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模型组小鼠大脑内APP含量亦低于空白组,各给药组和模型组大脑顶叶皮层阳性神经元APP的表达则相对较少,而PNS高、低剂量组的APP免疫阳性细胞个数则均低于空白组

  • 标签: 体蛋白 前体 大脑淀粉样
  • 简介:摘要探究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血清淀粉蛋白A(SAA)、颗粒蛋白(PGRN)的表达及临床意义。研究发现血清SAA、PGRN在急性加重期COPD(AECOPD)中呈高表达,AECOPD患者血清SAA、PGRN水平与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占预计值百分比(FEV1%预计值)及预后均具有负相关性。血清SAA、PGRN水平升高是AECOPD预后不良的危险因素,检测血清SAA、PGRN有助于预测AECOPD病情及预后。

  • 标签: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血清淀粉样蛋白A 颗粒蛋白前体 表达水平 预后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基于素阿尔茨海默病(AD) PET显像的β-淀粉蛋白(Aβ)沉积程度与血液生物标志物Aβ间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至2018年12月间陆军军医大学大坪医院经临床诊断为AD并行11C-匹兹堡化合物B(11C-PIB)PET显像阳性的患者23例,男9例,女14例,年龄(68.5±9.0)岁,病程(40.9±23.3)个月;轻度患者8例,中重度患者15例。收集患者简易精神状态检查量表(MMSE)评分及临床痴呆评定量表(CDR)评分等临床信息,测量患者血液Aβ42、Aβ40浓度。分析轻度和中重度患者上述指标及Aβ42/Aβ40的差异。对所有患者11C-PIB PET图像进行基于素的单样本t检验,对轻度和中重度患者11C-PIB PET图像进行基于素两独立样本t检验,对血液生物标志物指标与11C-PIB PET图像的Aβ沉积程度进行基于素的Pearson相关分析。结果中重度AD患者MMSE评分低于轻度AD患者[(9.67±4.37)与(17.13±2.80)分;t=4.349,P<0.001],病程长于轻度AD患者[(48.8±23.8)与(26.0±13.5)个月;t=-2.489,P<0.05]。AD患者Aβ主要沉积于双侧额叶、右侧颞叶、右侧枕叶及后扣带回(t值:0.44~0.67,均P<0.001)。相对于血液中Aβ42(r值:-0.33~0,均P>0.05)和Aβ40(r值:-0.41~0,均P>0.05),Aβ42/Aβ40(r值:-0.62~-0.41,0.41~0.66,均P<0.05)与Aβ沉积有更加密切联系。结论基于素的11C-PIB PET显像分析可以更直接、客观地反映脑内Aβ沉积,AD血液生物标志物Aβ42/Aβ40具有预测脑内Aβ沉积的潜力。

  • 标签: 阿尔茨海默病 淀粉样蛋白 噻唑类 正电子发射断层显像术
  • 简介:摘要冠状动脉粥硬化性心脏病的形成和发展过程复杂,在我国,其发病率逐年上升,已成为重要的公共健康问题。炎症在动脉粥硬化的过程中起重要作用,且与未来的心血管事件相关。炎症相关生化标记物如血清淀粉蛋白在冠状动脉粥硬化性心脏病的诊断中具有借鉴意义。本文通过对血清淀粉蛋白A(serumamyloidAprotein,SAA)合成、代谢、功能等方面进行阐述,了解近年来SAA在动脉粥硬化发生发展过程中的作用及研究进展。

  • 标签: 血清淀粉样蛋白A 动脉粥样硬化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
  • 简介:目的:研究广州市城乡结合部-石牌村老年人群血清淀粉蛋白A(SAA)水平。方法:从该村原居民老年人群血清标本(共950份)随机抽取151份,应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测量SAA水平。结果:本研究人群SAA总体水平为(1104±986)ng/mL,且不同年龄组及不同性别组人群间SAA水平均无显著性差异。结论:目前SAA测量方法的标化及正常值范围的制定对SAA测定的广泛开展非常必要和迫切。

  • 标签: 血清淀粉样蛋白A 危险因素 炎症 动脉粥样硬化
  • 简介:目的探讨我国成人血清β淀粉蛋白(Aβ1-28)含量与年龄之间的关系,为研究Aβ1-28与阿尔茨海默病(AD)的关系奠定基础.方法采用平衡饱和竞争放射免疫分析法,检测智能正常成人人群中血清Aβ1-28含量,其中青年组(20~35岁)l00例、中年组(36~59岁)100例、老年组(60~79岁)100例与高龄老年组(80~94岁)35例.结果青年组、中年组、老年组、高龄老年组血清Aβ1-28含量分别为(0.77±0.16)μg/L、(0.77±0.17)μg/L、(0.68±0.20)μg/L、(0.67±0.25)μg/L.结论我国智能正常成人人群中血清Aβ1-28水平与年龄无直接关系.

  • 标签: 阿尔茨海默病 淀粉样Β蛋白 年龄因素 放射免疫测定
  • 简介:摘要细菌性脑膜炎是儿童中发病率和死亡率都很高的中枢神经系统炎症性疾病,肺炎链球菌、流感嗜血杆菌和脑膜炎奈瑟菌是引起该病的三大病原菌。此外,细菌性脑膜炎患者中大约有1/3会出现认识障碍、听力丧失、神经组织坏死性病灶等严重的神经系统后遗症。细菌性脑膜炎的确切病因和发病机制至今尚不清楚,这是目前难以有效控制该疾病的根本原因。因此,有必要深入探索其致病分子机制。颗粒蛋白(Progranulin,PGRN)既是分泌性生长因子又是多功能免疫调节因子,近期的研究显示其在感染性疾病、伤口愈合、肿瘤发生、

  • 标签: 颗粒蛋白前体,细菌性脑膜炎,炎症
  • 简介:以抑菌活性生物测定结果为指导,采用硫酸铵沉淀、离子交换柱层析、凝胶柱层析和SDS一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等方法,从采自广西土壤的1株放线茵菌株GXWl发酵液中分离到1种未见文献报道具有抑菌活性的蛋白,经质谱鉴定并与NcBInr蛋白数据库比对,认为其应为磷酸盐结合蛋白(phosphate—bindingproteinprecursor,pre—PBP),分子质量为39.18ku。根据其形态特征、培养特征、生理生化特性及16SrDNA序列分析,将菌株GXWl归入链霉菌属,并鉴定为锈赤蜡黄链霉菌Streptomycesrubiginosohelvolus。

  • 标签: GXW1菌株 抗菌蛋白 磷酸盐结合蛋白前体 锈赤蜡黄链霉菌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肝细胞肝癌患者血清淀粉蛋白A(SAA)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散射比浊法检测88例肝癌、30例慢性肝炎后肝硬化患者及70例正常对照组血清SAA、α1酸性糖蛋白(α1-AG)表达,同时用电化学发光法检测血清AFP,对检测结果进行相关分析及受试者工作曲线(ROC)。结果肝癌组血清SAA较肝硬化组比较显著升高(P<0.01),α1-AG较肝硬化组比较亦明显升高(P<0.05);肝硬化组血清SAA表达低于正常对照组,但无显著差异(P>0.05),而α1-AG表达水平明显低于健康对照组(P<0.01)。结论血清SAA对诊断肝细胞肝癌有较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有可能成为一个新的肝癌诊断血清学标志物。

  • 标签: 肝细胞肝癌 淀粉样蛋白A 甲胎蛋白 &alpha 1酸性糖蛋白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化脓性脑膜炎(PM)患儿血清及脑脊液颗粒蛋白(PGRN)水平及其与预后的关系。方法选取浙江省诸暨市人民医院2014年1月至2018年12月PM患儿60例(PM组),疑似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有腰椎穿刺指征但最终诊断无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患儿60例(对照组)。检测血清和脑脊液PGRN、C反应蛋白(CRP)、降钙素原(PCT)水平。相关性采用Pearson分析;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估血清和脑脊液PGRN对预后的判断价值。结果PM组血清和脑脊液PGRN、CRP、PCT均明显高于对照组[血清:(42.61 ± 4.79)ng/L比(26.13 ± 4.26)ng/L、(58.46 ± 3.74)mg/L比(1.34 ± 0.37)mg/L、(7.48 ± 0.24)μg/L比(0.31 ± 0.06)μg/L;脑脊液:(3.52 ± 0.43)ng/L比(1.47 ± 0.36)ng/L、(23.06 ± 0.67)mg/L比(2.17 ± 0.45)mg/L、(4.13 ± 0.25)μg/L比(0.18 ± 0.07)μ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PM患儿血清和脑脊液PGRN与CRP、PCT均呈正相关(血清:r = 0.517和0.546,P<0.01;脑脊液:r = 0.541和0.528,P<0.01)。60例PM患儿中,预后良好44例,预后不良16例。预后不良患儿血清和脑脊液PGRN、CRP、PCT均明显高于预后良好患儿[血清:(48.78 ± 4.65)ng/L比(34.15 ± 5.12)ng/L、(67.15 ± 3.84)mg/L比(47.02 ± 4.23)mg/L、(8.46 ± 0.35)μg/L比(6.23 ± 0.31)μg/L;脑脊液:(3.93 ± 0.49)ng/L比(3.12 ± 0.37)ng/L、(27.62 ± 0.74)mg/L比(18.53 ± 0.81)mg/L、(4.97 ± 0.28)μg/L比(3.24 ± 0.31)μ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血清和脑脊液PGRN评估PM患儿预后的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821(95% CI 0.818~0.824)和0.913(95% CI 0.910~0.916),灵敏度为81.23%和89.46%,特异度为72.34%和79.58%,PGRN截断值为41.53和3.54 ng/L。结论PM患儿血清和脑脊液PGRN水平明显升高,其与PM患儿预后关系密切,为评估PM预后的潜在指标。

  • 标签: 脑膜炎 儿童 预后 颗粒蛋白前体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化脓性脑膜炎(PM)患儿血清及脑脊液颗粒蛋白(PGRN)水平及其与预后的关系。方法选取浙江省诸暨市人民医院2014年1月至2018年12月PM患儿60例(PM组),疑似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有腰椎穿刺指征但最终诊断无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患儿60例(对照组)。检测血清和脑脊液PGRN、C反应蛋白(CRP)、降钙素原(PCT)水平。相关性采用Pearson分析;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估血清和脑脊液PGRN对预后的判断价值。结果PM组血清和脑脊液PGRN、CRP、PCT均明显高于对照组[血清:(42.61 ± 4.79)ng/L比(26.13 ± 4.26)ng/L、(58.46 ± 3.74)mg/L比(1.34 ± 0.37)mg/L、(7.48 ± 0.24)μg/L比(0.31 ± 0.06)μg/L;脑脊液:(3.52 ± 0.43)ng/L比(1.47 ± 0.36)ng/L、(23.06 ± 0.67)mg/L比(2.17 ± 0.45)mg/L、(4.13 ± 0.25)μg/L比(0.18 ± 0.07)μ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PM患儿血清和脑脊液PGRN与CRP、PCT均呈正相关(血清:r = 0.517和0.546,P<0.01;脑脊液:r = 0.541和0.528,P<0.01)。60例PM患儿中,预后良好44例,预后不良16例。预后不良患儿血清和脑脊液PGRN、CRP、PCT均明显高于预后良好患儿[血清:(48.78 ± 4.65)ng/L比(34.15 ± 5.12)ng/L、(67.15 ± 3.84)mg/L比(47.02 ± 4.23)mg/L、(8.46 ± 0.35)μg/L比(6.23 ± 0.31)μg/L;脑脊液:(3.93 ± 0.49)ng/L比(3.12 ± 0.37)ng/L、(27.62 ± 0.74)mg/L比(18.53 ± 0.81)mg/L、(4.97 ± 0.28)μg/L比(3.24 ± 0.31)μ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血清和脑脊液PGRN评估PM患儿预后的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821(95% CI 0.818~0.824)和0.913(95% CI 0.910~0.916),灵敏度为81.23%和89.46%,特异度为72.34%和79.58%,PGRN截断值为41.53和3.54 ng/L。结论PM患儿血清和脑脊液PGRN水平明显升高,其与PM患儿预后关系密切,为评估PM预后的潜在指标。

  • 标签: 脑膜炎 儿童 预后 颗粒蛋白前体
  • 简介:手足口病是一种主要由柯萨奇病毒A16(CoxA16)和肠道病毒71(EV71)病毒等多种途径传播而引起的以发热和手足口部皮疹为临床特征的急性传染病,多见于儿童。手足口病患儿在第1、第2期皆可治愈,但少数患儿会出现合并神经系统损害,病情变化突然,短期内迅速进入第3期,甚至导致死亡,因此对手足口病感染的早期检测、早期识别尤为重要。

  • 标签: 血清淀粉样蛋白 急性传染 肠道病毒 早期检测 病毒性脑炎 细菌感染性疾病
  • 简介:摘要目的讨论探讨尼古丁对β-淀粉蛋白诱导小胶质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本实验是将小胶质细胞培养后分组、为正常对照组、Aβ组、尼古丁组、Aβ+尼古丁组。24h后通过MTT台盼蓝计数,Hoechst染色的方法,检测小胶质细胞加入不同剂量尼古丁后,小细胞增殖存活的情况。结果Aβ能激活小胶质细胞凋亡,但尼古丁能明显抑制Aβ诱导的小胶质细胞凋亡,对小胶质细胞产生保护作用。结论1.β-淀粉蛋白促进小胶质细胞凋亡;2.尼古丁抑制β-淀粉蛋白诱导小胶质细胞凋亡;

  • 标签: 小胶质细胞 &beta &mdash 淀粉样蛋白 尼古丁 &alpha -7 nAChRs
  • 简介:摘要脑淀粉血管病和阿尔茨海默病常常共存,二者在临床表现上存在着很多相似之处,β淀粉蛋白在这两种疾病的发病机制中都起到了关键的作用。明确Aβ的作用有助于认清疾病的本质,从而更好地把握这两种疾病不同的临床特征,更好地作出诊断和治疗。

  • 标签: 脑淀粉样血管病 阿尔茨海默病 淀粉样蛋白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对疱疹性咽峡炎患儿(普通组)、疱疹性咽峡炎合并细菌感染患儿(实验组)及健康儿童(对照组)进行 SAA、 hs-CRP联合检测,探讨 SAA及 hs-CRP在疱疹性咽峡炎合并细菌感染早期诊断中的诊断效能,为指导临床抗菌药物的使用提供参考。方法:应用人血清淀粉蛋白 A试剂盒及 C-反应蛋白试剂盒检测普通组、实验组、对照组的血清 SAA及 hs-CRP,比较分析两者在各组之间有无统计学差异。结果:普通组、实验组患儿 SAA和 hs-CRP水平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 0.05);实验组 SAA和 hs-CRP水平高于普通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 0.05)。结论:血清中 SAA及 hs-CRP联合检测在疱疹性咽峡炎合并细菌感染患儿早期诊断中具有诊断价值,可以为指导临床抗菌药物的使用提供参考。

  • 标签: 血清淀粉样蛋白 A, C反应蛋白,疱疹性咽峡炎 临床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