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后牙组合桩核的制作方法和意义。方法应用自凝塑料口内分次成形组合后牙桩核。结果对56颗后牙的应用,经2-5年的临床观察,取得良好的修复效果。结论口内成形组合后牙桩核为一种可行、简单的修复后牙残根残冠的方法。

  • 标签: 组合式桩核 后牙
  • 简介:

  • 标签:
  • 简介:目前介入手术结束后,经治医生常规使用纱布及高弹性胶带对其进行加压包扎,患者返回病房后,再对其进行沙袋压迫止血,在临床中这种方法的使用在发生沙袋移位后易造成伤口渗血、血肿的现象,原因是血管介入手术后的穿刺口只有针眼大.

  • 标签: 子母沙袋 介入血管外科 护理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实验研究评价组合棱凸镜预防和控制学生近视眼发生、发展的真实的效果。方法选择年龄在7-18岁之间戴近视眼镜的中小学生,随机分成实验组(574人),对照组(551人)。实验组学生在近距离用眼是配戴增加组合棱凸镜,观察12个月,比较两组眼屈光度变化值。结果一年后,实验组较对照组人群近视发展减缓0.50D屈光度;实验组效果是高中生优于初中生,初中生优于小学生;实验组低屈光度段增加比例高于对照组,对照组高屈光度段增加比例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增加配戴组合棱凸镜的学生近视眼发展速度明显低于没有使用组合棱凸镜的对照组,且组合棱凸镜没有对眼睛构成伤害,组合棱凸镜预防近视眼是安全,有效的,有推广意义和价值。

  • 标签: 近视眼 组合式棱凸镜 控制 实验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桥接组合固定系统(OBS)治疗复杂胫骨骨折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6月至2018年6月安徽省铜陵市人民医院骨科中心应用OBS治疗的64例胫骨粉碎性骨折患者资料。男46例,女18例;年龄22~65岁,平均44.3岁;骨折类型:闭合性粉碎性骨折或多段骨折38例,伴有不同程度皮肤软组织缺损、胫骨外露的患者26例;受伤至手术时间3~20 d,平均13.6 d;根据骨折术后愈合时间、皮肤软组织缺损覆盖愈合情况、术后功能康复情况评估疗效。结果64例患者术后获12~50个月(平均26.3个月)随访。术后3~8个月骨折端开始有明显的骨痂形成,术后9~18个月已达骨性愈合,踝关节及膝关节活动功能无明显受限,皮肤缺损患者在行固定术后3~6周达完全愈合,皮肤完全覆盖骨面。末次随访时按照Johner-Wruhs评分系统评定患肢功能:优28例,良30例,中6例,优良率90.6%。结论OBS对伴有皮肤软组织缺损的开放性、粉碎性、多段性等复杂胫骨骨折具有良好的治疗效果。

  • 标签: 胫骨骨折 软组织损伤 外固定器 桥接组合式内固定系统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半腱肌移位加强内侧髌股韧带+外侧髌骨支持带松解+髌韧带外侧半止点内移术治疗青少年复发性髌骨脱位的疗效。方法本组11例病人(13膝),其中一男一女为双膝。年龄约5岁~16岁。均行髌骨外侧支持带松解后采用半腱肌移位加强内侧髌股韧带+髌韧带外侧半胫骨结节止点内移术。结果所有病人术后均获得3个月~4年随访,平均2.3年,全部病例术后髌骨脱位未见复发,无脱位恐惧感。关节活动恢复正常。采用Lyshohn1临床评分系统对膝关节功能进行评估,术后平均评分92分。结论半腱肌移位加强内侧髌股韧带+外侧髌骨支持带松解+髌韧带外侧半止点内移术,是治疗髌骨复发性脱位的一种理想的手术方法。

  • 标签: 半腱肌 髌股韧带 髌骨脱位
  • 简介:目的评价自行设计、制作的组合紫外线消毒箱的消毒效果,探索最佳消毒时间。方法2015年1-6月,每月随机选择25件旧精密仪器,使用组合紫外线消毒箱进行消毒,分别在消毒0min、15min、30min和45min时采样,进行菌落培养并计数,计算灭菌率并判定消毒效果,确定最佳消毒时间。结果该消毒箱的灭菌率〉99.9%,消毒15min、30min、45min的效果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该组合紫外线消毒箱消毒效果较好,最佳消毒时间为15min。

  • 标签: 紫外线 消毒
  • 简介:摘要根据当前军事斗争卫勤准备的需要,研制了一种与野战医疗所配套的模块化快速组合医用气体(包括氧气、负压气体、正压气体)集中供给系统,解决了批量伤病员在野战救治过程中同时需要医用气体的难题,保证了野战医疗所伤病员救治工作的顺利完成。该系统操作方便灵活,组建和拆除速度快,操作人员无需特殊培训即可在短时间内顺利完成整套系统的建立与撤离。

  • 标签: 野战 模块化 快速组合 集中供给
  • 简介:摘要:伴随着绿色城市建设的理念逐步落实,当前各个企事业单位针对自身的基础设施建设均落实了节能降耗优化,文章便是建立在制药公司的组合空调机组优化的基础上,阐述当前大部分组合空调机组的运行现状,并且落实了降耗措施分析,意在通过本文论述能够进一步提升制药公司自身绿色节能发展质量,从而为绿色城市建设提供基础。

  • 标签: 制药公司 组合式 空调机组 降耗措施
  • 简介:摘要:目的 探究使用组合输尿管软镜治疗上尿路结石疗效,观察其临床疗效。方法 收取上尿路结石患者 40例对其进行随机分组,分对照组与实验组;对照组:使用传统一体式软镜治疗,实验组:使用输尿管软镜治疗, 手术结束后比较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发病率和肌酐水平变化情况。结果 手术后,实验组的术后并发症数据表现均显著优于对照组,但是肌酐水平两者并没有明显差别。结论 采用组合输尿管软镜治疗上尿路结石疗效理想 ,可有效地改善患者血尿、绞痛等症状,有效地提高手术的治疗效果。

  • 标签: 组合式 上尿路结石 输尿管软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下肢骨折组合外固定架术后有效的康复治疗及管理方法。方法查阅国内有关下肢骨折组合外固定架术后康复治疗与护理的相关文献及对我院2011年2月至2014年2月64例下肢骨折组合外固定架术后患者康复、治疗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随访1-5个月,全部达到预期效果,未出现骨外固定架严重并发症,恢复效果满意。结论下肢骨折组合外固定架术后患者采用系统的康复治疗,规范的护理流程,适时调整外固定架的刚度等措施可以减少术后并发症,充分发挥外固定架在治疗中的优势,缩短患者恢复时间,提高患者功能恢复。随着医学的发展,骨外固定架技术的成熟,越来越多的下肢骨折患者开始使用组合骨外固定架治疗1,但目前仍有许多医生或患者缺乏术后的有效康复和管理,从而没有有效发挥组合骨外固定架在治疗中的优势,出现了许多并发症,所以下肢骨折组合外固定架固定术后系统、正规的管理与康复对患者预后影响非常明显,我院从2011年2月-2014年2月对64例下肢骨折组合外固定架术后患者采用系统的康复治疗,规范的护理流程,适时调整外固定架的刚度等治疗,经随访全部达到预期效果,恢复效果满意。

  • 标签: 组合式 外固定 康复 生物力学
  • 简介:目的:设计一种可移动的组合医疗废物处理装置,便于使用者方便高效地分类处理医疗废物。方法:根据人机工程学原理及医疗废物管理的要求进行设计,将医用锐器盒和垃圾桶有效组合为上、下桶体,L型托板的竖板内侧上端设有可调节的上桶体固定架。上桶体的剪刀可高效率按照要求处理医疗锐器;下桶体固定在L型托板上,托板的横板下表面设有多个万向轮,便于移动使用,下桶体的上盖可以方便的按要求开关活动盖。结果:实用新型的组合医疗废物处理装置设计合理,内部结构可分区,装置外观整洁,可节约空间,且操作简便,能够体现人性化关怀。结论:组合医疗废物处理装置适用于临床及医学院校实验(训)室等场所,对于医疗废物的分类处置具有实用意义及推广价值。

  • 标签: 医疗废物 处理装置 设计 人机工程学
  • 简介:【摘要】 目的总结内,外分步联合固定术在断肢再植中的应用及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至今哈尔滨高新医院入院治疗的43例肢体再植严重患者的内,外联合逐步固定治疗方法。结果成功移植43例(其中下肢29例,上肢14例),术后12天再植存活42例,多发伤肢体坏死及截肢1例。1例术后5天出现血管危象,经皮瓣修复手术探查后存活。植骨后7至15天用皮瓣修复6例骨和腱暴露。继发皮肤移植创面23例。38例1.0至13. 5cm之间的短肢再植,平均5.3cm;对于18例下肢和1例上肢,再植缩短超过2.5cm的患者,通过Ilizarov技术延长了肢体,并延长了时间。1. 7〜5.3个月,平均3.1个月,当患肢的长度与对侧肢体的长度相同时,停止加长。X射线复查显示,第二阶段后1.5至3.0个月,截骨端骨化。延长器停止后,延长器部件被锁定,延长后的平均搁置时间为3到8个月,并且逐渐恢复了骨愈合。外部固定框架,直到将其完全卸下。在19例中,有17例伸长的骨call生长良好,2例的骨call生长稍差,其中1例是由半针在伸长的骨段刺激。骨骼矿化在3个月时良好,骨折的末端已愈合。残端植骨后治愈1例。移除外部固定器1至6个月后,所有病例均用支架保护。随访时间为1到9年,平均3.8年。外观及运动功能良好42例。根据陈仲伟截肢再植的评估标准:优11例;无症状。良好19例;公平的12例;差1例。结论内外结合逐步结合固定法修复断肢再植可以充分发挥组合外固定器的优点,便于手术,加快手术速度,缩短了切断肢体的缺血时间。,并保证了再植的成活率。有利于以后的功能康复,结合伊里扎洛夫第二阶段微创肢体加长技术,可以有效提高严重肢体损伤的再植效果。

  • 标签: 断肢再植 内部和外部固定 逐步固定外固定 肢体延长
  • 简介:摘要:目的:在超声教学中,采用不同教学方式,总结与探究组合教学方式实施效果以及优越性。方法:于2019年06月至2021年06月期间在我院超声科进行实习的学生进行调研,本次调研共纳入80例学生。根据带教方式不同进行分组,带教1组采用常规带教方式,带教2组采用组合教学方式。总结与探究2种带教方式实施效果。结果:带教1组与2组学生理论考核成绩对照,数值较低,两组差异明显,P值低于0.05。。结论:在超声教学中,组合教学方式实施效果理想,值得普及与应用。

  • 标签: 超声 组合式教学 传统常规带教
  • 简介:摘要:研究人员对84例骨损伤性疾病患者进行了研究,其中42例采用现代西医管理模式,另外42例采用中西医结合的管理措施。研究的目的是探讨基于现代医疗管理模式的中医药管理方案的临床应用效果。研究人员评估了干预前后患者身体功能的恢复效果,并比较了干预前后疼痛缓解、消肿、肌力恢复、关节功能恢复和骨代谢指标得分的变化情况。结果显示,干预后患者的止痛消肿、肌力恢复、关节功能恢复和骨代谢指标得分均显著高于干预前(P<0.05)。这项研究的结论是,中西医结合的管理措施能够将中西医的基本治疗方法有机地结合起来,提高骨损伤患者的身体功能康复效果具有显著优势。这对于推广中医药在现代医疗管理中的应用具有重要意义。中西医结合的管理措施是一种新的医疗管理模式,它将中医药和西医现代医疗技术有机地结合在一起,以提高治疗效果。在这项研究中,研究人员使用了一系列中西医结合的管理措施,包括针灸、推拿、理疗、中药治疗、营养支持和康复训练等。研究的结果表明,中西医结合的管理措施可以显著提高患者的身体功能康复效果。这对于骨损伤患者来说尤为重要,因为他们需要恢复肌肉力量、关节灵活性和骨代谢功能,以便能够重新进行日常活动。因此,中西医结合的管理措施可以为这些患者提供更好的治疗选择。

  • 标签: 中西组合式 管理措施 骨伤科管理 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