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6
114 个结果
  • 简介:又叫疥癣虫。家禽常见的螨虫是刺皮,也叫鸡。主要吸血,外观呈红色,所以又称"红"。在皮肤和羽毛上跑得很快,不易发现,但对鸡的危害很大。1流行特点鸡的宿主是鸡,也可寄生于火鸡、鸽及一些野禽。鸡白天隐匿于栖架或干粪中,或一些用具的缝隙里,夜间出来叮咬鸡体,吸饱后迅速离开。患鸡和野禽是主要的传染源,夏秋温暖潮湿的季节感染率较高。环境卫生条件差如杂草丛生等,是发病的诱因。

  • 标签: 禽螨病 栖架 红螨 环境卫生条件 临床症状 吸血
  • 简介:对于蓝来说,并不是疫苗的毒株与流行毒株越接近,防疫效果越好,因为蓝病毒株目前主要根据分离地点及基因序列的差异来命名及分类,与其免疫原性的关系并不密切。

  • 标签: 蓝耳病 疫苗株 流行毒株 免疫原性 致病性 弱毒疫苗
  • 简介:美国全球动物育种业先锋Genus经过与密苏里大学的长期合作,开发出了首批耐猪繁殖与呼吸综合症(蓝,PRRS)病毒的猪。耐PRRS猪的产生是对抗此种致命性猪上的重大突破,而Genus也很高兴地获得了密苏里大学的全球独家许可,在世界范围内推广这一技术。

  • 标签: 蓝耳病 密苏里大学 美国生产 GENUS 动物育种 特定蛋白质
  • 简介:猪蓝,又称繁殖与呼吸综合征,是由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引起的一种繁殖障碍与呼吸道疫病的传染病,其特征是发热、食欲减退、怀孕母猪后期发生流产、产死胎和木乃伊胎,幼龄动物发生呼吸道障碍.同时欧洲基因型新变异型的出现,加重了仔猪的死亡与妊娠母猪的流产,以及与其他高热病混合感染并难以清除,对养猪业造成了重大经济损失.

  • 标签: 蓝耳病 分析 措施
  • 简介:猪蓝为常见的免疫抑制,感染后严重破坏生猪的免疫系统,由此继发猪瘟形成混合感染,临床主要表现为较典型的猪瘟症状和剖检特征。结合多年来此的防治经验,文章阐述了此的临床表现和诊断方法,提出了隔离消毒、紧急接种、药物治疗等控制措施。

  • 标签: 猪瘟 猪蓝耳病 防治
  • 简介:高致病性蓝是由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变异株引起的繁殖与呼吸系统传染病,发病率和死亡率均较高,给养猪业造成了严重的经济损失。本文主要从该病的流行特点、引种管理、疫苗免疫等方面进行分析与探究,以期减小该病带来的危害和损失。

  • 标签: 高致病性蓝耳病 综合防控 疫苗免疫
  • 简介:猪如果得了蚧,首先要隔离患有疥螨病的猪,防止互相感染。其次要注意环境卫生,保持猪舍清洁干燥,对于猪舍、猪床、垫物等要定期清理和消毒。发病后,将患部被毛剪掉,并清洗患部。患部皮下注射伊维菌素注射液,隔7d重复注射1次,2~3次为一疗程。

  • 标签: 疥螨病 猪舍 伊维菌素注射液 环境卫生 皮下注射 重复注射
  • 简介:猪场蓝的防控策略是先母后仔,母仔一体化。从减少或杜绝母猪的垂直传播开始,种猪和仔猪同时进行免疫。在小猪确诊有蓝感染的紧急情况下,使用基因缺失疫苗进行滴鼻免疫有一定的效果。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PRRSV)是引起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PRRS)的主要病原。PRRS是以妊娠母猪流产、产死胎、产木乃伊胎和弱仔等繁殖障碍及各生长阶段猪的呼吸道病症状和高死亡率为特征的传染病。

  • 标签: 蓝耳病 滴鼻免疫 NSP2基因 妊娠母猪流产 基因缺失疫苗 繁殖障碍
  • 简介:高致病性蓝具有传染性强、治疗效果差、发病急以及死亡率高的特征,对母猪、仔猪以及育肥猪等具有较大的危害.在本文中,将就高致病性蓝的临床症状和防控措施进行一定的研究.

  • 标签: 高致病性蓝耳病 临床症状 防控措施
  • 简介:是一种十分珍贵的药用真菌,对增强人体免疫功能及治疗疾病等方面都有明显作用。本文综述了近年来国内外学者对榆栽培技术、化学成分、药理作用等方面的研究进展。

  • 标签: 栽培技术 化学成分 药理作用
  • 简介:按照农业部的安排部署,河南省自2007年开始实施加施牲畜标政策。2007—2015年,省财政共安排牲畜标购置经费6470万元,全省共购置使用猪标36374.3万套、牛耳标2506.5万套、羊标4585万套。加施牲畜标政策的实施,促进了河南省动物标识及动物产品追溯体系的建立完善,加强了动物疫病防控工作,保障了畜产品质量安全,提升了河南省畜产品的市场竞争能力,推动了河南省畜牧业健康稳定发展。

  • 标签: 耳标 牲畜 保障 动物产品 产品质量安全 市场竞争能力
  • 简介:加拿大有害生物管理局(PMRA)近日正式批准NeudorffNorthAmerica公司杀虫剂/杀螨剂/杀菌剂产品,包括即喷型Vegol,Vegol商业化产品以及Vegol浓缩液。据悉该产品是以原药级菜油为基础,可防控多种害虫和螨虫,还可防治白粉,应用作物包括大田及温室种植的景观植物、蔬菜、水果、坚果,以及用于医疗用途在室内种植的大麻。

  • 标签: 加拿大 杀菌剂 杀螨剂 杀虫剂 产品 菜油
  • 简介:通过开展30%吡丙·虫腈对柑橘木虱若虫的防效试验,结果表明,30%吡丙·虫腈3000倍对柑橘木虱若虫的防效较好,药后第1d虫口减退率达60.50%,药后第7d虫口减退率达88.23%,校正防效达86.71%,且对作物安全无药害。

  • 标签: 30%吡丙·虫螨腈 柑橘木虱若虫 防效
  • 简介:采用叶碟喷雾法测定了螺虫乙酯、乙唑及其混剂对柑橘红蜘蛛的毒力,结果表明,螺虫乙酯与乙唑混配,各个配比均有增效作用,其中以2︰1(有效成分)的配比增效作用最大,毒性比率和共毒系数分别为1.73和164.90。田间药效试验表明,螺虫乙酯与乙唑以2︰1的混剂用40~50mg/L的药液在柑橘红蜘蛛柑始盛期喷雾防治,药后14d,防效可达93.07%~96.47%,对柑橘红蜘蛛有良好的防治效果,持效期可达28d以上,室内结果在田间试验中得到验证。

  • 标签: 螺虫乙酯 乙螨唑 柑橘红蜘蛛 毒力测定 增效作用
  • 简介:临床上不能认为蓝病疫苗毒株与流行毒株相似就预测疫苗会产生保护性免疫力,因为确实有经典株流行猪场免疫经典毒株疫苗后仍不能控制蓝,反而在换用变异毒株疫苗后疫情逐渐得到缓解。

  • 标签: 蓝耳病 疫苗毒株 变异毒株 流行毒株 弱毒疫苗 免疫原性
  • 简介:采用玻片浸渍法,测定并筛选了25种具有代表性的香豆素类化合物对朱砂叶Tetranychuscinnabarinus雌成的触杀活性,并构建了一个预测能力较强的定量构效关系(QSAR)模型。结果表明:所有供试化合物对朱砂叶均具有触杀活性,且随着处理时间的延长活性升高。处理48h后,LC50值低于1000mg/L的化合物有8个,分别是3-(2-苯并咪唑)-7-(二乙氨基)香豆素(1)、3-(2-苯并噻唑)-7-(二乙氨基)香豆素(2)、3-氨基香豆素(3)、3-乙酰基香豆素(4)、4-甲氧基香豆素(5)、6-硝基香豆素(8)、6,7-二甲氧基香豆素(13)和7,8-二羟基香豆素(21),其中化合物1、2、3、5和13的杀活性优于药剂对照螺酯或与其活性相当;活性最好的化合物为13,处理48h和72h后LC50值分别为284.8和122.2mg/L,其毒力约为螺酯的2倍。通过计算得到25种香豆素类化合物的34种物化参数,以此为描述子,经过SPSS相关性剔除、逐步回归分析和校正,得到一个以扭转力、取向力、总能量和分子半径为自变量的QSAR模型,该模型复相关系数R达到0.987,复判定系数R2也达到0.967,通过F检验证明上述模型具有较高的预测能力。

  • 标签: 香豆素类化合物 朱砂叶螨 触杀活性 定量构效关系(QSAR)
  • 简介:众多周知,蓝作为众多猪病中的一员,以强大致病力和免疫抑制让养猪人"谈蓝色变"。长期以来,欧洲和美国等发达国家对蓝病弱毒疫苗的使用都非常谨慎,而我国却因养殖密度大,生物安全不到位等诸多因素无法做到不用疫苗。相反,很多厂家都在竭力研发质量好、安全性高的蓝病疫苗,这符合当下的国情和养猪业现状。

  • 标签: 蓝耳病疫苗 养殖密度 养猪业 养猪人 弱毒疫苗 免疫抑制
  • 简介:观察产蛋一是观察产蛋时间。一般情况下,70%~80%的健康鸡于12时以前产蛋,剩下20%~30%于下午2~4时前产完。如果发现鸡群产蛋参差不齐,甚至夜间产蛋,均是有病的表现。二是观察产蛋量。在产蛋高峰期,产蛋数量稍有差异是正常的,但如果上下起伏、波动较大,说明鸡群有潜在性病症。

  • 标签: 产蛋时间 鸡病 蛋壳 产蛋高峰期 健康鸡 产蛋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