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2
227 个结果
  • 简介:消化道内分细胞能产生多种具有调节胃肠功能的胃肠激素。该类激素除了能促进胃肠对营养物质的消化与吸收外,还能控制摄食行为、调控消化道运动以及细胞营养作用,甚至能够影响其他一些内分腺的活动。了解肠道内分细胞的基本概况有助于深入地研究鱼类的消化生理,组织化学、免疫细胞化学和电子显微镜等技术是研究消化道内分细胞鉴别、定位以及形态学的重要方法,利用这些技术能够揭示鱼类消化道内分细胞的生物功能及作用机理,对研究鱼类摄食、消化和吸收等生理机制有重要意义。因此,本文综述了近年来国内外鱼类消化道内分细胞的研究进展及主要研究手段,旨在为鱼类消化生理学、内分学和营养学提供参考资料。

  • 标签: 硬骨鱼类 消化道 内分泌细胞 胃肠激素 组织化学 免疫细胞化学
  • 简介:由于误食异物而导致宠物急性胃扩张及肠梗阻在临床上很多见,经常由于误诊导致宠物死亡。笔者在十几年的宠物门诊中,接诊并治疗过多例误食异物病例,大部分确诊后经过手术治疗得以恢复,也有数例因发现不及时到医院后抢救无效死亡。根据异物的种类,现将治疗过的有代表f生的病例介绍如下。

  • 标签: 误食异物 胃肠道 诊治 犬猫 手术治疗 急性胃扩张
  • 简介:畜牧业的快速集约化发展,使得甲烷的排放量日益增加,对温室效应的影响也日趋加大。开展家畜胃肠甲烷减排调控技术的研究,对实现畜牧业节能减排和提高动物生产力具有重要意义。

  • 标签: 节能减排 胃肠道 技术进展 甲烷 家畜 集约化发展
  • 简介:一、尿崩症(一)诊断要点1.垂体源性尿崩症主要因肿瘤、囊肿、肉芽肿以及脑外伤和神经胶质增生等原因压抑垂体神经部,使合成和分泌抗利尿激素减少而引起;肾源性尿崩症是由于肾脏疾病和纤维变性等原因,使抗利尿激素对肾小管的作用降低,肾远曲小管和集合小管对肾小球滤过液的重吸收减少,从而使排尿量增多.

  • 标签: 内分泌系统 肾脏疾病 抗利尿激素 诊治 神经胶质 尿崩症
  • 简介:湖北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按《保健食品检验与评价技术规范(2003版)》中通便功能学的方法,对神兴牌沙棘叶茶进行通便功能的试验。结果表明:该茶具有通便的作用。

  • 标签: 沙棘茶 小肠推进率 首便时间 粪便粒数 粪便重量
  • 简介:蛔虫:是一种大型线虫,呈红色或黄白色,有些象蚯蚓,主要寄生在猪的小肠,有时移行到胆囊和胃里,偶尔会发现虫体由口和鼻孔里钻出来,患蛔虫病的猪生长发育不良,严重感染时,变为僵猪,甚至死亡。

  • 标签: 常见 胃肠道 预防 严重感染 胆囊 小肠
  • 简介:选用400只14日龄的AA肉公雏,随机分配到4个处理组中,分析注射LPS对内分激素和免疫机能的影响。16、18和20日龄,处理组从腹膜注射LPS.对照组注射生理盐水。在最后一次注射后第2、4、8和24h,测定血清皮质酮、PGE2、T3和T4水平,21H龄测定T、B淋马细胞转化率、T细胞亚群、脾脏IL-2和IEN-1的mRNA的表达量.23和27日龄测定新城疫抗体滴度。

  • 标签: 内分泌激素 免疫机能 肉仔鸡 脂多糖 新城疫抗体滴度 T细胞亚群
  • 简介:将自然感染的藏仔猪12头随机分为2组,第一组用阿维菌系注射液治疗,第二组用盐酸左旋咪唑治疗作为对照。结果表明,注射阿维菌素试验藏仔猪用约5d后对线虫虫卵减少率为84.6%,10d后对线虫虫卵减少率为100%:注射左旋咪唑试验组用药5d后对线虫虫卵减少率为83.7%,10d后对线虫虫卵减少率为98.0%。二者差异不显著(P〈0.05)。

  • 标签: 藏仔猪 阿维菌素 胃肠道线虫
  • 简介:利用化学药物进行定期驱虫是目前家畜寄生虫病防治的主要技术方法。自20世纪八十年代以来,由于一些高效广谱驱虫药的问世(如大环内脂类),使一次性驱虫的效果明显提高。但是由于家畜寄生虫病特别是绵羊胃肠线虫病的反复、持续性感染的特性,要取得好的防治效果,必须反复多次投药。目前国内用于家畜寄生虫病防治的制剂主要为一次性驱

  • 标签: 油胶 线虫病防治 绵羊胃肠道
  • 简介:本研究选用了12窝0-56d仔猪,随机等分成17、21、28、35d断奶4个处理组(处理1、2、3和4),每处理3个重复,每重复1窝仔猪。试验期间,实行三阶段饲养,7d开始补饲,7~28,29~42,42~56d分别采食日粮Ⅰ、Ⅱ、Ⅲ。处理1、2、3、4分别于18、22、28、36、22、28、36、43、28、36、43、50和18、22、28、36、43、50d剖杀每次每个重复1头,共计54头。剖杀取得的十二指肠、空肠前段、空肠后段和回肠样品用于测定仔猪肠粘膜水解酶、糖原和上皮间淋巴细胞(IEL)、杯状细胞(GC)数。

  • 标签: 淋巴细胞 断奶日龄 水解酶 仔猪 肠道粘膜 上皮
  • 简介:肠道健康对于维持动物最佳生产性能至关重要。肠道由于表面积大,菌群数量高,是病原菌最易进人身体的部位,同时,为使营养物质有效吸收,肠遭仅仅由一层薄薄的上皮细胞保护。不仅如此,肠道菌群还能够垂直传播,即从母代传到子代。

  • 标签: 肠道健康 营养物质 市场 肠道菌群 生产性能 细胞保护
  • 简介:雏鸡在出生时肠道是无菌的,进食及与外环境接触使肠道内侵入了各种细菌,且随着微生物进化过程形成相互制约、相互依赖的微生态体系。随着微生态学的迅速发展,人们逐渐认识到通过调控肠道微生物区系,保持肠道微生态平衡,维护肠道健康,是鸡群达到良好生产性能的重要因素。菌群失调是指肠道正常菌群的种类、数量和比例发生异常变化,

  • 标签: 肠道微生物区系 菌群失调 鸡群 原因 生物进化过程 微生态平衡
  • 简介:益生菌是一类对机体有益的活性微生物,是定植于宿主肠道,改善肠道微生态平衡、发挥有益作用的活性有益微生物的总称.动物体内有益的细菌主要有:酪酸梭菌、乳酸菌、双歧杆菌、嗜酸乳杆菌等.为了验证益生菌在治疗犬的肠道疾病中的临床效果,作者于2017年1至5月,使用犬猫益生菌进行了临床应用,通过统计临床收集所有治疗病例,分析了该益生菌制剂的临床疗效,证实犬猫益生菌在治疗肠道疾病中具有显著疗效.

  • 标签: 益生菌制剂 肠道疾病 治疗 犬猫 活性微生物 临床效果
  • 简介:家禽感染球虫后,肠道黏膜受损,诱导肠道病原微生物吸附、定植肠道内,从而引发其他肠道病.坏死性肠炎是由肠内梭状芽孢杆菌在肠道繁殖引发的,它产生毒性较强,毒素会通过血液传遍全身,甚至引发全身感染.由此可见,这两种肠道病的危害是如此巨大,

  • 标签: 肠道健康 饮水管理 家禽 梭状芽孢杆菌 微生物吸附 坏死性肠炎
  • 简介:据前苏联学者研究,鲤鱼肠的前部能分泌尿素酶,通过尿素酶鲤鱼可以直接利用尿素。吴遵霖等在研究过程中也分析到:某些畜禽、鱼类通过自身或肠道微生物分泌的尿素酶水解尿素成碳胺,再被肠道微生物作为氮源合成菌体蛋白质,进而被肠道消化吸收。由此看来,尿素酶的存在与否和鱼类能否利用尿素有很大关系。为此,我们于1998年7月23日—8月7日分别对草鱼、鲤鱼、鲫鱼、团头鲂、罗非鱼的肠道尿素酶进行了检测。

  • 标签: 鱼类 肠道 尿素酶 尿素利用 检出率 非蛋白氮饲料添加剂
  • 简介:苏氨酸是猪生长所必需的氨基酸,同时也在免疫系统发挥一定的作用,我们需要重新认识苏氨酸在免疫系统的这一作用。现在人们对理想氨基酸在饲料配方中的运用和理解已经形成普遍共识,即用最佳模型来满足必需氨基酸对机体维持和生长的需要。目标动物的生长阶段不同,所需氨基酸及比例也不同,或为维持,

  • 标签: 苏氨酸 肠道健康 理想氨基酸 生长阶段 免疫系统
  • 简介:传染性胃肠炎(porcinetransmissiblegastroenteritis,TGE)是由冠状病毒科,冠状病毒属的传染性胃肠炎病毒引起猪的一种急性高度接触性肠道传染病。以呕吐、腹泻、脱水为特征。近年来,该病在我县区广泛流行,造成仔猪大批死亡,严重影响我县生猪产业发展。现将我多年防治TGE的措施与大家分享。

  • 标签: 猪传染性胃肠炎 生猪产业发展 冠状病毒科 PORCINE 肠道传染病 仔猪病死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