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呼吸感染细菌耐药性以及临床用药情况。方法对我院2014年10月-2016年10月住院50例患者痰液细菌培养标本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男性29例,女性21例,年龄最小的3个月,最大的76岁,平均年龄(38.12±7.38)岁。本次研究,数据录入采用WHONET5.6软件,数据分析采用SPSS17.0软件。结果共收集呼吸痰液标本486例,细菌培养阳性结果293例,其中革兰氏阳性菌和革兰氏阴性菌分别是30株(10.23%)和263株(89.76%)。鲍曼不动杆菌和铜绿假单胞菌分别位于细菌检出率的前两位,呈逐年增长趋势,其次是肺炎克雷伯菌,年检出率呈递减趋势。耐药性分析结果显示,铜绿假单胞菌对阿米卡星和四代头孢菌素的耐药率低,多在20.0%以下。鲍曼不动杆菌对头孢哌酮/舒巴坦和米诺环素的耐药率较其他药物低。金黄色葡萄球菌耐药率高,未发现耐万古霉素、替考拉宁菌株。结论通过呼吸感染耐药菌的监测,有助于了解耐药菌的分布及对抗生素的耐药情况,指导临床医生合理使用抗生素,提高临床治疗效果。

  • 标签: 呼吸内科 呼吸道感染 细菌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儿童反复呼吸感染细菌提取物的临床应用。方法本研究选取了2012年4月至2013年4月我院收治的60例反复呼吸感染患儿作为研究对象,将60例患儿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30例,对照组患儿采用常规抗感染治疗,观察组患儿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细菌提取物(泛福舒)进行治疗,对比两组患儿的临床疗效。结果对照组患儿治疗前后,血清免疫球蛋白IgA、IgG水平无统计学差异(p>0.05);观察组患儿治疗后,血清免疫球蛋白IgA、IgG水平较治疗前明显升高(p<0.05)。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患儿的呼吸反复感染次数明显减少,咳嗽持续时间及抗生素使用时间明显缩短(p<0.05)。结论采用细菌提取物治疗组的患儿,其血清免疫球蛋白IgA、IgG水平明显升高,且呼吸反复感染次数明显减少,咳嗽持续时间及抗生素使用时间明显缩短,为儿童反复呼吸感染细菌提取物的临床应用提供了理论依据。

  • 标签: 儿童反复呼吸道感染 细菌提取物 临床应用
  • 简介:摘要目的综合分析呼吸感染(respiratorytractinfection;RTI)患者病原性细菌的临床检验结果,为治疗RTI患者提供科学的数据参考。方法选取在我院2015年3月-2016年8月收治的RTI患者临床资料150例作为研究对象。对痰液标本进行分离和培养,细菌采用K-B纸片法进行药敏性测定,真菌采用真菌药敏条件进行测定。采用SPSS20.0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150例RTI患者的痰液标本。结果不同病原性细菌在不同的培养基上其分离结果也不尽相同,150例菌株内有80例格兰阴性菌(占53.33%)、42例格兰阳性菌(占28.00%)、28例真菌(占18.67%),各组数据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最为常见的感染菌有以下几种①肺炎链球菌;②铜绿假单胞菌;③金黄色葡萄球菌;耐药性分析①革兰阳性菌对青霉素有较大耐药性,对万古霉素没有;②格兰阴性菌对头孢曲松有较高的耐药性。结论RTI患者中最为常见的感染菌株是格兰阴性菌,具有较高的耐药性,临床治疗中需要帮助患者选择敏感的抗菌药物,提高RTI患者的康复效果。

  • 标签: RTI患者 病原性细菌 临床检验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天津地区呼吸感染住院患儿呼吸合胞病毒(RSV)感染特点。方法选择2012年11月至2014年12月在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儿科住院的急性呼吸感染患儿1822例,采集每例患儿鼻咽吸取物1份,用荧光免疫方法进行病毒检测,包括呼吸合胞病毒、流感病毒A和流感病毒B、副流感病毒1、2、3、腺病毒。同时进行痰细菌培养和测定患儿血清肺炎支原体(MP)抗体滴度(采用ELISA方法)。结果1822例标本中检出病毒阳性标本385例(21.13%),其中RSV抗原阳性175例,检出率45.45%,0-3岁阳性检出数108例(61.71%),其中1岁以内60例(55.55%)。每年1-12月份均有RSV检出,11月-3月份检出率较高。175例呼吸合胞病毒感染病例中,诊断为肺炎43例(24.57%),喘息性支气管炎78例(44.57%),上呼吸感染35例(20%),扁桃体炎9例(5.14%),中耳炎3例(1.71%)其他7例(4%)。伴发热106例(60.57%),喘息87例(49.71%)血常规检查白细胞升高76例(43.42%);C反应蛋白(CRP)升高53例(30.28%);33例(18.85%)混合副流感病毒3型感染,23例(13.14%)混合细菌感染,53例(30.38%)混合肺炎支原体感染。结论RSV感染在天津地区每年冬春季高发,0-3岁是RSV感染的好发年龄,RSV引起呼吸感染临床表现以咳嗽喘息为主,上呼吸感染以发热为主,易混合副流感III病毒及肺炎支原体感染

  • 标签: 呼吸道感染 合胞病毒 儿童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呼吸感染患者病原性细菌的临床检验方法,并分析提高检验质量的有效措施。方法选取2013年~2015年6月收治于我院的148例呼吸感染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的原则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其中对照组74例,该组患者采用常规的痰液标本采集和化验方法,观察组74例,该组患者在对照组患者标本采集和化验的基础上加强质量控制,比较两组患者的检验结果和准确率。结果观察组患者在不同培养基中的细菌阳性率和病原菌的检出率均优于对照组,两组相比较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对呼吸感染患者进行病原性细菌检验的过程中应该严格按照检验的操作步骤进行,加强标本的收集与送检的质量控制,提高检验的准确性。

  • 标签: 病原性细菌 呼吸道感染 临床检验 质量控制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观察莫西沙星治疗呼吸感染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1月至2015年1月收治的80例呼吸感染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左氧氟沙星治疗,观察组给予莫西沙星注射治疗,总的疗程7~14d。比较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经治疗后,观察组治愈31例,显效7例,进步1例,无效1例,总的有效率为95%,对照组治愈27例,显效5例,进步5例,无效3例,总的有效率为80%,差异具有统计学上的意义(P<0.05);在细菌清除率上,观察组也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下呼吸感染的临床治疗,莫西沙星具有确切的疗效,显著优于左氧氟沙星,并且没有明显的不良反应,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 标签: 莫西沙星 下呼吸道感染 临床疗效观察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先锋必治疗呼吸感染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4年1月以来入我院接受治疗的呼吸感染者43例,取先锋必2g溶于5%葡萄糖或生理盐水注射液中,静脉点滴,一日两次静滴,以7-10天为一个疗程,治疗结束后观察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43例患者中,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97.7%,细菌阴转率为88.6%,其不良反应率为9.3%,停药后均恢复正常。结论先锋必治疗呼吸感染临床效果较好,抗菌性和杀菌性强,细菌耐药性低,且不良反应率低,停药后均恢复正常,值得临床上推广应用。

  • 标签: 先锋必 下呼吸道感染 临床体会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气管切开后预防呼吸感染的护理方法。方法选取某市医院从2014年12月到2016年1月收治的气管切开的53例病人,作为研究对象。仔细研究病人的临床资料,同时为其提供对应的护理服务,深入分析其护理效果。结果在所有气管切开病人中,呼吸出现感染的病人有33例,查出病原菌有44株,其中肺炎克雷伯菌的数量最多。结论病人在进行气管切开手术后,如果为其提供不同的护理服务,可以有效降低其出现下呼吸感染的可能。

  • 标签: 气管切开 下呼吸道感染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反复呼吸感染病因,为防治疾病提供借鉴。方法对62例反复性呼吸感染患儿进行问卷调查、体格检查、实验室检查,纳入观察组,另选80例急性呼吸感染患儿纳入对照组,对比相关数据。结果观察组IgA、IgG、C3、C4、铁、锌元素水平低于对照组,铅、锰、铬元素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与对照组病原体检测结果、合胞病毒感染率、混合感染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反复呼吸感染病因较复杂,需积极寻找病因,综合治疗。

  • 标签: 反复呼吸感染 环境危险因素 病因 混合感染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反复呼吸感染82例病因,为临床防治反复呼吸感染而提供依据。方法选取我院于2013年5月~2014年5月期间,治疗的82例反复呼吸感染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反复上呼吸感染34例,反复呼吸感染48例,分别对反复上呼吸感染及反复呼吸感染的病因进行分析,为临床防治反复呼吸感染而提供依据。结果反复上呼吸感染的病因分析以慢性炎症为主,具体如下免疫炎症、慢性扁桃体炎、鼻炎、胃食管反流、原因未明;反复呼吸感染的病因分析以免疫功能障碍病为主,其次为支气管扩张、纤毛不动综合征、气管异物、哮喘、原因未明、胃食管反流、支气管、肺先天异常。结论反复上呼吸感染与反复呼吸感染的病因具有差异性及多样性,与慢性炎症、免疫功能障碍病密切相关;需结合病因,加强对反复呼吸感染诊治的特异性。

  • 标签: 反复呼吸道感染 病因 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就利巴韦林治疗急性上呼吸感染进行观察。方法抽取86例患有急性上呼吸感染的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平均每组43例。采用常规抗感染方案对对照组患者实施治疗;在常规抗感染方案基础上加用利巴韦林对治疗组患者实施治疗。结果对照组患者总有效率为75.0%;治组患者总有效率为91.7%,B组患者临床效果明显优于A组;B组患者退热时间明显短于A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利巴韦林治疗急性上呼吸感染有效性较高,对于患者病症改善效果极其显著,值得推广。

  • 标签: 利巴韦林 热毒宁 上呼吸道感染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肺结核合并呼吸感染的临床特征以及致病菌。方法选取自2014年1月至2015年12月在我院就诊的104例肺结核合并呼吸感染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对患者的临床特征进行分析总结,对致病菌进行培养分析,为临床诊断治疗提供依据。结果104例患者均存在不同程度上的咳嗽、咳痰以及发热的症状,对患者行正规抗结核治疗,症状无明显改善,对患者的痰液进行病菌培养,104例患者中,革兰氏阳性菌(31.73%)主要为金黄色葡萄球菌和肠球菌,革兰氏阴性菌(58.65%)主要为铜绿假单胞菌、肺炎克雷白菌、不动杆菌、大肠埃希氏菌;真菌(7.69%)主要为白色念珠菌。结论肺结核合并呼吸感染患者临床表现为有咳嗽、脓性痰或痰量增多、伴发热、气急等症状,在患者出现临床症状时,对致病菌及时进行病菌培养,及时采取对应的抗生素进行治疗,能够显著提升患者的生活质量。

  • 标签: 肺结核合并下呼吸道感染 临床特征 致病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