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21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手术编码录入时发生的.0现象等错误录入情况发生的原因、引发的弊端以及需要采取针对措施等。方法选取我院2008~2012年的1721例手术患者临床录入资料为研究对象,回顾性分析其中的垃圾编码情况,通过统计学处理后,依据结果探讨所有垃圾编码中.0现象的发生情况,总结上述现象的原因极可能带来的弊端,最后通过制定针对性的措施减少此类现象的发生。结果.0现象的垃圾编码共58例,发生率为3.37%,整个垃圾编码中所占比例为81.69%,与其他原因相比,差异明显,有统计学意义,P<0.05。分析其发生原因主要包括编码员原因(28例,48.28%)、医生原因(26例,44.82%)、其他原因(4例,6.90%),编码员和医生原因产生的.0现象例数差异不大,组间比较不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但与其他原因比较,具有明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并针对上述分析的原因,制定针对性的干预措施。结论手术编码中错误编码和垃圾编码问题是关系到医院和患者双方利益的敏感问题,一旦发生变化,极易引起纠纷。其中,.0现象是垃圾编码中的主要变现。它主要由于编码员、医生这两方面原因引发,引发诸多弊端,应采取针对措施,减少此类现象发生。

  • 标签: 手术编码 .0现象 错误原因 针对措施
  • 简介:摘要目的调查研究0~3岁流动儿童的保健状况。方法随机抽取本区3岁以下儿童398名作为调查对象,将本区212例儿童设为观察组,186例流动儿童设为对照组,调查儿童营养性疾病、定期体检以及五官保健方面的情况。结果本区儿童在生长迟缓、佝偻病、贫血、肥胖方面的检出率均高于流动儿童,营养不良的检出率低于流动儿童;本区儿童定期检查的完成率为89.2%显著优于流动儿童32.3%,本区儿童保健卡办卡率高达98.6%,显著优于流动儿童80.6%,二者差异显著(P<0.05);两组儿童五官的保健状况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流动儿童保健状况与本区儿童比较还有一定差距,应加强流动儿童保健管理工作,为其健康成长提供保障。

  • 标签: 保健状况 流动儿童 调查
  • 简介:摘要社会在不断的发展和进步,以疾病的诊治为主、传统的医学服务模式正向着保健指导以及健康促进为主要方式的服务模式发展。而在预防保健中,儿童保健是其一项非常重要的内容。并且儿童的保健服务以及管理水平,能够衡量一个社会与国家是否全面发展重要的指标。在卫生系统中,农村的公共卫生服务是一项比较新的项目,也是需要长期开展的一项项目。而且积极的开展农村0到7岁儿童的预防保健,不但能够深得农民群众的配合与支持,并且对这些儿童的未来也是十分有利的。本文说明了农村0到7岁儿童的预防保健管理的具体做法以及强化方式

  • 标签: 农村 0&mdash 7岁儿童 预防保健管理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据《中国劳动保障报》报道今年年内,北京户籍0至6岁残疾儿童康复治疗,将由政府买单。据悉,北京0~16岁的残疾少年儿童目前享受康复补贴。每月500元以下的,全额补贴;500元以上.按50%补贴;月补贴上限为2100元。新政策实施后。孩子6岁以后仍可按残疾少年儿童康复补贴标准进行补贴。另外,0~16岁的残疾少年儿童未来也将享有残疾人生活补助,过去这一补助只发放给劳动年龄段的残疾人。

  • 标签: 残疾儿童 康复治疗 北京 免费 少年儿童 劳动保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本地区儿童微量元素缺乏情况并进行防治。方法采用第6代QL800微量元素分析检测仪检测。结果检测0-6岁儿童141例,男71例,女70例。结果锌低于正常标准68例,钙低于正常标准50例,铁低于正常标准37例,铜低于正常标准27例,镁低于正常标准23例,铅高于正常标准2例。结论检测儿童中多数儿童有一种或多种微量元素偏低。微量元素是与人体健康和生命有关的必需物质,可调节人体各个组织器官的正常功能。过量、不足、缺乏时均可影响人体健康,特别在儿童时期可影响其生长发育,造成不良危害,易患各种疾病。因此,补充必要的微量元素应引起临床医生的重视,尤其儿科医生的高度重视。

  • 标签: 儿童 微量元素 检测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社区0~3岁儿童超重和肥胖干预措施的有效性和可行性。方法通过医院系统保健门诊对干预进行预防性干预和家庭行为治疗,监测2008年1—12月满3个月的婴儿超重和肥胖发生发展及转归情况。一直到3周岁。结果通过干预措施,婴幼儿超重发生率由19.47%至14.57%,肥胖发生率由5.45%至3.89%。干预前后儿童肥胖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儿童在常规保健基础上,提供预防性干预和家庭行为治疗能有效防治儿童早期肥胖的发生和发展,并对建立健康的生活方式起到引导作用。

  • 标签: 超重 肥胖 干预措施 婴幼儿
  • 简介:目的:探讨婴幼儿贫血发生的相关因素,寻求降低患病的有效方法,方法:对定期体检的儿童进行常规检测,进行喂养方面调查统计、分析并对患病儿童母亲孕期情况进行调查。结果:6月、12月、2岁、3岁贫血患病率分别为26.1%、21.4%、13.8%、6.75%,围产期贫血调查显示达70.58%(72/102)结论:围产期保健很重要,母乳喂养和6月后及时合理添加辅食对贫血有意义。

  • 标签: 婴幼儿 贫血 相关因素 围产期贫血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0-3岁小儿体内微量元素(锌Zn、铁Fe、钙Ca、镁Mg、铜Cu)的含量。方法原子吸收光谱法。仪器北京普析公司生产的MB5微量元素分析仪。结果通过1313例末梢全血血样标本的分析,0-3岁小儿体内微量元素锌(Zn)缺乏有450人,铁(Fe)缺乏230人,钙(Ca)缺乏18人,铜(Cu)、镁(Mg)无明显变化,年龄越小,缺锌(Zn)、缺钙(Ca)比例越大,男、女5种元素缺乏无明显区别。结论小儿微量元素测定是了解小儿生长发育情况的重要指标,可以指导家长合理添加辅食,平衡膳食。

  • 标签: 小儿 微量元素 原子吸收光谱法 末梢全血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临床实践,对0~6岁儿童血清中微量元素钙含量的检测结果进行分析,以求改善0~6岁儿童钙缺乏的现状,并寻求有效地解决措施。方法选取我县从2008年11月至2013年6月间接受检测的的200例0~6岁儿童,对他们的血常规、血清中的钙元素进行科学测定,同时结合临床体格检查,实施有效地分析。结果本文所选取的0~6岁儿童缺钙性儿童有36例,占总数的18%;在年龄组上,6~12个月年龄组的儿童的缺钙率最高,这与其他的年龄组儿童比较,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1)。在1~5个月年龄组的婴幼儿钙缺乏的比较中,母乳喂养的儿童显著低于人工喂养的患儿(P<0.05)。结论经过临床实验,可知0~6岁儿童血清中微量元素钙含量存在缺乏的现象,这应当值得儿科医生界及父母的关注;绝大多数的原因为儿童的饮食结构不合理、喂养方式有缺陷等,为此,家长应当从以上几方面进行改进,以此降低钙缺乏的现象,保障儿童茁壮成长。

  • 标签: 儿童 钙元素 饮食结构 身体健康 母乳喂养
  • 简介:目的了解西双版纳州3种特有少数民族6岁以下儿童"小儿四病"疾病谱现况,对版纳州三县(市)三民族0~6岁儿童进行贫血、佝偻病、呼吸道感染和腹泻调查,为儿童高发疾病的防治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典型抽样调查的方法,对版纳州3个特有少数民族6岁以下儿童进行体格发育调查,体格发育测量方法按全国九市儿童体格发育调查方案。结果版纳州贫血患病率19.1%,佝楼病患病率7.6%,呼吸道感染患病率6.8%;贫血率最高的勐腊县达35.6%,民族最高的傣族为23.4%,远远高于全省和全国水平。结论贫血高发原因可能与该地区地中海贫血和G6PD缺乏症高发有密切关系,防治贫血必须从控制地中海贫血开始。建议政府防治策略提升,才能确保出生人口素质。

  • 标签: 小儿四病 少数民族 0~6岁儿童
  • 简介:摘要目的为掌握市区0-7岁儿童乙型肝炎比例及接种疫苗后的免疫效果。方法奥斯邦全自动酶免分析仪酶联免疫(ELISA)进行检测。通过检测分析,乙肝表面抗原HbsAg阳性率为0.2%,表面抗体抗-HBs阳性率为68.8%.

  • 标签: 儿童 HBsAg 抗-HB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哈尔滨市0-6岁脑性瘫痪患病率、病因、预防情况并进行早期干预策略研究。方法①依据《1-6岁儿童发育情况调查基础表》集中筛查或入户筛查,并填写《儿童发育情况筛查表》等调查表,对疑似病例进行确诊,并填写《脑瘫儿童调查表》等;②确诊病例及对照组填写《儿童发育情况调查表》;③对确诊病例进行康复干预,康复干预采用现代神经促进技术。结果①脑性瘫痪患病率1.21‰;②与脑性瘫痪最相关的因素为羊水吸入或胎粪吸入、怀孕1个月后入住新装修居室、父亲文化程度、产前超声检查次数、感冒;③康复干预总有效率为92.5%,其中显效61.8%。结论①脑性瘫痪病因与产前、产时等因素密切相关;②现代神经促进技术在脑性瘫痪的预防及治疗中具有显著疗效。

  • 标签: 脑性瘫痪 患病率 病因
  • 简介:目的了解安徽省0~6岁儿童乙肝病毒表面抗体(HBsAb)和乙肝病毒表面抗原(HBsAg)阳性率。方法采用随机抽样方法,在安徽省16个县(市、区)的0~6岁儿童中抽取1783人,开展问卷调查并采集静脉血标本1~2ml,采用酶联免疫吸试验(ELISA)对标本进行HBsAb、HBsAg检测。结果安徽省2011年0~6岁儿童HBsAb阳性率为64.27%,HBsAg阳性率为0.07%。乙肝疫苗(HepatitisBVaccine,HepB)调查接种率为100.00%,首针HepB及时接种率为91.98%。结论安徽省0~岁组儿童HBsAb水平保持较高水平,而1~6岁儿童HBsAb水平随年龄增长呈下降趋势。

  • 标签: 乙型病毒性肝炎 免疫水平 乙肝病毒表面抗原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龙口市0-36个月婴幼儿营养性疾病发病率分析相关因素,对贫血患儿给予铁剂治疗,并提出相应的预防意见。方法采取整群抽样法,对我市800名0-36个月婴幼儿进行健康体检,以及母孕期情况、生长发育史、母乳喂养、辅食添加调查和末梢血常规检测。结果缺铁性贫血发生率20.75%,消瘦发生率0.375%,肥胖发生率12%,体重低下发生率0.25%,生长迟缓发生率0.75%。缺铁性贫血在3-18个月年龄段高于其它年龄段,以6-9个月最高为44%。肥胖、消瘦、体重低下、生长迟缓各年龄段无明显差异。对缺铁性贫血患儿给予铁剂1-2g/kg.d,治疗时间是一个月,建议合理喂养。一个月后复查血常规均有不同程度的好转。肥胖儿给予食物指导,增加运动量。见效缓慢。结论婴幼儿期营养性疾病中缺铁性贫血、肥胖发病率较高。与喂养不当有关,适当的药物治疗及合理营养可以有很大改善,必须加强儿童保健查体,及早发现问题,提早采取措施,提高我市人口素质。

  • 标签: 营养 缺铁性贫血 调查分析 婴幼儿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新街口社区0-6个月婴儿纯母乳喂养情况,分析纯母乳喂养影响因素,以提高本社区0-6个月婴儿的纯母乳喂养率。方法自行设计调查表对2010年10月-2011年9月期间儿保门诊中的236例0-6个月婴儿母亲进行问卷调查。结果婴儿实行纯母乳喂养121例(51.27%),混合喂养92例(38.98%),人工喂养23例(9.75%),不同文化程度、家庭收入、分娩方式及是否接受健康教育等因素对纯母乳喂养的影响有显著性差异。结论纯母乳喂养与社会、文化、制度、母亲健康等诸多因素有关,需开展孕期和产后健康教育,宣传母乳喂养知识,进一步提高纯母乳喂养率。

  • 标签: 社区 0-6个月婴儿 纯母乳喂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