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23 个结果
  • 简介:确定客观、合理的耐热性评价指标,评价不同品种蔬菜的耐热性强弱,对其耐热性机制的研究及耐热性品种的选育具有重要的意义。以不同耐热性的茄子品种为材料,测定苗期耐热性相关的生理生化指标,采用层次分析(AHP)确定各耐热性指标的权数,通过模糊数学原理对茄子的耐热性进行综合评价分析。结果表明:热害指数、恢复指数、MDA含量、SOD活性、POD活性对耐热性影响较大,其权重依次为:0.2500、0.2500、0.1092、0.1092、0.1092。综合评价结果为茄子品种友谊一号耐热性最强,F-762茄子耐热性居中,古田紫长茄耐热性最弱,与田间自然高温鉴定结果一致,表明此方法对茄子苗期耐热性进行综合评价有较好的适用性,可用于大批量品种的耐热性鉴定。

  • 标签: 茄子 苗期 耐热性 层次分析法 模糊综合评判
  • 简介:按GB3358-82《统计学名词及符号》的有关规定书写,常用如下:①样本的算术平均数用英文小写x珔(中位数仍用M)。②标准差用英文小写s。③标准误用英文小写s珔x。④t检验用英文小写t。⑤F检验用英文大写F。⑥卡方检验用希文小写χ2。⑦相关系数用英文小写r。

  • 标签: 著录规范 英文大写 真菌学 希文 算术平均数 相关系数
  • 简介:JohnWebsterinlecturestohisstudentsanddiscussionswithcolleaguesalwaysemphasizedtheecologicaldimensiontomycology,exemplifiedinhisbooks[1].HealwayshighlightedhistoricdetailsbothinnomenclatureandintheunderstandingoftheintricaciesoffungalbiologyasadnirablyshowninhiseditingofAinsworth'sBriefBiographiesofBritishMycologists[2].

  • 标签: 菌物学 职业 科学研究工作 科学家
  • 简介:【背景】小麦叶疫病菌于20世纪60年代入侵我国后,迅速传播扩散并在局部区域造成严重危害,对我国小麦的健康发展构成了巨大威胁。【方法】设计出检测小麦叶疫病菌的特异性引物,建立快速检测该病菌的PCR方法。用真菌通用引物ITS4/ITS5对小麦叶疫病菌进行PCR扩增,将扩增产物进行克隆和测序,使用DNAMAN软件设计出检测该病菌的特异性引物LJY1和LJY2,优化PCR反应体系。【结果】建立了该病菌的PCR检测方法,PCR反应体系:25mmol·L^-1MgCl22.5μL,10mmol·L^-1dNTP1.0μL,10μmol·L^-1引物各0.5μL,DNA模板8ng,最佳退火温度57.6℃。【结论与意义】该方法可以准确地将小麦叶疫病菌与其他链格孢属的真菌区分开。本研究结果为小麦叶疫病的快速检测提供了依据,能够有效防止该病菌在小麦进出口贸易中传入我国。

  • 标签: 小麦叶疫病菌 PCR 体系优化 引物LJY1和LJY2
  • 简介:海参属于棘皮动物门海参纲,有很强的再生能力,但这种能力的潜在分子机制仍不十分明确.文章综述了海参的分类及特征,海参再生的过程、方式和分子机制,目的是为动物再生以及再生医学的研究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

  • 标签: 刺参 Apostichopus JAPONICUS 新建 重塑 再生
  • 简介:苹果蠹蛾是我国重要的检疫害虫,自1953首次在新疆库尔勒地区发现以来,疫情保持不断扩张的趋势,目前已经在我国新疆、甘肃、宁夏、内蒙古、黑龙江、辽宁和吉林7个省区发现,对我国苹果产业构成了严重威胁。新疆在苹果蠹蛾生物、生态等研究领域起步较早,开展了大量的相关研究和应用工作。本文通过对新疆苹果蠹蛾相关文献的搜集、整理和分析,回顾和总结了新疆绿洲荒漠生态区苹果蠹蛾生物、生态和综合防治技术等领域的研究和应用进展,以期对今后该虫的研究和防治提供参考。

  • 标签: 新疆荒漠绿洲 苹果蠹蛾 生物学 生态学 防治技术
  • 简介:薄膜过滤是对细菌微生物量测试的有效方法,同时也是微生物限度检验中的方法之一.近年来,随着药品检验技术的发展,薄膜过滤已成为应用日益广泛的药物测试方法.薄膜过滤具有操作简单、快速、数据准确的特点,而被应用于多种药品的微生物检验.除此之外,薄膜过滤还可以作为微生物的回收和检验方法.本文对上述薄膜过滤在药品检验中的应用作以适当分析和探讨,以供参考.

  • 标签: 薄膜过滤法 药品检验 药品微生物验证
  • 简介:近几年,我国工业革命的速度在不断加快,人口也在不断增加,过度的开垦及其放牧都导致生态环境遭到了严重破坏.再加上整个工业化进程中产生的土地利用变化及其各种污染物的影响,导致全球化生态危机加剧,原本生态环境所具有的产品及其服务功能都在逐步消失.所以,生态受到影响将极有可能会导致人类的可持续化发展受到影响本文现就恢复生态的理论进行了简单研究,并提出了相关意见及其建议.

  • 标签: 生态学 生态恢复 生态系统
  • 简介:JohnWebster(1925-2014)wasperhapsthelastuniversalmycologistconductingresearchonallmajorgroupsoffungiandinseveraldifferentresearchdisciplines.Hewasalsoaninspirationalteacherofmycologytogenerationsofstudentsandahighlyefficientadministrator.Bywayofanobituary,aninterviewconductedwithhiminApril2009ispublishedhereforthefirsttime.Thisinterviewfea-

  • 标签: 约翰·韦伯斯特 菌物学 洞察力 科学研究工作
  • 简介:DNA鉴定技术是当代法医物证检验中最为重要的鉴定技术,是以遗传为理论基础,以生物检材中的DNA分子为研究对象,解决个体识别和亲子鉴定问题.本文探讨其DNASTR分型技术、minSTR技术,单核苷酸多态性(SNP)分型技术,线粒体DNA遗传标记及表观遗传遗传标记等在法医物证应用的现状和展望.

  • 标签: 法医物证学 DNA鉴定 综述
  • 简介:裂球是甘蓝生产中存在的一个严重问题。本研究通过对7份春甘蓝和8份秋甘蓝不同耐裂性材料的田间裂球方式、裂球率、裂球程度的比较,综合最大裂口层数、裂口面积的表现,建立了甘蓝耐裂球性评价方法并制定了甘蓝个体裂球分级标准。根据春甘蓝叶球成熟后5天、秋甘蓝叶球成熟后15天的裂球指数将甘蓝种质群体的耐裂球性分为极耐裂球、耐裂球、中耐裂球、易裂球、极易裂球5级。对59份春、秋甘蓝种质进行耐裂球性鉴定筛选获得一批极耐裂甘蓝种质资源。同时,对甘蓝室内成熟叶球浸泡评价耐裂球性进行了初探,首次提出室内浸泡能够准确地鉴定甘蓝的耐裂球性,可用于选育耐裂球品种及生产实践。本研究制定出了一套春、秋甘蓝耐裂球性的田间及室内鉴定方法与标准,筛选获得了不同甘蓝耐裂球种质,为甘蓝耐裂球性研究和育种应用提供技术支撑和优异材料。

  • 标签: 结球甘蓝 耐裂球 鉴定方法 分级标准
  • 简介:目的:用主动脉瓣关闭不全致新西兰兔心衰模型。方法运用导管术造成新西兰兔主动脉瓣膜关闭不全,制作超容量负荷型心衰模型。观察动物的毛色、精神状态、活动情况、饲料消耗指数、体重增加指数、呼吸频率等指标对该模型进行评价;检测血清SOD活力和MDA含量,判断模型组动物机体抗氧化能力;利用酶联免疫检测血清中cAMP、cGMP的变化情况;利用基因芯片技术分析该模型基因表达差异。结果模型动物SBP、DBP和LVSP著性下降,LV+dp/dt和LV±dp/dt明显下降,LVDP显著上升。模型组与正常组比较,毛发枯槁,活动减少,进食减少,反应迟钝,精神萎靡,抓起时反抗减轻。模型组呼吸频率加快;模型组血清SOD活性低于正常组,MDA含量高于正常组;模型组血清cAMP明显低于正常组,cGMP明显高于正常组;利用基因芯片共检测出665个差异基因,其中与心功能较密切相关的基因主要与离子通道、肌收缩、信号转导等功能有关。结论采用主动脉瓣关闭不全建立兔心衰模型方法可靠。主动脉关闭不全,使心脏前负荷增加,造成左心室舒张末期容积增加,导致左心室扩大肥厚及心力衰竭。心肌组织基因芯片检测结果显示,该模型基因表达出现了一定的变化。

  • 标签: 心衰 主动脉关闭不全 新西兰兔 动物模型
  • 简介:目的:通过形态观察评价乙酸诱导建立急性直肠黏膜损伤模型的效果。方法将含有4%乙酸溶液的棉签经SD大鼠肛门置入直肠1min,置入深度为3cm,诱导大鼠形成急性直肠黏膜损伤,并于损伤后0.5h和1、4、6d分别解剖大鼠,对直肠进行大体形态观察和组织病理学分析。结果损伤后大鼠6d内全部存活,模型成功率为100%。损伤后0.5h~1d,大鼠直肠黏膜大体形态由充血、水肿和溃疡到合并出血,镜下形态见黏膜层由上皮组织坏死伴出血到黏膜组织全层坏死,腺体由部分留存到全无,黏膜下层由水肿到合并充血、出血,间质内由血管扩张充血到炎细胞浸润;损伤后4~6d,直肠黏膜大体形态仍可见部分水肿和血丝,镜下形态见黏膜上皮有部分留存,损伤部位有炎性肉芽组织增生,黏膜充血、出血减轻。结论4%乙酸作用于直肠1min能成功诱导建立大鼠急性直肠黏膜损伤模型,该模型操作方便、成功率高、重复性好,损伤维持时间6d以上,适合作为快速筛选直肠外用药物疗效的动物模型。

  • 标签: 急性直肠黏膜损伤 大鼠模型 乙酸 形态学观察
  • 简介:采用前期建立的快速无损伤测定SPAD值分析相对叶绿素含量的模型,于低氮与正常供氮大田试验处理下,对我国玉米育种与生产上重要的189份玉米自交系开展了低氮与正常供氮条件下不同时期与不同部位叶片的相对叶绿素含量分析。方差分析结果表明,低氮与正常供氮条件下,叶绿素含量均存在极显著的基因型与环境差异,基因型差异是氮敏感性差异的重要原因之一。散粉期和散粉后10d玉米主要功能叶穗三叶(穗位上第1叶、穗位叶、穗位下第1叶)叶绿素含量之间具有极显著正相关;大喇叭口期玉米全展叶叶绿素含量与各时期各部位叶绿素含量之间呈极显著中度相关。将正常供氮条件下的性状值与低氮胁迫下性状值的差值占正常供氮条件下性状值的百分比定义为氮敏感性。189份玉米自交系氮平均氮敏感指数变幅为23.86%~36.00%,表现高度耐低氮的材料有合344和昌7-2等40份自交系,高度敏感的材料有CML206和CA375等40份自交系。本研究提供了一种快速高效的种质资源氮敏感性鉴定与评价方法,并为玉米耐低氮与氮高效的遗传育种提供了重要分析结果与基础数据。

  • 标签: 玉米 SPAD值 叶绿素含量 氮敏感指数 基因型
  • 简介:柑橘大实蝇是柑橘类果树的一种重要害虫,近几年在我国柑橘种植区的危害呈上升趋势,给柑橘产业造成了巨大损失。本文概述了环境因素包括温度、光周期、营养状况(饥渴)以及水淹对柑橘大实蝇生物特性和成虫行为的影响,柑橘大实蝇成虫和幼虫人工饲养技术参数,柑橘大实蝇蛹滞育机制,辐照不育关键技术包括最佳辐照剂量和辐照时期,及其在湖北柑橘园柑橘大实蝇防控中的应用与示范情况等,并指出了尚需进一步开展的研究内容。

  • 标签: 柑橘大实蝇 辐照不育技术 人工饲料 滞育机制
  • 简介:通过建立反向高效液相色谱,对天胡荽根、茎、叶各器官提取物中的黄酮类物质含量同时进行检测与分析,以筛选出具有更高应用价值的器官,提高黄酮提取的针对性、科学性和有效性.

  • 标签: 天胡荽 黄酮类物质 高效液相
  • 简介:萼片是番茄花和果实的重要组成部分,影响着果实的商品性。本试验以40份不同类型番茄为材料,对萼片发育过程、形态描述指标及形态多样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番茄萼片属于宿萼,其形态随着花和果实的发育而变化,表现为闭合、微开、展开、收合、微开、变形到定形,定形萼片呈现包被、基平、上翘、直立和上卷5种状态;对定形萼片7个形态性状观测表明,变异系数由大到小依次为萼片卷曲度(84.43%)、萼片面积(45.54%)、上翘度(40.93%)、形状系数(36.05%)、萼片长(35.02%)、萼片厚(29.46%)和萼片宽(24.61%)。相关性分析表明,萼片长、萼片宽、萼片厚和萼片面积四者之间均极显著正相关;萼片形状系数(萼片长/萼片宽)与萼片长极显著正相关,而与萼片宽无显著相关关系;萼片卷曲度和上翘度之间极显著正相关,而与其他5个性状没有显著相关关系。主成分分析表明,由萼片长、萼片宽、萼片厚和萼片面积代表的大小性状(PC1),由形状系数代表的形状性状(PC2),以及由卷曲度和上翘度代表的形态性状(PC3)3个主成分对萼片形态变异的累计贡献率达87.50%;用形态性状指标对定形的5种类型萼片形态进行了描述。

  • 标签: 番茄 花萼 发育 形态 多样性
  • 简介:以生产上应用的耐湿性存在差异的3个甘蓝型油菜品种为对照,采用盆栽模拟湿害胁迫的方法,对15份源自甘蓝型油菜与蔊菜属间杂交获得的遗传稳定的创新种质进行苗期耐湿性鉴定和综合评价。结果显示:(1)湿害抑制根系生长,导致植株变矮,叶片发黄,生物量降低,湿害对根系影响最为严重,其次是植株总生物量积累和地上部分的生长。(2)通过主成分分析和隶属函数,将全展叶数、绿叶率、苗高、根长、地上部分鲜重、根鲜重、植株总鲜重、地上部分干重、根干重和植株总干重等10个性状指标值转化成单一的综合评价值(D值),客观、科学、准确地对参试的18份材料进行了综合评价,为甘蓝型油菜苗期耐湿性评价提供了方法参考。(3)15份创新种质除绿叶率外的9个测定指标的耐湿性系数均高于对照品种,耐湿性综合评价结果显示,15份创新种质的D值均高于渝黄2号,13份创新种质的D值高于综合抗耐性俱佳的中油821,3份创新种质的D值高于高耐湿品种中双9号,聚类得到的高耐湿类群的7份材料中创新种质占6份(85.71%)。可见,创新种质的耐湿性平均要优于对照品种,说明通过远缘杂交获得的创新种质对甘蓝型油菜的耐湿性有了较为明显的改良和提高。

  • 标签: 甘蓝型油菜 蔊菜 属间杂种后代 耐湿性 综合评价
  • 简介:布鲁杆菌病(又称布鲁菌病,简称布病)是由布鲁菌感染引起的一种人畜共患疾病,是我国《传染病防治》规定的乙类传染病。患病的羊、牛等疫畜是布病的主要传染源,布鲁菌可以通过破损的皮肤黏膜、消化道和呼吸道等途径传播。急性期病例以发热、乏力、多汗、肌肉、关节疼痛和肝、脾、淋巴结肿大为主要表现,慢性期病例多表现为关节损害等[1-2],由于该病病情复杂,临床表现多样化,症状不典型[3],因此很难诊断,

  • 标签: 布鲁杆菌病 流行病学 临床表现 疗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