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我院儿科上呼吸道感染临床用药情况,分析并解决存在的问题。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12月到2014年12月收治的860例儿科上呼吸道感染患者的用药处方作为研究对象,记录和分析临床用药的品种、频数和不合理用药情况。结果头孢克洛颗粒、头孢曲松和头孢呋辛钠的DUI值都大于1,有用药剂量过大现象;配伍不合理最严重,占不合理用药处方总数的28.9%,其中主要包括中成药口服制剂多联使用和中药注射液使用随意,分别占不合理用药处方总数的17.9%和11.1%;其次是药品品种繁多,占不合理用药处方总数的19.4%。结论我院儿科上呼吸道感染临床用药存在许多不合理的地方,需要加强临床用药的监督和管理。

  • 标签: 儿科 上呼吸道感染 临床用药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喜炎平注射液治疗小儿上呼吸道感染伴发热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50例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患儿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采用喜炎平注射液静脉滴注,对照组采用利巴韦林静脉滴注,比较两组的疗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退热时间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非常显著性(P均<0.01)。结论

  • 标签: 小儿 上呼吸道感染 发热 利巴韦林 喜炎平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中药治疗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4月~2015年10月我院门诊部及住院部接诊收治的180例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组90例,西药组口服双黄连颗粒冲剂,中药组采用中药小柴胡汤进行治疗,观察两组治疗效果及复发情况。结果中药组治疗总有效率及治疗后复发率明显优于西药组(95.6%vs74.4%,0vs8.9%),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中药治疗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疗效确切,治疗后复发率低,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中药 急性上呼吸道感染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患儿的观察和护理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3150例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患儿的临床资料与护理措施。结果3150例患儿经过积极有效的治疗和高质量的护理,全部治愈。结论积极有效治疗加高质量的护理,可以减少患儿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治愈率。

  • 标签: 呼吸道感染 儿童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炎琥宁治疗小儿上呼吸道感染的临床疗效。方法120例上呼吸道感染患儿病例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60例。两组病例均采用常规抗感染、退热、止咳、化痰等综合治疗方案,观察组在上述治疗的基础上加用炎琥宁治疗。结果观察组的总有效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炎琥宁治疗小儿上呼吸道感染疗效确切,副作用小,是治疗小儿上呼吸道感染安全、有效的药物。

  • 标签: 炎琥宁 小儿 上呼吸道感染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慢性呼吸感染合并反复下呼吸感染的发病原因以及治疗体会,为有效控制反复下呼吸感染提供帮助。方法选取我院2011年1月~2014年6月收治的58例慢性呼吸感染合并反复下呼吸感染患者,给予所有患者抗生素和抗病毒药物治疗,并根据患者病情进行针对性基础治疗,分析与研究其病因与治疗方法。结果58例反复下呼吸感染患者中,因免疫缺陷病导致的反复下呼吸感染比重最大,占比32.8%,其次气管异物和纤毛不动综合征导致的下呼吸反复感染占比分别为20.0%和17.2%,病因不明有3例,占5.2%。(p<0.05);58例反复下呼吸感染患者中,显效39例,治疗总有效率93.1%,反复感染次数显著降低。结论反复下呼吸感染和一种或者多种因素有关,临床诊断时应高度重视区分感染现象,分析反复下呼吸感染的发病原因,可有助于提高治愈率,从而能够有效控制反复下呼吸感染。

  • 标签: 慢性呼吸道感染 反复下呼吸道感染 呼吸道疾病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上呼吸道感染的临床治疗效果,以便指导临床用药。方法选取我院从2014年1月到2015年1月期间收治的上呼吸道感染患者160例,随机的分成两组,即对照组和观察组各80例,对照组采取中药进行治疗,观察组采用抗生素类药物阿奇霉素进行治疗。观察治疗效果。结果对照组经过治疗后痊愈15例,显效20例,有效10例,无效35例,总有效率为56.25%。观察组经过治疗后痊愈30例,显效32例,有效16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为97.5%。结论抗生素类药物治疗上呼吸道感染有很好的治疗效果,但是不能滥用。

  • 标签: 上呼吸道感染 抗生素 中药 效果分析
  • 简介:摘要随着抗生素广泛应用与临床,多种感染性疾病的病死率显著下降,人类寿命延长,但是,不合理使用抗生素、细菌耐药性、药源性疾病等临床问题接踵而至,今天合理使用抗生素已成为一个广泛关注的话题。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对小儿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的合理用药情况进行探讨。方法选取我院2011年5月-2014年5月期间就诊的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患儿240例,对其临床用药情况进行分析,以使临床用药更加合理与安全。结果在收集的240份药物处方中,其中有213份处方涉及到抗病毒药物的使用,比例为88.8%,抗病毒药物以利巴韦林为主;178份药物处方涉及到抗菌药物的使用,比例为74.2%,抗菌药物以青霉素类和头孢菌素类最为常见。结论在儿科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的临床治疗过程中,存在不合理用药情况,因此儿科医师必须严格掌握药物使用范围及方法,进而提升临床药物的合理应用。

  • 标签: 急性上呼吸道感染 合理用药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对小儿上呼吸道感染致高热临床护理对策进行探讨。方法选择我院2011年-2014年收治的76例小儿上呼吸道感染且伴有高热症状的患儿作为临床研究对象,所有患儿均实施降温护理和预防高热惊厥护理,护理后,观察护理效果。结果无一例患儿出现窒息死亡,所有患儿均经治疗痊愈后出院。结论对小儿上呼吸道感染伴有高热症状的患儿实施降温与预防高热惊厥护理,能够显著改善患儿症状。

  • 标签: 上呼吸道感染 高热 护理 预防
  • 简介:摘要目的对小儿上呼吸道的感染导致高热惊厥的急救和治疗进行总结。方法将择取样本中的50例患儿随机分成实验组与参照组,行以不同急救与治疗,对其救治和复发状况作出比较。结果实验组退热、惊厥消失以及住院的时间都明显地比参照组短,一年之内实验组复发率是4%,参照组复发率是36%,两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强化治疗急救与治疗能有效地缓解患儿症状,并降低复发可能性。

  • 标签: 小儿 上呼吸道感染 高热惊厥 急救 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研究中药治疗上呼吸道感染疾病的处方用药和用量用法,为上呼吸道感染治疗提供依据。方法选取2013年1月到2014年1月上呼吸道感染中药处方620份实施回顾性分析,针对处方中患者的年龄、性别、所患疾病、常用药物和使用剂量进行记录和分析。结果上呼吸道感染主要用药为老人和儿童,其中男女用药比例要合适,一张处方的药物种类以12味最佳,剂量以3剂最佳,酌情进行增减。常用的药物主要以解表药、化痰药以及清热药为主,中药处方主要剂型以汤剂为主。结论通过对上呼吸道感染疾病的处方用药情况进行分析,能够为筛选出最有效的治疗处方和用法用量提供有利的依据。

  • 标签: 上呼吸道感染 中药处方 用法用量
  • 简介:摘要目的讨论小儿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相关因素分析及护理,为日后的临床护理提供参考。方法选择2013年1月--2014年3月收治的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患儿160例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的方法,将160例患儿划分为两组,定义为观察组及对照组,每组患儿80例。通过搜集患儿的临床表现和相关资料,分析小儿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的相关因素。同时,在护理过程中,对照组患儿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患儿给予优质护理,对比两组患儿的护理满意度。结果经过护理,观察组患儿的满意度高于对照组。观察组患儿满意43例(53.75%),一般32例(40.0%),不满意5例(6.25%),满意度为93.75%;对照组患儿满意31例(38.75%),一般20例(25.0%),不满意29例(36.25%),满意度63.75%,两组患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小儿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是临床上的常见疾病,对患儿的身体危害较大。临床护理工作中,应首先明确患儿的感染相关因素,结合患儿的体质情况、治疗方法、感染程度,予以有效的护理,减少患儿的痛苦,促使患儿早日康复。今后,在小儿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的护理中,可将优质护理推广应用。

  • 标签: 小儿 急性 上呼吸道感染 因素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小儿上呼吸道反复感染病例的临床疗效,寻求更有效的治疗方法。方法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从感染特点、临床表现等方面给出相关诊断与治疗方案。结论在采取治疗方案之前应该首先分析患儿感染的特点,根据其临床表现采取合理的治疗方法。

  • 标签: 上呼吸道感染 临床疗效 预防
  • 简介:摘要目的对基层医院临床急诊治疗上呼吸道感染的用药合理性进行分析。方法对我院2013年7月~2014年6月急诊所收治的86例上呼吸道感染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分析,将全部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为43例。对照组仅给予抗病毒药物治疗,观察组给予抗病毒药物联合抗生素治疗,对抗生素使用率进行观察并对两组患者痊愈时间和医疗费用的差异进行比较。结果在全部患者中,为对照组43例患者采用联合使用抗生素治疗法,比较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比、体温和临床表现等方面情况,其差异不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存在可比性。结论急诊治疗上呼吸道感染是否应用抗生素不产生明显效果,而且还导致医疗费用和产生耐药菌株的风险的加大,因此,必须在今后的临床中对滥用抗生素的状况引起足够重视。

  • 标签: 急诊 治疗上呼吸道感染 抗生素 用药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不同年龄阶段上呼吸道感染(URI)患儿全身麻醉安全性,为提高临床治疗效果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取2014年6月~2015年6月在我院治疗的120例手术患儿,根据上呼吸道感染情况分为中度(18例)、轻度(33例)以及无URI组(69例),研究三组患儿全身麻醉安全性情况。结果年龄不超过3岁的患儿中,中度组的屏气、咳嗽发生率较其他两组高,P<0.05差异性显著;中度组心率较轻度组高,P<0.05差异性显著;4~12岁患儿中三组不良情况发生率无显著差异性,三组患者未出现发热、支气管痉挛、喉痉挛现象;对比不超过3岁、4~12岁两年龄段患儿的心率,结果中度组显著高于无URI组,P<0.05差异性显著。结论年龄未超过3岁中度患儿以及3~12岁轻、中度患儿实施插管全身麻醉具有较高安全性,而年龄未超过3岁中度患儿插管全身麻醉容易出现并发症,具有一定的风险,因此,临床上应全面评估该类患儿可能出现的风险,决定是否实施全身麻醉。

  • 标签: 上呼吸道感染 全身麻醉 安全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