2.0±0.2) g/L、 24 h尿蛋白分别是( 0.14±0.03) g与( 0.10±0.02) g、尿红细胞水平分别是( 1.9±0.4) ×107个与( 1.1±0.5) ×107个,均低于对照组和观察组患儿治疗前的 FIB[( 3.6±0.2) g/L,( 3.7±0.3) g/L]、 24 h尿蛋白 [( 0.18±0.05) g,( 0.19±0.06) g]、尿红细胞水平 [( 4.8±0.4) ×107个,( 4.7±0.5) ×107个 ],对照组和观察组患儿的 APTT分别是( 26.0±1.8) s与( 28.9±2.1) s,均高于对照组和观察组患儿治疗前的 APTT[( 24.0±2.2) s,( 23.9±2.0) s],且观察组患儿治疗后 FIB、 24 h尿蛋白、尿红细胞水平低于对照组, APTT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观察组患儿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 96.7%)高于对照组( 8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 地塞米松联合丙种蛋白治疗过敏性紫癜性肾炎患儿,凝血功能和 24 h尿蛋白、尿红细胞水平改善明显,效果良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 ]地塞米松 丙种球蛋白 小儿 过敏性紫癜性肾炎 凝血功能 24 h尿蛋白 尿红细胞
  • 简介:  【摘要】目的:实验研究对新生儿败血症患者实施头孢噻肟联合丙种蛋白治疗的效果。方法:将本医院 2018年 1月—— 2019年 12月收治的新生儿败血症患者 65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治疗方式的不同将患儿分为两组,实验组和对照组,两组患儿均进行对症治疗,对照组患儿在此基础实施头孢噻肟治疗,实验组患儿实施头孢噻肟联合丙种蛋白治疗,对比两组患儿的治疗效果。结果:实验组患儿的治疗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治疗有效率高达 85.7%,对照组仅有 56.7%, P<0.05,存在统计学意义。结论:头孢噻肟联合丙种蛋白治疗新生儿败血症,效果显著,降低了患儿的死亡率,可在临床治疗中进行推广。    【关键词】头孢噻肟 ;丙种蛋白 ;新生儿败血症 ;效果  [Abstract] Objective: To study the effect of cefotaxime combined with gamma globulin in the treatment of neonatal septicemia. Methods: 65 cases of neonatal septicemia admitted to our hospital from January 2018 to December 2019 were taken as the research objects. According to the different treatment methods, the children were divided into two groups: experimental group and control group. The two groups were treated symptomatically. On this basis, the children in the control group were treated with cefotaxime. The children in the experimental group were treated with cefotaxime combined with gamma globulin. The two groups were compared The therapeutic effect of children. Results: the effective rate of treatment in the experimental group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at in the control group. The effective rate of treatment was 85.7%, only 56.7% in the control group, P < 0.05, with statistical significance. Conclusion: cefotaxime combined with gamma globulin is effective in the treatment of neonatal septicemia, which can reduce the mortality of the children and be popularized in clinical treatment.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丙种蛋白与甲基强的松龙联合治疗小儿重症病毒性脑炎的临床效果。方法:将本院选取的重症病毒性脑炎患儿纳为研究对象,总计 88例,病例收集时间为 2019.1~2020.2。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可分 2组,一组为 44例,按照常规激素治疗的方法进行研究(设定为:对照组);另一组为 44例,以丙种蛋白 +甲基强的松龙为主治疗(设定为:观察组)。最后对 2组的症状缓解时间、治疗效果及不良反应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观察组患儿治疗后的抽搐、发热、意识障碍、脑膜刺激征等症状缓解时间均短于对照组, P< 0.05;观察组患儿治疗后的总有效率( 95.45%)高于对照组( 77.27%), P< 0.05;观察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 9.09%)低于对照组( 25.00%), P< 0.05。结论:给予重症病毒性脑炎患儿丙种蛋白 +甲基强的松龙治疗,有效缓解临床症状,减少不良反应,疗效确切。

  • 标签: 重症病毒性脑炎 甲基强的松龙 丙种球蛋白 治疗效果 不良反应
  • 简介:摘要丙种蛋白无反应是川崎病的治疗难点与关注焦点,本文就丙种蛋白无反应定义、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阻断剂的治疗机制、英夫利昔单抗和依那西普在丙种蛋白无反应患儿治疗中的应用等方面进行综述,旨在对TNF-α阻断剂治疗川崎病丙种蛋白无反应患儿的有效性及安全性进行进一步探讨。

  •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