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5
89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现代社会的生活节奏越来越快,人们所解说的压力也随之剧增。为了更好地解决人们的压力问题,正念减压疗法也随之产生。可以说,正念减压疗法对于人类来说越来越重要了。本文将从正念减压疗法的起源;正念减压疗法的体验;正念减压疗法的实践应用;正念减压疗法的思考与展望这四个角度谈一谈我对它的认知和理解。

  • 标签: 心理学,正念,减压。
  • 简介:摘要:目的:在临床老年护理教学中引入体验式教学法,研究此模式对护理专业学生学习专业课的影响。 方法:选取一个班 30人为对照组班,一个班 30人为实验班,分别应用传统式与体验教学法进行对照教学,课程结束时进行考试,并在实习结束时向实验班学生发放调查问卷。 结果:实验组教学方法理论考试成绩明显优于传统式教学方法(p﹤0.01),对学生调查问卷结果显示,赞同用此教学方法的占 97% ,认为与传统方法学习相比能提高学习效果的学生占86%,同时 77% 的学生会认为此方法可帮助提高与人交往沟通的能力,67%的学生认为可提高自己的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结论:体验式教学法有助于护生对老年护理课程的学习,可提高学生学习兴趣,锻炼学生与人的沟通表达能力,培养观察、鉴别问题的能力。

  • 标签: 老年护理 护理教学 体验式教学法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2015年中国启动了全国性的改善医疗服务行动计划(NHII),以提升医疗服务领域的患者体验。本研究旨在从患者视角提供关于医院服务质量的证据。研究设计一项全国性的横断面研究,调查覆盖了31个省(直辖市、自治区)的受访对象。研究地点中国大陆地区117家三级医院。研究对象本研究纳入分析的门诊患者为48 422例,住院患者为35 957例。主要结局指标《中国患者体验问卷》中有6个评价维度的得分,其中5个反映特定医疗服务维度状况,另加1个表示总体情况评分。结果超过80%的受访患者认为诊疗体验较好。2016—2018年,患者体验评分的稳步提升,表明NHII产生了积极影响。中国患者对临床诊疗方面的体验评价较好,而对就诊环境、医患关系和社会服务方面的体验评价相对较差。医疗机构因素,包括医院所在区域和医院类型,以及调查对象个人因素,如性别、年龄、受教育程度和职业,均是影响中国患者医疗服务体验的相关因素。在门诊和住院服务中,人文关怀均是与总体患者体验评价最为密切的关联因素。结论全国性的调查结果表明,中国患者对医疗服务总体评价是正面的。年龄较大、受教育水平较高以及稳定的就业状况,与正面的患者体验相关。区域经济发展水平越高、医疗保障水平越好、医疗服务体系协同性越强,患者体验也就越好。医患关系相关因素在改善患者体验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在农民和就诊中医的患者群体较多的地区,改善患者就诊体验,值得政策层面特别关注。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营养不良直接影响患者的治愈率、病死率及并发症的发生率[ 1]。在我国,有 30%~ 50%住院患者存在营养不良,需要临床营养支持。欧洲肠外肠内营养学会 (ESPEN)和美国肠外肠内营养学会 (ASPEN)在临床营养指南中,推荐对于营养需求不能经口满足的患者使用肠内营养 (enteralnutrition, EN)[ 2- 3]。 EN可以更好地维持胃肠粘膜的结构和功能,维持肠道完整性,促进肠道蠕动,满足了患者的生理需求,阻断了营养不良与免疫功能低下的恶性循环,更有利于患者的恢复。然而, EN使用不当可能引起腹泻、胃潴留、误吸等并发症,肠内营养泵 (enteralfeedingpump, EFP)在一定程度可降低 EN患者并发症的病发率。

  • 标签: 营养物联网 膳食新体验
  • 简介:摘要在伦敦Bethlem皇家精神病院的一间画廊里,正在展出精神健康服务使用者作品。Niamh Brooks了解到,该画廊由艺术家们建立,旨在通过艺术创作促进患者康复与福祉感。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和探讨标准化病人的心理体验,以期为训练及应用标准化病人提供有效依据。方法采用质性研究中的现象学研究法,以Colaizzi 7步法对访谈内容进行整理分析。结果标准化病人的心理体验可归纳为3个主题:对医学事业的理解;渴望付出与收获的平衡;挑战与成长。结论医护人员在标准化病人的培训与应用中需考虑其心理体验,关注其心理变化过程,给予相应的工作与情感支持。

  • 标签: 标准化病人 心理体验 质性研究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舒适护理在儿科急诊患儿就医体验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1月-12月期间我院儿科急诊收治的122例患儿进行研究,将患儿分为对照组(61例)和观察组(61例),对照组进行常规护理,观察组进行舒适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儿就医体验,如就医各项时间、就医舒适度、护理满意度等。结果:观察组在就医等待时间、输液时间、采血时间等方面都明显短于对照组,并且就医舒适度和护理满意度均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儿科急诊患儿进行舒适护理干预,能有效提升患儿就医体验效果,构建了良好的医患关系,患儿家属满意度较高,临床价值明显。

  • 标签: 舒适护理 儿科急诊 就医体验
  • 简介:摘要目的基于医院职工角色扮演,构建就医服务体验体系,并探讨其在改善医疗服务行动、提升医疗服务质量、提高患者满意度中的效果。方法通过查阅文献,构建就医服务体验体系指标。随机抽取20名医院2019年度新入职职工成立服务体验团队,基于角色扮演体验患者就医历程。采用《患者感知与期望服务质量调查问卷》收集体验人员对就医服务体验的期望值和感知值,总结在可靠性、响应性、有形性、保证性、移情性和经济性6个维度的薄弱环节。整改后,通过再次体验和患者满意度调查评价整改效果。采用配对样本t检验分别对服务体验期望值和实际感知值、问题整改前后感知值进行统计分析,采用χ2检验对患者满意度进行统计分析。结果2019年8月,体验人员在入职3周内分别在急诊、门诊和住院部各体验1周时间。统计结果显示,其对医患沟通告知、患者及时获得帮助、就医流程、获取报告时间、服务态度、患者对医护人员的信赖、就医环境和患者隐私保护方面的期望值和感知值均值差值≥0.50分。对上述问题进行为期3个月的整改后,体验者在医院可靠性、响应性、有形性、保证性、移情性维度的感知值均有提高;2019年12月较1月患者满意度也有较大提升(P<0.05)。结论基于职工角色扮演的就医服务体验体系的构建在改善医疗服务行动,提升医疗服务质量,提高患者满意度等方面有明显效果。

  • 标签: 卫生服务管理 医疗服务体验 医疗服务质量 患者满意度 角色扮演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护士情绪耗竭在职业紧张与恢复体验的中介效应,为临床护理管理提供参考。方法2019年6—8月,采用方便抽样方法选取吉林大学第一医院临床注册护士为研究对象。采用职业紧张量表(OSI-R)、Maslach工作倦怠量表通用版(MBI-GS)的情绪耗竭分量表、恢复体验问卷(REQ)进行调查,分析临床护士工作紧张、情绪耗竭与恢复体验的相关性。本研究共发放问卷560份,回收有效问卷538份,有效回收率为96.1%。结果538名临床护士OSI-R总分为(350.60±68.80)分,MBI-GS的情绪耗竭分量表总分为(22.65±7.05)分,REQ总分为(51.16±12.20)分。临床护士REQ总分及职业任务、个体紧张反应、个体应付资源维度得分与情绪耗竭分量表总分均有相关性(P<0.05)。职业紧张、情绪耗竭和恢复体验的关系模型显示,临床护士职业紧张对恢复体验的影响具有直接效应和间接效应。结论护士职业紧张、情绪耗竭与恢复体验三者之间存在一定的相关性,情绪耗竭在职业紧张和恢复体验之间起中介作用。护理管理者应为临床护士提供良好的工作环境,减少临床护士职业紧张,降低情绪耗竭水平来提升护士恢复体验

  • 标签: 护士 职业紧张 情绪耗竭 恢复体验 中介效应
  • 简介:摘要目的在苏州市推出和试点实施长期护理保险服务并对失能老人提供居家照护的基础上,探究居家照护员在照护情境中的工作体验,了解其困难与问题,探讨其真实感受并分析成因,寻找规律和总结经验,为居家照护员队伍的建设和相关部门制定有关政策提供参考和借鉴。方法采用质性研究的方法,通过观察法及半结构访谈法收集9名居家照护员在照护情境中的现场体验资料,并采用Colaizzi现象学分析法对资料进行处理和分析。结果工作负担沉重,激励机制缺乏。照护体验多元化,有成就感和快乐感,但缺乏家属信任和认同。专业培训的需求迫切,期待同伴支持。结论优化居家照护员工作环境,减轻照护负担。提高居家照护员从业待遇,积极完善相关激励机制。关注居家照护员的情感体验,帮助其适应照顾者角色。规范专业知识技能培训,提供风险评估工具,提高照护质量。

  • 标签: 长期护理 居家照护员 工作体验 定性研究
  • 简介:摘要目的系统评价ICU患者机械通气期间真实体验的质性研究。方法计算机检索The Cochrane Library、PubMed、Web of Science、Ovid、中国知网、维普和万方数据库,搜集关于ICU患者机械通气期间真实体验的质性研究,检索时限为2009年10月至2019年10月。由2名评价者根据纳入排除标准独立筛选文献、提取资料后,采用"澳大利亚JBI循证卫生保健中心质性研究质量评价标准"评价文献质量,采用汇集性整合的方法进行结果整合。结果共纳入14项研究,提炼38个完整的研究结果,归纳出7个新的类别,并得到3个整合结果:经受诸多身心不适;渴望得到支持;自我调适与反思中实现个人成长。结论机械通气期间出现的不适体验,降低了患者的舒适度,一定程度上对患者的身心健康和临床结局造成不利影响。ICU护士作为机械通气患者最直接的照顾者,应加强与患者的沟通交流,在缓解其躯体不适的同时,给予患者充分的心理支持,最终促进患者身心康复。

  • 标签: ICU 机械通气 体验 质性研究 Meta整合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肥胖患者减重代谢术后居家康复的体验,为发展减重代谢术后居家护理提供借鉴。方法2019年2—5月应用目的抽样法选取12例某三甲医院减重代谢外科行减重代谢手术的术后来院复查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描述性质性研究方法进行深入访谈并记录,采用内容分析法对资料进行整理分析。结果提炼出4个主题:承受体象变化的困扰;不断面对饮食管理的困惑;渐渐选择放弃康复运动;感受到情绪波动,求医路的辛苦和内心有所期望。结论医护人员应重视减重代谢手术患者术后居家康复的真实感受,对于康复过程中出现的健康相关问题和不同的心理状态应加强院外的专业支持,提供规范的居家护理服务,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 标签: 肥胖 减重代谢手术 居家康复 体验 质性研究
  • 简介:摘要最近的研究表明,医学生经常报告说,他们没有做好充分准备来应对他们在外展临床工作中遇到的道德困境。 尽管卫生培训指南强调在着手进行实地调查之前发展道德和文化能力的重要性,但通常缺乏实际实施的方法,主要包括有关专业行为的建议和案例研究的讨论。 证据表明,通过学习是教授医学伦理的最有效方法之一。

  • 标签: 伦理教育 培训 体验学习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PICC患者术后进行功能锻炼的真实体验。方法采用现象学研究方法,对15例PICC术后进行不同功能锻炼的患者进行半结构式访谈,采用Colaizzi现象学分析法对资料进行分析。结果通过访谈得出4个主题:不同术后功能锻炼的锻炼特点、术后功能锻炼带来的益处、进行术后功能锻炼遇到的阻碍、对术后功能锻炼相关教育的建议。结论PICC患者认为术后功能锻炼具有安全性、实用性,但是对其的认知和依从性仍然不足。建议在医护人员中开展PICC术后功能锻炼相关培训,为患者合理选择术后功能锻炼方式,进一步推进术后功能锻炼在PICC患者中的应用,提高患者锻炼的依从性和体验度。

  • 标签: 导管插入术,中心静脉 锻炼 质性研究 护理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护士换位体验优化就诊流程对眼科门诊护理质量及门诊效率的影响。方法将该院眼科门诊实施护士换位体验优化就诊流程前收治的30例患者作为对照组,另将实施护士换位体验优化就诊流程后收治的30例患者作为研究组,对比实施前后门诊护理质量和门诊效率。结果研究组患者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检查、治疗及抽血等候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眼科门诊实施护士换位体验优化就诊流程后,门诊护理质量和门诊效率均得到较好提高。

  • 标签: 护士换位体验 优化就诊流程 眼科门诊 护理质量 门诊效率 影响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长期接受血液透析患者心理、行为、认知体验,为实施针对性护理干预提供参考。方法采用扎根理论的研究方法对12例长期接受血液透析患者进行深度访谈、录音,同时对录音资料进行转录。结果初次血液透析患者心理体验:否认、绝望、压抑、接受;行为体验:主要进行自我心理调节、积极乐观面对、坚定信念、认知不利主动回避;认知体验:家庭、社会帮助支持、医护人员帮助。结论医护人员需加强对初诊患者负性心理的疏导,增加其正性心理体验,鼓励患者采用适合自己的健康心理调节方法,乐观积极面对疾病。

  • 标签: 透析 维持性血液透析 心理 行为 认知需求 扎根理论
  • 简介:摘要目的系统评价烧伤患儿照顾者的照护体验,为指导医院、社区及居家的延续性护理提供参考。方法以"burn"、"care/caregivers/nursing/father/mother/relatives"、"needs/perceptions/exceptions/attitudes/feelings/demands/experiences"、"qualitative research"为检索词检索《Cochrane Library》《PubMed》《ScienceDirect》《ProQuest》《Web of Science》《CINAHL》数据库,以"烧伤/烧伤患儿/烧伤幼儿"、"照顾者/照护者/照料者/照护/父亲/母亲/家属"、"需求/认知/期望/态度/感受/体验"、"质性研究"为检索词检索《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维普数据库》《万方数据库》,检索各数据库自建库起至2019年11月发表的有关烧伤患儿照顾者照护体验的质性研究。在筛选提取资料后,分别采用澳大利亚乔安娜布里格斯研究所循证卫生保健中心质性研究质量评价标准和汇集性整合方法对纳入文献进行质量评价和研究结果的荟萃整合。结果共纳入16篇文献269名照顾者。1篇纳入文献质量为A级,15篇纳入文献质量为B级。共提炼出65个研究结果,归纳总结后形成6个类别,最终合成2个整合结果:(1)照顾者在照护过程中经历沉重心理压力与负担,对家庭、社会关系以及日常生活产生了重大影响。(2)随着时间的推移,通过社会各界的支持以及自我调整,照顾者逐渐接受现实并积极采取各种应对措施,但仍然面临诸多疾病照护挑战。结论烧伤患儿照顾者存在较多身心健康问题,面临诸多照护挑战。政府、医疗卫生机构和社会应高度重视该问题,完善社会支持系统和保障制度,减轻烧伤患儿家庭相关压力,改善家庭生活质量。

  • 标签: 烧伤 照顾者 照护体验 质性研究 系统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