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7
326 个结果
  • 简介:【摘要】数学教师在日复一日地教学中,往往会出现对教材理解、教学方式的相对固化倾向,导致部分数学课堂中出现了教学组织方法、学习材料呈现、学习方式等“一成不变”的现象,有必要进行“课堂变换”,通过变换组织方法、变换学习主体、变换学习方式、变换思维空间等策略,促进数学理解,推动数学深度学习,达成高效课堂的目标。

  • 标签: 课堂变换 深度学习 高效课堂
  • 简介:摘要:中国神华鄂尔多斯煤制油分公司鄂尔多斯煤制油分公司煤制氢装置是煤直接液化项目的重要装置,煤制氢装置主要是以煤和氧为原料,采用荷兰壳牌粉煤加压气化技术造气,生产出的粗合成气经过一氧化碳变换、酸性气脱除(低温甲醇洗)和变压吸附(PSA)氢气提纯等组合工艺产出氢气含量大于99.5%的合格氢气。其中一氧化碳变换装置,是煤制氢工艺的主要产氢装置,主要为中、低、低串联全变换工艺,采用的催化剂为宽温耐硫变换催化剂。催化剂活性的高低直接影响变换装置一氧化碳转化率既变换率,进而影响氢气产量。

  • 标签: 变换 催化剂 反应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摘要:在许多应用中 , 数据链之间需要 ( 甚至是必要的 ) 非直接的 ( 导电 ) 连接 , 从而在提供数据的同时避免来自系统某一部分的危险电压 ( 或电流 ) 对其另一部分造成破坏 , 造成这种破坏性失效的可能是电源质量低劣 , 接地故障 , 雷击和浪涌等各种故障 . 此外 , 通信节点的间距可能相当大 , 常常由不同接地区域的 AC 插座来给这些节点供电 , 这些接地区域之间的电位差 ( 可能含有 DC 偏压 ,50HZ 的 AC 谐波和各种瞬态噪声分量 ) 也会造成破坏 . 在实际工程使用中 , 经常发生通过电缆逻辑接地或屏蔽将这些地线连接在一起的情况 , 可能形成接地环路 , 且电流将流入该电缆 . 接地环路电流会对通信产生严重影响 ,         关键词:隔离变换器;电路板;作用分析         1 电感器的定义         1.1 电感的定义         电感是导线内通过交流电流时,在导线的内部及其周围产生交变磁通,导线的磁通量与生产此磁通的电流之比。当电感中通过直流电流时,其周围只呈现固定的磁力线,不随时间而变化;可是当在线圈中通过交流电流时,其周围将呈现出随时间而变化的磁力线。根据法拉弟电磁感应定律---磁生电来分析,变化的磁力线在线圈两端会产生感应电势,此感应电势相当于一个“新电源”。当形成闭合回路时,此感应电势就要产生感应电流。由楞次定律知道感应电流所产生的磁力线总量要力图阻止原来磁力线的变化的。由于原来磁力线变化来源于外加交变电源的变化,故从客观效果看,电感线圈有阻止交流电路中电流变化的特性。电感线圈有与力学中的惯性相类似的特性,在电学上取名为“自感应”,通常在拉开闸刀开关或接通闸刀开关的瞬间,会发生火花,这就是自感现象产生很高的感应电势所造成的。总之,当电感线圈接到交流电源上时,线圈内部的磁力线将随电流的交变而时刻在变化着,致使线圈不断产生电磁感应。这种因线圈本身电流的变化而产生的电动势 ,称为“自感电动势”。         1.2 作用         普通双绕组变压器的一、二次侧所连接的电路之间是绝缘的。因此可以说,双绕组变压器的一、二次侧所连接的电路处于电气隔离状态。其隔离原理就是变压器的工作原理,是利用电磁感应定律工作的原理。变压器工作时,一次绕组通入交流电后,将在其铁心中产生交变磁通,交变磁通又将在一、二次绕组感应电动势。二次绕组感应电动势后就可向二次电路提供交流电压,当二次绕组带负载后有电流流过时,将对磁路的磁通产生影响,从而引起一次绕组的电流发生变化。虽然变压器的一、二次绕组之间没有直接的电气连接,但通过其磁路中的磁通变化,一次绕组的电能就可以传输给二次绕组。这就是变压器的工作原理,也是其一、二次绕组之间存在电气隔离的原理。         电气隔离的作用主要是减少两个不同的电路之间的相互干扰。例如,某个实际电路工作的环境较差,容易造成接地等故障。如果不采用电气隔离,直接与供电电源连接,一旦该电路出现接地现象,整个电网就可能受其影响而不能正常工作。采用电气隔离后,该电路接地时就不会影响整个电网的工作,同时还可通过绝缘监测装置检测该电路对地的绝缘状况,一旦该电路发生接地,可以及时发出警报,提醒管理人员及时维修或处理,避免保护装置跳闸停电的现象发生。         隔离变压器要根据电源和实际设备的电压等级选定,若实际设备与电源电压等级相同,可以采用变压比为 1 的变压器。但是必须注意,隔离变压器不能采用自耦变压器(因为自耦变压器的一、二次绕组之间本身就存在直接的电气联系,也就是说是不绝缘的,因此不能用来作为电气隔离用)。对于安全性能要求较高的场合,可以采用专门的隔离变压器。         一般工业控制系统既包括弱电控制部分,又包括强电控制部分。为了使两者之间既保持控制信号联系,又要隔绝电气方面的联系,即实行弱电和强电隔离,是保证系统工作稳定,设备与操作人员安全的重要措施。         电气隔离目的之一是从电路上把干扰源和易干扰的部分隔离开来,从而达到隔离现场干扰的目的。         2 实现隔离的方法         隔离要求信号通过隔离阻障传输,不能有直接电气连接。常用的非接触式信号传输器件有发光二极管 (LED) 、电容、电感等。此类器件的基本原理即是最常见的三种隔离技术:光电、电容、及电感耦合。 光电隔离 LED 能在通电时发光。光电隔离利用 LED 与光电探测设备实现隔离阻障,通过光来传输信号。光电探测设备接受 LED 发出的光信号,再将其转换成原始电信号。                 光电隔离光电隔离是最常用的隔离方法。使用光电隔离的优势是能够避免电气与磁场噪声。而缺点则是传输速度受限于 LED 的转换速度、高功率散射及 LED 磨损。         2 数字电路的隔离         与模拟系统类似,一套控制装置,或者一台电子电气设备,通常所包含的数字系统有:数字信号输入系统,数字信号输出系统。数字量输入系统主要采用脉冲变压器隔离,光电耦合器隔离 ; 而数字量输出系统主要采用光电耦合器隔离,继电器隔离,个别情况也可采用高频变压器隔离。         2.1 光电耦合器隔离         这种隔离方法是用光电耦合器把输入信号与内部电路隔离开来,或者是把内部输出信号与外部电路隔离开来。目前,大多数光电耦合器件的隔离电压都在 2.5kV 以上,有些器件达到了 8kV ,既有高压大电流大功率光电耦合器件,又有高速高频光电耦合器件 ( 频率高达 10MHz) 。常用的器件如: 4N25 ,其隔离电压为 5.3kV;6N137 ,其隔离电压为 3kV ,频率在 10MHz 以上。         2.2 脉冲变压器隔离         脉冲变压器的匝数较少,而且一次绕组和二次绕组分别绕于铁氧体磁芯的两侧,这种工艺使得它的分布电容特小,仅为几个 pF ,所以可作为脉冲信号的隔离元件。脉冲变压器传递输入、输出脉冲信号时,         不传递直流分量,因而在微电子技术控制系统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一般地说,脉冲变压器的信号传递频率在 1kHz ~ 1MHz 之间,新型的高频脉冲变压器的传递频率可达到 10MHz 。是脉冲变压器的示意图。脉冲变压器主要用于晶闸管 (SCR) 、大功率晶体管 (CTR) 、 IGBT 等可控器件的控制隔离中。脉冲变压器的应用实例。         2.3 继电器隔离         继电器是常用的数字输出隔离元件,用继电器作为隔离元件简单实用,价格低廉。在该电路中,通过继电器把低压直流与高压交流隔离开来,使高压交流侧的干扰无法进入低压直流侧。         3 模拟电路与数字电路之间的隔离         一般地说,模拟电路与数字电路之间的转换通过模数转换器 (A/D) 或数模转换器 (D/A) 来实现。但是,若不采取一定的措施,数字电路中的高频振荡信号就会对模拟电路带来一定的干扰,影响测量的精度。为了抑制数字电路对模拟电路带来的高频干扰,一般须将模拟地与数字地分开布线, 数模转换 (D/A) 电路的隔离与模数转换 (A/D) 电路的隔离类似,因而所采取的技术措施也差不多,是数模转换 (D/A) 电路的隔离方法之一。         4 结论         所谓电气隔离,就是将电源与用电回路作电气上的隔离,即将用电的分支电路与整个电气系统隔离,使之成为一个在电气上被隔离的、独立的不接地安全系统,以防止在裸露导体故障带电情况下发生间接触电危险。要实行电气隔离,必须满足以下条件:每一分支电路使用一台隔离变压器,这种变压器的耐压试验电压,比普通变压器高,应符合Ⅱ级电工产品(双重绝缘或加强绝缘)的要求,也可使用与隔离变压器的绝缘性能相等的绕制 . 所谓电气隔离,就是使两个电路之间没有电气上的直接联系。即,两个电路之间是相互绝缘的。同时还要保证两个电路维持能量传输的关系。         参考文献:         [1] 秦海鸿 , 杨正龙 . 隔离式低压 / 大电流输出 DC/DC 变换器中几种副边整流电路的比较 [J]. 电源技术应用 , 2001(12):607-614.         [2] 范桢 , 蔡晓勇 . 推挽隔离式 BOOST 变换器的分析与研究 [J]. 电力电子技术 , 2000, 34(2):23-25.         [3] 周嫄 . 10MHz 隔离型同步整流 Class Φ_2 DC-DC 变换器 [D].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 2016.

  • 标签:
  • 简介:摘 要:在承压设备焊接工艺评定、焊接工艺评定规程、 T91/P91焊接工艺导则等相关资料优选工艺参数,再结合火力发电机组建设项目的实际施工条件,为现场 T91/P91管道安装焊接各个施工工序提供依据,确保完成合格的焊接接头。

  • 标签: T91/P91钢 火电焊接 马氏体型钢 焊接工艺
  • 简介:摘要: 合成氨的生产过程中 ,变换气从变换系统带走的余热量高达 1 0万大卡 /吨氨以上。尽量回收这部分热量可使吨氨的烟煤消耗降低。近年来许多小合成氨厂对变换余热的回收比较重视 ,采用了各种回收方法 ,都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对降低合成氨生产的能耗有一定作用。

  • 标签: 合成氨气 变换气 余热回收利用
  • 简介:[摘要] 语态转换是论文摘要翻译过程中一个普遍方法与手段,而语言视角的单一介入翻译过程难以有效再现论文摘要的原文意义。本文从被动语态的语用功能为视角,结合学术论文及其摘要的翻译实践,探讨学术论文及其摘要的翻译路径。

  • 标签: [] 语态 语态转换 被动句 论文摘要
  • 简介:摘要:近年来, P2P网络借贷行业出现大规模的“爆雷”,平台跑路、停业、清盘等现象层出不穷,近日,互金整治办与网贷整治办为化解 P2P网络借贷机构资金兑付来源问题,维护 P2P网络借贷金融消费者合法权益,印发公布了《关于网络借贷信息中介机构转型为小额贷款公司试点的指导意见》。本文正是基于最新有关网络借贷信息中介机构政策文件的发布,探讨怎样在最新指导规范下,如何谋求 P2P网络借贷金融消费者合法权益的保护。

  • 标签: P2P网络借贷,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
  • 简介:摘要:数学的生命在于不断变换,通过变换,我们可以充分发掘数学中各个板块之间的内在联系和实际运用价值.变换可以作为解决实际问题的一种方法,同时,它在现代数学理论中也占着很大的比重. 1872 年,德国数学家 F· 克莱因 (Felix·Klein,1849-1925) 提出了一种几何学上的群论观点,他在德国埃尔朗根大学就任教授时,就职演说报告为“近世几何学研究的比较评论”,他把几何学看作是一门解决在变换群的影响下,图形的性质和量依然不变的学科.这也是首次提出用群论来研究几何学的观点,按照这一实际,再把各个分支上的几何学结合起来,加以分类.这也是著名的“爱尔兰根纲领”的由来.群论观点不仅为几何学的理论研究开创了一个新的局面,也使古老的初等几何研究方法获得新的发展,这种利用变换的观点来研究几何图形,既体现了综合几何将直观与逻辑推理相结合的特点,还开拓了几何论证的新方法,即把几何变换当作一种论证几何题型的工具,以此来表述几何论证过程的“运算化”. 20 世纪初,在中学数学中, F 克莱因的几何变换思想开始逐渐体现.由此可见,变换思想与几何学的发展密不可分. 关键词:初等几何;中学数学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明确2例畸形流产患儿染色体拷贝数变异,分析引起2p15-p16.1缺失综合征畸形表型的相关基因以及关键区域。方法应用染色体微阵列分析(chromosomal microarray analysis, CMA)技术对畸形流产儿全基因组拷贝数目进行检测,并用计算机软件及生物信息学方法进行分析。结果CMA检测到2例患儿的染色体2p15-16.1区段有约255 kb的DNA拷贝数变异,2例患儿表型符合2p15-p16.1微缺失综合征遗传特征,缺失区域包含XPO1和USP34基因。结论2p15近端73 kb的片段(chr2: 61 659 957~61 733 075, hg19)可能是引起2p15-p16.1微缺失综合征畸形表型的关键区域之一,XPO1和USP34为该缺失综合征的候选基因。

  • 标签: 2p15-p16.1微缺失综合征 染色体微阵列分析 XPO1基因 USP34基因
  • 简介:摘要: 随着远航时间延长和大型舰船点播用户的增加以及高清、蓝光等画质佳质量高的视频节目的大力推出,为了满足视频点播业务开展所需的存储和网络宽带需求,船用闭路电视系统日渐升级尤其是电视技术和网络架构的改善。当前常规网络架构无法满足日益发展的视讯业务和庞大的点播用户群体,因此基于 P4P 架构的舰船闭路电视系统已经成为现代舰船必不可少的装备。

  • 标签: P4P 架构 舰船 闭路电视系统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顺铂对肝癌细胞衰老的诱导作用。方法使用2 μg/ml顺铂处理人肝癌细胞系HepG2,采用MTS法检测细胞增殖、流式细胞系检测细胞周期变化、RT-PCR和Western blot检测衰老相关基因p19、p21表达量、免疫荧光法检测p21表达情况;裸鼠移植人肝癌模型腹腔注射相应药物,检测肝癌生长转移及p21蛋白表达。结果随着顺铂处理时间延长,顺铂组增殖率较对照组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8.958,P<0.05)。流式细胞检测显示,顺铂组和对照组G2期细胞分别为19.90%±0.42%、12.57%±0.84%,细胞停滞于G2期(t=14.415,P<0.05)。顺铂组与对照组p19基因相对表达量分别为(2.23±0.05)、(1.00±0.02);p21基因相对表达量分别为(3.26±0.11)、(1.00±0.02),p19及p21表达均升高(分别t=43.750,56.541,均P<0.05);顺铂组裸鼠瘤体体积较对照组缩小,p21蛋白表达水平较对照组增加(P<0.05)。结论顺铂可通过p19/p21相关途径诱导肝癌细胞衰老。

  • 标签: 癌,肝细胞 细胞衰老 顺铂
  • 简介:摘要:通过转化案例,鼓励家长积极面对亲子关系,引导家长主动营造良好家庭氛围,采取正面管教和心理疏导,才能给孩子最好的家庭教育。

  • 标签: 正面管教 心理疏导 家庭教育
  • 简介:摘要目的应用基因组光学图谱技术诊断染色体结构异常,为染色体结构异常导致的疾病提供可靠、实用的诊断方法。方法应用染色体核型分析技术、基因组光学图谱技术和拷贝数变异测序(copy number variation sequencing, CNV-seq)技术对1例患者染色体异常进行诊断与验证。结果患者核型分析结果为16号染色体可能为未知结构异常或16号染色体与其他染色体相互易位,基因组光学图谱技术和CNV-seq分别诊断和验证为染色体16p11.2-p12.2区杂合性缺失。结论基因组光学图谱技术可以作为染色体结构变异检测与诊断的新型技术。

  • 标签: 染色体结构异常 基因组光学图谱 微缺失/重复
  • 简介:摘要目的探索不同剂量中波紫外线(UVB)对人永生化角质形成细胞HaCaT早衰的影响及其可能的分子机制。方法采用0、20、50、80和100 mJ/cm2UVB分别照射HaCaT细胞,于照射后72 h采用姬姆萨染色观察细胞形态,通过克隆形成实验检测细胞增殖能力,β-半乳糖苷酶染色检测早衰细胞比例,利用溶酶体红色荧光探针Lyso-Tracker Red检测照射后24、48、72 h细胞内溶酶体数量变化,划痕实验检测照射后24、48 h细胞迁移能力变化。采用蛋白质印迹法(Western blot)检测早衰相关蛋白P53和P16的表达变化。结果20、50、80和100 mJ/cm2UVB照射后,HaCaT细胞出现早衰相关表型,照后72 h细胞体积增大(F=115.18,P<0.05),增殖能力降低(F=410.32,P<0.05),β-半乳糖苷酶活性增高(F=16.31,P<0.05),照后24、48、72 h溶酶体数量增多(F=17.65、38.36、13.66,P<0.05),照后24、48 h迁移能力降低(F=8.21、11.48,P<0.05)。照后72 h早衰相关蛋白P53和P16表达增加。结论UVB照射可诱导HaCaT细胞发生早衰,其机制可能通过引起HaCaT细胞P53和P16蛋白表达增加实现。

  • 标签: 中波紫外线 早衰 角质形成细胞 P53 P16
  • 简介:摘要:当下,我国正在逐步地深化教育改革 ,因此 在此种特殊的时代背景下,教师也应当努力拓新,不断的尝试新的教学方法 。另外一点,学生在小学数学的学习是一个不断巩固基础的过程 ,这对学生在日后的数学学习中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因此本文将以图形变化为切入点,浅谈小学数学的教学方法。

  • 标签: 图形变换 小学数学 教学方法
  • 简介:摘要:利用水煤浆气化制甲醇时会有一些副产物,需要对副产物进行反应处理,对于这些工序可以进行变换以达到最优的反映效果以及经济效益,对于装置变换后选择的副产品 也可以进行改进,由中压蒸汽变为高压蒸汽虽然前期会 增加投入,但是这些投资在一年多就可以收回然后持续产生经济效益,整体来说是值得投入的。

  • 标签: 水煤浆气化 变换 换热网络集成 流程模拟
  • 简介:摘要:现行教材在建立电功率的计算式P=UI时有待优化,教材中通过实验探究只是得出电功率与电流、电压的定性关系,接着“根据进一步的实验”得出三者的定量关系式。笔者通过实验测出电功、时间、电流和电压,根据定义式P =W /t计算出电功率(P),再与电流电压的乘积(UI)相比较,发现二者相等,从而巧妙建立公式P =UI。 关键词:创新实验;优化教材;公式P =UI 物理概念的建构及公式的建立一直都是教学的重点,也是学生学习的难点。笔者在教学中发现,现行教材在建立电学公式(W=UIt或P =UI)的过程时有待优化。在实验探究得出物理量之间的定性关系后,书中说“研究表明”或“根据进一步的实验”便得出了定量关系式。整个公式的建构过程容易让学生感觉有些掉链。笔者在教学中增设验证性实验,通过实验数据的比对,直观反映出物理量之间的定量关系,从而大大降低了学生的理解难度。下面我将实验的背景、器材、方法和数据与大家共享。 一、实验背景:教材有待优化 1.人教版:先建立电功的计算式W=UIt,再根据电功率的定义式P =W /t来推导出P =UI。但是,在建立电功的计算式W=UIt时感觉有些跳跃。教材通过一段告白“加在用电器上的电压越高、通过的电流越大、通电时间越长,电流做功越多。接着“研究表明”便得出了四者的定量关系式,即W=UIt。 2.教科版在内容编排时进行了改进。教材中没有先建立电功的公式W=UIt,而是根据电功率的定义先建立定义式P =W /t。接着通过学生实验探究“电功率跟电流、电压的关系”,从而得出“用电器两端的电压越大,通过用电器的电流越大,电功率越大”的定性关系,再在定性关系的基础上“根据进一步的实验”得出三者的定量关系式P =UI。 新课标理念倡导“物理规律应建立在实验事实基础上,并取得可靠数据后总结得出。”“尽可能让学生经历实验探究过程。”人教版教材直接给出电功的计算式W=UIt,有些突兀;教科版教材虽然归避了这种突兀,但却在实验的基础上由定性关系得出定量关系式,学生较难理解其中的建构过程。 二、实验器材:顺应学生思维 笔者这边用的是教科版教材。学生经历实验探究“电功率跟电流、电压的关系”后,分析实验现象和数据得出结论:通过用电器的电流越大,用电器两端的电压越大,电功率也越大。 师:同学们猜一猜,电功率与电流、电压有怎样的具体关系呢? 生(甲):成正比。生(乙):不一定…… 师:我们能不能设计实验来验证电功率与电流、电压是否成正比,即P =UI是否成立? 师:有没有办法分别测出电功率(P )、电压(U )和电流(I )呢? 因为本节课刚刚建立了电功率的定义式,且上一节刚学习了电能表,所以学生很快想到了测电功率的原理:P =W /t。而且测量工具:电能表和秒表都是实验室的常规仪器。 …… 师:对,利用电能表和秒表可以测出电功率。可是,电能表测的是220V的交流电,实验室的电流表和电压表只能测低压直流电,无法测家庭电路中的电流、电压。怎么办? 学 生一片沉思!此时,老师顺势展示可测量家庭电路中电压、电流的仪表 实验序号 1 2 3 4 电压U/V 227 206 231 211 电流I/A 0.8 0.76 0.34 0.32 UI/W 181.6 156.56 78.54 67.52 闪烁次数 16 14 7 6 电功W/J 9000 7875 3937.5 3375 时间t/s 50 50 50 50 功率P/W 180 157.5 78.75 67.5

  •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