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0
187 个结果
  • 简介:<正>思维品质是在个体思维活动中智力特征的表现,它主要包括敏捷性、灵活性、深刻性、独创性和批判性五个方面,这五个方面反映了人与人之间思维的个性差异,是判断智力层次,确定一个人智力是正常、超常或低常的主要指标发展思维品质是发展智力的重大突破口,是减轻学生负担提高教学质量的好途径。自1986年开始,通过参加北京师范大学林崇德教授主持的《中学生数学能力的发展与培养》的教改实验,我们体会到在众多的培养学生思维品质的办法中,开展活动是一个简便易行收效快的好办法。在实践中我们摸索出一条通过活动促进学生思维品质发展的路子。

  • 标签: 思维品质 编题 引导学生 个性差异 敏捷性 数学能力
  • 简介:一、从“述而不作”说起一般人对于古代中国学术的印象,往往是“述而不作”,这显然和强大的经典解释传统有关。注、疏、传、说、记、笺等虽各各不同,但它们从事的都是以经典为中心的述的工作。“述而不作,信而好古”,源出于《论语》,是夫子自道之辞。述是传述,作是造作,前者是述旧,后者是作新。孔子自称只是述旧而非作新,当然有谦虚的意味,却也不妨看作是一句大实话。他的确只是在述旧,述《诗》《书》,述《礼》《乐》,自己并没有造作出新的文献。

  • 标签: “述而不作” 中国学术 经典解释 《论语》 《书》 《诗》
  • 简介:朱子在绍兴二十八年(1158年)夏正式获读《上蔡语录》;绍兴二十九年(1159年)以得自胡宪的胡氏家传《谢子雅言》为基础进行初次编订后,经谢良佐的启发,朱子提出忠体恕用说,并发展成乾道二年(1166年)的性体心用说,形成乾道四年(1168年)再《上蔡语录》定本的义理基础。李侗在壬午年(1162年)抄赠朱子的《上蔡语录》,其实源于赣上传刻的朱子初本;张拭曾在隆兴二年(1164年)持有《上蔡语录》底本一种,但未曾向朱子出示。这显示出在李侗、张拭之外,朱子早年道学思想的另一个侧面,即从谢良佐、胡安国到胡宪这一脉的影响。

  • 标签: 朱子 胡宪 上蔡语录 谢良佐 胡安国
  • 简介:一朔风呼啸刺人面,大雪纷飞天地间。白冷城边荒山洞,异星照耀三更寒。一圣子为赎世人罪,却择马槽来降诞。万众宜当速悔改,

  • 标签: 降诞 边荒 救主 神恩
  • 简介:1994年上海博物馆入藏的战国楚简,久为国内外学术界普遍关注.2000年8月,在北京"新出简帛国际学术研讨会"上,马承源先生演讲,重点论述了楚简中的《孔子诗论》①,更引起学者热烈讨论.最近,包括《诗论》在内的《上海博物馆藏战国楚竹书》(一)已经出版②,充分体现了上博各位先生在保护、整理和研究等方面取得的卓异成果,值得我们深切感谢.

  • 标签: 《诗论》 战国楚简 历史文化 上海博物馆
  • 简介:补苴罅漏嘉惠士林──评《论语外》杨亚利裴传永著、洋洋55万字的《论语外》一书已由济南出版社出版。该书的优点是显而易见的,笔者认为主要有以下几点:第一,资料较全。“《论语》者,孔子应答弟子、时人,及弟子相与言而接闻于夫子之语也。”(《汉书·艺文志》...

  • 标签: 《论语》 补苴罅漏 孔子 言论 嘉惠 《四库全书总目提要》
  • 简介:徐建国在《党的文献》2017年第3期撰文认为,《六大以来——党内秘密文件》是延安时期毛泽东主持编辑的一部重要的历史文献。关于毛泽东主持编辑《六大以来》的直接原因,有的观点认为主要是针对王明在延安重印他的《为中共更加布尔什维克化而斗争》。事实并非如此简单。把《六大以来》放在特定的历史背景中,并结合一些文献资料综合分析可以看出,编辑《六大以来》的目的,首先是为七大总结党的历史经验准备材料。

  • 标签: 《六大以来》 毛泽东 《党的文献》 历史文献 延安时期 布尔什维克
  • 简介:仇恨在人们身边无处不在。仇恨源自哪里?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期的德国纳粹为什么对犹太人恨之入骨?这样的问题过去大概从没有人深入研究过。美国贡萨加大学反仇恨行为研究所主任吉姆·莫尔和他的同事把仇恨当做一门科学进行研究。

  • 标签: 美国学者 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期 仇恨 犹太人 研究所
  • 简介:一、斋供仙品何处寻?道教科仪卷中,经常提到各种各样的供品。这些供品种类繁多,有些是世间珍品,有些甚至世间没有。这些东西如果一一备足,再举行道教科仪,对于皇家来说也许能够凑齐,但是,对于寻常百姓家,那是根本不可能的事情。再仔细翻书查找,原来这些珍贵的供品都有代替之物。

  • 标签: 道教科仪 百姓 寻常 代替 根本 查找
  • 简介:新时期宗教政策开放,古观重光,追怀先辈道人雅致而赋一律。福地于今远播名,西湖幽境步虚声。种桃仙去天云静,洗药人采灶火鸣。石笋哦诗思古调,笼鹅换字慕真诚。尤欣玉殿繁香案,

  • 标签: 元妙 仙去 宗教政策 洗药 笼鹅 步虚
  • 简介:佛教伦理的佛性论为中国人的伦理自觉,即成就人格完善的人、平等与泛爱万物、利他与舍己等奠定了基础。善恶与因果报应,即善有善报,恶有恶报,个人造业,个人受报,保证了中国人在伦理道德上将自觉、自重和自愿相结合。成佛的伦理修持则成就了中国人在道德上的自觉、觉他与觉行圆满,它将佛教引向主体,完善人格,并成就了中国人的佛性。这是佛教伦理同中华传统的儒家、道家伦理所共同构成的中华民族伦理道德基础的根本方面。

  • 标签: 佛教伦理 因果报应 伦理修持
  • 简介:蒲松龄《聊斋志异》一书中有一篇日《画皮》的笔记小说。说:“太原王生,早行,遇一女郎乃二八姝丽,心相爱乐。”遂携妇藏于密室,被迷惑得神魂颠倒,一道士说他妖气缠身,他毫不相信,待到“蹑迹而窗窥之,见一狞鬼,面翠色,齿巉巉如锯,铺人皮于榻上,执采笔而绘之,已而掷笔,举皮如振衣状,遂化为女子”。王生方才惊骇,然而悔之已晚,那颗活跳跳的心终被这个披着画皮的“美女”吃掉了!

  • 标签: 李洪志 “法轮功” 邪教组织 歪理邪说 言行不一
  • 简介:恩格斯的重要著作《反杜林论》哲学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础著作。哲学中'分类。先验主义'又是理解恩格斯哲学思想的基础一章。不少的解读者都把解释的重点放在恩格斯对杜林的'原则在先'的先验主义思想的批判,重点阐述'事实在先'的从客观事实出发的哲学思想,这显然是不错的。但是这种解释忽视了这一章的基本思想是表达恩格斯的哲学观。恩格斯在这一章集中批判的是杜林的旧哲学观,阐发的是马克思主义的新哲学观。杜林由于其旧哲学形而上学性质导致他掉入唯心主义泥坑,形成了'原则在先'的先验主义哲学思想。学习和理解这一章的基本要求,不仅要批判杜林'原则在先'的先验主义思想方法,更要了解杜林错误的根源在于他的形而上学哲学观的问题,真正理解和掌握恩格斯所阐发的马克思主义哲学观,为我们今天研究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哲学奠定一个科学的理论基础。

  • 标签: 分类 先验主义 哲学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