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4
467 个结果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盆底刺激-生物反馈预防产后盆底功能障碍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07年10月—2009年3月在我院住院分娩的140例产妇随机分为观察组(盆底刺激组)和对照组(无预防组)各70例,观察疗效。结果观察组中只发生阴道前壁脱垂者1例,占1.4%;对照组中子宫脱垂者2例,阴道前壁脱垂者3例,阴道后壁脱垂者4例,发生盆底功能障碍共计9例,占12.8%。两组比较差异显著(P<0.01),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盆底刺激-生物反馈法对于预防产后盆底功能障碍效果显著,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 标签: 盆底肌电刺激 预防 盆底功能障碍 效果
  • 简介:[目的]比较针刺筋膜触发点与经络穴位治疗腰背筋膜疼痛综合征临床疗效,为治疗腰背筋膜疼痛综合征探寻一种新的综合治疗模式。[方法]将300例符合诊断标准的患者随机分为筋膜触发点组、经络穴位组及综合治疗组,每组100例,每组均临床常规用药,筋膜触发点组采用每周1次针刺筋膜触发点进行治疗,经络穴位组采用每天1次经络取穴针灸治疗,综合治疗组每天1次经络取穴针灸治疗,并配合每周1次针刺筋膜触发点进行治疗,6天为1个疗程,疗程间休息1天。治疗8周后,进行三组自身治疗前后对照和组间疗效的比较。[结果]三组自身治疗前后对照,各组疼痛指数、功能状态指数和硬结条索状物指数均降低(P〈0.05);有效率方面,综合治疗组总有效率96%,筋膜触发点组总有效率85%,经络穴位组总有效率82%,筋膜触发点组与经络穴位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综合治疗组与其他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针刺筋膜触发点与经络穴位治疗腰背筋膜疼痛综合征疗效相当,二者合用可提高治疗效果,值得临床进一步研究和推广。

  • 标签: 肌筋膜触发点 经络穴位 针灸疗法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采用正中神经刺激结合穴位刺激的方法对重症脑功能障碍患儿在促醒方面的治疗作用。方法58例患儿,随机分为对照组(n=28)和治疗组(n=30),实施同样药物治疗和综合康复治疗的基础上,28例患者为对照组,30例加用双侧内关穴和郄门穴进行正中神经刺激的患者为治疗组。采用修订的格拉斯哥昏迷评分量表(Glasgow)评价其治疗后对重症脑功能障碍所致的意识障碍方面的促醒作用。结果正中神经刺激结合穴位刺激的方法与对照组常规治疗方法相比,Glasgow评分有改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O.05)。结论对重症脑功能障碍患儿采用穴位正中神经刺激的方法可大大提高促醒率,缩短疗程。

  • 标签: 正中神经电刺激 脑功能障碍 康复治疗
  • 简介:总结22例脊髓刺激治疗顽固性疼痛的护理。护理重点为治疗前做好心理护理,试验治疗期间加强疼痛评估,注重脊髓刺激器的正确使用及维护,置入永久性刺激器后加强镇痛效果观察,重视出院指导及随访,以提高治疗效果。

  • 标签: 疼痛 脊髓电刺激 护理
  • 简介:目的:观察经皮穴位刺激(TranscutaneousElectricalAcupointStimulation,TEAS)对运动性疲劳大鼠的影响。方法:采用递增负荷跑台法建立大鼠慢性运动性疲劳模型,第6星期开始,分别在运动后即刻和3h后进行TEAS治疗。治疗2星期后,HE染色观察大鼠海马、下丘脑组织形态学变化,免疫组化法观察海马、下丘脑5-羟色胺(5-hydroxytryptamine,5-HT)的表达。结果:TEAS可以明显减轻运动引起的大鼠海马、下丘脑组织形态损伤,降低大鼠海马、下丘脑5-HT表达,运动后即刻治疗和3h后治疗的两组间无统计学差异。结论:TEAS有促进疲劳恢复,提高运动能力的作用。TEAS改善大鼠的运动性疲劳状态与降低中枢5-HT表达、减少神经细胞损伤有关。

  • 标签: 穴位疗法 肌肉疲劳 5-羟色胺 海马 下丘脑 大鼠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腹侧脑桥A5区对呼吸的影响。方法刺激家兔的腹侧脑桥A5区,向腹侧脑桥A5区注射L-谷氨酸钠,以膈神经放电为指标分别观察对呼吸的影响。结果①刺激家兔腹侧脑桥A5区,膈神经呼气相明显延长,呼吸频率降低,而且刺激强度越大呼气相延长越明显。②向腹侧脑桥A5区内注射L-谷氨酸钠,呼气延长,且不影响吸气时间。结论刺激腹侧脑桥A5区可使呼气延长,该区内的N-甲基-D-天冬氨酸(NMDA)受体参与了呼气延长。腹侧脑桥在呼吸节律的调整中起重要作用。

  • 标签: 腹侧脑桥 电刺激 家兔
  • 简介:摘要在脑卒中后的康复治疗中,生物反馈疗法作为一种新型的康复治疗方法,近年来得到了迅速发展。有研究发现,生物反馈疗法对脑卒中患者“大脑可塑性”有积极促进作用,有大量临床研究表明,生物反馈疗法对脑卒中患者的肢体功能的康复有明显作用,是脑卒中患者运动功能障碍的一种有效康复治疗方法。同时有研究发现,生物反馈疗法可能对脑卒中患者的心理障碍的康复有积极作用。

  • 标签: 肌电生物反馈 脑卒中 康复
  • 简介:摘要目的观测神经肌肉刺激治疗仪用于帮助恢复女性产后盆底力的临床效果。方法以63例产后盆底力受损的患者为研究对象,用神经肌肉刺激治疗仪(法国PHENIX)治疗一疗程后(共10次),比较治疗前后盆底肌肉Ⅰ、Ⅱ类纤维的持续收缩时间。结果经过神经肌肉刺激治疗仪治疗,患者盆底肌肉的I、II类纤维的持续收缩时间要显著长于治疗前,数据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神经肌肉刺激治疗仪能有效地治疗女性产后盆底力受损。

  • 标签: 神经肌肉刺激治疗仪 产后 盆底肌力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神经刺激器引导下连续间沟臂丛神经阻滞用于上肢手术后镇痛的临床效果。方法60例上肢手术患者应用抽签法随机分为Ⅰ组(连续臂丛神经阻滞组)和Ⅱ组(患者自控静脉镇痛组),每组30例。Ⅱ组在神经刺激器引导下行单次间沟臂丛阻滞,术后行自控静脉镇痛。Ⅰ组在神经刺激器引导下行连续间沟臂丛神经阻滞镇痛。观察两组患者术后不同时段的疼痛视觉模拟(VAS)评分(静息及运动)、不良反应及患者满意度。结果Ⅰ组术后4、8、12、24、48h的静息及运动时的VAS评分均显著低于相应时间段的Ⅱ组(P<0.05或P<0.01)。Ⅰ组的镇痛满意率(27/30)显著高于Ⅱ组(6/30)(P<0.01)。结论神经刺激器引导下连续间沟臂丛神经阻滞能有效缓解上肢手术后疼痛,提高患者的舒适度。

  • 标签: 连续臂丛阻滞 术后镇痛 神经刺激器 上肢手术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Bobath疗法联合刺激疗法对急性脑梗死偏瘫患者运动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选择54例病情稳定且病程<6个月的急性脑梗死偏瘫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刺激组(触发刺激治疗)、治疗组(Bobath治疗+触发刺激治疗),每组18例。比较治疗后患者运动功能恢复情况。结果Bobath疗法联合刺激疗法治疗组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和刺激组,P<0.05。结论Bobath疗法联合刺激疗法对改善急性脑梗死偏瘫患者运动功能具有明显的效果。

  • 标签: Bobath疗法 电刺激疗法 急性脑梗死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急性脊髓炎排尿障碍患者早期运用膀胱神经-肌肉刺激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急性脊髓炎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两组,在加强排尿训练护理的基础上,治疗组患者早期给予膀胱神经-肌肉刺激治疗,比较两组患者一月内排尿功能恢复情况。结果治疗组患者排尿功能恢复时间较对照组显著缩短(P<0.01)。结论早期应用膀胱神经-肌肉刺激疗法可有效促进急性脊髓炎患者排尿功能恢复,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 标签: 急性脊髓炎 排尿障碍 膀胱神经-肌肉电刺激 护理
  • 简介:张力性尿失禁是指腹压的突然增加导致尿液不自主流出,不是由逼尿收缩压或膀胱壁对尿液的张力压引起的.其特点是正常状态下无遗尿,而腹压突然增高时尿液自动流出.腹压增加下不自主溢尿是最典型症状,而尿急、尿频、急迫尿失禁和排尿后膀胱区胀满亦是常见的症状.80%张力性尿失禁患者伴有膀胱膨出.我国2006年流行病调查结果显示,张力性尿失禁在成年女性发生率18.9%[1].张力性尿失禁给中年女性带来的生理和心理负担是巨大的.通过生物反馈电刺激联合盆底训练对张力性尿失禁患者进行康复治疗,疗效满意,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患者的症状,改善患者的焦虑状态,避免了手术治疗的痛苦.现报告如下.

  • 标签: 张力性尿失禁 盆底肌训练 康复治疗 生物反馈 电刺激 腹压增加
  • 简介:目的建立术中利用探测电极施行刺激听神经复合动作电位(electricallyevokedauditorynervecompoundactivepotentials,ECAP)检测的方法,在植入人工耳蜗装置前评估患者耳蜗听神经功能状况。方法选择20例人工耳蜗植入患者,其中耳蜗形态发育正常12例,5例双侧前庭导水管扩大,3例双侧耳蜗Mondini畸形。测试完成后全部使用Cochlear人工耳蜗。全麻后常规人工耳蜗手术进路,行标准耳蜗鼓阶开窗,将自制测试用多通道试验电极置入鼓阶。电极连接Cochlear公司体外言语处理器及自制刺激发生器。连接电脑,采用CustomSoundEP2.0软件,调整优化刺激参数进行神经反应遥测(neuralresponsetelemetry,NRT)初步了解听神经功能状态;刺激强度以5CL为步长递减或递增至反应阈值给予刺激脉冲。同时自动记录ECAP波形和阈值。植入人工耳蜗后常规进行NRT检测,记录ECAP波形和阈值;术后1个月患者开机后采集T、C值,将两种电极测试所得阈值和开机C值进行相关性研究,并进行数据统计分析。结果试验电极ECAP引出率为90%,商业电极ECAP引出率为90%,平均阈值分别为(160.50±15.12)CL和(160.00±11.27)CL,两者经统计学检验没有显著性差异(P〉0.05);和开机后C值(177.40±10.61)有明显相关性(R2=0.844,r=0.919)。结论成功建立了术中植入人工耳蜗装置前的ECAP检测方法,为内耳和/或听觉通路发育异常及无残余听力患者提供有效的听神经反应信息,对了解听觉系统发育程度及初步预测术后患者康复情况提供客观依据。

  • 标签: 人工耳蜗植入 电刺激 听神经复合动作电位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盆底肌肉锻炼-生物反馈-刺激治疗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的疗效。方法选择2010年12月到2012年4月来我们盆底康复门诊,进行盆底肌肉锻炼-生物反馈-刺激治疗5~26次的100例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病人作为观察对象,把疗效评定分为4类显效、有效、微效、无效。结果100例病人治疗5~26次的总有效(显效+有效)率为78%;生物反馈-刺激治疗10~15次者疗效较好;盆底肌肉锻炼42天以上者疗效较好。结论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进行生物反馈-刺激治疗10~15次的疗效确切,加上盆底肌肉锻炼42天以上者疗效更好。

  • 标签: 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 盆底肌肉锻炼 生物反馈 电刺激 治疗效果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讨论尿路刺激征患者内科护理。方法配合治疗进行护理。结论多饮水,可饮白开水或糖水,使尿量增多以冲刷尿路,减少炎症分泌物对膀胱刺激,这对减轻尿路刺激征是重要措施之一。另外,分散病人注意力,听音乐、做松弛术或与病人谈话,可使排尿次数减少。体温>39℃时,应进行物理降温,酒精擦浴,冰袋放在大血管处,必要时可按医嘱给予药物降温。

  • 标签: 尿路刺激征 内科护理
  • 简介:尿频、尿急、尿痛,这些困扰我多时的症状估计很多中老年人都有,不过,前不久在一位老中医的帮助下,我试用了以下方子:车前草100克,淡竹叶12克,甘草10克,冰糖适量。将车前叶、淡竹叶、甘草洗净后共同放入锅中,水煎去渣取汁1大碗,加入冰糖,入沙锅中稍炖,代茶饮用。每日1剂,连用7~10日为一疗程。效果还挺不错,多年困扰一扫而空。

  • 标签: 尿路刺激症 前叶 治疗 中老年人 代茶饮用 淡竹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