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解决经济活动中经济价值与道德价值的冲突,谋求两者的和谐与协调之途,是经济伦理学的基本任务。、人的生存方式与活动方式、经济活动的主观目的性和无限性与经济资源的客观制约性和有限性的矛盾性,是经济价值与道德价值对立的历史根源;经济学与伦理学的分离则是其认识论根源。这种对立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表现得最为尖锐、紧张。而现代市场经济的发展和经济伦理学的繁荣则要求经济主体必须谋求两者的有机统一。两者统一、整合而形成一种基本的经济伦理:“考虑整体的经济价值”,即经济价值的创造行为要有兼顾道德价值的创造行为,经济决策要有兼顾他人和社会的需求和顾虑。在解决两者的冲突、保持和谐与合作方面,它是一种合适的经济伦理。

  • 标签: 经济价值 道德价值 对立 统一
  • 简介:思想政治教育具有经济价值属性。把思想政治教育经济价值观放到马克思主义思想发展的历史进程中予以考察,旨在从中获取对于思想政治教育经济价值观的历史体认,从而促进思想政治教育价值认识的高度自觉。

  • 标签: 马克思主义 思想政治教育 经济价值 精神生产力 合理性
  • 简介:梵净山,是武陵山脉主峰。位于我省东部,邻近四川、湖南二省东西界,横垣于云贵高原向湘西丘陵过渡大斜坡地带的江口、松桃、印江3县10个乡镇之间,最高峰海拔2572米,总面积4.19万公顷。1986年列入国家自然保护区,并加入联合国“人与生物圈计划”保护网,素有“峨眉之秀,黄山之奇,华山之险,泰山之威”的秀丽风光,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浑然一体。特别是以佛教文化为主体的梵净山历史悠久,“众天下名岳之宗”,最早开发于16世纪明万历年间,修建梵刹庙宇,开凿朝山便道,48大脚庵4大皇庵,是我国唯一的弥勒道场,成为驰名全国的五大佛教朝圣名山之一。打好梵净山佛教文化旅游经济这张牌,对于打造贵州“天然公园省”意义重大。

  • 标签: 佛教文化 旅游经济 梵净山 自然保护区 云贵高原 人文景观
  • 简介:三都是全国唯一的水族自治县,历来被人们誉为“象凤凰羽毛一样美丽的地方”。三都水族自治县位于贵州省黔南州东南部,都柳江和龙江上游,地处月亮山、雷公山腹地,全县土地总面积2380平方公里,总人口31.5万人,少数民族占96.3%,其中水族占64%,全国有一半以上的水族在这里聚居。这里喀斯特岩溶地貌发育充分,山青水秀,溶洞遍及县境,

  • 标签: 科学发展观 旅游经济 三都水族自治县 少数民族 岩溶地貌 黔南州
  • 简介:本文阐述了贵州东线26个县市特区及2个经济开发区生态旅游势头、生态旅游产业经济发展存在的困难和不足及生态旅游产业经济的发展对策。

  • 标签: 贵州东线 生态旅游产业 对策
  • 简介:黔西南州位于我省西南部,这里自然风光独特、历史文化悠久,民风民俗浓郁古朴,在全州1680平方公里的土地上,山地和丘陵占国土面积的92%,属典型的喀斯特地区、独特的地理条件和环境,形成了众多奇峰秀水和景色优美的自然景观,具备了开发旅游业的良好优势和条件。

  • 标签: 旅游业 私营经济 贵州 旅游资源
  • 简介:众所周知,旅游业将是21世纪最受注目、最具发展潜力的产业.世界旅游组织预测,到2020年,中国将成为全球第一大旅游目的地和第四大客源地.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我国的旅游事业在市场经济的大潮中得到了长足发展,我省其它地区、城市的旅游业也如雨后春笋,奋起直追.忻州作为我省对外开放以来发展旅游业最早的地区之一,对全省旅游业的发展作出了极大的贡献,但相比之下还显得比较缓慢且相对滞后.我国加入WTO,这无疑给我市旅游事业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

  • 标签: 旅游业 旅游强市 地区 中国 忻州 发展
  • 简介:本文对道教神仙思想的产生与旅游的关系,“游”在道教中独具的宗教精神象征意义及旅游在道教宗教实践中的作用和意义做了分析,指出道教与旅游有密不可分的联系,道教旅游文化是道教文化的重要内在组成部分之一。

  • 标签: 道教 旅游 道教文化 道教旅游文化
  • 简介:主体价值经济与道德关系中的地位杨一民,杜建国一有些人在对经济与道德关系的审视中,总是难以走出“二律背反”的两难处境,似乎经济与道德的一方发展必以限制对方的发展为条件。他们提出的问题是:究竟是以经济为主而使道德屈从于经济的发展呢还是相反?从形式上看,...

  • 标签: 经济与道德 主体价值 价值主体 伦理观 市场经济体制 实践活动
  • 简介:效用抑或劳动孰为价值源泉的争论在经济思想史上由来已久。发生在边际效用价值学说与马克思劳动价值论之间的争论表明:把效用归结为价值源泉的学说,由于很难找到一个有效的衡量效用的尺度而受到人们的普遍质疑。认为价值是抽象劳动的凝结,用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来衡量价值的量的尺度的劳动价值学说,无论从历史还是逻辑角度看,都是经得起考验的。

  • 标签: 马克思 价值悖论 边际效用价值理论 劳动价值理论
  • 简介:一、发展民族文化旅游命题的由来及现状的简要分析在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得到改善的今天,务川仡佬族独具特色的本土文化,从历史渊源和现实情况看,都极有可能将其作为一种文化旅游业来培植。若规划得当,集约化程度高,从长远看,将不啻是务川这个贫困县的福音;从区位上看,也必将惠及遵义市,从而进一步扩大遵义在全国乃至世界上的影响。笔者之所以大胆提出这个命题,综合考虑的因素主要有以下几点;1、务川社会经济和历史文化现状的自然要求;2、务川在遵义所处的区位特点与即将形成的特殊优势;3、有遵义红色旅游大背景的有利条件作依托;4、民族文化旅游是二十一世纪休闲旅游的重要组成部分;5、科学保护和传承民族文化的现实需要与历史责任。

  • 标签: 民族文化旅游 社会经济 发展之路 可持续 拓宽 基础设施建设
  • 简介:<正>在南粤大地这块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较早较快的热土上,既驰骋着一批敢闯、敢试、敢冒风险的企业家和实际工作者,也活跃着一批思想深邃、目光敏锐、笔耕不倦的学者、专家,《市场经济的哲学研究》(红旗出版社1996年版)一书的主编丘挺、张先贤教授,就是其中有开拓创新精神的学者。他们不但学术成果数量较多,而且有的成果质量较高,多项获得省、市社会

  • 标签: 经济哲学 哲学研究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辩证法 研究市场 马克思主义哲学
  • 简介:●市场经济体制的发展必然导致价值观的结构变化●市场经济价值观结构的关系是互动关系●价值观结构的变化应遵循市场化、功能性、多样化、协调性、兼顾性等原则●价值观结构的变化主要有结构基础、结构内容、结构属性、结构功能、结构方式等变化

  • 标签: 价值观 市场经济体制 价值主体 结构属性 结构内容 结构变化
  • 简介:哈耶克经济自由主义代表了当代实践哲学发展的一个重要趋向,即将认识论批判的思想引入实践哲学。认识论批判使哈耶克在实践领域走向了形式主义的方法,反对全面的、实质性的理性建构,但是,哈耶克的方法论原则却使他陷入价值虚无主义的深渊无法自拔,而不得不向神秘主义求援。

  • 标签: 认识论批判 方法论 虚无主义
  • 简介:20世纪80年代以后,中国政府和各地方政府对旅游业的投入不断的加大,取得了很好的效益,像上海、广东、河南、山西、河北等省市的党政主要领导,都对发展本地旅游业作出重要指示,政府主导型旅游发展战略得到进一步强化。据国家旅游局的一些数据统计:2002年,全国国内旅游人数达8.78亿人次,比上年增长12.01%。其中:城镇居民3.85亿人次,农村居民4.93亿人次。全国国内

  • 标签: 中国旅游 旅游业 入境旅游人数 农村居民 城镇居民 旅游发展战略
  • 简介:《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不仅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奠基之作,也是马克思技术哲学的发端。马克思不囿于流行的工具主义对其技术价值观的桎梏,将注意力集中于社会技术即社会生活中的技术现象当中,把对技术的思考寄寓于对机器、工业、劳动等现象的考察。马克思对技术问题的探究始终与人的问题相结合,强调技术实践,阐明了人的异化必然导致技术的异化,技术的异化也是劳动异化所带来的人同人相异化。技术价值集中体现在发展中人的价值

  • 标签: 马克思 技术哲学 异化劳动 技术中性论 《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