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胎儿内出(intracranial hemorrhage, ICH)的MRI诊断及结局。方法回顾性纳入2011年7月至2019年11月在复旦大学附属妇产科医院49例MRI诊断为胎儿ICH的病例。MRI图像由2位具有5年以上产科放射学经验的专家阅片,判定出血部位、数量、面积、分期和分级。比较生发层基质-脑室出血(germinal matrix-intraventricular hemorrhage, GM-IVH)(n=39)与非GM-IVH孕妇(n=10)年龄、MRI检查孕周以及胎儿ICH的出血面积、出血数量、分期、分级以及合并内外其他异常的差异。比较超声检查3 d内行胎儿MRI的病例(37例)MRI与超声结果的异同。总结胎儿ICH的生结局及随访结果。采用两独立样本t检验、Mann-Whitney U检验和χ2检验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GM-IVH组孕妇年龄、MRI检查孕周、出血面积、出血数量和分期与非GM-IVH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GM-IVH组合并侧脑室扩张的比例高于非GM-IVH组[87%(34/39)与0/10,t=24.522,P<0.001]。MRI补充诊断了51%(19/37)超声检查没有发现的病灶(17例GM-IVH,1例右侧小脑半球出血及1例胼胝体区脑出血)。随访49例的妊娠结局,失访7例,引产终止妊娠29例(非GM-IVH组6例,GM-IVH组23例),2例晚孕期胎儿宫内死亡,活产分娩11例。GM-IVH组活产分娩10例中Ⅰ级(2例)、Ⅱ级(4例)、Ⅲ级(3例)病例预后相对较好,1例Ⅳ级病例8岁智力低下;非GM-IVH组1例出生时听力缺失,安装人工耳蜗,随访至3岁,其余发育良好。结论MRI可以更直观地显示胎儿ICH的部位和程度,有时甚至改变产前超声诊断结果,是超声检查的有益补充。Ⅳ级GM-IVH预后不佳。

  • 标签: 颅内出血 胎儿疾病 磁共振成像 产前诊断 随访研究
  • 简介:【摘要】目的 探究新生儿内出的影响因素及预后。方法 对2018年1月-2020年2月我院的新生儿内出195例进行调查研究,将所有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分析产妇对新生儿内出发生率的影响以及新生儿对临床治疗疗效的影响。结果 产妇的产次对新生儿内出发生率无影响,但与产妇年龄、分娩方式以及合并疾病有关(P<0.05);新生儿评分对临床治疗疗效无影响,但与新生儿是否早产、胎数以及出生体重有关(P<0.05)。结论 新生儿内出发生率主要与产妇年龄、分娩方式以及合并疾病有关,新生儿内出的临床疗效主要与新生儿早产、胎数以及出生体重有关,因此,应针对这些高危因素给予相对应的护理措施,用以进一步预防新生儿内出,提高临床治疗疗效,从而更好的保障母婴预后。

  • 标签: 新生儿颅内出血 影响因素 预后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颅骨成形术后内出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解放军总医院第三医学中心神经创伤外科自2010年11月至2018年11月收治的278例行颅骨成形术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术后内是否出血将患者分为出血组和未出血组。采用单因素分析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确定颅骨成形术后内出的独立影响因素。结果278例患者颅骨成形术后内出12例,内出发生率为4.3%。单因素分析显示:缺损面积及颅骨缺损时间与内出发生相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内缺损面积(≥100 cm2)是颅骨成形术后内出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颅骨缺损面积是影响颅骨成形术后内出的临床危险因素,评估上述指标对颅骨成形术后内出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 标签: 颅骨成形术 颅内出血 颅骨缺损面积
  • 简介:摘要内出(intracranial hemorrhage,ICH)是早产儿生后主要神经系统并发症之一,特别是重度ICH存在严重远期神经发育障碍风险,已成为重症监护病房最棘手问题之一。早产儿ICH发病机制复杂,主要与生发基质血管系统的脆弱性和脑血流波动有关,目前尚无有效的治疗方法。早期干预可有效降低ICH的发生,改善预后。本文对早产儿ICH的危险因素及预防进展进行综述。

  • 标签: 婴儿,早产 颅内出血 危险因素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儿童体外膜肺氧合(extracorporeal membrane oxygenation,ECMO)术后内出的诊断、治疗及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1月至2018年6月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ECMO病例,7年来共行ECMO治疗89例,ECMO治疗期间出现内出6例(6.7%)。6例内出病例中,男4例、女2例,年龄1 d至11岁;爆发型心肌炎1例,重症肺炎5例;院外ECMO置管转运2例;平均ECMO时长为126.8 h,范围为28.0~229.5 h。收集ECMO治疗过程中内出患儿的临床资料,总结诊疗经过,分析婴幼儿ECMO并发内出的危险因素、早期诊断、治疗。结果爆发型心肌炎2例瞳孔不等大后行CT检查、1例偏瘫后行MRI检查、2例例行B型超声检查、1例例行MRI检查诊断内出。硬膜下1例、深部脑组织1例、脑叶4例。2例经手术治疗(硬膜外1例、脑叶1例),2例保守治疗,2例家属放弃治疗死亡。手术患儿GOS评分:硬膜外出血5分,脑叶内出4分(偏瘫)。结论内出是ECMO术后严重的出血性并发症,早期明确诊断及手术治疗可改善预后。

  • 标签: 颅内出血 体外膜肺氧合 手术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新生儿内出危险因素,并提出科学的预防措施。方法:选取60例新生儿内出的病例作为研究的对象,归为研究组,同时选取60例未产生内出的新生儿作为参照组,对比观察研究组患儿出现内出的因素。结果:按照统计数据所显示,新生儿内出具有脑室内、蛛网膜下腔、脑实质、小脑等位置出血的表现,通过进行比较研究组以及参照组的新生儿情况明显观察到,早产、生产时间过长、胎盘出现异位等,属于引发新生儿内出的重要原因。结论:导致新生儿内出的因素较多,需要尽早的采取策略防控,减少新生儿内出问题。

  • 标签: 新生儿 颅内出血 危险因素 预防举措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血管内治疗( endovascular therapy, EVT)出血性转化(hemorrhagic transformation, HT)及有症状内出(symptomatic intracranial hemorrhage, sICH)的预测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至2019年12月在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南京医院神经内科接受EVT的急性大动脉闭塞性卒中患者的临床资料。术后复查头颅CT确定是否存在HT,sICH定义为存在脑实质血肿且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ational Institutes of Health Stroke Sacle, NIHSS)评分较基线增加≥4分或死亡。在术后90 d时采用改良Rankin量表评估患者临床转归,0~2分定义为转归良好。应用多变量logistic回归分析确定EVTHT以及sICH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共纳入443例患者,94例(21.2%)发生HT,其中24例(5.2%)为sICH。HT组年龄、空腹血糖水平、国际标准化比率、基线NIHSS评分以及心房颤动、心源性栓塞和重度卒中的患者构成比显著高于非HT组,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显著低于非HT组(P均<0.05)。多变量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基线NIHSS评分较高是EVTHT的独立危险因素[优势比(odds ratio, OR)1.076,95%可信区间(confidence interval, CI)1.040~1.113;P<0.001]。sICH组与非sICH组饮酒、发病前使用抗血小板药、卒中病因学分型的患者构成比以及基线NIHSS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多变量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基线NIHSS评分较高(OR 1.080,95% CI 1.025~1.137;P=0.004)以及心源性栓塞(OR 3.579,95% CI 1.101~11.631;P=0.034)是EVT发生sICH的独立危险因素。此外,HT组及sICH组转归不良率和病死率均显著更高。结论高基线NIHSS评分为临床预测EVT发生HT和sICH的独立危险因素,可导致转归不良并增高死亡风险。

  • 标签: 卒中 脑缺血 血管内手术 血栓切除术 颅内出血 疾病严重程度指数 危险因素
  • 作者: 徐珑 李凯 陈玉 陆朋玮 范艳竹 赵元立 刘伟明 刘佰运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0-08-27
  • 出处:《中华神经外科杂志》 2020年第08期
  • 机构: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神经外科 100070;国家神经系统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北京 100070,北京大学国际医院神经外科 102206,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神经外科 100070,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神经外科 100070;国家神经系统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北京 100070;北京大学国际医院神经外科 102206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创伤性内出患者治疗期间静脉血栓栓塞症(VTE)的发生情况及其相关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5月至2019年10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神经外科收治的362例单纯创伤性内出(排除多发伤)患者的临床资料。患者住院期间通过彩色多普勒超声或胸部螺旋CT断层扫描评估临床高危或高度疑似VTE的患者,并分为无VTE组和VTE组。采用单因素分析法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法分析VTE的发生情况及相关的危险因素和保护因素。结果362例单纯创伤性内出患者中,共有160例发生VTE,总体发生率为44.2%。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40~59岁,OR=5.316,95%CI: 2.322~11.173;≥60岁,OR=11.221,95%CI:4.935~25.518)、输血治疗(OR=2.396,95%CI:1.413~4.063)是VTE发生的危险因素(均P<0.05)。362例患者住院期间采用不同的预防VTE措施:其中158例(43.7%)主动或被动活动,104例(28.7%)穿戴弹力袜,100例(27.6%)使用下肢机械间歇气泵。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采用下肢机械间歇气泵(OR=0.245,95%CI: 0.132~0.452)是预防VTE发生的保护因素(P<0.05)。结论创伤性内出患者的VTE发生率较高,是重要的临床并发症之一。患者年龄≥40岁、经输血治疗更易发生VTE,尽早使用下肢机械间歇气泵预防,可显著减少VTE的发生。

  • 标签: 颅内出血,创伤性 颅脑损伤 静脉血栓栓塞症 影响因素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双能CT对脑卒中机械取栓术后内出的评估价值。方法:本次入选人员均选自2019年2月至2020年5月在我院收治的脑卒中患者(40例),均接受了机械取栓术,术后1小时内给予施双能CT检查,合理的进行评估,并在术后48小时再次予以双能CT检查随访处理。结果:在脑卒中机械取栓术后1小时内应用双能CT检查,8例单纯融合图像(MIX)未观察到明显高密度,余下32例检查结果提示高密度影,其中双能CT图像诊断为出血的有16例,占比为50.%(16/32),经随访出血症状均被证实;有14例被诊断为对比剂外渗,占比为43.8%(14/32),经随访其中1例出现继发性出血转化;2例被诊断为出血合并外渗,占比为6.2%(2/32),随访中被证实。敏感度、特异性分别为93%、100%,阳性及阴性预测值分别为100%、92%(P<0.05)。结论:在脑卒中机械取栓术后内出的评估中,双能CT发挥的作用明显,应用价值较高,值得进一步推广。

  • 标签: 双能CT 脑卒中 机械取栓术 颅内出血 评估价值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急性前循环大血管闭塞性脑卒中患者机械取栓术后内出的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收集上海市浦东新区人民医院神经内科、苏州大学附属第二医院神经内科自2015年10月至2018年3月收治的行机械取栓治疗的116例急性前循环大血管闭塞性脑卒中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患者术后有无内出分为内出组(n=31)和无内出组(n=85),并采用单因素分析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明确机械取栓术后内出的独立影响因素。结果单因素分析显示内出组在术前Alberta卒中项目早期CT(ASPECT)评分、基线收缩压、术前血糖水平等方面与无内出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在校正基线格拉斯哥昏迷量表(GCS)评分,术前ASPECT评分(OR=0.770,95%CI:0.610~0.971,P=0.027)、基线收缩压(OR=1.029,95%CI:1.005~1.054,P=0.017)、术前血糖水平(OR=1.177,95%CI:1.010~1.372,P=0.036)是机械取栓术后内出的独立影响因素。结论术前ASPECT评分较低、基线收缩压较高、术前血糖水平较高的急性前循环大血管闭塞性脑卒中患者机械取栓术后易发生内出

  • 标签: 缺血性脑卒中 前循环大血管闭塞 机械取栓 颅内出血 影响因素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交通性脑积水患者行脑室腹腔分流术后发生的迟发性内出(DICH)的临床特点及相关危险因素。方法将龙岩第一医院神经外科自2012年1月至2018年8月收治的176例因颅脑外伤、高血压脑出血、脑肿瘤或内动脉瘤破裂出血治疗后继发交通性脑积水而行脑室腹腔分流术的患者,按术后有无发生DICH分为发生DICH组和未发生DICH组。分析DICH患者的基本临床特点,包括发生率、发生时间及出血部位等,并采用单因素分析比较2组间年龄、性别、住院时间、伴发疾病、既往手术史、术后硬膜下积液及穿刺道水肿发生率、2周内下调分流管阀门压力史等资料的差异,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进一步明确DICH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176例患者中术后发生DICH者共23例(13.07%),发生时间为术后2~11 d,表现为硬膜下、分流管脑室端穿刺道和(或)脑室内的1个或多个部位出血。单因素分析显示发生DICH组与未发生DICH组间在术后硬膜下积液发生率、2周内下调分流管阀门压力史方面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术后硬膜下积液、2周内下调分流管阀门压力史是DICH的独立危险因素(OR=4.516,95%CI:1.555~13.110,P=0.006;OR=5.352,95%CI:1.987~14.414,P=0.001)。结论脑室腹腔分流术后2周内是DICH高发期,对于伴有术后硬膜下积液、2周内下调分流管阀门压力的患者应密切监护以预防DICH的发生。

  • 标签: 迟发性颅内出血 交通性脑积水 脑室腹腔分流术 危险因素
  • 简介:摘要以我院近期收治的瘢痕妊娠出血休克合并弥散性血管内出患者1例为研究对象,对其实施髂内动脉结扎术、子宫动脉结扎术、瘢痕组织切除缝合术,治疗干预后,患者的血常规与凝血常规状态均得到优化,术后血红蛋白较快恢复正常水平。

  • 标签: 瘢痕妊娠 出血性休克 弥散性血管内出血
  • 简介:摘要回顾性分析13例重症急性胰腺炎引起腹腔内出病例的临床资料。13例腹腔内出,保守治疗5例,1例存活,4例死亡;3例单纯行经皮穿刺出血动脉栓塞术,均死亡;5例手术治疗,其中1例行剖腹缝扎止血治疗存活;1例术后死亡;3例介入栓塞失败剖腹探查止血治疗均存活。我们的结果表明重症急性胰腺炎合并腹腔内出死亡率高,手术止血是治疗重症急性胰腺炎并发腹腔内出安全、有效的方法。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脑脊液血红素加氧酶-1(HO-1)、外周血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NLR)联合检测对新生儿内出病情的评估价值。方法随机抽取2017年7月至2019年3月山西省儿童医院收治的内出新生儿50例为观察组,其中Ⅰ型15例,Ⅱ型18例,Ⅲ型11例,Ⅳ型6例。另抽取同期出生的健康新生儿50例为对照组。所有新生儿均行脑脊液HO-1检查及外周血NLR检测,比较其检测值并行相关性分析。结果观察组新生儿脑脊液HO-1水平及外周血NLR值分别为(685.42±86.37)ng/L、2.79±1.22,均高于对照组(t=22.164、7.465,P<0.05)。内出新生儿HO-1及NLR值与出血型级、急性出血期呈正相关(r=0.926、0.894、0.866、0.617,P<0.05)。结论炎症反应和新生儿内出关系密切,外周血NLR、脑脊液HO-1联合检测能反映患儿病情进展程度及恢复效果。

  • 标签: 颅内出血 血红素加氧酶-1 中性粒细胞 淋巴细胞
  • 简介:【摘 要】目的:通过应用超声诊断技术,来确定该医疗诊断方法在内出以及腹部脏器损伤患者急诊诊断中应用效果。方法;选择某院 80例存在腹部脏器受损问题的患者,给所有被选中的患者运用超声诊断检查技术,分析患者的诊断结果,确定患者的病情。结果:完成超声检查发现, 18例患者出现脏器破裂的问题, 19例患者出现血肿, 40例患者存有实质性脏器损伤,具体有脾破裂伤、肾破裂伤与肝破裂伤。有 3例漏诊患者,确定诊断率为 96.3%。结论:针对存有内出以及腹部脏器受损的患者,可给其运用超声检查技术,诊断率比较高,可提供医疗救治所需的可靠诊断信息,诊断效果良好。

  • 标签: 超声诊断 腹部脏器损伤 内出血 诊断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索上消化道内出患者的临床治疗措施。方法选取 2019年 9月 ~12月我院 120例上消化道内出患者,以数字法为基准,分为试验组与参照组,分别给予泮托拉唑治疗及泮托拉唑联合奥曲肽治疗,评估 2组临床治疗状况、各项临床指标、不良反应状况。结果 2组对比而言,试验组临床治疗状况更好( 96.67%vs.83.33%)( p<0.05);试验组各项临床指标更优( p<0.05);试验组不良反应状况更少( 1.67%vs.13.33%)( p<0.05)。结论在上消化道内出患者临床治疗中,给予泮托拉唑联合奥曲肽治疗,可以大幅提升临床治疗效果,改善各项临床指标,减少不良反应状况的发生,因此,可以大力推广与应用。

  • 标签: 上消化道内出血 临床治疗 泮托拉唑 奥曲肽 效果对比
  • 简介:摘要脑室内出为新生儿内出的常见类型,其中脑积水是最严重的并发症之一。本研究回顾性分析2016年2月至2019年7月南方医科大学珠江医院儿科中心新生儿科收治的30例脑室内出患儿的临床资料,所有患儿均行腰椎穿刺术治疗。治疗根据患儿的临床和影像学表现,发现18例发生脑积水,另12例未发生。通过单因素分析显示,患儿合并内感染和首次Evans指数高可能会影响患儿脑积水的发生(均P<0.05)。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单唾液酸四己糖神经节苷脂治疗新生儿内出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舟山市妇幼保健院2016年1月至2018年12月收治的新生儿内出患儿142例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71例与对照组71例。对照组患儿采用常规治疗,观察组患儿在对照组基础上结合单唾液酸四己糖神经节苷脂治疗。两组疗程均为14 d。比较两组治疗疗效、肌张力恢复时间、反射恢复时间和意识恢复时间,治疗前后神经行为测定评分(NABA评分)、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1β(IL-1β)、基质金属蛋白酶-2(MMP-2)、金属蛋白酶组织抑制剂-1(TIMP-1)和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水平变化。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92.96%)高于对照组(77.47%)(χ2=6.762,P<0.05);观察组肌张力恢复时间[(7.68±1.29)d]、反射恢复时间[(6.83±1.20)d]、意识恢复时间[(8.34±1.54)d]均短于对照组[(10.25±2.31)d、(9.17±1.86)d、(10.53±1.08)d](t=8.185、8.908、9.811,均P<0.05);观察组治疗NABA评分[(40.37±0.65)分]高于对照组[(37.16±0.93)分](t=23.838,P<0.05);观察组治疗血清TNF-α[(26.37±4.25)pg/L]、IL-1β[(16.74±3.24)ng/L]、MMP-2[(78.39±16.57)μg/L]、TIMP-1[(179.32±17.65)ng/mL]和NSE[(13.52±2.19)μg/L]均低于对照组[(53.21±7.39)pg/L、(28.93±5.64)ng/L、(97.42±12.63)μg/L、(238.63±28.42)ng/mL、(21.43±2.89)μg/L](t=26.529、15.792、7.696、14.938、18.381,均P<0.05)。结论单唾液酸四己糖神经节苷脂对新生儿内出疗效良好,可降低血清TNF-α、IL-1β、MMP-2、TIMP-1和NSE水平,改善患儿神经行为功能。

  • 标签: 颅内出血 肿瘤坏死因子α 白细胞介素1β 基质金属蛋白酶2 单唾液酸四己糖神经节苷脂 婴儿,新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