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5
99 个结果
  • 简介:马丁·路德在反对天主教会修道体制的过程中,同时受到中世纪职业观念和基督教神学与神秘主义的影响,产生了其独特的天职观念。通过论述教会、政府、家庭三种岗位和天职,路德试图重构他眼中属世与属灵事务混淆和被颠倒的世界,从而对尘世形成了一个相对完整的设想,表现出了积极的入世精神。

  • 标签: 马丁·路德 天职观 新教伦理
  • 简介:4.3.教制创设之伦理学分析从两千年来教会发展和成长的历史形态看,组织化教会历经过一个非常值得思考的演化阶段,即,由靠手写的信函联络地中海沿岸的各地方自行管理的小教会,到建立以罗马教会为中枢的高度组织化的中古公教会。这样的格局也可以从遍布意大利境内的宏伟壮观的公教会各类大教堂获得印证。更重要的是在325年由罗马帝国皇帝君士坦丁召集的史上第一次世界主教会议,首次以公会议的形式就信仰教理确定准则和原则,以厘清因着教会在帝国境内迅速发展后带来的教义争

  • 标签: 伦理学原则 马丁·路德 信义宗 路德神学 神学思想 新教
  • 简介:马丁·路德不仅是16世纪德国伟大的宗教改革先驱,而且他在教育方面对教会和社会也做出了卓越的贡献。在纪念宗教改革500周年之际,本文从路德时代的教育背景出发,探讨路德所提出的先锋性教育理念及其带给我们今天的启发。

  • 标签: 教育理念 路德 马丁 宗教改革 16世纪 教育背景
  • 简介:马丁·路德既是一位16世纪宗教改革运动的发起者,也是一位富有音乐才华的音乐创作者,特别是他所开创的德国民歌样式的“众赞歌”在西方音乐史上有着重要的影响,对当时的天主教圣乐制度的改革,当时的教会乃至今天的中国教会也都有着深远的影响。

  • 标签: 马丁·路德“众赞歌”
  • 简介:本文由对尤图宁相关论文的翻译及编译者的分析综合而成,旨在探讨芬兰学派的尤图宁博士关于马丁·路德"性观念"的神学研究。首先分析了他指出的路德生活之中世纪后期关于性与婚姻的四个特点之后,其次,全文着力分析了他的七个方面的论述,指出了路德"性观念"思想框架背后的这些神学要点对于整个欧洲乃至全世界的性观念与婚姻观的重要影响。第三,探讨了路德是否比他的先驱者们对性更加肯定。就路德研究的学术历史而言,尤图宁的研究具有填补空白的意义。

  • 标签: 芬兰学派的尤图宁 路德 婚姻 神学
  • 简介:导论:今年是马丁·路德发起宗教改革500周年。尽管引发宗教改革的因素包括宗教的、社会的、经济的、政治的和文化的等等,但宗教改革最重要的原因是神学上的。为了对抗罗马天主教会,改教家们明确地维护唯靠恩典的教义或维护耶稣基督的福音。'因信称义'是路德恩典教义的核心内容。作为一位重要的改教家,马丁·路德总是在两条战线上作战。一方面,他要反对天主教的官方立场及以伊拉斯谟为代表的天主教人文主义者,另一方面,他又要反对改教阵营中的激进改教派。可以说,路

  • 标签: 中国教会处境 处境相关性 恩典观念
  • 简介:本文重点分析了路德在宗教改革时期提出的重要神学观念之一—天职观。简单描述路德天职观提出的背景后,本文重点通过路德的三大改教檄文对天职观的含义进行词源和文本分析,同时强调路德神学诠释的处境化特点,最后指出路德的天职观在当今基督教中国化的过程中所具有的现实意义:它把基督徒从消极出世引向积极入世,用敬业精神去成就事业,用爱心去服务人群——荣神益人。

  • 标签: 路德 天职 属世的呼召 敬业精神
  • 简介:中西方文化都对个人设置了一定的理想人格,说服引导激励民众向特定方向靠拢。西方的马丁·路德和中国的王阳明分别以因信称义和致良知学说将人们超凡入圣的路径内化。路德强调惟有凭借信仰才能称义成圣,阳明提出致良知才是通达圣人境界的正确途径。但他们在人成为圣人(圣徒)之前人性的状态、过程中应予否定的事项、实现路径、之后的心境等方面有着不同的理论宗旨。

  • 标签: 成圣 马丁·路德 王阳明 因信称义 致良知
  • 简介:11月11日,全球路德宗信徒共同庆祝新教改革发起者马丁·路德受洗525周年。马丁·路德出生于1483年11月10日,诞辰纪念日的第二天为国际“受洗节”。美国福音派路德宗教会牧师斯科特·莫尔表示,“洗礼是路德宗宝贵遗产的核心部分,

  • 标签: 路德宗 受洗 教会 诞辰纪念 发起者 斯科特
  • 简介:启动于1998年的《路德文集》中译本是一个浩大的翻译工程。本文反思了《路德文集》在翻译中的组织、分工情况和完成情况,总结了正反两方面的经验与学界同人的共同探讨。

  • 标签: 路德文集 译文风格 翻译与编辑运作
  • 简介:马丁·路德的宗教改革诉求与神学主张,都是围绕着圣经展开的。通过探讨路德早年对《诗篇》的注释,以及他后来对律法与福音辩证关系的关注,对“因信称义”的强调,尤为重要的是,通过讨论他的德语圣经的翻译,本文呈现了路德的圣经经验与文本诠释的实践,以及它们对16世纪宗教改革的重要意义。同时,本文试图将路德的圣经诠释置入圣经诠释的历史而进行述评,突出他承前启后的影响力。

  • 标签: 路德 圣经诠释 德语圣经 律法与福音 宗教改革
  • 简介:在基督教会发展的两千年历史中,尽管政教关系错综复杂,但几乎优秀的基督教神学家都卷入了政治的漩涡中,无论是在教义理论、在教会实践还是在信仰生活中,因为政治其实就是集体生活的事务。神学家可以不是政治家,但不能逃避政治。马丁·路德就是这样一个人。他是基督新教的鼻祖,宗教改革家,基督教神学家;虽然路德不热衷政治,也不是一个政治家,但基于他在当时的特殊地位,他无论如何都无

  • 标签: 政教关系 欧陆政教 路德欧陆
  • 简介:路德宗最重要的改革人物首推马丁·路德(MartinLuther1483~1546),除了路德外,第二号人物当推梅兰希顿(PhilipMelanchthon,1497-1560)。路德的改革成功,离不开梅兰希顿,同样,梅兰希顿的才华也借助路德展示出来。“他们两人一生相敬相爱,相辅相成。路德可比

  • 标签: 梅兰希顿 路德 神学思想 基督教 救恩论
  • 简介:马丁·塞利格曼(MartinE.P.Seligman1942-)美国心理学家,主要从事习得性无助、抑郁、乐观主义、悲观主义等方面的研究。曾获美国应用与预防心理学会的荣誉奖章,并由于他在精神病理学方面的研究而获得该学会的终身成就奖。1998年当选为美国心理学会主席。

  • 标签: 心理学家 马丁 习得性无助 终身成就奖 精神病理学 1998年
  • 简介:1517年,马丁·路德张贴《九十五条论纲》在威登堡教会的大门上,改革就以不可阻挡之势,迅速席卷整个欧洲。在普世教会共同纪念路德改教500周年之际,笔者尝试探讨路德的“唯独圣经”及其对基督教中国化的意义。

  • 标签: 中国化 基督教 路德 意义 圣经 源头
  • 简介:先哲有言: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说的是人无信不立。“诺言就是债务。”说到就必须做到。

  • 标签: 诚信 成功 人格精神 生活方式
  • 简介:<正>B.F.斯纳是美国一个很有名望、影响很大的新行为主义心理学家,也是一个最受争议的心理学家。他于1904年出生在美国宾夕法尼亚州的萨斯奎哈纳。哈佛大学毕业,于1930年得心理学硕士学位。1933年得哲学博士学位。他先后在明尼苏他和印第安那大学任教。1947年起,回哈佛大学任心理学教授。斯纳受行为主义创始人华生的思想和巴甫洛夫的条件反射学说的影响,早在三十

  • 标签: 斯金纳 操作性条件反射 心理学家 新行为主义心理学 积极强化 工具性条件反射
  • 简介:辽代塔公元9世纪,居住在我国北部的契丹族崛起,耶律阿保机时期占据了北方大部平原地区。公元947年,耶律德光正式建立大辽国,是为辽代,年号大同。辽代吸取中原文化,所建造的京城、宫殿、庙宇、佛寺等,都仿照汉族式样。其都城定为上京,位于今内蒙古巴林左旗林东县境,其后又陆续建设四京:东京辽阳府(现辽宁省辽阳市);

  • 标签: 佛塔 元代 耶律阿保机 平原地区 耶律德光 中原文化
  • 简介:灯寺,原名宝岩寺,位于山西省平顺县东南60公里杏城镇背泉村的悬崖峭壁上,其南与河南林州市交界.它建在百丈悬崖腰际的一个天然石崖下,一年四季迷漫的山雾使寺院时隐时现,自古就有“中州之蓬莱,晋豫之奇观,仙境宝地”之美称.

  • 标签: 金灯寺 寺庙 建筑物 历史文化
  • 简介:话说从前有一位道士,名叫张果,隐居在恒州中条山修道,修成了长生不老之术。他到底有多大年纪,谁也说不清楚。当地一位八十多岁的老人说,他很小的时候就见过张果,那时张果就有几百岁了。张果自己说,生于尧丙子年间,可是看他的相貌,只像六十多岁的人。他经常往来于汾晋之间,时常骑着一头白色毛驴,据说一天就可以行数万里。休息的时候,他既不给毛驴草吃,也不给毛驴水喝,而是像变戏法一样,用手往毛驴背上一拍,毛驴就像泄了气的皮球一般,慢慢瘪了下来,变成

  • 标签: 金榼 恒州 中条 道童 唐明皇 仆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