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16 个结果
  • 简介:现在,全国森林覆盖率是14%,吉林全省森林覆盖率接近42%,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在更新造林、培育资源、努力保护和合理利用森林资源方面取得了很大成绩。——江泽民1995年6月视察吉林时的谈话。在五彩缤纷的世界里,人类最钟爱的颜色之一便是绿色,因为绿色是生命的底色,绿色是生命的摇篮,绿色是生命的希冀。在这个世界上,人类与森林曾有过一段相伴相生的史话。如今,在人类与森林短暂分离后,他们又开始重新走向森林。可见,追寻森林、播种绿色是人类的一种天然需求与本能行为。

  • 标签: 森林覆盖率 吉林省 造林绿化 “森林城”建设 长春市 生态园林
  • 简介:花生是双子叶喜肥群体生长的豆科类植物。长期以来人们习惯于小垄裸种,每亩产量在350kg左右。由于种植技术落后,以前的产量很低,影响了花生大面积种植。辽宁省昌图县农机推广站在推广花生种植机具的同时,改良种植模式,用2BFD-2C型膜施肥播种机在畦面上采用大垄距90cm,小垄距20cm的双行播种方式,有效地提高了土地利用率。每亩播种穴数由原来的8000~10000穴,扩大到11400穴,提高土地利用率25%,使亩产增加80~100kg,增加收入368~460元。

  • 标签: 播种栽培 种植技术 花生 双行 覆膜 土地利用率
  • 简介:近日,农业部在甘肃省天水市召开了全国旱地小麦技术培训会,其主要内容是旱地小麦全膜土穴播技术。与会领导及专家学者参观了天水市清水县旱地全膜土穴播小麦的生长情况,在连续长期干旱的情况下,全膜土穴播小麦在放花期生长旺盛,绿意盎然,穗长穗大,株高在90~100cm;而露地小麦因受旱则显得根枯叶黄、秆矮穗小,籽粒较少,株高只有30~40cm。可见,旱地小麦全膜土穴播是一项非常成功的栽培技术,它是旱地小麦生产的一场革命。

  • 标签: 旱地小麦 穴播技术 覆土 生长情况 技术培训
  • 简介:3月27日,监利县农机安全监理站站长夏宜龙倒在了办公桌前,长眠于春耕备耕的奋战准备工作中,意外缺席了2天后即将作为先进典型发言的湖北省农机备战春耕会议。3月29日~4月1日,湖北日报发表《监利农机站长夏宜龙倒在工作岗位上》《全省农机备战春耕向夏宜龙默哀致敬》《田野上的生命之歌》的楷模宣传文章,新华网也以《生命定格在春天的田野上》对监利县农机监理推广站站长夏宜龙的先进事迹进行了连续报道。

  • 标签: 夏宜 农机监理 生命之歌 监理站 工作岗位 推广站
  • 简介:三樱椒自1979年引进河南省种植以来,发展很快。目前,河南省种植面积约20万hm^2,仅豫东地区柘城县年播种面积就达2.6万hm^2。种植三樱椒成为不少农民发家致富的重要手段。为满足无公害农产品的发展要求,提高三樱椒出口创汇能力,我们探索了一套起垄膜高产栽培技术,它具有以下几个方面的优点。

  • 标签: 高产栽培技术 起垄覆膜 三樱椒 种植面积 无公害农产品 播种面积
  • 简介:辣椒是我国重要的蔬菜作物,其产值和效益居蔬菜作物之首。云南作为我国辣椒主要种植区之一,辣椒年种植面积10万hm^2,辣椒产业已成为云南部分地区农业和农村经济的重要支柱产业。干制辣椒作为辣椒产业化生产的主要原料,在辣椒产业中占据重要位置,2014年干制辣椒面积达6.67万hm^2,

  • 标签: 干制辣椒 丰产栽培技术 旱地覆膜 早熟 集雨 蔬菜作物
  • 简介:近几年,南瓜间作甜玉米膜滴灌栽培模式充分利用了温光和土地的空闲时间,南瓜亩产可达2000~3000kg,甜玉米3500穗,玉米秸秆还可做青贮饲料出售,增产增收潜力大,目前已在伊犁河谷大面积推广。1精细整地,施足底肥播前每亩撒施充分腐熟的农家肥3000kg,将黄腐酸钾50kg、硫酸锌500g、氯化钾5kg、磷肥50kg充分混匀后撒施,深耕耙田,达到深、细、透、平、实、足。2选用良种,规范种植玉米品种选用穗甜1号,南瓜选用抗病、肉质细腻、微甜、在当地销路好的蜜本南瓜。

  • 标签: 蜜本南瓜 玉米覆膜 伊犁河谷 滴灌栽培 间作 技术
  • 简介:通过膜保湿技术种植不同牧草品种,测定牧草产量和蛋白含量,选出适合肃州区种植的牧草品种和最佳配套技术。试验结果表明,碱茅、披尖草、沙蒿、沙打旺、冰草等5个试验牧草品种适应性较强,产草量高,均适合在肃州区膜穴播种植。特别是碱茅、披尖草、冰草、沙蒿产草量高而稳定,再生速度快,性状优良,耐干旱,草品质好,适应性强,极具推广利用价值。

  • 标签: 覆膜保湿技术 牧草品种 产量 蛋白质
  • 简介:根据西南喀斯特地区的土地利用和土地被特点,探讨喀斯特土地石漠化的本质特征。以贵州省普定县后寨河地区为案例,根据研究区不同季节的影像特征,在概念上阐明土地被与土地利用和石漠化之间的关系,并提出在判断喀斯特石漠化时要考虑地表的土地利用和土地被特征;指出研究区的石漠化土地为全年植被盖度低于10%的植被贫瘠区灰色被,从生态演替的角度把单峰型季节性绿色被即草坡划归为潜在石漠化土地。基于土地利用/土地被的石漠化分类评价方法,能够使所划分的石漠化土地具有明确的含义,无疑会更为准确并具有更强的实用性,对石漠化土地的治理更具有针对性。

  • 标签: 土地利用 土地覆被 土地石漠化 后寨河地区
  • 简介: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内标法检测灭蝇胺及其代谢物三聚氰胺在双孢蘑菇Agaricusbisporus子实体和土中的残留量,以及两者在双孢蘑菇工厂化栽培中的变化规律。样品经V(甲醇):V(水)=4:1混合溶液提取,MCX固相萃取柱净化,HILIC色谱柱分离,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测定,三聚氰胺-^13C同位素内标法定量。结果表明:灭蝇胺和三聚氰胺的检出限均为0.001mg/kg。在0.02~1mg/kg添加水平下,灭蝇胺在双孢蘑菇子实体和土样品中的回收率为86%~102%,相对标准偏差(RSD)为2.7%~5.3%;三聚氰胺在子实体和土样品中的回收率为98%~103%,RSD为1.5%~2.4%。在有效成分为1、10、50和250mg/kg施药水平下,灭蝇胺消解规律符合一级反应动力学,在土中的平均半衰期为31.3d。在土中灭蝇胺会转化为三聚氰胺,第2潮蘑菇采摘结束后,土中灭蝇胺的转化率为8.58%~13.87%。在施药水平较高(50、250mg/kg)时,灭蝇胺和三聚氰胺在第1潮菇中的残留量高于在第2潮菇中的,其最高检出量灭蝇胺为2.36mg/kg,三聚氰胺为1.75mg/kg。综合考虑环境和产品安全,建议灭蝇胺的使用量不宜超过50mg/kg。

  • 标签: 同位素内标 灭蝇胺 三聚氰胺 双孢蘑菇 残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