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4
477 个结果
  • 简介:摘要本文首次报道了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收治的1例儿童上颌表皮样囊肿。患儿男性,10岁,以“左脸颊肿胀3个月”入院,入院诊断为左侧上颌肿物。行鼻内镜下左侧前组筛开放术+上颌开放术,病理诊断为左侧上颌表皮样囊肿。术后密切随访18个月未见复发。

  • 标签:
  • 简介:摘要根据患者上颌穿孔及上颌瘘孔大小,选择个性化手术方案,探索在口腔上颌穿孔及上颌瘘修复中的应用疗效和意义。纳入2017年7月至2020年5月就诊于昆明医科大学附属口腔医院口腔颌面外科的口腔上颌穿孔及上颌瘘患者28例,进行前瞻性病例临床研究。在保证上颌内炎症得以控制的情况下,以双层封闭技术为核心,根据穿孔及瘘孔的大小选择相应的手术修复方法。通过锥形束CT测量穿孔和瘘孔直径大小,对直径≥3 mm且<7 mm的14例患者,采用富血小板纤维蛋白(platelet rich fibrin,PRF)填充修复法;对直径≥7 mm且<15 mm 的7例患者,采用PRF+颊侧组织瓣修复方法;对直径≥15 mm且<25 mm的4例患者,采用邻位颊脂垫组织瓣+腭侧组织瓣+颊侧组织瓣重叠修复法;对直径≥25 mm的3例患者,采用鼻唇沟轴型皮瓣或鼻唇沟任意皮瓣修复法。所有患者在术后第1、2、4周随访检查,初次干预后总成功率为96.4%(27/28);1例(4.6%)患者术后第2周复发。在保证上颌内炎症得以控制的情况下,以双层封闭技术为核心,根据穿孔及瘘孔的大小程度选择相应的手术修复方法,可提高口腔与上颌穿孔及上颌瘘的一次性治愈率。

  • 标签: 上颌窦 口腔上颌窦瘘 口鼻腔相通 富血小板纤维蛋白 颊脂垫 鼻唇沟瓣
  • 简介:摘要:目的 探究以及分析上颌内提升术种植修复上颌后牙缺失的治疗效果。方法 选择2019年7月-2020年7月于本院就诊的8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并且,随机划分为2组,采取不同方式治疗。对照组运用常规临床种植修复治疗,研究组采取上颌内提升术种植修复治疗。对2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咀嚼功能恢复与治疗时间、术后并发症进行比较。结果 研究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更高,在咀嚼功能恢复与治疗时间上更少,术后并发症更低。而且,在各项对比中,2组均有明显差异。结论 对于上颌后牙缺失患者采取上颌内提升术种植修复治疗模式,效果更佳,可加快患者咀嚼功能的恢复,也能减少并发症的产生,值得推广。

  • 标签: 上颌窦内提升术 种植修复 上颌后牙缺失
  • 简介:摘要目的利用锥形束计算机断层扫描技术评估上颌第一磨牙牙根与上颌底间不同的解剖位置关系对正畸减数矫治时第一磨牙近中整体移动及牙根吸收的影响。方法纳入44例减数前磨牙完成正畸矫治的成年患者,根据上颌第一磨牙牙根与上颌的接触关系分为两组:各牙根均未与底接触(isolate from maxillary sinus, IF)组和各牙根均与底接触(contacting/protruding into maxillary sinus, CP)组。测量并比较治疗前后及两组间上颌第一磨牙近中移动距离、轴倾角度及牙根体积吸收量。结果IF组上颌第一磨牙牙冠近中移动距离为(2.56±1.00) mm,牙根为(2.44±1.30) mm;CP组牙冠近中移动距离为(2.73±1.20) mm,牙根为(2.80±0.99) mm。两组患者牙冠与牙根间近中移动距离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分别为P=0.121、P=0.202)。治疗前后轴倾角度改变在两组患者间差异也无统计学意义[CP组(1.72°±4.58°),IF组(0.82°±5.47°),P=0.425]。CP组上颌第一磨牙牙根体积吸收量[(16.45±9.52) mm3]显著高于IF组[(7.85±4.94) mm3](P<0.001)。结论上颌第一磨牙牙根与底接触或突入内者可以成功实现水平向穿上颌底移动,且治疗前后上颌第一磨牙轴倾角度改变与牙根位于外组无差异,但牙根吸收明显增加。

  • 标签: 上颌窦底 上颌第一磨牙 牙齿移动 牙根吸收 锥形束CT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上颌内提升联合CGF同期种植体植入并且不植骨在牙槽嵴骨量严重不足的上颌后牙区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7年1月至2022年9月于贵州遵义市第五人民医院口腔科就诊接受种植修复的上颌后牙区缺牙后剩余牙槽嵴高度2-4mm,上颌后牙区严重骨高度不足的需植体20颗,随机分成2组,实验组植体10颗采用采用上颌内提升联合CGF并同期种植体植入术,内不植入人工骨粉。对照组常规采用上颌内提升植骨并同期种植体植入术,内植入人工骨粉,术后对所有患者进行随访,记录种植体成功率、种植体稳定性以及临床检查和影像学测量数据。结果上颌内提升术联合CGF同期种植体植入实验组治疗有效率高于上颌内提升植骨并同期种植体植入对照组(P<0.05);上颌内提升术联合CGF实验组出血指数、探诊深度、菌斑指数均低于上颌内提升植骨并同期种植体植入对照组(P<0.05);上颌内提升术联合CGF治疗组愈合时间短于上颌内提升植骨并同期种植体植入术治疗组,牙槽骨提高高度高于上颌内提升植骨并同期种植体植入术治疗组,骨吸收量水平低于上颌内提升植骨并同期种植体植入对照组(P<0.05);上颌内提升术 联合CGF实验组并发症低于上颌内提升植骨并同期种植体植入对照组(P<0.05)。结论:在上颌后牙区骨量严重不足但宽度足够的病例采用上颌内提升联合CGF并同期种植体植入并且不植骨的效果是可预期的,1年随访时上颌内提升后的种植体成功率较高。

  • 标签: 上颌窦内提升 牙种植 边缘骨吸收 根尖骨高度,CGF,上颌后牙区
  • 简介:摘要本文分析了1例罕见的双侧上颌及肺部异时性多重癌,介绍其病例特点及诊治过程。患者男性,58岁,于2010年12月因“左眼球突出、涕中带血”就诊于吉林大学第二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患者先后2次以左侧及右侧上颌恶性肿瘤入院,在此期间又患左侧肺癌,排除肺部转移可能。给予手术、放疗、化疗及粒子植入治疗,随访至今肿瘤无复发。

  • 标签:
  • 简介:摘要1例66岁的女性患者表现为右眼反复眼红肿疼痛,5个月前有右上第二磨牙拔牙史,4个月前有多次右侧颌面部脓肿切开引流史。眼眶CT提示右侧上颌、眼眶下部眶下孔处骨膜下腔形成伴积液脓肿形成。诊断为“牙源性上颌分隔感染致眶蜂窝织”。先后行“眼部脓肿切开引流”术及“右眼眶脓肿清除引流+鼻内镜下上颌骨内壁部分切除+上颌分隔引流+上颌开放”术。术后患者症状体征明显改善。

  • 标签: 眼眶蜂窝织炎 上颌窦炎 拔牙 手术后并发症
  • 简介:摘 要:目的:研究上颌内提升术在口腔种植修复治疗中的疗效。方法:选择2020年01月-2021年12月到本院接受口腔种植修复治疗患者共80例,100颗患牙,按照不同治疗方式,分作实验组和对照组,分析两组修复效果。结果:实验组种植成功率48/50(96.00%)高于对照组42/50(84.00%),P<0.05;实验组各项临床指标(牙槽嵴骨吸收量0.13±0.01/mm、PES评分14.32±1.19/分、WES评分9.42±1.20/分)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运用上颌内提升术对口腔种植修复治疗实施治疗,修复治疗效果明显,可运用。

  • 标签: 上颌窦内提升术 口腔种植修复 疗效 临床指标
  • 简介:[摘要]上颌底提升同期牙种植术成功率高、适用范围广、临床远期效果可靠,是当前解决上颌后牙区垂直骨量高度不足研究的热点。但上颌后牙区相关解剖结构复杂,手术并发症发生率较高。本文旨在对上颌底提升同期牙种植术的发展现状、相关解剖因素及并发症的处理三方面作一综述。

  • 标签: []上颌窦提升 牙种植 上颌窦 并发症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唇龈沟带蒂肌肉瓣修复口腔上颌瘘的临床效果。方法 以口腔上颌瘘患者67例为对象,研究时间是2017年9月到2022年5月,均实施唇龈沟带蒂肌肉瓣修复治疗,随访所有患者,分析治疗效果。结果  所有患者中,64例治疗成功(95.52%),3例失败(4.48%);住院时间为6-10天,平均为(8.12±1.32)天;无严重并发症。结论口腔上颌瘘患者应用唇龈沟带蒂肌肉瓣修复治疗,具有显著治效果。

  • 标签: 唇龈沟带蒂肌肉瓣 口腔上颌窦瘘 修复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并探讨个体化护理在上颌囊肿术后患者中的应用效果,为临床提供重要借鉴。方法:此次实验的开展需要有真实病例的参与,为此我们需要从某院2020年3月至2021年3月之间接收的患者中进行筛选。按照实验要求规定,此次实验共计挑选出了60位符合标准的参与者。在本次探究中,需要用到对比探究的方式,为此需要对60位患者进行分组,分组主要遵循两个原则,一是平均性,二是随机性。两组患者的主要区别体现在护理方案上,其中实验组的患者采取的护理方案为个体化护理,对照组的患者采取的护理方案为普通护理。经过一段时间的护理干预后,从住院时长、患者对护理的态度等多个方面进行组间综合比较。结果:调查统计两组患者的住院时间,实验组最终的统计数值要低于对照组,两组数据值相差较大,对比具有参考价值;分析不同组别患者对护理的态度,其中实验组的护理满意度更高(P<0.05)。结论:为有关患者进行手术治疗时,应用个体化护理方案能够产生较为理想的护理效果,值得应用推广。

  • 标签: 个体化护理方案 大型上颌骨囊肿患者 护理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非翻瓣上颌内提升微创种植术联合Bicon短种植系统治疗上颌后牙区单牙缺失的临床效果。方法抽取驻马店市中医院2017年1月至2021年1月收治的上颌后牙区单牙缺失患者82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每组41例。研究组采用经牙槽嵴顶入路冲顶法行上颌内提升术联合同期Bicon短种植系统治疗,对照组采用翻瓣上颌内骨粉填塞联合延期种植普通种植体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症状改善状况、种植体状况、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红色美学指数(PES)评分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研究组总有效率(97.56%,40/41)高于对照组(90.49%,33/41),P<0.05;两组边缘骨吸收量、上颌底提升高度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种植体完好率(92.68%,38/41)高于对照组(90.73%,29/41),P<0.05;术后3 d,研究组VAS评分低于对照组,PES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并发症发生率(7.32%,3/41)低于对照组(24.39%,10/41),P<0.05。结论采用非翻瓣上颌内提升微创种植术联合同期Bicon短种植系统治疗上颌后牙区单牙缺失,能缩短治疗时间,提高治疗效果,改善临床症状,还可提高种植体完好度,缓解术后疼痛,增强美观度,具备安全性。

  • 标签: 上颌后牙区 单牙缺失 非翻瓣 上颌窦内提升微创种植术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内镜下球囊扩张术治疗儿童上颌后鼻孔息肉的护理效果。方法:研究期(2018年1月-2021年1月)内,入组观察对象100例,均为儿童上颌后鼻孔息肉患者,且患者均于研究期内接受内镜下球囊扩张术治疗,围术期予以患者针对性护理,观察护理效果。结果:患者的手术时间为(25.25±4.14)min,术中出血量为(29.41±5.28)ml,鼻腔通气时间为(3.31±0.41)d,住院时间为(4.49±1.01)d,鼻粘膜恢复时间为(5.51±1.48)d;疗效评估,患者中显效例数74例,有效例数25例,无效例数1例,临床治疗总有效率99.00%(99/100);患者中出现1例鼻腔出血病例,1例术腔粘连病例,1例眶周轻微出血病例,总手术并发症发生率3.00%(3/100)。结论:内镜下球囊扩张术治疗儿童上颌后鼻孔息肉的护理效果显著,值得应用。

  • 标签: 内镜下球囊扩张术 儿童上颌窦后鼻孔息肉 护理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上颌形态与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严重程度的关系。方法:20221年8月-2022年8月,对我院耳鼻喉科收治的患有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患者106例进行多导睡眠监测,通过颌面专用CT成像技术对上颌进行扫描,测量上颌内壁近远中径距离、上颌内外径宽度、上颌容积,并与呼吸紊乱指数、最低动脉血氧饱和度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上颌容积与呼吸紊乱指数呈正相关(P<0.05),和最低动脉血氧饱和度呈负相关(P<0.05),上颌内壁近远中径距离及上颌内外径宽度与呼吸紊乱指数呈正相关(P<0.05),与最低血氧饱和度无明显相关性。结论:上颌形态与阻塞性呼吸睡眠暂停通气综合征严重程度存在相关性,上颌容积与上颌气化程度通过影响鼻腔支撑结果,影响气流通气,从而对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通气综合征的病情产生干扰。

  • 标签: 上颌窦形态 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 CT扫描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对不植骨通气种植牙采取外提升和内提升两种上颌提升术的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2月-2021年2月收治的不植骨同期种植牙患者94例,随机分成两组,每组47例。两组患者分别采取上颌内提升术与上颌外提升术治疗。比较两组的手术指标和治疗效果。结果:内提升组手术时间(21.53±5.76)min、术中出血(4.05±1.27)ml,低于外提升组的(63.40±9.26)min、(18.76±7.44)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内提升组术后12月周围骨增量(2.81±0.75)mm,高于外提升组的(2.14±0.26)m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不植骨同期种植牙患者的治疗中,上颌内、外提升术均可发挥作用,其中内提升术的安全性更高,效果更明显,总体上优于外提升术。

  • 标签: 外提升术 内提升术 上颌窦提升术 不植骨同期种植牙 临床效果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 目的:探析藏毛道切除加菱形皮瓣转移治疗骶尾部藏毛临床疗效。方法:研究样本资料为40例骶尾部藏毛患者,在2019.01~2022.01治疗时间段,顺序编码分组,治疗方法对比分析,探讨其临床应用价值,对照组/20(传统皮瓣转移),实验组/20(藏毛道切除加菱形皮瓣转移),相较患者(1)围术期指标;(2)VAS评分。结果:对比对照组,实验组患者围术期指标、VAS评分改善价值显著,(P<0.05)。结论:藏毛道切除加菱形皮瓣转移治疗骶尾部藏毛,临床疗效显著,积极改善患者围术期指标,避免术后并发症发生,有临床推广价值。

  • 标签: []藏毛窦窦道切除 菱形皮瓣转移 骶尾部藏毛窦 临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