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4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针对牙齿重度磨耗患者咬合重建的临床评估和颞下颌关节影像特征展开分析。方法:研究期:2018年1月-2020年12月,纳入60名牙齿重度磨耗患者,采用计算机数字随机模型,将观察对象分为两组,并给予不同的治疗方案:观察组(固定义齿重建咬合,n=30),对照组(可摘除义齿重建咬合,n=30),比较不同咬合重建方案对患者颞下颌关节的影响。结果:颞下颌关节间隙修复后,患者前间隙明显下降,上间隙、后间隙明显提升,但组间对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对于牙齿重度磨耗患者,固定义齿重建咬合、可摘除义齿重建咬合治疗方案均具有改善患者关系功能,调整关节间隙,提升咬合效率的积极作用,临床可针对患者的实际情况合理选择。

  • 标签: 牙齿重度磨耗 咬合重建 临床评估 颞下颌关节影像
  • 简介:摘要借助数字化微笑设计、电子面弓、数字化力分析仪、肌肉电刺激仪等数字化工具,为1例牙列重度磨耗患者完成与口颌系统形态和功能协调的全口咬合重建。术后6个月复查,患者咬合、发音、关节等相关的口颌系统功能稳定,对治疗效果满意。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5种充填用流动性复合树脂的耐磨性能,为临床选择适用于力承担区直接充填治疗的流动性复合树脂提供参考。方法以可压实复合树脂(Majesty)为对照组,选用5种充填用流动性复合树脂(A组:Filtex 350 XT Flow;B组:Beautifil Flowable Plus;C组:Clearfil Majesty LV2;D组:Unifil LoFlo Plus;E组:Sonic Fill组)为研究对象,每组材料制备6个半球形试件。在微摩擦磨损实验机下,树脂试件垂直加载20 N,与牛牙釉质往复对磨1万次后测量球头磨斑直径并在扫描电镜下观察磨斑微观形貌。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比较各组磨斑直径差异。结果对照组、A、B组磨斑直径[分别为(1 033±43)、(1 068±48)、(1 237±86) μm]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D、E组磨斑直径[分别为(1 550±150)、(1 384±222)、(1 525±81) μm ]均显著大于对照组和A组(P<0.05)。扫描电镜显示,对照组、A、B组填料粒度范围较大,磨耗面可见填料的碎裂和局部缺损;C、D、E组填料颗粒较小,并可见多处整块填料脱落的痕迹。结论填料粒度范围大的流动性复合树脂的耐磨性能与可压实复合树脂相当,有望用于力承担区直接充填治疗。

  • 标签: 复合树脂类 牙修复磨损 耐磨性
  • 作者: 谭建国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1-08-14
  • 出处:《中华口腔医学杂志》 2021年第08期
  • 机构:北京大学口腔医学院·口腔医院修复科 国家口腔医学中心 国家口腔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 口腔数字化医疗技术和材料国家工程实验室 口腔数字医学北京市重点实验室 100081
  • 简介:摘要牙列重度磨耗可严重影响患者的口腔美观和咬合功能,治疗时不仅需要美学重建,还需要咬合重建。咬合重建包括咬合设计、咬合表达和咬合实现。咬合表达即使用垫、诊断饰面、临时冠等诊断性临时修复体,将咬合设计建立的上下颌基准诊断性咬合关系从无创、微创到有创,逐级诊断、验证、调改、磨合,最后获得最适合患者的最终修复体咬合关系。咬合表达的关键是从垫到诊断饰面和(或)临时冠到最终修复体咬合关系的逐级复制和转移,将调改磨合后的咬合关系精确逐级复制和转移至下一个治疗环节。本文重点介绍牙列重度磨耗全口咬合重建中如何一步一步做好咬合关系的复制和转移。

  •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