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林家铺子》是茅盾在1932发表的短篇小说,作者讲述了“一·二八”战争前后的江南杭嘉湖地区小城镇的一个小店铺的主人林老板,在动荡不安经济萧条的社会中不断挣扎,最终敌不过各方势力的重压而破产的故事。小说虽然描写的是一个小城镇,但是体现了中国三十年小资产阶级的所处的困境和最终命运,反映出了旧中国社会小工商业经济的萧条,民族资产阶级深受帝国主义和官僚买办资产阶级的迫害以及战争动乱的影响而沦落到破产的悲剧结局。不光如此,当时社会整体氛围压抑,百姓的生活水深火热。

  • 标签: 三十年代 帝国主义 官僚买办 民族资产阶级
  • 简介:摘要:二十世纪三四十年正值战乱,19326月日本强夺大连海关,隔1月为止短短数月间便已尽数占取东北的全部海关,可以说日本对中国东北的经济控制和攫取始于对东北海关的全面控制。日伪强取海关后,为了方便为日本的利益服务,遂制定了新的关税政策。在日伪政权建立之初,财政的主要来源几乎都来自于关税,因此为了保证日伪政权的财政收入无法废止旧关税政策,并且政府严禁增收直接税,所以开始对关税政策与税率逐渐“修正”以达到服务于日本的目的。为此,日伪政权控制下的东北地区共进行了三次关税改革,日伪政权财政部于1933进行了第一次关税改革。该改革只限于小范围内,并没有涉及到主要进出口商品。第二次关税改革则是基于产业保护的需要,具有涉及范围广、改革商品多、以最大进口品棉及棉制品为改革重点的特点。第三次关税改革主要对日本急需的钢铁、化学品等出口商品关税进行减免,以满足日本继续侵略战争的需要。在此基础上制定了新的税关法,运用新的税关法控制日伪政权的对外贸易,以加强日伪政权与日本的经济贸易体系的联系。

  • 标签:
  • 简介:摘要:湖南的华侨规模十分可观,侨情比较复杂。由于长期受“左”倾思想的影响,湖南省的归侨工作长期得不到应有的重视。八十年,湖南省归侨工作开始起步,机构逐步完善,各项政策开始落实,使得归侨对湖南经济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但由于还没有建立完善的制度,归侨工作还存在许多不足。

  • 标签: 归侨 改革开放 “左”倾 侨办
  • 简介:摘要:美国从1980开始到2000,这期间对教师教育进行了持续的改革,有力地推动了教师教育的发展。文章在分析美国教师教育改革背景和描述改革历程的基础上,分析改革的成就与不足,并对其特点进行总结,以美国为鉴,探讨对我国教师教育改革具有的启发和借鉴意义。

  • 标签: 教师教育 改革内容 发展
  • 简介:【摘要】本文结合真实的教学案例,强调课堂教学要注重问题引领和合作探究

  • 标签: 散文 好上 上好 问题
  • 简介:摘要: 初税亩是春秋时期的一次重要的税收制度变革,对当时以及后来的社会都产生了非同小可的影响。下文是对1940以来不同时期学者对初税亩性质研究的简单综述。

  • 标签:
  • 简介:摘要: 初税亩是春秋时期的一次重要的税收制度变革,对当时以及后来的社会都产生了非同小可的影响。20世纪40以来,史学界对初税亩的性质研究取得了显著的成就。有些学者赞同把初税亩当作是一次社会改革,有的学者对这种观点产生疑问。下文是对

  • 标签:
  • 简介:摘要:Be-bop,又称Rebop,属于爵士乐的一种,并占有主导地位。二十世纪四十年早期的纽约Be-bop开始流行,奠基人是查理帕克(Charlie·Parker 1920-1955)等人。本文Be-bop音乐风格的在爵士乐编年发展中占有一个特殊的位置,是为爵士乐做出重要贡献的风格之一。演奏Be-bop风格的主要代表人物是查理帕克等人,他的结构分析通常是AABA的曲式结构来进行乐曲的主题旋律以及即兴创作,bebop音乐的特点首先速度通常为120以上的快板或急板,以八分音符互相串联为主,其次他的音乐旋律和节奏复杂变化的和声是它的又一特点,大部分乐曲使用7和弦和9和弦旋律复合的节奏拍子进行编排演奏,同时他的即兴演奏也是be-bop音乐中特别展现个人魅力。根据当时许多著名曲目的和弦进行编创,旋律的处理和创作的结构,大量引用和借鉴了前一时期爵士音乐的艺术特点和手法。查理·帕克对Be-bop音乐风格的成熟,发展和传播,起到了不可代替的作用,同时也主宰了二十世纪四十年的Be-bop音乐。

  • 标签: Be-bop音乐,查理·帕克,Be-bop音乐的结构,旋律,节奏
  • 简介:摘要新中国成立后,学界大力吸收以巴甫洛夫高级神经活动学说为代表的苏联医学,开展针灸科学化研究。具体体现在经络理论与针灸机制的“科学化”重构,开展穴位测电与皮肤活动点的实验研究,发明并广泛应用中西结合针灸疗法等方面。“学习苏联”构成了当时“针灸科学化”的重要一端,也对当代中国针灸学的形塑产生了显著影响,促使针灸科学化发展由外部驱动转变为自发主动;同时,在此过程中也不可避免地出现传统医学与现代科学间的摩擦与容适。梳理这段史实,分析得失利弊,总结经验教训,对当下中医药传承精华,守正创新提供历史借鉴。

  • 标签: 针灸 学习苏联 中医科学化
  • 简介:摘 要:本文对20世纪80以来史学界对近代中国足球运动项目的发展和取得的成就的研究成果进行了总结,同时得出一些个人的浅见,并从中汲取到通过历史文献、档案资料的收集和查找可以提高和完善文章的严谨程度,同时指出在今后的研究中,要将研究视野不断地扩展,重视地方和个人档案的收集,从国内到国外,从足球到整个当时的体育界,从纵向角度来比较当今世界和近代以来各个时期的异同,从而对以后的中国近代足球研究发现提供一定意义上的借鉴与帮助。

  • 标签: 近代体育史 中国足球运动 体育精神 发展规划
  • 简介:摘要:回顾20世纪50西方女装的发展,不得不提设计师克里斯汀·迪奥的经典作品。迪奥一改战前沉闷的设计风格,设计出“新风貌”系列服装,这一西方服装史上的重大变革让迪奥领先于同时期其他时装设计师。本文立足于20世界50Dior的流行与发展,分析经典的魅力和价值。

  • 标签: 20世纪50年代 迪奥 服装艺术
  • 作者: 刘鑫
  • 学科:
  • 创建时间:2022-11-09
  • 出处:《小说月刊》2018年8月上
  • 机构:陕西师范大学  陕西西安  710000
  • 简介:摘要:本文以“人”这一概念为出发点,对五四时期与80文学进行梳理,认为人类文明发展是有方向、有目的的且有必然的流向,表现为:人把自身存在的最终依据从古典时代的彼岸或他者手中交还给了人的自身,即人有了绝对自由,同时相信人自身有能力对自身的高贵负责,主要体现为自由、平等、博爱等。文学中树立“人”的过程乃是一个启蒙的过程。第一章与第二章以五四文学和80文学作为文本来具体分析中华民族精神气质在这两个时期的转变。具体说来,五四文学从逆向、正向、立人来建立现代概念中 “人”的形象,这是“人”的初生;80文学中人道主义不完整的回归与对人存在的探索是“人”的再生。第三章从原因与性质上对两个时期“人”之生与“人”之死进行分析并作出比较,得出中国“人”之突破的发生缺乏稳固的根基,导致不论是五四时期还是80都未能将大写的“人”贯彻到底,得出现代性文学“立人”工作在中国是一项未竟的事业这一结论。

  • 标签: “人” 五四文学 80年代文学 比较
  • 简介:摘要:创造社与文学研究会是20世纪20重要的文学社团,在成立初期就发生了激烈的论争。创造社和文学研究会被划分为“为艺术”和“为人生”两个“对立”阵营。然而,创造社和文学研究会的文学主张并不是简单而单一的“为艺术”“为人生”能够说明的,社团成员的文学创作也并不会完全是一个主张、一个主义,而是具有一定的多样性的。

  • 标签: 创造社 文学研究会 为艺术的艺术 为人生的艺术
  • 简介:摘要:哈尔滨作为中东铁路修筑和经营的中心,为各国开展经济贸易提供了便利,后随着日俄战争、一战、二战的爆发,促使其迅速成为中国东北地区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吸引了大量国外移民的到来。在复杂的社会环境下,我国政府和各国侨民开展一系列教学探索活动,形成了外语双向教学的新形势。本文就哈尔滨外语双向教学产生的原因及各国外语教学情况进行概述,总结双向国际化的对我国的影响和重要意义。

  • 标签: 双向国际化,20-30年代,哈尔滨侨民,国民教育,外语教学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中外合作办学做为实现高等教育“在地国际化”的重要途径之一,在十四五中后期将迎来重大的发展机遇。但随着粤港澳在大湾区市场的布局、境外高校对国内高考生招录政策的进一步倾斜,以及西湖大学、雄安大学、大湾区大学等一批以“国际一流”为目标的新型研究型大学的入局,中外合作办学面临的挑战也将越加严峻。中外合作办学只有进一步用心做好教育、做好品牌建设,同时积极融入中国社会、服务地方,才能够在未来10焕发新的生机与活力,不被时代所抛弃。

  • 标签: 中外合作办学 国际教育 教育对外开放
  • 简介:摘要:新征程迈向新高度,新时代创领新辉煌。全方位多层次展示党的十八大以来一汽解放取得的历史性成就,以及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视察一汽重要讲话精神,牢牢把握建设世界一流企业、打造百民族品牌,实现新时代解放高质量发展的宝贵经验,进一步凝聚奋进力量、勇担强国使命,以实际行动喜迎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

  • 标签: 新征程 一汽解放 支部建设 十年成就
  • 简介:摘要:20世纪50是新中国刚刚成立,全面开启新征程的历史时期,“全面向苏联学习”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方面的体现就是中国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体系的初步建立。在苏联的社会主义思想政治教育卓有成效的基础上,中国要清除旧有思想的荼毒,确立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主导地位就必须向苏联学习,中苏交好和苏联思想政治理论课的系统化为中国高校向苏联学习提供了可能性。中国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课程设置与教学内容、教育模式的建立都深受苏联的影响,但是在学习苏联的过程中全盘接受和教条化的错误是存在的,我们要对其进行反思,为今天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创新发展提供借鉴。

  • 标签: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 20世纪50年代 苏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