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进入12月份以来,安徽省砀山县城乡水果市场上甘蔗倍受广大消费者的青睐,价格随之上扬。目前,市场销售的地产红皮甘蔗1.20元/kg,同比价格上涨8.40%;广州产红皮甘蔗1.90元/kg,同比价格上涨6.20%。据预测,元旦春节期间价格还有攀升的趋势。

  • 标签: 砀山县 甘蔗 价格上涨 元旦春节期间 水果市场 市场销售
  • 简介:本文针对甘蔗粉蚧在江西的发生为害特点,提出以选种、浸种、水旱轮作、间作营很清洁蔗田、利除枯、老叶为中心,打好3次硬仗为重点的农业防治和积极进行生物防治,使用药剂防治的系列防治措施。

  • 标签: 甘蔗粉蚧 防治方法
  • 简介:甘蔗是我国制糖工业的主要原料,其种植区域主要分布在广西、云南、广东、海南、福建等省区,面积占我国常年糖料种植面积的85%以上,产糖量占食糖总产的90%以上。2007年,全国甘蔗总产量达1.26亿吨,产糖量1367.91万吨,成为世界第三产糖大国。全国共有4000万种植甘蔗的农民,其中广西2600万。蔗糖产业已成为当地农民脱贫致富和地方财政收入的主要途径。但在甘蔗收购质量扣杂扣损标准方面,没有统一的标准。

  • 标签: 质量现状 甘蔗 标准 农民脱贫致富 收获 地方财政收入
  • 简介:2月22日,广西自治区甘蔗机械化收获技术研讨暨甘蔗收获机械试验及检测技术培训会在扶绥县甘蔗生产机械化试验示范园召开.会议上,约翰迪尔、湖北国拓、南宁桂发等农机制造企业分别就切段式、整秆式及甘蔗割铺等三种不同的收获模式进行技术研讨.与会代表观摩了甘蔗机械化收获作业现场,对甘蔗宿根破头率、含杂率、落地损失率等进行检测.

  • 标签: 甘蔗生产机械化 技术研讨 技术培训 广西 机械化收获 机收
  • 简介:甘蔗收获季节即将来临,很多人利用各种宣传渠道,大肆炒作宣传“日本蜜蔗”,种苗每亩卖到600—800元,引诱农民购种。在此,我们忠告农民朋友:引种日本蜜蔗一定要小心,谨防上当。  菏泽地区高新农科所去年曾专门组织专家对分布在菏泽境内的几百亩日本蜜蔗进行考察,发现日本蜜蔗根本不似某些媒体宣传的那样“引自日本,糖度17—18%,亩产1—1.5万公斤,亩收入一万元。”实际上,日本蜜蔗就是八十年代苏鲁豫皖交界处曾大量种植的一种杂交甜杆,俗称:甜秫秸,每亩种苗实际价值100多元。这种“日本蜜蔗”比普通甜秫秸粗大,如果说它是果蔗,其纤维粗适口性差,作为商品甘蔗在城市根本没有市场;说它是糖蔗,

  • 标签: 甘蔗 日本 农民 农业科学研究 豫皖交界 菏泽地区
  • 简介:2014年,广西甘蔗生产综合机械化水平预计达50%,同比提高3.4个百分点。近年来,国家持续加大对广西甘蔗生产全程机械化的扶持力度。从2013年起,农业部、财政部将广西甘蔗收获单机最高补贴额由20万元提高到25万元;自治区财政每年安排4500万元,用于累加补贴甘蔗收获;农业部每年安排500万元扶持广西甘蔗示范基地建设;

  • 标签: 机械化水平 甘蔗生产 广西 生产全程机械化 甘蔗收获机 示范基地建设
  • 简介:广西是我国的蔗糖主产区,2007年甘蔗种植面积达101.2万hm^2,蔗糖产量占全国的60%以上。蔗糖业产值占广西国民生产总值的15%~20%,蔗糖产业已成为当地农民脱贫致富、地方财政增收的重要途径。但甘蔗生产机械化水平很低,实现甘蔗生产机械化是争取农时,提高劳动生产率,减轻劳动强度,降低生产成本,加快甘蔗生产发展的主要途径。

  • 标签: 甘蔗生产机械化 机械化现状 广西 国民生产总值 农民脱贫致富 机械化水平
  • 简介:节粉蚧壳虫(SaccharicoccussacchariGockell)近年来在我县已上升为甘蔗的主要害虫,并有逐年加重为害的趋势,严重威胁甘蔗高产稳产和品质的提高。为了摸清该虫的发生危害规律和有效的防治方法,笔者于1985~1987年进行了初步调查和试验,现将所获结果报道如后。材料和方法1.越冬调查在丘陵蔗区选择有代表性的调查基点3个,每年3月中旬在基点的蔗窖中调查蔗种,宿根蔗田的蔗蔸以及蔗田中的枯蔗茎叶及的田周围的杂草,仔细观察蚧虫的越冬情况。

  • 标签: 粉蚧 宿根蔗 蔗种 蔗区 高产稳产 蚧壳虫
  • 简介:随着不同转基因生物(GMO)制品的不断商业化,转基因成分检测技术也需不断更新。由于甘蔗红糖为甘蔗汁经高温熬煮浓缩而成,红糖中残留的DNA降解严重、含量低、片段短,且蛋白及糖分杂质含量高,所以甘蔗红糖DNA是比较难以收集并进行分子检测的。为了在转基因甘蔗红糖商业化前建立起转基因甘蔗红糖DNA的提取及分子鉴定技术,本研究以转基因甘蔗和非转基因甘蔗为材料,模仿传统的红糖制作工艺,分别获得了转基因甘蔗红糖与非转基因甘蔗红糖。通过对DNA提取方法进行改进,设计不同扩增片段长度的引物,并对传统PCR与荧光定量PCR进行比较,建立了稳定的甘蔗红糖DNA的提取方法及外源基因分子鉴定技术该技术对转基因甘蔗红糖与非转基因甘蔗红糖进行准确鉴别,为今后转基因甘蔗红糖的商业化所需的转基因食品鉴定提供技术支持,也为后面更为重要的转基因甘蔗白糖DNA的提取及分子鉴定提供借鉴。

  • 标签: 甘蔗红糖 转基因生物 外源基因 分子鉴定 荧光定量PCR
  • 简介:通过在万安、泰和蔗区调查和室内饲养,得出蔗纷纷(SaccharicocussacchariCockerll)在该地区的越冬虫态以卵为主,若虫、成虫次之;其越冬场所有害藏蔗种、宿根蔗兜、蔗田枯叶鞘和田埂杂草白茅Imperatacylindrica(Linnaeu)。

  • 标签: 蔗粉蚧 越冬虫态 越冬场所
  • 简介:以粤糖93-159甘蔗为试材,对其进行预处理,茎尖初始培养、增殖培养、生根培养,组培苗的炼苗、移栽等研究。结果表明:经预处理,茎段腋芽萌发率达90%;茎尖在MS+6-BA1.0mg/L+2,4-D1.0mg/L+AC6.0g/L培养基中生长良好;在增殖培养基MS+6-BA1.0mg/L+KT0.5mg/L中增殖系数达9.4;在生根培养基1/2MS+NAA1.0mg/L中,生根率迭93%;经炼苗移栽存活率为80%。

  • 标签: 甘蔗 粤糖93-159 茎尖培养
  • 简介:1984年以前,我站一代甘蔗二点螟发生期预报,主要是通过剥查发育进度来进行预测预报。但由于越冬代二点螟有向上位移化蛹的习性,而剥查有较大的难度,极易漏查,处在蔗蔸底部的极大多数是幼虫,加上受虫源田及化蛹至羽化期间的气温影响也较大,

  • 标签: 甘蔗二点螟 性诱剂 越冬代 羽化期 诱芯 预测预报
  • 简介:通过试验及对大田的调查可知施了广谱增产菌的甘蔗在明显的旱情结束时农艺性状有四项指标提高,一项指标降低,表明甘蔗施了广谱增产菌后耐旱性增强。在甘蔗将要收获时对大田进行调查,施广谱增产菌的农艺性状有五项指标较高,有两项指标减少,表明甘蔗施广谱增产菌直到收获时耐旱性仍然保持强。对两次大田调查数据分别用模糊数学分析,结果表明施广谱增产菌的甘蔗在不同情况下耐旱的程度表现出较强、一般、较弱三类。

  • 标签: 广谱增产菌 甘蔗 耐旱性 模糊数学聚类分析
  • 简介:建立了氯虫苯甲酰胺在甘蔗和土壤中残留的高效液相色谱检测方法,应用该方法对氯虫苯甲酰胺在甘蔗和土壤中的残留消解规律进行了研究。样品用乙腈提取,经Florisil固相萃取柱及N-丙基乙二胺(PSA)净化,紫外检测器检测,外标法定量。结果表明:当添加水平为0.05~2mg/kg时,氯虫苯甲酰胺在甘蔗植株地上部分(包括茎秆和叶片)、茎秆(去除叶片后的地上至肥厚带部位)和土壤中的平均回收率为77%~97%,相对标准偏差(RSD)为3.4%~11.6%。氯虫苯甲酰胺在3种基质中的最小检出量(LOD)均为0.2ng,最低检测浓度(LOQ)均为0.05mg/kg。两年两地的田间残留试验结果表明:0.4%氯虫苯甲酰胺颗粒剂在甘蔗下种时一次沟施后覆土,以有效成分用量120和180g/hm2施药时,在土壤中的原始沉积量在1.18~3.57mg/kg之间,半衰期为12.4~18.2d;成熟时采收,甘蔗茎秆中氯虫苯甲酰胺的残留量低于0.05mg/kg。参照我国制定的甘蔗上氯虫苯甲酰胺的临时最大残留限量(TMRL)值0.05mg/kg,按照推荐剂量及推荐剂量的1.5倍分别施药1次,成熟时采收甘蔗是安全的。

  • 标签: 氯虫苯甲酰胺 甘蔗 土壤 残留 高效液相色谱
  • 简介:甘蔗是我国南方的重要经济作物,主要分布在广东、广西、云南、海南及福建等地。甘蔗生产体制以小农户为主,国营农场产量约占1/10。人力、牲畜是主要的生产手段,机械化程度很低,生产规模小,生产效率低。在世界蔗糖生产过剩、价格低迷的大环境下,我国的甘蔗生产近年来波动剧烈。随着我国进入WTO后,关税的减让,大批国外农产品将进一步流入我国,粮棉糖油等大宗农产品尤其首当其冲,甘蔗及蔗糖生产的形势将更加严峻。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让农民增收的目标,使广大蔗区在当前的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中面临沉重的选择:要么转种高产值的作物,要么想办法提高甘蔗生产效益,除此以外别无选择。转种高产值作物,发展“三高”农业,若能成功,自然是好的选择,然而,这需要资金、技术,更需

  • 标签: 中国 甘蔗 生产 机械化模式 适用技术装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