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近年来,低分子肝素皮下注射治疗冠心病已广泛应用于临床,在注射过程中,护士对注射手法、进针角度、深度、压迫时间等均有相关研究及报道,旨在降低出血的发生率及减少出血面积。2005年4月-2005年8月我们对比观察低分子肝素腹部皮下注射不同部位皮下出血的情况并报告如下。

  • 标签: 低分子肝素 注射部位 皮下注射治疗 腹部皮下注射 减少出血 注射过程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糖尿病患者不同部位皮下注射胰岛素对降糖效果的影响。方法选择我院2012年11月~2013年7月收治的糖尿病患者200例随机分为4组各50例,注射胰岛素部位分别在腹部脐周、上臂、臀部和大腿皮下,注射剂量与注射次数保持不变,每组连续皮下注射3天,第4天持续监测。对4组患者测定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和24h尿糖,并评价患者疼痛程度。结果4组患者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和24h尿糖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4组患者腹部脐周皮下注射疼痛最轻,疼痛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4种部位注射胰岛素降糖效果无差异,但疼痛程度比较腹部脐周最轻,且操作方便,易于控制,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糖尿病 胰岛素 不同部位注射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不同部位注射对比剂对头颈部CTA图像质量影响,选取最佳对比剂注射部位。方法将我院2014年7月—2015年12月收治的108例行头颈部CTA检查患者,根据对比剂注射部位不同分为对照组54例,在左侧上肢静脉注射碘海醇对比剂;实验组54例,在右侧上肢静脉注射碘海醇对比剂。两组患者均行跟踪触发技术扫描,触发阈值设置为120HU,ROI放在降主动脉内CT值,扫描参数与注射对比剂参数相同。扫描完成后对颈总动脉远端CT值进行测量,由2名经验丰富的影像学医师对所得图像进行评价。结果对照组患者图像质量评分、颈总动脉增强CT值、颈部静脉对比剂反流评分均低于实验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选取右侧上肢静脉作为对比剂注射部位,能有效保证颈总动脉增强效果,提高头颈部CTA图像质量。

  • 标签: 不同部位 对比剂 头颈部CTA图像质量 影响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鹰嘴肘周作为皮下注射促红素部位在血液透析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2016年1月—2017年7月选择广东省某三甲医院肾内血液净化中心MHD患者76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上臂三角肌下缘为注射部位,观察组采用鹰嘴肘周为注射部位;分别比较两组患者Hb水平;记录患者注射部位淤血、硬结及皮肤感染情况;评估患者的疼痛状况以及患者对注射方式的接受度。结果两组患者Hb的情况比较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t=55.63,P>0.05);对照组患者接受人数为2人,接受率为5.2%,观察组患者接受人数为37例,接受率为97.4%;观察组可以明显减少患者注射部位淤血情况;两组患者的疼痛状况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1088.5,P=0.016)。结论鹰嘴肘周作为皮下注射促红素部位可以减少患者皮下淤血的发生率,同时减轻患者的疼痛程度,不影响治疗效果,患者的接受程度高,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血液透析 促红素 皮下注射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结核菌素皮肤试验注射部位不同对患者的影响研究。本研究针对结核菌素皮肤试验注射部位在左前臂掌侧的1/3这条横切的中央处和左前臂掌侧前1/3的中央所有地方进行研究。方法:通过建立统计学指标结合2022年11月至2023年3月于本科室注射结核菌素皮肤试验的100例患者作为数据,随机分为A和B组,A组对左前臂掌侧1/3这条横切的中央处和B组对左前臂掌侧前1/3的中央所有地方进行试验,结果:A组患者疼痛以及皮肤出血、渗血情况、皮丘成功率均优于B组(P<0.05)。结论:结核菌素皮肤试验注射部位在左前臂掌侧1/3这条横切线的中央处患者疼痛程度更轻,皮肤出血、渗血情况更少,皮丘成功率更高,结果辨识度更高。

  • 标签: 结核菌素皮肤试验 注射部位 患者体验感 疼痛 皮丘成功率
  • 简介:目的系统评价膀胱不同部位注射A型肉毒素(BTA)治疗难治性膀胱过度活动症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计算机检索PubMed(1966~2015.2)、CochraneLibrary(1996~2015.2)、Embase(1974~2015.2)、CNKI(1994~2015.2)、万方数据库(1989~2015.2)、CBM(1978~2015.2)数据库,按照纳入和排除标准选择随机对照试验(RCT),评价纳入文献质量并提取资料,采用RevMan5.0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5个RCT,包括248例患者,注射部位有三种:膀胱体、膀胱体+膀胱三角、膀胱三角。Meta分析结果显示:膀胱三角+膀胱体注射方式与膀胱体注射方式相比,治疗成功比[RR=1.57,95%CI(0.79,3.12),P=0.20]、尿失禁减少次数[WMD=-6.47,95%CI(-14.21,1.27),P=0.1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对尿动力学参数中第一排尿感时膀胱容量(VFDV)变化前者效果优于后者[WMD=33.80,95%CI(3.27,64.340),P=0.03],但其余尿动力学参数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膀胱三角注射方式与膀胱体注射方式相比,治疗成功比[RR=0.52,95%CI(0.07,3.75),P=0.52]、尿失禁减少次数[WMD=1.03,95%CI(-0.35,5.11),P=0.62]、尿动力学参数两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纳入5篇文献中均未报道膀胱三角区注射导致新的膀胱输尿管反流的病例。结论肉毒素A膀胱体、膀胱体+膀胱三角和膀胱三角三种注射方式治疗难治性膀胱过度活动症的疗效和安全性无明显差异。

  • 标签: 膀胱过度活动症 肉毒素A META分析 荟萃分析 膀胱三角区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不同部位注射碘对比剂对多层螺旋CT血管成像(CTA)颈部动脉造影患者检查效果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1~12月CTA颈部动脉造影检查患者84例,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2例。对照组选择左上肢贵要静脉注入造影剂,观察组选择右肢踝部大隐静脉注入造影剂。比较两组CTA图像质量评分、图像优良率、造影剂外渗发生率、医疗纠纷发生率及患者满意度。结果观察组Ⅰ~Ⅱ级图像分辨率及患者满意度均高于对照组(P<0.05),而造影剂外渗及医疗纠纷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选择右侧上肢建立颈部CTA静脉通道可有效提高颈部CTA图像质量,减少静脉伪影生成,降低造影剂外渗发生率,提高患者造影满意度。

  • 标签: 注射碘对比剂 多层螺旋CT血管成像 颈部动脉造影 造影剂外渗 满意度
  • 简介:摘要:目的:对足月顺产第三产程不同途径缩宫素注射方案的效果进行评价。方法:病例总数为60例。产妇病例选择时间为2020年10月到2021年5月。按照治疗方案的不同,分为采用缩宫素臀部注射加宫颈注射的观察组以及缩宫素臀部注射加静脉注射的对照组,对比两组的效果。结果: 对照组产妇的宫缩有效率显著低于观察组(P

  • 标签: 足月顺产 第三产程 缩宫素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两种不同部位注射对比剂在上腔静脉CTA中的临床效果。方法:抽取2022年1月-12月我院接受上腔静脉CTA的患者100例为研究对象,依据注射部位不同分为直接组(给予左上肢静脉对比剂注射法)和间接组(给予双下肢静脉对比剂注射法),每组各50例。比较两组穿刺部位图像质量评分。结果:直接组穿刺部位图像质量优于间接组(P<0.001)。结论:相比双下肢静脉对比剂注射法,应用左上肢静脉对比剂注射法于上腔静脉CTA中效果理想,提供高质量、直观的影像图像,利于诊治及预后。

  • 标签: 双下肢静脉对比剂注射法 左上肢静脉对比剂注射法 上腔静脉CTA 图像质量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减轻胰岛素注射部位硬结发生,改善血糖控制,减少胰岛素用量,节约费用,提高患者满意度。方法研究2018年内二病区胰岛素注射28例,患者分为2组,即对照组和观察组。同样规范注射方法的条件下,对照组注射后未做任何处理;观察组注射后按照改良方法对注射部位进行护理,同时观察记录注射部位皮肤情况,班班记录,班班交接。结果观察组注射部位皮肤发生硬结程度明显轻于对照组,结论通过改良注射部位护理,可预防或者延缓注射部位皮肤硬结的发生

  • 标签: 胰岛素注射部位硬结 改良注射部位护理 预防注射部位硬结发生
  • 简介:摘要麻黄与麻黄根药效上存在着本质的差别,但是现在药房好多饮片还是会混淆。

  • 标签: 麻黄 麻黄根 功效差异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不同部位鼓室骨瘤患者的临床特征以及干预、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总结2例不同部位鼓室骨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病史、听力学及影像学检查、手术方案和随访结果,结合国内外文献报道的36例鼓室骨瘤患者的临床特征、治疗方式及疗效进行总结分析。结果本研究收集的2例鼓室骨瘤患者病变分别来源于中鼓室的鼓岬和砧骨,均无明显的病因和诱因,鼓膜完整,听力学检查为传导性听力损失。鼓岬来源的骨瘤患者磨除骨瘤、听骨链完整保留并恢复活动,砧骨来源的骨瘤患者切除骨瘤、取出砧骨、置入人工听骨,2例患者术后气骨导差均基本消失。分析文献报道的36例(38耳)鼓室骨瘤患者发现,平均年龄26.5岁,源于鼓岬者最多,占39.5%(15/38),主要症状为进行性听力下降、耳鸣和耳闷感。结论鼓室骨瘤患者以鼓膜完整的传导性听力损失为临床特征,病变最常见的来源为鼓岬,手术切除病灶、保持或重建听骨链可恢复或改善听力。

  • 标签: 骨瘤 中耳 听觉丧失,传导性
  • 简介:摘要目的多种方案已被提出用于减少罗库溴铵注射后的疼痛不适感。这些研究表明,药物的预处理,例如芬太尼和利多卡因都是有效的。在一个前瞻性随机化研究中,我们评估了使用空气加热装置在注射部位局部加温的预处理能否有效减轻罗库溴铵引起的疼痛。方法接受脊柱手术的90位患者被随机分为C组(对照组)和T组(治疗组)。T组病人在静脉通路部位注射1毫升(10毫克)罗库溴铵前先将该部位加温至40℃持续1分钟。C组注射注射部位不加温。病人随后被评估是否有任何不适,并以5分制量化不适程度。结果罗库溴铵注射痛在C组患者中占88.9%而在T组只占66.7%(P<0.05)。严重疼痛T组明显少于C组(35.6%VS8.9%)。结论罗库溴铵给药前血管通路加温的应用有效减少了注射相关疼痛。

  • 标签: 局部加温 罗库溴铵 疼痛
  • 简介:目的比较右心室不同部位置入主动电极的各项参数,研究主动电极在右心室流出道间隔部、右心室流入道间隔部起搏中的可行性及安全性。方法选择90例需植入永久心脏起搏器的患者,随机分成三组,每组30例,分别为右心室流出道组(RVOT)、右心室流入道组(RvIS)、右心室心尖部组(RVA)三组,于术中应用主动螺旋电极选择不同部位主动置入,于置入术中、术后2周、术后3个月采用起搏器程控仪测试各组电极阈值、阻抗参数。结果三组心室主动电极阈值比较结果为术后F=0.56,P=0,57;术后2周F=1.08,P=0.34:术后3个月F=0.85,P=0.43,均无统计学差异;三组心室主动电极阻抗比较结果为术后F=2.64,P=0.08;术后2周F=I.63,P=0.20;术后3个月F=2.80,P=0.07,均无统计学差异。结论使用主动螺旋电极行RVOT、RVIS起搏是安全可行的。

  • 标签: 心脏起搏 人工 生理性起搏 右心室流出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