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34 个结果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探讨播散性黄色瘤的临床特征、辅助检查表现、克拉屈滨治疗效果及中远期预后情况。2016年12月至2020年12月,共纳入5例患者,均为男性,平均年龄27岁,其中1例单纯累及皮肤,3例同时累及呼吸道黏膜,另有1例同时累及巩膜和垂体。自发病至确诊的平均时间为5.4年,诊断方法为临床表现结合病理组织学检查。治疗方法均为克拉屈滨单药化疗。5例患者治疗后均有缓解,2例随访1年后进展,1例予克拉屈滨巩固治疗后缓解,1例拟返院继续治疗。播散性黄色瘤为一类罕见非朗格汉斯细胞组织细胞增生症,以皮肤黏膜受累为常见表现,亦可累及其他器官,特征性免疫标志为CD68(+),CD1a(-)及S-100(-)。目前缺乏标准治疗,克拉屈滨治疗可取得相对满意疗效,但长期疗效仍有待于进一步观察。

  • 标签: 克利屈滨 组织细胞增多症,非郎格尔汉斯细胞
  • 简介:摘要1例运输机飞行员年度空勤疗养体检,头颅MRI检查示右侧侧脑室三角区见囊状异常信号影,T1加权像呈低信号、T2加权像呈高信号、液体衰减反转恢复序列呈稍高信号、扩散受限、扩散系数值低,大小约1.2 cm×0.8 cm,边界清楚,所在脑室三角区未见明显扩张。MRI增强扫描,病灶并无强化;脑电图检查结果提示:排除癫痫的可能性。诊断为右侧侧脑室三角区脉络丛黄色肉芽肿。航空医学鉴定结论:飞行合格,健康等级:乙类。

  • 标签: 肉芽肿 脉络丛 体格检查 合格鉴定 飞行员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羟基红花黄色素A(HSYA)对大鼠随意型皮瓣存活的影响。方法30只SD大鼠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HSYA组和生理盐水(NS)组,每组15只。采用改良的McFarlane皮瓣模型,于大鼠背部正中切取3 cm×12 cm矩形随意型皮瓣并原位缝合,皮瓣自尾端向头侧平均分为4等份,依次标记为Ⅰ~Ⅳ区。HSYA组将注射用HSYA以0.9%氯化钠溶液溶解后立即于大鼠腹腔注射(20 mg/kg),NS组腹腔注射同等体积的生理盐水,每日1次,持续14 d。术后第14天,对大鼠皮瓣进行拍照用于评估皮瓣成活面积百分比,同时,在大鼠皮瓣Ⅲ区进行取材,用于组织学分析(HE染色分析真皮下层直径>0.1 mm的血管数目,CD31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分析真皮下层微血管密度),以及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内皮型一氧化氮合酶(eNOS)和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受体2(VEGFR2) mRNA的表达]。数据以±s表示,2组间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结果(1)HSYA组的皮瓣成活面积百分比明显高于NS组(70.4%±7.0% vs. 55.4%±7.7%,P<0.01)。(2)HSYA组直径>0.1 mm血管的数目明显多于NS组[(31.5±5.0)条vs. (15.3±3.4)条,P<0.01]。(3)HSYA组微血管密度明显高于NS组[(82.8±14.0)条/mm2 vs. (43.0±4.6)条/mm2,P<0.01]。(4)HSYA组的eNOS和VEGFR2 mRNA相对表达量均明显高于NS组(3.0±0.9 vs. 1.2±0.8;14.2±7.7 vs. 1.1±0.6;均P<0.05)。结论HSYA可能通过上调eNOS和VEGFR2的基因表达,促进随意型皮瓣内的血管扩张和微血管生成,从而增加随意型皮瓣的成活面积。

  • 标签: 羟基红花黄色素A 随意型皮瓣 血管扩张 血管生成
  • 简介:摘要患儿为4个月男童,因家长发现其右眼不清亮27 d就诊。查体发现皮肤多发浅褐色斑丘疹,右眼压34.4 mmHg(1 mmHg=0.133 kPa),角膜增大水肿,房水血性混浊,颞下方角膜缘可见黄色的虹膜前粘连。超声生物显微镜示右眼前房角广泛粘连性关闭,局部虹膜增厚呈结节状。左眼查体未见异常。皮肤病损病理学检查后确诊为幼年性黄色肉芽肿,给予全身及局部糖皮质激素治疗及局部降眼压治疗病情好转,逐渐停药后眼压正常。现随访35个月,未用药眼压正常。

  • 标签: 黄肉芽肿,青少年性 青光眼 前房出血
  • 简介:【摘要】目的:调查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感染情况以及对其的耐药性分析。方法:送检标本的时间范围是本院2019年6月至2020年4月,通过研究其感染情况并对结果进行统计分析,来检测金黄色葡萄球菌的耐药性。结果:本院分离出金黄色葡萄球茵115株,MRSA为51株,占44.3%。痰液(50株,占47.8%)、分泌物(35株,占30.4%)和尿液(20株,占17.4%)分别排在前三位,另外MRSA分离率排在前三位的标本,分别为分泌物(65.6 %)、痰液(40.8%)和尿液(35.7%)。结论:在本次标本中对MRSA的检出率比较高,而且对多种药品均提示耐药,即多重耐药。为延缓金黄色葡萄球菌耐药性,临床医生应根据药敏结果合理选择恰当的抗生素。

  • 标签: 金黄色葡萄球菌 耐药性 感染情况
  •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乐至县人民医院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及耐药情况,以期为临床治疗金葡菌感染提供依据。方法 将2021年1月1日至2021年12月31日送检至我科的病原微生物学标本共16443例纳入本次实验,对采用病原菌分离鉴定方法分离出的金葡菌菌株223例进行药敏试验,并对金葡菌的标本分布、科室分布及其药敏情况进行分析。结果 在16443例病原标本中,共检出223株金葡菌,检出率为1.36%、,其中MRSA共85例,金葡菌株检出率较高的标本分别为痰液标本(30.5%)和分泌物标本(22.4%);在15种抗菌药物中,金葡菌对青霉素、红霉素、克林霉素的耐药率较高,分别为95.5%、74.4%、72.7%,对万古霉素、利奈唑胺、替加环素、奎奴普丁/达福普汀的敏感率达到100.00%。结论 金葡菌感染多见于痰液及分泌物,且部分药物耐药率较高,临床工作应做好金葡菌药敏试验,以便为临床抗菌药物的选择提供指导。

  • 标签: 金黄色葡萄球菌 耐药性 病原菌分离鉴定
  • 简介:摘要目的优化金黄色葡萄球菌α-毒素(α-toxin,AT)溶血活性测定方法,用于无毒突变AT(non-toxic mutant AT,mAT)特异性血清抗体体外功能性评价和中和抗体滴度测定。方法使用AT裂解兔红细胞,释放血红蛋白,通过分光光度法检测溶血活性,并对该方法中的孵育时间、兔红细胞终浓度、Triton X-100浓度进行优化,同时验证方法重复性。对mAT特异性血清抗体进行体外功能性评价,绘制AT溶血曲线,计算AT溶血率50%时的浓度,检测血清半数中和抗体滴度。结果AT溶血活性最适检测条件为:孵育时间90 min,兔红细胞终浓度为2%(V/V),Triton X-100浓度为0.25%。此条件下,分别加入mAT和含mAT的多价抗原血清抗体,对AT溶血活性均起到明显的抑制作用。AT溶血率50%时浓度为1.75 μg/ml,变异系数3.75%。mAT和含mAT的多价抗原血清抗体的半数中和抗体滴度初步结果均为1∶64。结论优化的AT溶血活性检测方法重复性良好,且检测时间较短,可用于特异性血清抗体体外功能性评价和中和抗体滴度测定。

  • 标签: 金黄色葡萄球菌 α-毒素 溶血活性 抗体,中和
  • 作者: 陆晓云 肖风丽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2-12-13
  • 出处:《中华医学遗传学杂志》 2022年第11期
  • 机构: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皮肤性病科,安徽医科大学皮肤病研究所,合肥 230032,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皮肤性病科,安徽医科大学皮肤病研究所,合肥 230032 安徽医科大学科研实验中心,合肥 230032
  • 简介:摘要目的对1例以多发性咖啡斑和幼年黄色肉芽肿为主要表现的患者及家系进行相关皮肤病基因检测。方法收集该家系的临床资料及外周血样,采用Panel靶向测序联合Sanger测序方法进行致病基因变异筛查。结果靶向测序发现先证者NF1基因第23外显子发生了一个缺失变异,通过Sanger测序进行验证,检测到与患儿及其母亲临床表现高度相关的NF1基因的新发变异c.3094delT(p.Cys1032Alafs),明确了1型神经纤维瘤(neurofibromatosis 1, NF1)的诊断,该变异位点尚未见报道。结论Panel靶向测序结合Sanger测序明确诊断了1例NF1,发现了新的基因变异位点,该方法为临床早期诊断、治疗NF1,以及该病的咨询及产前诊断提供了一定的基础。

  • 标签: 1型神经纤维瘤病 咖啡斑 幼年黄色肉芽肿 Panel靶向测序 Sanger测序
  • 简介:摘要目的本研究旨在评估杀白细胞素(Panton-Valentine leukocidin,PVL)基因与临床特征之间的关系,描述侵袭性金黄色葡萄球菌(简称金葡菌)感染临床分离株的分子生物学特征。方法收集自2016年1月至2019年12月间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引起侵袭性感染的金葡菌分离株,并使用电子病历回顾性收集对应患儿临床资料;对分离株进行多基因座序列分型和葡萄球菌蛋白A分型,并检测pvl基因携带情况。此外,使用微量肉汤稀释法检测所有分离株的抗生素最低抑菌浓度,根据金葡菌分离株是否携带pvl分为pvl+和pvl-两组,使用成组t检验及Mann-Whitney U检验比较两组临床资料;使用χ2检验比较两组分离株药物敏感性。结果研究期间共收集到127例侵袭性金葡菌感染病例,pvl+组患儿的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计数、CRP高于pvl-组(P=0.001、P=0.001、P=0.005)。pvl携带率为44.9%,在57例pvl+致病株中,64.9%(37/57)为MRSA感染。pvl-分离株的多重耐药率高于pvl+分离株(70% vs. 49.12%,P=0.02)。结论在侵袭性金葡菌感染中,pvl与患儿炎症指标升高有关;临床分离株中pvl阳性率较高,且pvl-金葡菌多重耐药率较高。

  • 标签: 金黄色葡萄球菌 儿童 葡萄球菌感染 杀白细胞素 预后 分子分型 毒力 药物敏感性 多重耐药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黄色肉芽肿性胆囊炎的CT与MR诊断效果。方法:将黄色肉芽肿性胆囊炎患者作为研究主要对象,患者收治时间在2015年1月-2022年6月之间,其中38例患者实施MR诊断作为观察组,56例患者开展CT诊断作为对照组,分析并且对比两组各项指标。结果:观察组诊断符合率(阳性37例、阴性1例)明显高于对照组的数据所占比(P<0.05);观察组误诊率和漏诊率均低于对照组的数据(P<0.05);观察组敏感度和特异度均高于对照组(P<0.05);黄色肉芽肿性胆囊炎CT征象以增厚的胆囊壁内存在多发不强化的低密度结节作为主要表现;在MRI征象中,增厚胆囊壁内见T2WI高信号结节,增强后结节无强化。部分病例增强后可见明显强化的完整黏膜线。结论:黄色肉芽肿性胆囊炎的CT与MR诊断对比中,后者的诊断符合率、准确性更高,能够有效明确疾病。

  • 标签: 黄色肉芽肿性胆囊炎 CT MR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分析超声造影对黄色肉芽肿胆囊炎与胆囊癌的鉴别价值。方法:选取于2020年1月至2022年1月,至我院接受胆囊检查的患者,共100例,作为本次研究对象。按照电脑盲选的方式,将100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患组。对照组采用常规超声检查的方式进行干预;观察组采用超声造影的检查方式进行干预。对比分析对照组与观察组的诊断准确率。结果:经干预后,观察组在胆囊癌诊断准确率方面明显优于对照组,其中(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对黄色肉芽肿胆囊炎的诊断对比中,(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超声造影在胆囊癌的鉴别中具有更为优良的准确性,对黄色肉芽肿胆囊炎最终的确诊,仍需要手术或穿刺活检行病理检查。

  • 标签: 超声造影 胆囊炎与胆囊癌的鉴别 诊断准确率
  • 简介:【摘 要】目的:测定蒙药制剂清心沉香八味散中羟基红花黄色素A的含量。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本实验采用GRACE C18柱(250mm×4.6mm,5μm)及Thermo Hypersil C18柱(250mm×4.6mm,5μm)。流动相:甲醇-乙腈-0.7%磷酸(加1.5%三乙胺)(18:2:80)为流动相;流速 1.0ml•min-1;检测波长 403nm;柱温为 35℃。结果:羟基红花黄色素A对照品在0.08877~1.77542μg范围内浓度与峰面积线性关系良好(r=0.99998),加样回收率平均值为93.3%,RSD=2.0%(n=9)。结论:该方法简便、灵敏度高、准确性和稳定性好,可用于清心沉香八味散的质量提升。

  • 标签: 清心沉香八味散 羟基红花黄色素A 高效液相色谱法
  • 简介:摘要:目的 回顾分析使用达托霉素治疗金黄色葡萄球菌血流感染的临床疗效与安全性。方法 收集了我院2019-2022年使用达托霉素治疗金黄色葡萄球菌血流感染的7例患者,评估治疗效果与安全性 结果 达托霉素治疗金黄色葡萄球菌血流感染的有效率为85.7%,治疗前后白细胞数和C反应蛋白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标签: 达托霉素 金黄色葡萄球菌 血流感染
  • 简介:摘要手术部位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ethicillin resistant Staphylococcus aureus,MRSA)感染是患者和外科医师无法逃避的问题,且近年来外科术后MRSA感染有逐年增多趋势,但关于MRSA感染预防方面的研究相对较少。目前,已证实对外科术前患者实施筛查和去定植方案能有效减少手术部位的MRSA感染。现从MRSA的毒力、定植情况、术前筛查和去定植等方面进行综述,以期为临床提供参考及借鉴。

  • 标签: 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 筛查 去定植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成人眼眶黄色肉芽肿病(AOXGD)伴泪腺反应性淋巴组织增生的临床病理学特点。方法回顾性病例系列研究。收集2002年1月至2021年12月于天津市眼科医院诊治的5例伴有泪腺肿大的AOXGD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所有患者均同时切除眶周和泪腺病变。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方法检测眶周和泪腺病变中IgG4和IgG蛋白表达情况,分析患者临床表现、影像学和组织病理学特点,探讨IgG4在AOXGD疾病中的作用。结果患者中女性4例,男性1例,年龄39~77岁,平均年龄53.8岁。成人黄色肉芽肿3例,成人眼周黄色肉芽肿合并哮喘型1例,坏死性黄色肉芽肿1例。5例均双眼发病,表现为眼睑肿胀,其中2例眼睑皮肤呈黄色或淡黄色。影像学检查显示病变主要位于眼睑及皮下组织、眶前部和泪腺。组织病理学特征为眶周病变中可见大量泡沫细胞和典型的Touton巨细胞,伴有不同程度的纤维化,1例坏死性黄色肉芽肿同时伴有明显的纤维素性坏死;泪腺病变表现为不同类型的反应性淋巴组织增生性病变,其中2例为IgG4相关性疾病(IgG4-RD),2例为滤泡状淋巴组织增生,1例为灶状淋巴组织增生。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显示,4例泪腺和眶周病变组织中IgG4阳性。1例成人眼周黄色肉芽肿合并哮喘型患者血清IgG4等免疫学指标异常。3例经手术切除病变组织后,辅助糖皮质激素或免疫抑制剂治疗,2例行单纯手术切除。随访1.5~10.0年,1例失访,其余4例均未复发。结论AOXGD伴泪腺反应性淋巴组织增生罕见,眶周病变以泡沫细胞和Touton巨细胞增生为主要特征,个别病例的泪腺病变表现为IgG4-RD。

  • 标签: 眶疾病 肉芽肿 泪器 淋巴组织增殖性疾病 免疫球蛋白G4相关疾病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儿童血液感染(BSI)金黄色葡萄球菌(SA)分离株的分子特征、毒力基因及耐药性,以进一步了解血流感染患儿分离SA的分子流行病学特征。方法收集2016—2021年上海市儿童医院临床血流感染患者的53株SA,采用仪器法和纸片法检测细菌药物敏感性,采用聚合酶链反应技术检测SA的32种毒力基因;并进行多位点序列分型、葡萄球菌蛋白A(spa)分型及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菌株的葡萄球菌盒式染色体(SCCmec)分型。计数资料采用χ²检验或Fisher确切检验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53株SA菌株中,MRSA分离率达50.94%(27/53),ST398-t034-SCCmecⅤ(6/27,22.22%)和ST59-t437-SCCmecⅣ(4/27,14.81%)是MRSA分离株最常见的克隆型;甲氧西林敏感的金黄色葡萄球菌(MSSA)分离率达49.06%(26/53),以ST22-t309(3/26,11.54%)和ST7-t091/t1685(各2/26,7.69%)为流行分型。53株SA均携带≥6个毒力基因,33株菌株(62.26%)携带≥10个毒力基因,其中18株MSSA(69.23%)和15株MRSA(55.56%),pvl基因在MSSA的携带率高于MRSA(12/26,33.33%比6/27,22.22%;χ²=3.382,P=0.065),sasX仅在MRSA中检出(4/53,7.55%)。53株SA对青霉素、红霉素和克林霉素耐药率分别为98.11%、49.06%和41.51%,MRSA对常用抗菌药物的耐药率普遍高于MSSA。结论儿童血流感染MRSA分离率较高,ST398-t034和ST59-t437是其最常见的克隆型。儿童BSI-SA毒力基因携带率较高,毒力基因pvl在MSSA中的携带率高于MRSA,sasX仅在MRSA中检出。儿童BSI-SA的耐药现状及毒力基因特征应引起临床重视。

  • 标签: 葡萄球菌,金黄色 血流感染 儿童 分子生物学 毒力因子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羟基红花黄色素A对耳鸣大鼠下丘神经递质γ-氨基丁酸(GABA)和谷氨酸(Glu)水平的影响。方法采用水杨酸钠诱导联合饮水抑制法建立大鼠耳鸣模型,大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正常组、模型组、卡马西平组(5 mg/kg)、羟基红花黄色素A组(20 mg/kg)。腹腔注射给药15 d后,记录各组条件反射消退时间,检测不同声音频率(4、12、20、28 kHz)下大鼠听性脑干反应(ABR)阈值,采用液质联用法检测大鼠下丘GABA、Glu含量。结果与模型组比较,羟基红花黄色素A组条件反射消退时间[(3.55±0.69)d比(1.83±0.58)d]延长(P<0.01);在4、12、20、28 kHz声音频率下,羟基红花黄色素A组ABR阈值降低(P<0.01);羟基红花黄色素A组大鼠下丘GABA水平[(2.25±0.26)μmol/g比(1.96±0.19)μmol/g]升高(P<0.05),Glu水平[(2.95±0.34)μmol/g比(3.71±0.39)μmol/g]降低(P<0.01)。结论羟基红花黄色素A可改善水杨酸钠所致大鼠耳鸣症状,可能与恢复听觉中枢兴奋性和抑制性递质的平衡有关。

  • 标签: 羟基红花黄色素A 耳鸣 γ-氨基丁酸 谷氨酸 大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