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3
456 个结果
  • 简介:目的:评价鼻窦功能手术(FESS)治疗慢性鼻窦炎合并支气管哮喘的远期疗效。方法:选择自2011年1月至2013年1月我院收治的慢性鼻窦炎患者65例,行FESS治疗。根据是否合并患有支气管哮喘将患者分为观察组(慢性鼻窦炎合并支气管哮喘)和对照组(慢性鼻窦炎),选择同期健康志愿者作为正常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测定白细胞介素4(IL-4)、干扰素-γ(IFN-γ)水平、可溶性白细胞介素2受体(sIL-2R)和可溶性IgE低亲和力受体(sCD23)的水平,并术后随访2年观察对比慢性鼻窦炎和支气管哮喘改善情况。结果:对照组和观察组患者手术后的IL-4、sIL-2R及sCD23水平降低,IFN-γ水平升高,且与手术前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2年的慢性鼻窦炎治愈率均高于术后1年;观察组患者术后1年和术后2年的哮喘完全控制率明显高于术前,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术后2年哮喘完全控制率显著高于术后1年之间(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1年、2年哮喘平均发作率显著低于术前,且术后2年的哮喘平均发作率明显低于术后1年(P〈0.05)。结论:FESS用于治疗慢性鼻窦炎合并支气管哮喘具有良好的临床疗效,能够显著改善患者的IL-4、IFN-γ、sIL-2R及sCD23水平,且随着时间的延长,其远期疗效较满意。

  • 标签: 鼻窦功能性内镜术 慢性鼻窦炎 支气管哮喘 远期疗效
  • 简介:近年来,肺部真菌感染的发病率不断增加,尽管培养是真菌诊断的金标准,但其耗时较长,临床应用受限。支气管镜下肺泡灌洗技术方便、快捷、创伤小,通过对应用该技术所获得的支气管肺泡灌洗液行细胞学检查、常规染色、真菌抗原和分子学技术检测已是快速诊断某些真菌感染的重要手段之一。

  • 标签: 灌洗 真菌 细胞学 抗原检测
  • 简介:目的:探讨小青龙汤治疗慢性支气管哮喘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09年1月至2011年1月我院收治入院的哮喘患者84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纽,对照组采用西药对症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纽的基础上联合应用小青龙汤,治疗结束后对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和肺功能进行分析。结果:临床疗效比较:治疗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95.42%VS80.95%,P〈0.05);治疗结束后,两组患者肺功能FEV1占预计值%和PEF占预计值%均显著升高,肺功能明显好转(P〈0.05),且治疗组肺功能改善更为明显(P〈0.05)。结论:小青龙汤作为中医经典方剂治疗慢性支气管哮喘,可显著改善肺功能,提高临床疗效。

  • 标签: 小青龙汤 慢性支气管哮喘 肺功能
  • 简介:目的分析压缩雾化吸入疗法对小儿支气管哮喘的作用.方法选取我科所收治的50例患儿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在对照组中,对患儿进行超声雾化吸入治疗方法与护理,在观察组中,对患儿进行压缩雾化吸入疗法与护理,然后对两组患儿的临床疗效进行对比分析.结果从临床治愈效果中我们可以发现,观察组患儿要明显优于对照组,比较具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将压缩雾化吸入疗法运用到小儿支气管哮喘中,对于治疗效果可以起到明显的促进作用,同时还能够增加患儿的舒适度,降低并发症发生的概率.

  • 标签: 小儿支气管哮喘 压缩雾化吸入疗法 护理
  • 简介:目的建立烟曲霉与人支气管上皮细胞的共培养模型,观察不同感染时间人支气管上皮细胞生理特性的变化规律,探讨烟曲霉对人支气管上皮细胞的作用机制。方法用烟曲霉在体外感染人支气管上皮细胞,观察人支气管上皮细胞细胞形态改变,用流式细胞仪测支气管上皮细胞的凋亡率及用real-timePCR测人支气管上皮细胞凋亡基因的表达。结果随烟曲霉作用于人支气管上皮细胞时间的延长,人支气管上皮细胞的生物学形态发生改变,其回缩、变圆量逐渐增加,凋亡率亦逐渐增加,凋亡基因BaK表达明显上调。结论烟曲霉与人支气管上皮细胞共培养可以影响人支气管上皮细胞的形态,诱导细胞凋亡、影响凋亡基因的表达。共培养模型可进一步用于烟曲霉的致病机制研究。

  • 标签: 支气管上皮细胞 烟曲霉 凋亡 凋亡基因
  • 简介:目的急性肺损伤/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cutelunginjury/Acuterespiratorydistresssyndrome,ALI/ARDS)发病率与死亡率均较高,发病机制迄今尚不完全清楚,也无特效的治疗方法.本实验成功地建立一种轻型ALI动物模型,为研究该病的早期发病机制及治疗提供重要的观察手段.方法给予45只SD大鼠气管内灌注内毒素0.5mL/kg(LPS200μg/mL),观察4、12、24及48h光镜和电镜下的病理改变;观察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ALF)中细胞分数、白蛋白等.结果在观察时间内实验动物均存活.LPS给予后实验组病理检查发现①肺间质水肿;②肺泡腔内多形核中性粒细胞(PMN)浸润和红细胞渗出;③肺泡Ⅰ型和Ⅱ型肺泡上皮细胞破坏.以LPS给予后4~12h为最严重.BALF中PMN及白蛋白明显增加.结论气管内灌注内毒素0.5mL/kg(LPS200μg/mL)成功地建立急性肺损伤动物模型.

  • 标签: 呼吸窘迫综合征 成人 内毒素 模型 动物
  • 简介:目的:评价母牛分枝杆菌(微卡)辅助治疗支气管哮喘的有效与安全。方法:选取门诊哮喘患者30例,均在初诊时及治疗4周后详细记录其哮喘发作次数、临床症状体征积分、FEV1、FEV1%、PEF,雾化吸入沙丁胺醇控制哮喘急性发作,评价母牛分支杆菌疗效。结果:治疗前后相比,患者哮喘发作次数有显著差异(P〈0.01),临床评分有显著差异(P〈0.01)。治疗前后肺通气功能比较,FVC治疗前后无显著差异(P〉0.05)、FEV1治疗前后无显著差异(P〉0.05)、FEV1%治疗前后无显著差异(P〉0.05),而PEF有显著差异(P〈0.01)。受试者中1例发热,余无不良事件发生。结论:母牛分枝杆菌菌苗联合沙丁胺醇对哮喘患者有较好的疗效,且安全良好。

  • 标签: 母牛 分枝杆菌 哮喘
  • 简介:目的:探讨中药方剂小青龙汤对小鼠哮喘模型气道炎症及细胞因子的影响。方法:40只BALB/c小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A组)、哮喘模型组(B组)、小青龙汤低剂量组(C组)和小青龙汤高剂量组(D组)。B、C、D组采用卵蛋白(OVA)腹腔注射致敏与雾化吸入激发制作哮喘模型。于OVA激发结束后24h收集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ALF)计数炎细胞总数及嗜酸性粒细胞(EOS)数目,并测定BALF上清液中白细胞介素-4(IL-4)和干扰素-γ(IFN-γ)水平变化。结果:小青龙汤的干预治疗能显著降低小鼠BALF中炎细胞总数及EOS数量;BALF上清液中IFN-γ水平明显升高,IL-4水平显著下降。D、C组与A组、B组有显著差异(P〈0.05),C组与D组结果亦存在显著差异(P〈0.05)。结论:小青龙汤能明显降低哮喘小鼠BALF中炎细胞数量,影响细胞因子水平变化,从而改善哮喘气道炎症。

  • 标签: 小青龙汤 哮喘模型 气道炎症 细胞因子
  • 简介:目的探讨变应真菌鼻窦炎的诊断以及治疗方法。方法通过临床表现、皮肤激发试验、血清嗜酸性粒细胞、鼻腔真菌涂片、鼻窦CT、鼻内窥镜等专科检查,明确21例变应真菌鼻窦炎患者,给予丙酸氟替卡松鼻喷剂喷鼻、151服氯雷他定片10mg(1次/d)、生理海水鼻腔冲洗1~2次/d,治疗1周后,入院行鼻内窥镜鼻息肉切除鼻窦Fess手术,术中彻底清除病变鼻窦内真菌团块或褐色泥砂样真菌泥后,氟康唑氯化钠注射液冲洗窦腔,术后氟康唑氯化钠注射液冲洗清洁术腔,每周1~2次,连续1个月,鼻腔局部继用糖皮质激素3—6个月,获得良好的治疗效果。结果21例变应真菌鼻窦炎患者中,单侧鼻窦发病16例,占76.2%,双侧鼻窦发病5例,占23.8%,上颌窦发病16例,占76.2%,上颌窦合并筛窦发病4例,占19.0%,蝶窦发病1例,占4.8%,伴鼻息肉15例,占71.4%,伴有哮喘史8例,占38.1%,术后2例复发,占9.5%。结论变应真菌鼻窦炎临床诊断并不困难,治疗以手术为主,但术前糖皮质激素的应用,手术时机选择,术后对鼻腔与鼻窦变应反应的处理,将直接影响预后。

  • 标签: 变应性 真菌 鼻窦炎
  • 简介:目的:探讨炎症因子在大叶性肺炎患儿支气管肺泡灌洗液及血清中的表达水平及其临床意义.方法:收集2014年6月至2016年6月我院儿科收治的79例大叶性肺炎患儿为病例组,按照临床肺部感染评分(CPIS)分为重度组(n=46)和轻度组(n=33),于同期随机选取30例健康儿童为对照组,采用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各组支气管肺泡灌洗液及血清炎症因子如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8(IL-8)、白细胞介素-17(IL-17)、肿瘤坏死因子(TNF-αrα)以及高迁移率族蛋白B1(HMGBl)表达水平.结果:重度组、轻度组血清IL-6、IL-8、IL-17、TN下-αα及HMGB1水平高于对照组,重度组血清IL-6、IL-8、IL-17、TNF-αα及HMGB1水平高于轻度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病例组患儿支气管肺泡灌洗液IL-6、IL-8、IL-17、TNF-α及HMGB1水平高于血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重度组、轻度组支气管肺泡灌洗液IL-6、IL-8、IL-17、TNF-oα及HMGB1水平高于血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重度组支气管肺泡灌洗液、血清IL-6、IL-8、IL-17、TNF-α及HMGB1水平分别高于轻度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Spearman积矩相关分析,支气管肺泡灌洗液与血清中IL-6、IL-8、IL-17、TNF-α及HMGB1水平分别呈正相关关系(r=0.711、0.695、0.752、0.793、0.728,P<0.05).结论:炎症因子在大叶性肺炎患儿支气管肺泡灌洗液及血清中呈高表达,并与大叶性肺炎病情严重程度密切相关,联合检测有助于早期评估病情.

  • 标签: 大叶性肺炎 患儿 支气管肺泡灌洗液 血清 炎症因子
  • 简介:目的探究本课题组研发的亲和吸附材料特异清除肠源内毒素的有效及安全。方法运用阑尾结扎穿孔的方法建立犬肠源内毒素血症模型,进行灌流治疗。实验过程中选取多个时间点,监测生命体征,采血检测内毒素含量及血液生理生化指标。结果灌流吸附1、2h后内毒素含量为(0.49±0.22)、(0.034±0.00)Eu/mL,与灌流开始(7.25±1.18)Eu/mL相比,差异有显著(P〈0.05)。灌流2h后平均清除率R=99.52%。灌注治疗后白细胞、红细胞、血红蛋白、血小板、总蛋白、白蛋白、球蛋白、谷丙转氨酶、谷草转氨酶、尿素、肌酐指标均有所下降,与灌流开始相比差异有显著(P〈0.05),各值均在正常值范围。灌流过程中犬的生命体征平稳。结论本课题研发的亲和吸附材料能高效清除实验犬血液中内毒素并有良好的血液相容

  • 标签: 内毒素 肠源性内毒素血症 血液灌流 亲和吸附材料
  • 简介:目的研究脂多糖(Lipopolysaccharide,LPS)对实验变应鼻炎的影响.方法SD大鼠40只随机分4组,其中,变应鼻炎组经腹腔注射及鼻腔滴入卵清白蛋白(OVA)致敏,建立变应鼻炎动物模型;LPS刺激组经鼻腔滴入LPS(10μg/100μL);变应鼻炎+LPS刺激组为大鼠激发成变应鼻炎后再以LPS滴入鼻腔.观察各组的症状变化,如喷嚏,流涕等.行常规HE及甲苯胺蓝染色观察各组鼻黏膜炎细胞的浸润情况,并行高倍镜下嗜酸性粒细胞计数.结果①变应鼻炎+LPS刺激组过敏症状评分高于其余各组(P<0.01);正常对照组及LPS刺激组症状评分差异无显著(P>0.05).②变应鼻炎+LPS刺激组鼻黏膜中嗜酸性粒细胞计数高于变应鼻炎组,差异有显著(P<0.05);正常对照组及LPS刺激组鼻黏膜中嗜酸性粒细胞计数差异无显著(P>0.05).结论LPS刺激可以加重变应鼻炎的症状及鼻黏膜组织的病理学改变.

  • 标签: 脂多糖 变应性鼻炎 动物模型
  • 简介:目的建立稳定且易操作的急性侵袭真菌鼻-鼻窦炎大鼠模型,以促进对急性侵袭真菌鼻-鼻窦炎的实验研究,指导临床。方法将SD大鼠随机分为4组。A组,免疫抑制+右侧鼻腔填塞Merocel海绵条+右侧鼻腔滴入烟曲霉孢子悬液;B组,右侧鼻腔填塞Merocel海绵条+右侧鼻腔滴入烟曲霉孢子悬液;C组,免疫抑制+右侧鼻腔滴入烟曲霉孢子悬液;D组:对照组。A、B、C组大鼠连续3d鼻内滴入烟曲霉孢子悬液,4组大鼠均于第1次滴菌后第4天处死。取内眦静脉血监测大鼠免疫抑制情况,对鼻部组织行真菌培养和组织病理学观察。结果免疫抑制组大鼠血中性粒细胞明显降低,接种烟曲霉当天中性粒细胞计数〈0.1×109/L,其余两组变化不明显。病理结果显示A组90%(9/10)大鼠鼻腔鼻窦组织被烟曲霉侵袭,10%(1/10)肺部可见侵袭;B、C、D组大鼠无鼻部烟曲霉感染,但C组中20%(2/10)大鼠肺部可见烟曲霉侵袭。真菌培养结果显示A组71%(5/7)大鼠鼻部组织烟曲霉培养阳性,其他组均为阴性。结论单纯对大鼠进行免疫抑制或单纯造成大鼠鼻腔堵塞均不易造成大鼠鼻腔被真菌侵袭;免疫抑制基础上,对大鼠鼻腔填塞Merocel海绵条后再滴入烟曲霉可以成功建立急性侵袭真菌鼻-鼻窦炎模型,其成模率高,模型稳定,操作简易,有利于对此疾病在免疫、病理、药物等方面的深入研究。

  • 标签: 侵袭性鼻窦炎 烟曲霉 大鼠模型
  • 简介:犬传染肉瘤是犬类动物生殖系统自然发生的肿瘤,其具有独特的同种与异种移植特性.本文着重从肿瘤细胞的生物学特性探讨肿瘤模型的建立,该模型具有可靠的稳定性、模拟及接种的多样,能够在难以接种肿瘤的器官及大动物体内建立较为理想的原位移植肿瘤模型,为临床及影像学科开展原位肿瘤方面的研究提供了较好的实验基础.

  • 标签: 传染性肉瘤 原位移植肿瘤 动物模型
  • 简介:植入真菌病或称皮下组织真菌病,常见于热带和亚热带地区。此类感染有许多共同特征,包括相似的流行病学和感染方式等,有些还有明显的地域。其临床表现形态各异,治疗困难,如不及时治疗常会导致畸形甚至致残,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本文旨在对临床上重要的植入真菌病,如孢子丝菌病、足菌肿、着色芽生菌病、暗色丝孢霉病和接合菌病的流行病学特征、临床表现、诊断和治疗进展做一复习。

  • 标签: 植入性 真菌感染 泊沙康唑 伊曲康唑
  • 简介:目的:探讨非酒精脂肪肝病(Non-alcoholicfattyliverdisease,NAFLD)与微粒体甘油三酯转运蛋白(microsomaltriglyceridetransferprotein,MTP)的关系。方法:将雄性Wistar大鼠60只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A组)、高脂组(B组)和MTP抑制剂组(C组),每组各20只。B组、C组给予高脂饲料喂养,8周后确认非酒精脂肪肝建模成功,C组大鼠给予混有特异性小肠MTP抑制剂JTT-130的高脂饲料喂养,B组大鼠建模过程始终喂养高脂饲料,A组大鼠喂养普通饲料。于第12周,分别测定大鼠血清甘油三酯(triglyceride,TG)、总胆固醇(totalcholesterol,T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ighdensitylipoprotein-cholesterol,HDL-c)含量,以及肝脏TC、TG、磷脂含量。同时测定肝脏中微粒体甘油三酯转运蛋白(MTP)的活性与mRNA表达量。结果:与正常对照组(A组)相比,高脂组(B组)大鼠血清TC、TG、HDL-c浓度和肝脏TC、TG含量明显提高(P〈0.05),MTP活性及mRNA水平明显下调(P〈0.05)。与高脂组(B组)比较,MTP抑制剂组(C组)大鼠血清TC、TG、HDL-c浓度和肝脏TC、TG含量明显下降(P〈0.05),而MTP活性及mRNA表达量比较无明显差别(P〉0.05)。结论:非酒精脂肪肝病存在MTP表达下调,特异性小肠MTP抑制剂JTT-130可以有效抑制肠道对TG的转运,不影响肝脏TG分泌,并在降低高脂大鼠血浆TG和胆固醇水平的同时也降低肝脏TG含量。

  • 标签: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 微粒体甘油三酯转运蛋白 抑制剂
  • 简介:Phy是在长日照条件下抑制水稻开花的关键基因,但目前对水稻PhyB基因的遗传基础还不清楚,研究其分子遗传机制,对于培育光周期适应广的品种以及扩大水稻种植区域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选择78份亚洲栽培稻(34份籼稻和44份粳稻)及47份野生稻进行测序,对PhyB基因的核苷酸多态、单倍型进行分析,计算籼稻、粳稻和野生稻的遗传多样。结果表明,PhyB基因共有28个单倍型,其中有2个高频率的单倍型分别存在于2个栽培稻亚种中。从Network图可以看出栽培稻分为2组(A组和B组),A组栽培稻包括全部的籼稻和4个粳稻个体,B组栽培稻全是粳稻品种。亲缘地理学分析发现,A、B两组栽培稻具有明显不同的地理分布格局,且A组和B组开花时间差异显著,说明PhyB基因的2个高频率单倍型在2个栽培稻亚种中具有区域适应,PhyB基因在栽培稻中具有明显的驯化信号,随着水稻种植区域的扩大,进化出适应不同地域特有的等位基因,导致开花时间对不同地区的区域适应及多样

  • 标签: 栽培稻 PhyB基因 单倍型 开花时间 多样性 区域适应性
  • 简介:目的评价聚羟基脂肪酸(polyhydroxyalkanoates,PHA)、聚乳酸(polylaceticacid,PLA)和聚己内酯(polycaprolactone,PCL)三种膜高分子材料在兔眼部的生物相容。方法将24只新西兰兔随机分为4组,每组6只。PHA、PLA、PCL为实验组,材料植入兔右眼结膜下。假手术组结膜下钝性分离,但不植入任何高分子材料。使用裂隙灯显微镜观察并记录植入后不同时间手术眼的反应并评分。裂隙灯下观察材料的吸收时间。术后4周和16周取眼球,行HE染色、Masson染色和天狼猩红染色分别定性观察组织结构和炎症细胞、胶原纤维和胶原纤维的亚型与排列方向。结果术眼刺激评分等级各组均不高于"轻度刺激"。结膜下吸收时间PHA、PLA和PCL组分别是16周,12周和大于16周。组织学观察术后4周PHA、PLA和PCL组均形成材料包裹囊腔,囊壁以纤维组织为主,伴有毛细血管形成和炎细胞浸润,以中性粒细胞为主。胶原纤维染色与假手术组无明显差异,以Ⅰ型和Ⅲ型为主,大致呈平行排列。术后16周PHA和PLA组材料已不可查及,包裹囊腔结构不规则,而PCL材料整体可查及,包裹囊腔规则。各组未见毛细血管,偶见淋巴细胞浸润。胶原纤维与假手术组无明显差异,以Ⅰ型和Ⅲ型为主,仍大致呈平行排列。结论PHA、PLA和PCL三种膜高分子材料在兔眼具有较好的生物相容,结膜下吸收时间分别是16周,12周和大于16周。

  • 标签: 聚羟基脂肪酸 聚乳酸 聚己内酯 生物相容性 结膜下
  • 简介:中国现拥有燕麦种质资源约4000份,对它们的研究结果表明,中国燕麦具有比较丰富的多样。本文综述了中国燕麦的物种多样和普通栽培燕麦的遗传多样,并建议对中国各地生长的野燕麦进行系统研究。

  • 标签: 燕麦 物种多样性 遗传多样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