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 要:半个世纪以来,钛已成为人类骨植入物的首选材料,并应用于医学,尽管它具有优异的机械强度,可以实现高度的生物安全性,它仍存在弹性模量大、与人体骨骼结构不一致、易发生生理腐蚀等缺点。国外科学家正在寻找更理想的生物成分,于是出现了多孔。生物医用多孔由于其优异的耐腐蚀性、良好的可塑性、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和功能性,显示出比钛更强大的优势,因此引起了众多研究者的关注和深入研究。

  • 标签: 多孔钽 口腔临床 种植体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宫颈蜕息肉的已经成为孕期女性比较常见的一种疾病,蜕息肉即蜕脱垂,主要形成原因是在孕早期HCG高峰时期,在激素水平的影响下子宫蜕呈现高度水肿、增生的改变,以致使子宫蜕脱出[1]。现病例较前多发,对此病的研究也较前更加深入,此文章将为诊断及处理提供一定的依据。

  • 标签: 蜕膜息肉 诊治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肾方结合西医常规疗法治疗原发性性肾病(IMN)脾肾气虚证临床疗效,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将符合入选标准的2018年1月-2021年1月本院62例IMN患者,采用简单随机分组法分为2组,每组31例。对照组予以激素+环磷酰胺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口服肾方。2组均连续治疗6个月。分别于治疗前后进行中医证候评分,采用ELISA法检测BUN、SCr、胱抑素C(Cys-C)、抗磷脂酶A2受体抗体(PLA2R)和E-钙黏蛋白(E-cadherin,EC)水平,免疫比浊法检测血清补体C1q;收集24 h尿液,采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进行24 h尿蛋白定量检测,记录治疗期间的不良反应,评价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3.55%(29/31)、对照组为74.19%(23/31),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29,P=0.038)。治疗后,观察组下肢浮肿、乏力纳差、面色无华评分及总分低于对照组(t值分别为10.07、10.80、4.34、4.57,P值均<0.001);血清Cys-C水平[(0.51±0.05)mg/L比(0.55±0.06)mg/L,t=2.85]、24 h尿蛋白定量[(0.95±0.19)g比(1.38±0.23)g,t=13.32]低于对照组(P<0.01);血清PLA2R[(17.53±1.84)Ru/ml比(19.62±2.05)Ru/ml,t=4.22]、EC[(2.74±0.26)μg/L比(3.05±0.37)μg/L,t=3.82]及补体C1q[(152.34±15.62)mg/L比(169.33±16.77)mg/L,t=4.13]水平低于对照组(P<0.01)。治疗期间,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2.90%(4/31)、对照组为16.13%(5/31),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13,P=0.781)。结论肾方结合西医常规疗法可有效减少IMN脾肾气虚证患者的蛋白尿,提高临床疗效,其作用机制可能与降低尿蛋白及补体C1q、PLA2R、EC水平有关。

  • 标签: 肾小球肾炎,膜性 膜肾方 补体C1q 抗磷脂酶A2受体 E-钙黏蛋白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皮瓣加3D打印微孔钛()假体治疗下肢软组织缺损伴大段骨缺损的治疗效果。方法2019年1月-2020年12月,收治2例足背软组织大面积缺损伴大段跖骨骨缺损,4例小腿软组织缺损伴大段胫骨骨缺损的患者,软组织缺损面积5.0 cm×8.0 cm~15.0 cm×10.0 cm,骨缺损长度3.8~7.0(平均5.75) cm。一期先用万古霉素骨水泥填充跖骨骨缺损或胫骨骨缺损,同时2例足部采用吻合血管的股前外侧皮瓣(ALTF)修复软组织缺损,4例小腿采用局部筋膜皮瓣转位修复,皮瓣大小6.0 cm×8.5 cm~16.0 cm×11.0 cm。术后2~7个月,采用个体化设计的微孔假体(微孔钛5例、微孔1例)修复骨缺损。术后观察伤口愈合情况、跖骨及胫骨骨断端与3D打印微孔钛()假体骨整合情况及行走情况。随访6~25(平均12.7)个月。结果5例患者伤口愈合良好,术后2个月开始站立,3个月开始扶拐行走,5~6个月脱拐行走;骨整合良好;1例糖尿病患者术后3个月足部伤口感染,微孔钛假体取出并更换万古霉素骨水泥后,伤口愈合,恢复行走。结论皮瓣加3D打印微孔钛()假体治疗下肢软组织缺损伴大段骨缺损,是一种有效的、促进患者更早下地的方法,其远期疗效需要进一步观察,如何降低假体感染率需要进一步探索。

  • 标签: 外科皮瓣 假体 3D打印微孔钛(钽) 下肢 软组织缺损 骨缺损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作者: 张新媛 邱冰洁 王艳红 李志清 曾依云 陈晓思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2-12-13
  • 出处:《中华实验眼科杂志》 2022年第06期
  • 机构: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 北京同仁眼科中心 北京市眼科学与视觉科学重点实验室,北京 100730,中国医学科学院基础医学研究所流行病与卫生统计学系,北京 100005,天津医科大学眼科医院 天津医科大学眼视光学院 天津医科大学眼科研究所 国家眼耳鼻喉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天津市分中心 天津市视网膜功能与疾病重点实验室,天津 300384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正常人脉络厚度的分布情况并界定肥厚型脉络的诊断值。方法采用横断面研究设计,对2018年4月至2021年6月在北京同仁医院招募的肥厚型脉络谱系疾病(PCD)以及正常人研究队列中正常者230人446眼进行脉络厚度分布分析,并选取其中屈光度、年龄及性别与PCD组匹配者199人382眼进行似然比分析。纳入PCD患者274例314眼作为PCD组,包括中心性浆液性视网膜脉络病变患者133例149眼、息肉样脉络血管病变患者81例95眼、新生血管性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患者60例70眼进行肥厚型脉络的诊断界值研究。所有受试者接受视力、眼压、裂隙灯显微镜、扩瞳眼底检查和彩色眼底照相;采用扫频源光相干断层扫描成像技术采集黄斑区9 mm×9 mm范围B扫描图像,用仪器自带TABS软件获取早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干预研究分区的黄斑中心凹下脉络厚度(SFCT)值;采用Pearson线性相关分析、Spearman秩相关分析评估SFCT与年龄和屈光度的相关性;采用多重线性回归模型分析SFCT的影响因素;采用似然比检验界定校正年龄及屈光度后肥厚型脉络的诊断值。结果Pearson线性相关分析显示,正常眼SFCT与年龄呈负相关(r=-0.34,P<0.001),男性及女性正常人SFCT与年龄均呈负相关(r=-0.43,P<0.001;r=-0.38,P<0.001)。Spearman秩相关分析显示,近视度数与SFCT呈弱正相关(rs=0.19,P<0.001)。多重线性回归分析显示,年龄和屈光度是正常人SFCT的影响因素(均P<0.001)。20~39岁组、40~59岁组、60~79岁组、≥80岁组正常人肥厚型脉络的临界诊断值分别为320~330、330~340、250~275、200~225 μm。正常人20~39岁、40~59岁和≥60岁组中肥厚型脉络的占比分别为14.71%(10/68)、24.48%(47/192)和28.89%(55/184),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170,P=0.046;LR=6.579,P=0.037),其中≥60岁组占比明显高于20~39岁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982,P=0.014;LR=6.479,P=0.011)。结论正常人不同年龄中肥厚型脉络的分布特点不同,年龄和屈光度是SFCT变化的独立影响因素。

  • 标签: 肥厚型脉络膜疾病 脉络膜厚度 扫频源光相干断层扫描技术 似然比检验 正常人 诊断界线值
  • 简介:摘要滑肉瘤是一种具有间叶和上皮双相性分化的恶性肿瘤,在细胞遗传学上存在X与18号染色体的特异性易位,滑肉瘤可发生在任何部位,发生于颞下窝部位则罕见。根据组织学形态可分为双相分化型、梭形细胞型、单相上皮型和低分化(圆形细胞)型四型,其中单相上皮型、低分化型是较为少见的亚型。本文报道1例颞下窝滑肉瘤,经确诊后行肿瘤边缘广泛切除,术后随访6个月未复发。

  • 标签:
  • 简介:摘要息肉状脉络病变(PCV)目前被归类为新生血管性年龄相关性黄斑病变(nAMD)的一个亚型,但PCV的临床表现和治疗预后与nAMD有显著差异。鉴于PCV在亚洲人群中有较高的发病率,眼底专家推行了多项随机对照临床试验用于研究针对PCV的有效和经济适用的治疗方案,并为PCV患者的诊治提供1级循证医学证据。本文从PCV治疗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入手进行探讨,希望对未来治疗该疾病的方向引发一些思考。

  • 标签: 脉络膜疾病 兰尼单抗 受体,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光化学疗法 随机对照试验(主题)
  • 简介:摘要报道1例皮肤化生性滑囊肿。患儿男,14岁,因额部囊性肿物6月余就诊。皮损组织病理示真皮内囊腔样结构,囊腔内见宽带状绒毛状突起,囊壁由类似增生性滑的多种细胞结构组成,部分区域覆盖纤维蛋白样透明结缔组织,而部分区域高度细胞化,排列着多层上皮样细胞和梭形细胞。免疫组化示上皮样细胞及梭形细胞弥漫表达波形蛋白和组织细胞标记CD68,细胞角蛋白及平滑肌肌动蛋白表达阴性。结合临床表现和病理结果,诊断为皮肤化生性滑囊肿。

  • 标签: 滑膜囊肿 化生 皮肤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 此次对内界剥除联合玻璃体腔注射曲安奈德治疗特发性黄斑前临床疗效进行详细分析。方法 对本院2021年2月-2022年6月期间收治的80例80只眼特发性黄斑前患者进行研究分析,平均分为两组(A组为参照组,B组为研究组)A组对患者采用内界剥除术进行治疗,B组在A组基础上采用玻璃体腔内联合注射曲安奈德治疗,观察并记录两组患者在治疗前后矫正视力和黄斑中心视网膜的厚度的不同,然后比较其临床效果。结果  A组和B组患者在治疗前无论是矫正视力还是黄斑中心视网膜的厚度均无显著差异,且P>0.05,然而,治疗一个月、治疗三个月、治疗半年随访结果显示,B组患者矫正视力均大于A组患者,且时间越长矫正视力差越大,同时B组患者黄斑中心视网膜厚度均小于A组患者,同样时间越长厚度差越大,P

  • 标签: 特发性黄斑前膜 内界膜剥除联合 玻璃体 曲安奈德 注射治疗 矫正视力 视网膜
  • 简介:摘要:随着科学经济的不断发展,人民的生活质量不断提高。过量摄入糖份高的食品导致牙齿过早的损坏。因此,牙科在义齿领域不断发展。本文涉及到用于义齿的氧化锆的染色,公布了氧化锆泡浸上色染色工艺,该工艺包含对氧化锆开展预烧结的流程。破碎提早烧结的氧化锆后,添加球磨机碾磨。把氧化锆渗入染液中。用紫外线灭菌灯晾晒。在持续高温下烧结。本技术支持下的氧化锆染色工艺营销推广时间较短,可以得到贴近当然牙颜色的氧化锆,提升生产率,合适工业化生产,为工程项目运用提供了理论分析。

  • 标签: 义齿 氧化锆 染色处理
  • 简介:摘要:目的 了解虾青素油对实验小鼠抗氧化功能的辅助增强作用。方法 动物实验设3个剂量组(12.5、25.0和75.0mg/kg·bw)和1个溶剂对照组,观察虾青素油对老龄小鼠抗氧化功能的影响。结果 在试验初始、中期、末期,3个剂量组的小鼠体重及增重与对照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试验末期各剂量组小鼠血清中蛋白质羰基含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与对照组比较,高剂量组的丙二醛(MDA)含量降低、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力增加、谷胱甘肽(GSH)含量升高。结论 来源于雨生红球藻的虾青素油,对实验动物有抗氧化功能。

  • 标签: 抗氧化实验 老龄小鼠 氧化应激 动物实验
  • 简介:[摘要] 糖尿病肾病(DN)是一种由糖尿病引起的发生于肾微血管的病变,这种严重影响糖尿病患者生存质量的疾病,发病率逐年攀升。在实验研究及临床诊疗中发现氧化应激与DN的病理生理学密切相关。活性氧是氧气代谢的产物之一,在细胞信号、衰老和退化性疾病等过程中至关重要。无论是活性氧生成量增加还是抗氧化剂活性降低,都可能导致过多的氧化应激和随后的组织损伤。肾脏细胞对所供给的氧含量十分敏感,在高糖状态下,活性氧物质介导的损伤可以影响肾小球毛细血管及肾小管管状结构。随着葡萄糖过滤的增加,导致管状细胞与葡萄糖形成一种负载状态,导致能量传递障碍并加速氧化应激反应。本文通过探讨氧化应激在DN发病机制中的作用,并分析糖尿病中氧化应激的来源,猜测抗氧化剂对DN会起到一定的保护作用。以期通过抗氧化的治疗手段获得更好的DN治疗方案,并为糖尿病的治疗提供一定思路。

  • 标签: [] 糖尿病肾病 氧化应激 抗氧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