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3
41 个结果
  • 简介:江苏神学院位于南京的东郊,掩映在一片茂盛的绿林之中。学院的前身是1998年成立的江苏省基督教圣经专科学校,多年来为江苏教会培养输送了大批急需的教牧人才。2012年经国家宗教事务局批准,学校实现“专升本”,更名为“江苏神学院”。如今,学院拥有3个本科班、2个大专班、2个教牧大专班,在校生300多人。

  • 标签: 神学院 江苏省 学科建设 师资队伍 专科学校 1998年
  • 简介:2013年1月5—6日在北京召开,来自中国自然辩证法研究会的39个专业委员会、工作委员会的负责人和学界专家学者代表近50人出席了会议。本次会议有三项议程:(1)做2012年工作总结和2013年工作计划报告。(2)研讨科技伦理课程建设问题。(3)商讨自然辩证法学科发展报告撰写计划。

  • 标签: 中国自然辩证法研究会 学科建设 专业委员会 专家学者 科技伦理 报告撰写
  • 简介:随着人类不断面临各种新的生态危机,包括能源、环保、气候变化等危机,有关生态治理与制度的关系的问题成为学界关注的热点之一。生态议题的治理模式一般有两种:一是自由民主模式,二是统合主义模式。本文通过比较了两种模式在生态治理中的优劣,并以中国的个案说明国家在生态治理中的绩效,在统合主义模式下,国家对生态治理基本实行“包揽制”和责任制。两种模式在生态治理中各有优劣,两种模式可以通过互相学习和借鉴来有效地面对生态危机的挑战。

  • 标签: 生态治理 生态统合主义 模式重构
  • 简介:理学以建立一个与宇宙秩序本质同一的人间秩序与心灵秩序为核心。其中,宇宙论设立一个人天沟通的枢纽,从而借此将天道秩序顺利地引导并落实于人类社会公共生活而成为人之内在心灵秩序与外在社会共同法则;心性论的实质则是将宇宙论所预设之终极本体界定为人之生命本质,同时围绕此宇宙、人生共同本质而寻求修身上达之路径。

  • 标签: 理学体系 逻辑结构 社会公共生活 宇宙秩序 张栻 生命本质
  • 简介:本年度举办5讲。(1)3月13日,第91讲,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史研究所研究员刘益东主讲,题为“致毁知识与科技危机:人类面临的最大挑战与中国发展的最大机遇”。(2)11月15日,第92讲,台湾政治大学历史学系副教授陈秀芬主讲,题为“谈话可以治病吗?论金元明清医学中的‘以情胜情”’。(3)11月22日,第93讲,科学哲学和科学史家范岱年主讲,题为“从科玄论战90周年看科学和现代文明、传统文化和形而上学”。

  • 标签: 自然科学史 科学哲学 北京大学 中国科学院 论坛 致毁知识
  • 简介:社会学家伊曼纽尔·沃勒斯坦认为“十九世纪思想史的首要标志就在于知识的学科化和专业化,即创立了既生产新知识又培养知识创造者的永久性制度结构”。尽管沃勒斯坦的这番评论指涉的是欧洲和美国的思想史发展情况,在十九世纪的最后十年,西方的学科模式就已经挑战并改变了中国知识分类的传统方法。科举制度在1905年被废除,皇权体系在1911年被推翻,儒家经典失去了维系它两千年之久的制度支持。这从根本上改变了儒家经典的地位、内容和生存能力。

  • 标签: 学科化 不确定性 知识分类 困境 现代 十九世纪
  • 简介:张法教授以其恢宏的学术视野、对中西方文化的精到把握,把探究这些体系性著作所反映的时代精神和其美学风貌结合起来,通过一本或几本古代美学著作体现不同朝代的美学及体系性著作的特色。《体系研究》从西方式体系和概念出发,又充分考虑到中国美学史的理论形态特点,有机地融合二者,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美学史通史中对专著体系性阐发不够明显的缺点。《体系研究》体现了如下几点特色:第一,借助单个著作的体系研究把握中西哲学、思维模式的不同。第二,通过不同时代典型体系性著作呈现传统美学的文化脉络和理论体系。第三,以体系大线呈现从朝廷美学到士人美学演变的脉络。《体系研究》用西方的框架统合中国的材料,极好地突出了中国传统美学的特性,做了一次富有创见的中西思想的汇通。

  • 标签: 中国美学史 体系性著作 美学体系
  • 简介:学科渗透心理健康教育是指教师在学科教学活动中,自觉地有意识地运用心理学的理论与技术,培养学生积极的心理品质,达到心理健康教育的目的。学科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由于惠及面广,并强调对学生积极心理品质的培养,使其成为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方式和途径。然而实践中,各种原因造成学科渗透心理健康教育没有发挥其应有的作用,影响了学生积极心理品质的形成。

  • 标签: 学科教学 心理健康教育 中小学
  • 简介:本年度举办第48—54期。(1)第48期,3月20日,英国约克大学哲学系教授宾涅(MichaelBeaney)主讲,题为“分析哲学和哲学史:理性重建观念”。(2)第49期,4月22日,耶路撒冷希伯来大学哲学系教授施泰因(MarkSteiner)主讲,题为“从数学中所得多于投入”。(3)第50期,9月25日,台湾大学哲学系教授梁益埔主讲,题为“理解作为主体的自我”。(4)第51期,10月11日,武汉大学哲学学院副教授唐浩、山东大学哲学系特聘教授任会明,分别作“维特根斯坦和内在外在的二元论”、“延展认知和沼泽人”的报告。

  • 标签: 人文论坛 中国人民 学科学 社会 台湾大学 维特根斯坦
  • 简介:一、引言“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是以心理学的理论和技术为重要依托,并结合学校日常教育、教学工作,根据学生生理、心理发展的特点,有目的、有计划地培养(包括自我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开发心理潜能,进而促进学生身心和谐发展和素质全面提高的教育活动。”为更好地开展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各科教师应尝试将心理健康教育渗透到各学科教学中。首先,学科教学是学校工作的中心环节,在课堂教学中,学生表现出各种心理品质、心理状态、人际关系、人生观、价值观等,这使得教师容易了解和掌握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其次,中小学学科教学教材本身就含有大量有利于心理健康教育的材料。如语文课文《谈骨气》,在学习这篇课文后,我们可以感受到中国人的强烈自尊和骨气所在,从而增强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此外,中小学学科教学是在师生交互作用的过程中进行的,这个过程对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影响极大,心理健康教育在中小学学科教学中的渗透,可以使教师自觉地参与心理健康教育,有利于在课堂上营造促进心理健康的氛围。

  • 标签: 心理健康教育 渗透 学科教学
  • 简介:本文试图探索如何将女性主义的哲学概念“关怀伦理”(theethicsofcare)与福柯的概念“自我关怀”(eare—for—the—self)综合在一起,为“承认”的伦理提供更加坚实的理论基础,并期望借此来减弱激进的平等主义或者市场化的自由主义带来的社会破坏和道德危害倾向,从而在市场化背景下丰富社会主义价值体系。马克思曾提出“各尽所能,各取所需”,而如何推动个人利益和集体利益的协同发展,仍旧是我们今天最为关心的问题。在中国正在进行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背景下,本文试图从一个新的思考途径出发,进一步认识社会主义和市场经济之间艰难的辩证关系,寻求双方各自积极的一面,最终推动社会主义的进步和发展。

  • 标签: 承认 关怀 辩证法 和谐辨证法
  • 简介:"中国梦"概念的提出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是一个具有中国特色的话语体系,深刻体现了中国当代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话语体系的转变:在话语立场,经典的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特别强调对资产阶级意识形态的否定性和排斥性,中国梦适应全球化时代各国意识形态相互冲突又相互融合的趋势,显示出一定的包容性和开放性。在话语内容上,传统的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强调普遍性和一般性,中国梦实现了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话语内容的中国化,突出了意识形态的民族性。在话语重点上,中国梦适应中国共产党从"革命党"到"执政党"的身份转换,将强调阶级斗争的"革命"话语转变为强调实现梦想的"建设"话语,实现了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话语内容上的时代化。

  • 标签: 中国梦 马克思主义 意识形态 话语 转变
  • 简介:政治文明作为当代中国重要的时代话语之一,表达了中华民族建设昌明政治的愿景。这一言说具有中国发展的独特意涵,包含了告别政治野蛮的决心与信心,最终指向尊重与保障人的价值,实现人类幸福的共同追求。中国独特的发展历程是政治文明话语存在并得以张扬的现实基础;人类制恶求善的观念体系及其外化的政治制度安排是中国现代政治文明的核心内容;民族普遍性与特殊性的共存共生,是实现中国现代政治文明诉求的内在依托与保障,因此,当代中国的政治文明就必然是这样的一个体系:在民族自我发展基础上的政治观念、政治制度与治理体系有机统一的同质化体系

  • 标签: 政治文明 制恶 政治权力 人类福祉
  • 简介:伊斯兰教的教风问题兹事体大,关系到伊斯兰教的本色不变,关系到伊斯兰教的发展,关系到伊斯兰教的社会形象,关系到伊斯兰教界积极作用的有效发挥。从历史上来看,伊斯兰教的兴亡盛衰,固然有着各种复杂因素,但与教风好坏有着密切关系。当前大理市伊斯兰教教风建设总体是好的,但随着社会以及伊斯兰教自身发生深刻变化,

  • 标签: 教风建设 伊斯兰教 循经 社会形象 大理市
  • 简介:美育在现代教育中占有特殊的地位,是我国当代教育方针的重要组成部分。但美育长久以来只是被渗透在其他学科的教育当中,要想更好地加强美育建设,就必须加强美学理论的学习,把美育学科独立出来,设置专门的美育课程,对艺术教育进行重新定位,在各科教学中都要体现审美教育,在学校和社会上开展美育讲座报告,学习西方美育界的先进理论。

  • 标签: 美育 教育方针 审美 艺术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