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3
48 个结果
  • 简介:WedevelopedanRfunctionnamed'microarrayoutlierfilter'(MOF)toassistintheidentificationoffailedarrays.Insortingagroupofsimilararraysbythelike-lihoodoffailure,twostatisticalindiceswereemployed:thecorrelationcoefficientandthepercentageofoutlierspots.MOFcanbeusedtomonitorthequalityofmi-croarraydataforbothtroubleshooting,andtoeliminatebaddatasetsfromdown-streamanalysis.Thefunctionisfreelyavaliableathttp://www.wriwindber.org/applications/mof/.

  • 标签: 检测芯片 财政部 异常点 相关系数 统计指标 故障检修
  • 简介:MYB蛋白质在真核细胞的有机体起重要作用。在植物,R1R2R3类型MYB蛋白质在房间周期控制工作。然而,R2R3类型MYB蛋白质是否也涉及房间部门过程,仍然保持未知。这里,我们报导那R2R3类型抄写因素基因,AtMYB59,涉及房间周期前进和根生长的规定。AtMYB59蛋白质在洋葱的原子核是局部性的表皮的房间并且transactivation活动。在酵母房间的AtMYB59的表示压制房间增长,和transformants与更长的房间有更多的原子核和更高的aneuploidDNA内容。在AtMYB59的保存领域的变化在酵母细胞生长上废除它的效果。在同步Arabidopsis房间暂停,AtMYB59基因明确地在房间周期前进期间在S阶段被表示。表示和promoter-GUS分析表明AtMYB59基因富有地在根被表示。转基因的植物overexpressingAtMYB59更短的根与野类型的植物(Arabidopsis就职Col-0)相比,并且在在根尖端的有丝分裂的房间的一半附近在中期。相反地,空变异的myb59-1比关口在中期让更长的根和更少有丝分裂的房间,建议那AtMYB59可以由扩大有丝分裂的房间的中期禁止根生长。AtMYB59调整许多下游的基因,包括CYCB1;1基因,可能通过到MYB应答的元素的绑定。这些结果在细胞周期规定和植物根生长为AtMYB59支持一个角色。

  • 标签: 转录因子基因 周期进程 根系生长 拟南芥 细胞
  • 简介:基因专家近日说,在研究了人体内几百种不同细菌的DNA后,专家们发现人类其实应该被看成共生生物。

  • 标签: 细菌 体内 细胞 DNA 专家 基因
  • 简介:扶桑绵蚧是一种全球恶性入侵害虫,2008年传入我国,目前已有13个省区报道其为害,2009年在云南省被发现,截至2013年3月,云南省共8个州(市)10个县(市)已有分布。扶桑绵蚧寄主范围广,危害性大,适应性强。同时,云南省花卉、蔬菜调运及进出口贸易频繁,加之气候类型丰富、水热条件优越、自然地理环境复杂多样、动植物资源丰富等优势,有利于扶桑绵蚧的入侵、定殖与扩散,易造成较大的经济损失。目前,关于云南省扶桑绵蚧的研究仍然缺乏,现就扶桑绵蚧在云南的发生现状、潜在风险和防治措施等方面进行概述,以期为该虫的有效防范提供参考。

  • 标签: 扶桑绵粉蚧 危害 潜在风险 防治措施
  • 简介:【背景】热带拂蚧属于蚧类昆虫,食性杂,是危害热带和亚热带水果、蔬菜和园林植物的重要害虫,主要随水果、苗木和交通工具等介质进行远距离传播.2014年5月,在我国云南与緬甸边境发现该虫危害草本植物马松子.【方法】在收集整理热带拂蚧生物学、地理学等信息的基础上,介绍了其主要形态特征、寄主、分布、生物学特性,并对该有害生物的危害和防治进行了综合分析.【结果】热带拂蚧雌成虫长椭圆形,触角8节,体长2.5-3.0mm,宽1.5-2.0mm,主要通过孤雌生殖繁殖后代,形态特征与双条拂蚧非常相似.我国的广东、广西、海南、云南、福建等热带地区适合该虫生存和危害,一旦入侵我国会对花卉、水果和蔬菜等造成危害,给相关产业带来损失.【结论与意义】热带拂蚧在我国有传播扩散的可能,加强检疫是防范该虫入侵的主要手段,生物防治是治理该虫的重要措施.

  • 标签: 热带拂粉蚧 粉蚧科 新纪录种 危害分析
  • 简介:中国褶蕈科物种资源丰富,文献记载有3属132种,其中斜盖伞属Clitopilus(Fr.)Quél.9种、褶蕈属Entoloma(Fr.)P.Kumm.121种、盖菇属RhodocybeMaire2种。文中简要列出了中国褶蕈科已知种类、生境、分布情况,并更正了部分种分类混乱、命名不规范的错误。

  • 标签: 中国 粉褶蕈 分类
  • 简介:1资料与方法1.1临床资料患儿男,3岁因“头部红色皮疹伴流脓1个月”来我院门诊就诊,患儿母亲述1个月前因接触狗舌头皮开始出现红色斑块,之后皮疹池围逐渐扩大并开始出现流脓现象,在当地医院就诊,曾系统给予抗生素(具体不洋)、外用“鱼石脂软膏”等药物治疗,皮疹木见明显好转,为进一步诊治就诊于我院门诊。患儿一般健康状况良好。父母无手、足癣病史,家中及四邻无类似患者。

  • 标签: 粉小孢子菌 脓癣 病例报告
  • 简介:目的探索大气污染对动物的致病机制,对BALB/c小鼠采用无创性气管滴注PM2.5颗粒悬浮液的方法,构建大气污染致炎动物模型。方法将150只SPF级BALB/c小鼠随机分成空白对照组、生理盐水组、PM2.5低度组(2.5mg/kg)、PM2.5中组(5mg/kg)和PM2.5高度组(10mg/kg)共5组,各剂量组气管滴注第3天,第7天、第21天、第35天、第49天,气管滴注操作完成后24h采取组织样本,采用ELISA、肺组织病理HE染色的方法,来验证无创性气管滴注方法的可行性和致炎模型构建成功与否。结果本建模方法,成功率高达96%。采用气管滴注法,建模小鼠肺组织炎症评分与气道滴注时间的延长和剂量呈正相关。PM2.5暴露后,肺内有大量淋巴细胞聚集及吞噬颗粒的巨噬细胞浸润,肺泡间隔增宽。各暴露组分别与生理盐水对照组、空白组比较,肺泡灌洗液中炎症因子IL-6、肺组织匀浆中TNF-α水平增高,高剂量组差异最显著。结论本实验用气管滴注法建立小鼠致炎模型成功,并证明此方法简单、可靠,可广泛用于小鼠呼吸系统重复滴注,有利于进一步研究大气污染及其他致炎机制。

  • 标签: PM2.5 大气污染 气管滴注 模型 小鼠
  • 简介:[背景]扶桑绵蚧是一种危险的外来入侵害虫,自2008年在我国首次发现以来,其发生范围急剧扩大.但有关云南省扶桑绵蚧的发生情况缺乏系统的调查报道.[方法]2010年3月~2013年3月,对云南省16个州(市)72个区(市、县)的扶桑绵蚧的分布与危害情况进行了系统的调查,并对其天敌情况进行了初步调查.[结果]扶桑绵蚧在云南文山州富宁县,西双版纳州景洪市、勐海县,德宏州芒市,红河州元阳县、蒙自市,保山市隆阳区,丽江市华坪县,楚雄州永仁县,怒江州泸水县8个州(市)共10个市(县)有零星分布.其寄主植物共14科18属19种,包括园林观赏植物3种、经济作物1种、蔬菜作物2种、粮食作物1种、杂草11种,其中有12种植物在我国其他疫区未见报道;调查过程中发现其天敌3种.[结论与意义]扶桑绵蚧在云南省呈零星点状分布、疫区间受害情况有差异,未对经济作物造成严重损害.本研究可为云南省开展扶桑绵蚧的检疫防控提供参考.

  • 标签: 扶桑绵粉蚧 云南省 分布与危害 天敌
  • 简介:5R618是高抗叶锈病小麦品系。为了确定该品系所携带的抗叶锈基因,以5R618与感病小麦品种郑州5389杂交获得F1,自交获得F2分离群体以及F2∶3家系,用叶锈菌生理小种THJP对亲本、F2分离群体以及F2∶3家系进行叶锈抗性鉴定,然后进行分子标记分析。结果显示,5R618对生理小种THJP的抗病性由1对显性基因控制,该基因暂命名为Lr5R。经过亲本和抗感池间分子标记筛选以及F2∶3家系的标记检测,Lr5R定位于染色体3DL上,barc71和STS24-16是Lr5R最近的2个标记,遗传距离分别为0.9cM和2.1cM。

  • 标签: 小麦抗叶锈病基因 遗传分析 分子标记
  • 简介:【背景】薇甘菊和螺旋虱均为我国入侵物种,且二者之间无寄生关系。本研究旨在挖掘薇甘菊的利用价值,为其在螺旋虱生态防控中的使用提供依据。【方法】采用药膜法和田间喷雾法,研究了4种提取方法(冷浸法、索氏提取法、冷浸—索氏提取法、温浸法)获得的薇甘菊提取物对螺旋虱成虫的室内生物活性和田间防治效果。【结果】在所选择的4种提取方法中,索氏提取法和温浸法的提取率最高,分别为9.90%和9.35%;冷浸—索氏提取法和冷浸法的提取率相对较低,分别为7.73%和4.50%。室内生物测定表明,采用冷浸法、冷浸—索氏提取法、索氏提取法和温浸法所获得的薇甘菊提取物对螺旋虱成虫的LC50值分别为8.94、9.03、6.32和7.51mg·mL-1,但由于95%置信区间存在重合,不同提取物活性之间的差异不显著。田间试验结果则表明,不同提取方法获得的薇甘菊提取物对螺旋虱成虫都具有良好的防治效果,100倍液处理7d后,对螺旋虱的校正防效均在75%以上。但是,索氏提取法和温浸法提取物防治效果显著优于冷浸—索氏提取法和冷浸法。【结论与意义】薇甘菊提取物对螺旋虱具有生物活性。

  • 标签: 薇甘菊 螺旋粉虱 生物防治 提取方法 植物生物碱
  • 简介:【背景】扶桑绵蚧是近年来入侵我国的重要检疫性害虫,在我国多个省份均有发生,造成了严重的经济损失。【方法】于2009—2015年对杭州地区扶桑绵蚧的发生危害情况进行了实地调查,同时结合mtDNACOI分子标记方法,对扶桑绵蚧进行分子鉴定和系统进化分析。【结果】杭州市余杭区、萧山区和临安市3个地区发现扶桑绵蚧分布,共调查到寄主植物38科61属68种,以辣椒、茄子、番茄、南瓜、棉花、芝麻、菊花、苦荬菜、大花马齿苋和五色梅受害最严重。系统进化分析表明,杭州地区的扶桑绵蚧未发生明显的遗传分化,与我国其他地区扶桑绵蚧mtDNACOI基因相似为99.4%-100%。【结论与意义】本研究为进一步研究扶桑绵蚧的遗传进化、可能的侵入途径以及科学防控提供了理论基础。

  • 标签: 扶桑绵粉蚧 MTDNA COI 系统进化 入侵
  • 简介:本文通过随机摆放寄主植物(呈圆形)和采用Y形嗅觉仪实验的方法,研究了螺旋虱成虫对多种不同寄主植物的趋性差异,寻找诱集植物,为螺旋虱的监测和防治提供理论依据。实验结果表明:10种寄主植物同时存在时,螺旋虱成虫趋向于在番木瓜和番石榴上停落、取食和产卵;在不同寄主植物叶片挥发物的Y形嗅觉仪实验中,螺旋虱雌成虫对番木瓜、番石榴的趋向性最强。

  • 标签: 螺旋粉虱 寄主植物 趋性
  • 简介:热激蛋白90(HSP90,heatshockprotein90)广泛介导了胁迫信号的传递,在控制人体细胞正常生长和促进肿瘤细胞发育中起着重要作用。目前,HSP90已成为细胞免疫、信号转导以及抗肿瘤研究的前沿课题。但植物HSP90的生理功能研究起步较晚,最近的研究发现HSP90在植物发育、胁迫环境的应答以及抗病性中起着重要作用。本文从分子生物学角度,系统综述了植物HSP90分子作用机理研究的最新进展,以及在改良植物抗性上的应用,以期为通过基因工程方法改良作物抗性提供参考。

  • 标签: 植物热激蛋白90 分子特性 作用机理 抗病性 非生物胁迫抗性
  • 简介:Amajorproblemwhichispoorlyunderstoodinthemanagementofbladdercancerislowsensitivitytochemotherapyandhighrecurrenceaftertransurethralresection.Insulin-likegrowthfactor1receptor(IGF-1R)signalingplaysaveryimportantroleinprogression,invasionandmetastasisofbladdercancercells.Inthisstudy,weinvestigatedwhetherIGF-1Rwasinvolvedinthegrowthstimulatingactivityanddrugresistanceofbladdercancercells.Theresultsshowed:ThemRNAsofIGF-1,IGF-2andIGF-1Rwerestronglyexpressedinserum-freeculturedT24cellline,whereasnormalurothelialcellsdidnotexpressthesefactors/receptorsoronlyintracelevels;T24cellrespondedfarbettertogrowthstimulationbyIGF-1thandidnormalurothelialcells;blockageofIGF1Rbyantisenseoligodeoxynucleotide(ODN)significantlyinhibitedthegrowthofT24cellandenhancedsensitivityandapoptosisofT24cellstomitomycin(MMC).TheseresultssuggestedthatblockageofIGF-IRsignalingmightpotentiallycontributetothetreatmentofbladdercancercellswhichareinsensitivetochemotherapy.

  • 标签: 胰岛素生长因子-1受体 信号系统 抗药性 细胞凋亡 膀胱癌
  • 简介:目的:通过检测藏獒黑素皮质激素受体1(MClR)基因的单链构象多态性(SSCP)在不同毛色群体中的分布,探讨MClR基因多态性与毛色表型的相关性。方法:采用DNA测序技术,选择不同毛色藏獒的DNA为样本,根据GenBank发布的荷斯坦牛MClR基因序列设计一对引物,采用PCR-SSCP技术分析MClR基因在藏獒中的SSCP。结果:MClR基因在藏獒中具有PCR-SSCP多态性,分别检测到3种基因型(AA、AB和BB);对MClR基因多态性片段DNA克隆测序后发现,MClR基因在编码区第313位存在单碱基突变(G-,A),该突变导致第105位氨基酸发生由丙氨酸向苏氨酸的改变(T105A)。结论:肘CJR基因的多态性与毛色性状不存在显著的相关性。

  • 标签: 藏獒 毛色 黑素皮质激素受体1基因 多态性 PCR-SSCP
  • 简介:【目的】葡萄穴虱是近年来人侵新疆吐鲁番地区的一种新害虫,明确其在新疆吐鲁番地区的生物学特性及发生危害情况,可为防治策略的制定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通过室内观察和田间调查,了解葡萄穴虱的形态学特征及生物学特性。【结果】葡萄穴虱属过渐变态。成虫复眼红棕色,翅膀表面覆盖白色蜡。卵倒锥形。若虫共4龄,扁椭圆形,体缘有蜡丝,末龄若虫在体壳内化蛹。4龄若虫(拟蛹)有半透明和黑色2型,越冬型4龄若虫(拟蛹)为黑色且有金属光泽。该虫在吐鲁番1年发生3~4代。越冬代成虫于4月上中旬破蛹羽化,开始在葡萄园危害,5月中旬第1代若虫孵化,5月下旬为孵化高峰;6月中旬2代若虫开始孵化,6月下旬一7月初为孵化高峰,世代重叠严重,10月中下旬之后以越冬代蛹在枯叶和枯枝上越冬。除为害葡萄外,葡萄穴虱还危害五叶地锦等葡萄科植物。【结论】在葡萄冬季埋土前或春季上架时,清除枯枝落叶可以大量减少越冬虫源,减轻防治压力。5月中旬第一代若虫孵化高峰期是化学防治的关键时期。在重点开展葡萄园防治的同时,应加强对五叶地锦等园林植物的防治。

  • 标签: 葡萄穴粉虱 形态学 生物学 特性 新疆
  • 简介:对玉米黑粉菌(UstilagomaydisDC.Corola.)孢子的无机元素和氨基酸含量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玉米黑粉菌孢子含有丰富的无机元素,其中铁、钙、镁、磷、锌、锰含量分别为100μg/g,3561μg/g、1382μg/g、3500μg/g、101μg/g和24μg/g;同时含有8种必须由食物蛋白质提供的氨基酸,以苏氨酸含量最多,为340.18mg/100g。

  • 标签: 玉米黑粉菌 无机元素 氨基酸
  • 简介:【背景】扶桑绵蚧是近年来入侵我国的重要害虫,食物是影响其生长发育及种群发展的重要因素。【方法】在室内条件下研究了饥饿对扶桑绵蚧不同龄期若虫和初羽化雌成虫存活率和雌成虫产卵量的影响。【结果】扶桑绵蚧不同虫态在饥饿条件下存活的时间存在显著差异,表现为雌成虫〉2龄若虫=3龄若虫〉1龄若虫。扶桑绵蚧各龄若虫和雌成虫随着饥饿时间的延长,存活率逐渐下降。其中,雌成虫存活率下降速度较慢,完全饥饿8d后存活率仍有50%左右;2、3龄若虫50%个体死亡需要饥饿的时间约为6d,1龄若虫约需5.5d。饥饿会显著降低1龄若虫存活率,但对2、3龄若虫没有显著影响。扶桑绵蚧雌成虫饥饿4d对其产卵前期、平均每头雌虫一生的产卵量没有显著影响,但寿命显著低于对照。【结论与意义】扶桑绵蚧耐饥力较强,这有助于它在野外建立种群。该结果为进一步评价扶桑绵蚧的入侵潜能提供了依据。

  • 标签: 扶桑绵粉蚧 存活 繁殖 寿命 入侵潜能
  • 简介:目的:利用喷雾干燥工艺制备芽孢杆菌dhs-330-021菌,并研究菌的活性及稳定性。方法:以脱脂乳、海藻糖、β-环糊精和谷氨酸钠为保护剂,采用喷雾干燥(条件为:进口温度100℃,出口温度50~60℃,进样速度2~4mL/min)制备芽孢杆菌菌,以喷干存活率和菌活菌数为指标,选择最佳制备条件。结果:获得喷干保护剂配方为脱脂乳10.0%、海藻糖6.0%、β-环糊精13.0%、谷氨酸钠15.0%,喷干存活率为65.9%,菌活菌数为1.38×10^9CFU/g,存放180d后菌活菌数为1.03×10^9CFU/g。结论:喷雾干燥工艺可以用于芽孢杆菌dhs-330-021菌的制备,获得的菌稳定性较好。

  • 标签: 芽孢杆菌 菌粉 保护剂 喷雾干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