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5 个结果
  • 简介:甲真菌病是皮肤真菌病的常见病.外伤、足癣和糖尿病等是其常见的诱发因素.为研究糖尿病合并甲真菌病患发病特点,本文对临床单纯甲真菌病患及糖尿病合并甲真菌病患甲真菌病的临床类型、严重程度和菌种分布进行了比较.现报告如下.

  • 标签: 甲真菌病 糖尿病 差异 糖尿病合并甲真菌病
  • 简介:目的:探讨温馨提示卡在神经内患者中的应用效果评估。方法:将200例我院神经内科住院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普通组患者入院进行宣教,护理人员对100例患者的用药、饮食、锻炼等进行口头教育;对照组100例患者采用入院发放温馨提示卡及常规宣教结合的方法。对两组患者的遵医效果进行比对。结果:普通组100例患者的遵医行为差于对照组患者(P〈0.05),对照组患者护理满意度高于普通组患者(P〈0.05)。结论:应用温馨提示卡可以有效降低神经内科住院患者不良事件发生率,督促患者更好的遵医,提高患者护理满意度。

  • 标签: 温馨提示卡 神经内科 效果评价
  • 简介:目的:除了血压水平的高低以外,血压波动也是造成人体靶器官损伤的独立危险因素。本研究以老年男性人群为研究对象,观察血压波动(BPV)与颈动脉斑块形成的关联性。方法:本研究选用1461名患有动脉硬化的老年男性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入选对象分为:非颈动脉斑块组和颈动脉斑块组,根据24小时动态血压测定(ABPM)中收缩压(SBP)、舒张N(DBP)的数据,用”个体血压波动法”测定每个患者的血压波动,分析探讨血压波动与颈动脉斑块形成之间的关联性。结果:①颈动脉斑块的形成与24小时收缩期血压波动(SBPV)密切相关(8-3±2.1mmHgVS7.9士2.0mmHg;P〈0.001),其中与白昼(6:00.22:00)SBPV有关(8.1±2.1mmHgVS7.7土2.1mmHg:P〈0.001),而与夜间(22:00-6:00)SBPV关系不明显(8,9±3.8mmHgVS8,6±3.7mmHg;P〉0.05)。②与24小时舒张期血压波动(DBPV)有关(5.6±1.4mmHgVS5.4±1.4mmHg;P〈0.05),其中与白昼(6:00.22:00)舒张期血压波动有关(5.4±1.4mmHgVS5.2士1.4mmHg;P〈0.05),而与夜间舒张期血压波动无关(6.2±2.7mmHgVS5.9±2.5mmHg;P〉0.05)。结论:在老年男性人群中,颈动脉斑块的形成与收缩期和舒张期血压波动均有关系,主要表现在白昼血压波动。

  • 标签: 血压水平 血压波动 颈动脉斑块
  • 简介:目的:探究标准化患者模拟结合案例情景对普外科见习教学的运用。方法:选取我科2012年本科见习生120例进行随机分组,模拟组、案例组及联合组各40例,分别采用标准化患者模拟、案例情景及标准化患者模拟结合案例情景进行教学,对比三组见习生的学习效果,分析联合教学的运用方法。结果:联合组学生见习结束后学习兴趣、知识掌握情况及讲师满意度均显著高于其他两组,其课堂气氛活跃情况明显优于案例组(P〈0.05);三组学生传统试题错题数无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联合组学生病例分析错题数明显低于案例组及模拟组(P〈0.05);见习结束时,联合组知识掌握程度及病历书写能力均显著优于模拟组及案例组,三组数据对比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标准化患者模拟结合案例情景能够有效弥补传统见习教学的不足,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课堂活跃度及学习效果,使其知识掌握情况和病历书写能力得到大幅提升,是一种效果优秀的教学方式,值得广泛推广。

  • 标签: 标准化患者模拟 案例情景 普外科 见习 教学
  • 简介:目的:对北京地区成人呼吸道感染患者中人冠状病毒(HCoV)HKUl的感染状况进行初步分析,了解其流行分布、临床特点,并确定流行株的基因型别。方法:2011年1月~2012年1月从北京地区成人呼吸道感染患者中收集鼻咽拭子标本559份,利用靶向棘突蛋白S与核心蛋白N的2种巢式PCR方法进行HCoV—HKUl筛查,并对阳性片段进行序列测定,以确定其基因型别;同时,对阳性标本进行常见呼吸道病毒的共感染筛查,进而分析HCoV—HKUl感染的临床表现和流行病学特点。结果:559份鼻咽拭子标本中检出HCoV—HKUl阳性9例(1.61%),其中3例合并HCoV-0C43感染;感染患者临床表现为急性呼吸道症状,以发热(88.9%)、咽痛(66.7%)、寒颤(68%)、流涕(55.6%)和咳嗽(44_4%)为主,其中1例有系统性红斑狼疮史;阳性基因片段系统进化分析发现这9例感染均为HCoV—I-IKUlB型。结论:北京地区近年成人呼吸道感染患者中HCoV—HKUl感染率较低(1.61%)。其流行株基因型为B型。

  • 标签: 人冠状病毒 HCoV—HKU1 呼吸道感染 成人 基因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