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33 个结果
  • 简介:听说地中海饮食被证实对心脏十分好,真的是这样吗?追溯到60年前的研究已经得出饮食影响心脏病发作、中风和其他由动脉粥样硬化(动脉血疾病)所致的情况的比率。这些研究显示地中海饮食——富含橄榄油、水果、蔬菜、坚果和鱼类,低摄入红肉和加工肉类,以及适量的芝士和红酒——血管性疾病的发生率较低。

  • 标签: 地中海饮食 心脏病发作 血管性疾病 动脉粥样硬化 动脉血 橄榄油
  • 简介:摘要麻黄与麻黄根药效上存在着本质的差别,但是现在药房好多饮片还是会混淆。

  • 标签: 麻黄 麻黄根 功效差异
  • 简介:

  • 标签:
  • 简介:目的测定男性与女性患者七氟烷吸入诱导下气管插管的半数有效浓度(MAC-EI50)并进行统计学比较。方法择期全麻患者,男性组(M组)31例,女性组(F组)35例,呼吸回路进行七氟烷预充后行肺活量法面罩吸入,调节七氟烷吸入浓度,进行序贯法吸入,首例患者设定浓度为4%,待气体浓度吸入(Fi)与呼出(Ft)均接近或达到设定的目标浓度(Fi/Ft=1)时,静脉注射芬太尼3μg/kg+维库溴胺0.15mg/kg,2min后进行气管插管,采用插管反应作为判断指标,出现7个交叉点(有效浓度-无效浓度)达到试验终点。结果M组七氟烷的MAC-EI50为3.021(1.8MAC),其95%的可信区间CI为(2.208,3.520)。F组七氟烷的MAC-EI50为2.744(1.6MAC),其95%的可信区间CI为(2.358,3.093)。两组间进行u检验,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性别也是影响气管插管时气体麻醉的MAC值的一个因素,男性的MAC-EI50明显高于女性。

  • 标签: 麻醉药 吸入 性别因素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年龄对无冠心病证据高脂血症患者左心室心肌功能的影响。方法无冠心病证据高脂血症患者根据年龄分为两组年龄<40岁组(组1,n=30)和年龄>40岁组(组2,n=30例),所有患者均接受传统二维彩色多普勒超声心动图、脉冲波组织多普勒成像及背向散射积分检查。结果与组1比较,组2E/A、Ea/Aa比值明显降低(P<0.05),E/Ea比值增高(P<0.05);背向散射积分参数(循环周期变量指数)CV-IBS明显降低(P<0.05)。结论无冠心病证据高脂血症患者左心室心肌功能存在年龄相关性差异

  • 标签: 高脂血症,彩色多普勒心肌成像,背向散射积分,年龄
  • 简介:目的对直肠癌miRNA表达谱进行初步研究,以期发现在直肠癌发生过程中与直肠腺瘤miRNA的差异表达谱,并预测可能受其调控的靶基因。方法选择2011年1~3月于解放军第306医院肠镜检查的直肠癌及直肠腺瘤进行检测,筛选直肠癌、直肠腺瘤组织差异表达的miRNA,并运用生物信息软件分析其靶基因。结果通过miRNAs芯片检测,发现直肠腺癌与直肠腺瘤相比,上调的miRNA34种,下调8种。预测ZFHX4可能为miR-375的靶基因,预测SMAD2等可能为miR-18a的靶基因。结论与直肠腺瘤相比,直肠腺癌有其特异的miRNA表达谱,miRNA在直肠癌的发生中可能起到重要作用。

  • 标签: 直肠肿瘤 微RNAS 寡核苷酸序列分析 基因表达谱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和掌握临床上治疗不同程度空腔粘连的方法策略以及预后分析。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2010年期间来我院就诊的宫腔粘连患者中14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国际中分类标准对所要研究的对象进行分类。采用宫腔镜电切术对宫腔粘连患者实施治疗。术后对患者进行2-3个月经周期的护理以及二探观察,并对其中患者进行随访观察,分析不同程度的宫腔粘连患者最佳的治疗方案以及经治疗后存在的差异。结果在140例宫腔粘连患者中有135例宫腔患者有既往刮宫史,比例为96.4%。轻度宫腔粘连患者有29例,占20.7%,中度宫腔粘连患者有16例,占11.4%,中重度宫腔粘连患者有89例,占63.6%,重度宫腔粘连患者有6例,占4.3%。术后观察到所有宫腔粘连患者有10例患者月经量增多,约为7.2%。月经量没有明显变化宫腔粘连患者有7例,约为5%,月经量恢复正常有110例,占78.6%,月经量减少的患者有13例,占9.3%。通过电话、电子邮件多种方式对140例宫腔粘连患者中85例患者进行随访观察(随访率为60.7%),有73例宫腔粘连患者的月经周期正常,约为85.9%,有10例患者的月经周期紊乱,约为11.8%,有2例患者处于闭经状态,占2.4%。结论从以上资料可以看出有过刮宫史的患者患有宫腔粘连的概率要高的多,不同程度的宫腔粘连患者均可通过宫腔镜电切术进行治疗,重度的宫腔粘连患者经治疗后治疗效果不太明显,它的预后较其它程度的宫腔粘连患者差,因此对有过刮宫史的妇女要注意防止宫腔粘连等妇科疾病的发生。

  • 标签: 宫腔粘连 二探观察 随访观察 宫腔镜电切术
  • 简介:摘要近年来,随着教学改革中等职业教育医学模式不断的转变,使临床护理教学、护理技能的适用性、灵活性等方面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也是对护生临床适应能力的一个新挑战。总结多年的临床与教学经验的研究结果表明,妇产科护理教学与临床实践之间由于各种差异,从而出现了护生课堂教学知识和技能应用与临床实践的脱节现象,不利于护生的临床实习和工作。因此,分析差异,探讨对策十分必要.这样才能不断改进和完善临床护理教学,以满足临床实践要求。

  • 标签: 临床实践 妇产科教学 差异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异位妊娠腹腔镜治疗和化学药物治疗的近、远期疗效差异。方法选择于2010年5月~2011年7月在我院治疗的异位妊娠患者76例,分为腹腔镜治疗组和化学药物治疗组,每组38例,腹腔镜治疗组以电视摄像系统、全自动充气机、手术腹腔镜、内凝器、高频电凝器、冲洗系统进行腹腔镜保守治疗;化学药物治疗组采用MTX-MF方案,用0.1mg/kgCF与1mg/kgMTX进行隔日1次肌内注射,共计4次,8天一个疗程;对比两组患者的住院天数、术后腹痛、再次同侧异位妊娠情况、再次宫内妊娠情况、出院时的HCG值。结果腹腔镜治疗组平均住院天数为9.62±2.4天,出院前HCG为295±233U/L,有一例持续性异位妊娠,HCG正常,但于术后第12天突发腹痛,行患侧输卵管切除,出院后再次宫内妊娠24例,再次同侧异位妊娠5例;化学药物治疗组平均住院天数为18.52±9.44天,出院前HCG为566±409U/L,再次宫内妊娠14例,再次同侧异位妊娠8例。结论与化学药物治疗相比,腹腔镜治疗异位妊娠具有住院时间短、疗效快、再次宫内妊娠率高并发症少的优点,值得推广,但其对再次同侧移位妊娠没有明显的预防效果。

  • 标签: 福异位妊娠 腹腔镜治疗 化学药物治疗 差异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血常规检测中静脉血与末梢血WBC、RBC、PLT三个项目在数值上的差异以及不同检测时间的差异。方法收集2013年1月至2013年7月来我院体检的300名健康人的静脉血和末梢血进行分析,以及静脉血和末梢血在0min、10min、30min检测时的差异。结果静脉血和末梢血检测WBC、RBC、PLT间存在明显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静脉血3个时间点的数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而末梢血30min时白细胞、血小板检测结果与10min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与0min时检测结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血常规检测中选用静脉血检测结果更为理想,能够更好保证血细胞检测的准确性和重复性。

  • 标签: 血常规 静脉血 末梢血
  • 简介:分析慢性移植肾肾病(CAN)患者与移植物功能稳定肾移植受者外周血基因表达差异,探索CAN免疫致病机制。从GEO数据库获取GSE12187和GSE22229两个肾移植受者外周血的基因芯片表达谱数据集,选取其中13个CAN样本为实验组,15个移植物功能稳定的样本为对照组。以SAM筛选两组样本的差异表达基因。应用DAVID及GENECODIS网络工具对差异基因进行功能富集分析。通过Cytoscape软件的MiMI插件进行差异基因的蛋白质-蛋白质相互作用(PPI)网络分析。SAM筛选出上调基因168个,下调基因141个。基因富集结果显示,上调基因主要为调控转录和翻译过程的基因,而下调基因参与广泛信号传导通路以及基因表达的调控。Cytoscape软件的PPI分析筛选出19个CAN相关核心基因。CAN患者与移植肾功能稳定受者的免疫功能状态存在显著差异;CAN致病机制涉及免疫细胞复杂的基因表达调控及细胞增值、凋亡、迁移等广泛的信号传导通路变化;免疫细胞在基因的转录、RNA加工、翻译及蛋白质代谢等环节的改变可能在CAN的致病中发挥了关键作用;TAGAP、EIF3F、NUDT21、PAPOLA、RPL等CAN核心基因的免疫调控机制需要深入探索。

  • 标签: 肾移植 慢性移植肾肾病 基因表达谱 基因富集 蛋白质相互作用
  • 简介:在本章内容中我们将针对男女间不同的体昧做出详细解读体昧的产生是由于皮脂分泌过旺导致的尤其男性更需要应对皮脂分泌过旺的问题女性则需要应对出汗的问题但是随着年龄的增加男女都会产生体昧这一点倒没很大区别

  • 标签: 美容 化妆品 品牌 护肤品
  • 简介:摘要目的探索早产儿血常规与足月儿血常规间的差异,有效指导早产新生儿的诊断和治疗。方法把剖宫产与阴道产的早产儿202例分为早产组,把足月产的新生儿305例作为足月产组,采集末梢血,然后进行血常规检查,比较血常规项目中的13项指标。结果在血常规值上,早产儿与正常足月新生儿是没有明显性别差异的;但是在血常规上,早产儿与足月新生儿有明显差异,除了红细胞计数早产儿与足月早产儿相比较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外,其余的各项指标差异都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早产儿与足月新生儿在经过末梢血血常规检查时,检验结果是有一定的差异的,除了红细胞计数早产儿与足月早产儿相比较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之外,其余的各项指标差异都有统计学意义。所以我们对早产儿血常规与足月儿血常规的统计和比较是十分必要的。

  • 标签: 足月儿 早产儿 血常规差异 探讨
  • 简介:目的分析国内外烟酸缺乏症发病原因新进展,及在我国的发病特点。方法回顾性研究1例85岁烟酸缺乏症患者的临床特点及发病原因,比较该患者治疗前后病情变化,并与国内外病例比较。结果病例符合烟酸缺乏症的诊断,对应治疗效果明显。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发病年龄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其主要病因不同相关。结论提高对烟酸缺乏症主要病因及临床表现的掌握,详细了解病史,并仔细观察病情变化是减少误诊、漏诊的关键。

  • 标签: 烟酸缺乏症 病因 临床特征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KI67及TK1(thymidinekinase1)对不同宫颈病变细胞增殖活性判断的参考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化法检测KI67及TK1在宫颈炎、CIN(cervicalintraepithelialneoplasia,CIN)、宫颈癌组织中的表达。结果KI67及TK1在宫颈炎、CIN、宫颈癌组织中的表达具有差异显著性,TK1不同强度的阳性例数在CIN各级别及各期宫颈癌中有差异显著性,而KI67却没有。结论TK1的表达比KI67更能准确反映肿瘤细胞的增殖活性,对宫颈病变进展及预后判断更有价值。

  • 标签: 细胞增殖活性 KI67 TK1
  • 简介:摘要目的探索宫颈癌患者与健康人群的血清蛋白质谱差异,寻找能够帮助鉴别诊断宫颈癌的候选血清蛋白标志物。方法收集73例宫颈癌患者和56例健康人的血清标本,随机分为训练组(56例宫颈癌和36例健康人)与测试组(17例宫颈癌和2O例健康对照)。结果宫颈癌组和健康对照组的血清蛋白质谱存在14个差异显著的蛋白峰,以质荷比分别为3957、4289、4964、5912、8519、8929、9272和21360的8个差异蛋白构建决策树分类模型,鉴别宫颈癌与健康对照组的敏感性为8243(61/4),特异性为83.33(30/36),准确性为82.73(91/110),结论宫颈癌与健康人群的血清蛋白质谱存在差异,SELDI-TOF-MS技术筛选出的血清差异蛋白有助于宫颈癌的鉴别诊断。

  • 标签: 宫颈癌 蛋白质组学 血清蛋白质 诊断
  • 简介:摘要目的对比经阴道超声检查法(TVS)与经腹部超声检查法(TAS)在妇产科的诊断价值。方法对189例妇产科患者做经阴道超声(TVS)检查,并与经腹部超声(TAS)检查做对比分析,总结两者的阳性检出率。结果经阴道超声检查(172/189)阳性检出率91%,经腹部超声检查阳性检出率为57%(108/189)。结论经阴道超声检查法对盆腔脏器中病变能获得更多的诊断信息,对于正常和异常妊娠以及妇科疾病的诊断,特别是细微病变具有极高的诊断价值。

  • 标签: 经阴道超声检查 妇产科 诊断水平
  • 简介:摘要目的对比分析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与胶体金标法检测HBsAg的结果差异。方法对310例病人血标本分别用ELISA与胶体金试纸条检测HBsAg,并对阳性率进行比较,观察两种方法的结果差异。结果310例标本用ELISA检测HBsAg,其中阳性30例,阳性率为9.68%;用胶体金标法检测,阳性28例,阳性率为9.03%。二者经χ²检验,显示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两种方法均为检测HBsAg的有效方法,胶体金标法操作简单、快捷方便,可用于急诊及健康人群的筛查,并可与ELISA相互验证;ELISA适用于检验科常规检查。

  • 标签: 酶联免疫吸附法 胶体金标法 HBsAg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不同民族腰硬联合麻醉(CSEA)用于剖宫产时布比卡因用药量的差异,不同民族,不同的剂量对剖宫产患者麻醉起效时间、脊麻平面、运动阻滞程度、麻醉效果、并发症等方面的影响。方法选择ASAⅠ~Ⅱ级剖宫产妇120例,随机分成三组各40例,均采用CSEA麻醉,穿刺成功后蛛网膜下腔分别注入A组(汉族)注入0.75%布比卡因1.2ml(9mg),B组(蒙古族、哈萨克族、维吾尔族)注入0.75%布比卡因1.2ml(9mg),C组(蒙古族、哈萨克族、维吾尔族)注入0.75%布比卡因1.25-1.3ml(9.375mg-9.75mg)注药速度均为20s/ml,。结果麻醉起效时间、脊麻平面、运动阻滞程度A组和C组无显著差异,两组间麻醉效果、低血压、恶心呕吐、呼吸困难、术后头痛发生率无差异,同B组有显著差异。结论剖宫产麻醉不同民族相同剂量麻醉麻醉效果有差异,少数民族布比卡因用量要高于本地区汉族产妇。对偏远地区少数民族产妇要实施个体化的麻醉。

  • 标签: 腰硬联合麻醉 剖宫产 不同民族 用药量 差异性
  • 简介:目的探讨窄带显像膀胱镜能否减少膀胱肿瘤手术前后病理核分级的差异.方法采用WHO/ISUP2004病理分级标准并结合临床情况,对205例膀胱肿瘤术前活检病理、术后病理分级等进行分析.对接受保留膀胱手术的患者进行随访并观察膀胱肿瘤复发情况.结果白光膀胱镜组109例,术前G023例,G160例,G222例,G34例;术后G015例,G141例,G231例,G322例;活检低估51例(46.8%),高估7例(6.4%),一致51例(46.8%).窄带显像膀胱镜组96例,术前G015例,G145例,G230例,G36例;术后G014例,G121例,G246例,G315例;活检低估45例(46.9%),高估14例(14.6%),一致37例(38.5%),两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单独观察G1亚组,窄带显像膀胱镜G1组低估率高于白光膀胱镜G1组(62.2%vs41.7%),窄带显像膀胱镜G1组一致率低于白光膀胱镜G1组(24.4%vs50.0%),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067,P=0.029).行白光膀胱镜者平均随访33个月(4~62个月),复发38例;行窄带显像膀胱镜者平均随访15个月(3~32个月),复发9例,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25,P=0.02).结论窄带显像膀胱镜不能减少膀胱肿瘤术前活检分级低估现象.

  • 标签: 膀胱肿瘤 窄带显像 膀胱镜 病理分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