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基于系统思想,探索对方剂按照类似于方分类的方法进行分类的实现方式。方法选取《皕一选方治验实录》收录的581首方剂,规范药物名称,录入Microsoft Excel 2007,导入SPSS 24.0,利用系统功能生成谱系图,分析581首优选古方的分类情况。结果通过反复可把581首方剂分为86,最多的一组有29个方剂,最少的一组有2个方剂,平均每组约6.75个方剂,总体上呈现出越晚截取的组其内部方剂的相似性越低。结论本方法可实现对方剂按照类似于方分类的方法进行分类,可能有助于打破原有的思维束缚,进一步加深对方剂配伍规律的认识,但在分析方剂相互间的配伍规律时会减少理论线索,且未专门考虑方剂中药物的药量及性味归经问题。

  • 标签: 聚类分析 系统聚类 方剂 分类 类方 《皕一选方治验实录》
  • 作者: 崔爽(南阳市中心医院河南南阳473000)
  • 学科: 医药卫生 > 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
  • 创建时间:2009-12-22
  • 出处:《健康文摘》 2009年第16期
  • 机构:心悸为临床极常见症状,见于现代医学各种心脏疾患所引起的心律失常,以及缺铁性贫血、再生障碍性贫血、甲状腺机能亢进、心脏神经官能症、洋地黄中毒、低血钾、出血、缺氧、感染、药物反应等疾病中。中医药辨证治疗具有明显的优势,但临床尚缺乏系统、规范的中医辨证分型标准,为使心悸的证候学建立在更为科学严谨的基础上,我们自2006年6月-2007年12月对符合诊断标准的1126例以“心悸”症状为主诉的患者进行临床调研,通过四诊资料规范化采集,统计分析等方法,对心悸的中医证候特征进行了探讨,现报道如下:
  • 简介:

  • 标签:
  • 简介:目的:探讨常用健脾中成药组方规律。方法:收录《新编国家中成药》中的健脾中成药处方,采用关联规则Apriori算法和复杂系统等方法,确定处方中药物的使用频次及药物之间的关联规则等。结果:高频次药物包括茯苓、白术、甘草、党参、陈皮等;高频次药物组合包括"白术、茯苓""甘草、茯苓""甘草、白术"等;置信度较高的关联规则包括"陈皮-〉白扁豆""陈皮-〉半夏"等。结论:处方用药中除常见的健脾中药外,尚包括具有健脾作用的部分理气药、消食药及其他类药物。

  • 标签: 健脾药 关联规则 熵聚类
  • 简介:针对抑制式模糊C-均值算法所存在的不足,提出了一种改进算法——半抑制式模糊C-均值算法。通过对抑制式模糊C-均值算法的良性扩展,在保持收敛速度变化不大的前提下改善了的效果。实验表明,该算法是有效的。

  • 标签: 模糊聚类 抑制式 半抑制式
  • 简介:本文对8种治疗心血管疾病中草药中8种微量元素进系统聚类分析研究,李晖.治疗心血管疾病中草药中微量元素的测定.四川大学学报,  [Abstract]ByusingclusteranalysistobiochemicalactionsoftraceelementsinChinesemedicinalherbsforcuringcardiovasculardisease

  • 标签: 中微量元素 中草药中 微量元素系统
  • 简介:目的基于中医传承辅助系统软件,分析丁元庆教授治疗不寐的用药经验。方法收集、整理丁元庆教授治疗不寐的处方,采用关联规则apriori算法、复杂系统等无监督数据挖掘方法,确定处方中各种药物的使用频次及药物之间的关联规则。结果对筛选出的547首处方进行分析,频次前3味的药物为酸枣仁、丹参、天麻,处方药物的核心组合为酸枣仁、丹参、天麻、郁金、夏枯草、珍珠母、竹叶、麦冬、茯苓。挖掘出核心组合28个、对药14组。结论丁元庆教授治疗不寐经验丰富,养营血,祛邪气,安心神,调心肝,使阴平阳秘,神安而寐。

  • 标签: 丁元庆 不寐 关联规则 聚类算法
  • 作者: 冯贞贞 谢洋 春柳 李建生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0-08-10
  • 出处:《中华危重病急救医学》 2020年第05期
  • 机构:河南中医药大学,呼吸疾病中医药防治省部共建协同创新中心,河南省中医药防治呼吸病重点实验室,郑州 450046,河南中医药大学,呼吸疾病中医药防治省部共建协同创新中心,河南省中医药防治呼吸病重点实验室,郑州 450046;河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呼吸科,郑州 450000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简称新冠肺炎)中医常见证候分布及特征,为临床辨证提供依据。方法检索2020年2月24日前公开发表的新冠肺炎中医诊疗方案及证候相关文献,建立数据库。采用Lantern 5.0和SPSS 20.0软件,运用隐结构系统聚类分析,结合证候及其相关症状的频次及构成比,分析新冠肺炎中医常见证候及症状特征。结果纳入诊疗方案及相关文献42篇,包括212条证候记录。基于频数>10次的53个症状建立隐结构模型,得到隐变量;结合医学专业知识,对隐变量进行综合,最终得到14个隐变量,综合为7个证候,包括邪热犯肺证、内闭外脱证、湿热蕴肺证、气阴两虚证、疫毒闭肺证、寒湿郁肺证、肺脾气虚证。对频数>10次的53个症状进行因子分析,得到14个公因子;提取每个因子中因子载荷系数≥0.3的症状进行系统,得到6个有意义的症状组合,并根据每个症状组合推断出6个潜在证候,分别为疫毒闭肺证、邪热犯肺证、气阴两虚证、内闭外脱证、寒湿郁肺证、湿热蕴肺证。对证候频数的描述显示,纳入文献涉及证候25个,其中构成比≥5%的证候有内闭外脱证(14.62%)、疫毒闭肺证(13.68%)、湿热蕴肺证(12.74%)、肺脾气虚证(10.85%)、寒湿郁肺证(8.50%)、气阴两虚证(8.50%)、邪热犯肺证(8.02%)、湿遏肺卫证(5.66%);涉及症状87个,累计频次2 838次,包括苔腻(5.25%)、发热(4.83%)、舌红(4.37%)、脉数(3.74%)、乏力(3.46%)等。根据以上结果总结出新冠肺炎常见证候及其主要症状分别为:① 邪热犯肺证:发热、咳嗽、咽干、头痛、周身酸楚、大便秘结等;② 寒湿郁肺证:恶寒、周身酸楚、呕恶、脘腹胀满、便溏等;③ 湿热蕴肺证:咳嗽、痰黏难咯、纳呆、渴不欲饮、大便秘结等;④ 疫毒闭肺证:发热、咳嗽、痰黄、喘促、憋气、口唇青紫等;⑤ 内闭外脱证:神昏、烦躁、憋气、汗出肢冷、口唇青紫等;⑥ 气阴两虚证:干咳、自汗、乏力、口干渴、手足心热、便溏等;⑦ 肺脾气虚证:咳嗽、喘息、自汗、乏力、呕恶、便溏等。结论新冠肺炎中医常见证候有邪热犯肺证、寒湿郁肺证、湿热蕴肺证、疫毒闭肺证、内闭外脱证、气阴两虚证及肺脾气虚证等,为临床辨证提供参考。

  • 标签: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 隐结构 系统聚类分析 中医常见证候
  • 简介:目的探讨人脑星形细胞瘤发生发展中相关基因及分类特征基因的表达。方法用含13939种人基因的BioStarH140S芯片,以正常脑及18例胶质瘤组织总RNA制备的探针杂交芯片,ScanArray4000扫描信号,提取脑及不同级别星形细胞瘤的差异基因并行生物信息分析,Hierarchical提取差异基因的特征。结果星形细胞瘤中筛选出438条(3.14%)差异表达基因;信息分析与细胞信号、细胞骨架和运动、癌基因及抑癌基因等多基因密切相关;与分类相关的特征基因有MAP7、DBCCR1、PCDHA5、KCNAB1、NAPIL2等。表达谱将星形细胞瘤分成两,与临床组织病理分类基本一致。结论芯片是基因分析和筛选肿瘤标志性基因的有效手段,可客观分析星形细胞瘤发展及预后;分类特征基因为星形细胞瘤侵袭性和预后判断提供依据,有助于临床诊治。

  • 标签: 星形细胞瘤 基因芯片 表达谱 Hierarchical聚类
  • 简介:摘要目的探析凝胺和微柱凝胶在交叉配血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接收的同意开展交叉配血者268例的临床资料,收集其输血标本,经开展微柱凝胶凝胺采取交叉配血试验,分析比较试验结果。结果行MGT时患者交叉配血成功率为91.42%,明显低于行MPT时的96.6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被选对象中,MPT阳性标本有9例,MGT阳性标本有21例,说明相比凝聚胺,微柱凝胶有较高的灵敏度。结论凝胺特点是快速,适用于急诊工作中;微柱凝胶特点是操作便捷、有较高宁敏度,适用于日常工作中。在临床工作中,将凝胺、微柱凝胶联合应用,能有效提高交叉配血准确度和效率,保证临床血液安全性。

  • 标签: 聚凝胺法 微柱凝胶法 交叉配血
  • 简介:对肿瘤样本进行准确的分型识别是有效治疗肿瘤的前提。首先,利用方差滤波方法选择肿瘤表达谱中具有最大方差的部分基因作为识别特征集,然后,利用支持向量对肿瘤表达谱进行分型识别。针对多类型样本情况和支持向量中出现的孤立点问题,分别提出了有效的解决办法。对两个肿瘤表达谱数据的测试结果显示,基于支持向量的方法能够准确地对肿瘤样本进行分型识别,同时能够自动发现肿瘤样本真实的亚型数量。

  • 标签: 肿瘤 亚型 分型识别 支持向量聚类 基因芯片表达谱
  • 简介:目的挖掘吕仁和教授治疗慢性肾衰竭临床处方用药规律,阐述吕教授治疗慢性肾衰竭的学术思路及用药经验。方法收集吕教授治疗慢性肾衰竭的门诊处方140首,应用中医辅助传承系统进行药物频次分析,并基于关联规则分析、改进的互信息的药物间关联度分析得到核心药物组合及网络化视图,基于无监督熵层次算法获得新处方。结果通过处方分析得到了核心药物35种、高频药物组合24组、药物关联规则82种,核心关联药对31组及新处方15首。结论吕教授对慢性肾衰竭的治疗遵循标本兼治的治疗原则,在健脾和胃、益气养血、补肾固本的基础上,重视降浊解毒、活血利水药物组合的运用。

  • 标签: 慢性肾衰竭 用药规律 名老中医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微柱凝胶凝胺在交叉配血试验中的比较。方法:研究期(2021年1月~2021年12月)内,纳入1542例输血患者作为观察对象,以数字随机表,对患者进行分组,分别应用微柱凝胶交叉配血(观察组,n=771)与凝胺交叉配血(对照组,n=771),对不同交叉配血试验的准确性、敏感度、特异性进行差异对比。结果:观察组微柱凝胶交叉配血结果准确性、敏感度、特异性均高于对照组,凝胺交叉配血结果,(p<0.05)。结论:用微柱凝胶凝胺在交叉配血试验中比较,前者比后者操作简单,结果准确,敏感度高,特异性强,重复性好,结果直观,扫描后可长期保存,适合手工操作、半自动和全自动,灵活方便。

  • 标签: 微柱凝胶法 聚凝胺法 交叉配血。
  • 简介:对于二维灰度图像,基于灰度信息的图像信息熵分析,由于没有考虑到图像的空间信息,存在着对图像信息描述不准确的问题。在进行图像分割时,若图像复杂到一定程度时,无法得到满意的效果。本文从空间信息和灰度信息出发,将图像的空间信息和灰度信息作为特征向量,对比较复杂的图像进行分割,取得了满意的效果。经分析和实验验证,本文提出的基于空间信息和灰度信息的塔型模糊C-均值(PFCM)图像分割方法与传统的非塔型算法相比,具有收敛速度快,稳定性好等优点。同时,由于对初始中心的合理初始化,消除了聚类分析中常见的死点问题。

  • 标签: 空间信息 灰度信息 模糊塔型聚类 图像分割
  • 简介:口腔印模和石膏模型的精确度是保证临床各类修复体质量的重要前提。聚醚橡胶和加成型硅橡胶印模材料的特点是具有良好的表面清晰度和尺寸稳定性,符合固定修复对印模精度要求高的特点,是目前临床使用最为广泛的印模材料。但由于其聚合后硬度高,且制取印模所用的不锈钢托盘没有韧性。故造成灌注的石膏模型不易脱模,

  • 标签: 口腔印模 脱模法 胶类 口腔科 石膏模型 印模材料
  • 简介:目的采用反映血管新生状态的指标经模糊C均值对星形细胞肿瘤病理学分级进行探讨。方法采用含有正常成人脑组织、弥漫性星形细胞瘤(WHOⅡ级)、间变性星形细胞瘤(WHOⅢ级)、胶质母细胞瘤(WHOⅣ级)及阳性对照组织的168点矩阵的组织芯片,通过免疫组织化学SABC双标标记内皮细胞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以Image-ProPlus5.1中文版图像分析软件对染色结果及血管内皮生长因子阳性单位、微血管密度及微血管平均周长等指标进行测定。采用单因素分析方法筛选与星形细胞肿瘤病理级别相关的参数,以矩阵实验室数学软件提供的模糊C均值函数参数作为对象,将不同的组织切片参数值进行模糊C均值,所得值分别赋值为星形细胞肿瘤病理分级值。结果(1)在不同病理分级组之间,星形细胞肿瘤血管内皮生长因子阳性单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0),各病理分级组间两两比较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2)在不同病理分级组之间,星形细胞肿瘤微血管密度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两两比较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均P=0.000)。(3)星形细胞肿瘤微血管平均周长,Ⅱ级组与Ⅲ级组、Ⅱ级组与Ⅳ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00),而Ⅲ级组与Ⅳ级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1.000)。(4)与WHO病理分级相比,模糊C均值产生的星形细胞肿瘤病理分级值对Ⅱ、Ⅲ、Ⅳ级等级别的诊断符合率分别为85.71%、48.39%和78.95%,总体正确率达68.46%。结论星形细胞肿瘤血管内皮生长因子阳性单位、微血管密度和微血管平均周长等项指标的模糊C均值值与星形细胞肿瘤病理分级值比较符合,可应用模糊C均值对星形细胞肿瘤的病理分级进行辅助推测。

  • 标签: 神经胶质瘤 内皮生长因子 免疫组织化学 模糊数学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卡式微柱凝胶联合凝胺配血预防输血反应的效果。方法抽取2019年3月至2019年12月侯马市人民医院中心血库输血32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配血方法不同将其分为A组(107例)、B组(107例)、C组(106例),其中A组采用卡式微柱配血,B组采用凝胺配血,C组采用两种联合配血,对配血试验期间的阳性患者采取不完全抗体检测,比较不同交叉配血方法的差异。结果三组主侧阳性、总阳性率与假阳性率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次测阳性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C组高于A、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组灵敏度(36.42%)、特异度(84.23%)、符合率(79.24%)优于A组和B组的灵敏度(3.43%、3.54%)、特异度(77.83%、80.02%)、符合率(15.91%、39.22%)。经不规则抗体检测,A组7例患者中检出不规则抗体4例(均为次测凝聚患者),主侧3例阳性患者诊断为纤维蛋白过多(假阳性);B组17例阳性患者中检出不规则抗体15例,主侧2例患者诊断为红细胞悬液浓度过高(假阳性)。结论凝聚胺假阳性率较高,卡式微柱凝胶操作难度低,两种联合检测在不规则抗体筛查中敏感性高。

  • 标签: 卡式微柱法 聚凝胺法 配血 输血反应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微柱凝胶凝胺在交叉配血实验中的比较。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2018年12月在我院行交叉配血实验后输血治疗的30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分别使用微柱凝胶凝胺两种交叉配血实验方法,凝胺作为对照组,微柱凝胶作为观察组,比较两组的不规则抗体检测阳性率、不规则抗体种类鉴定结果、不规则抗体检测的灵敏度、特异性和准确度。结果观察组对不规则抗体检测阳性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抗E检出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在抗D、抗e、抗M、抗C、自身抗体等检出率相当,无显著差异(P>0.05);观察组对不规则抗体检测的敏感性、特异性、准确性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微柱凝胶在交叉配血实验中的效果更佳,灵敏度、特异性及准确性高,对不规则抗体的检出率高,临床可优先选择。

  • 标签: 交叉配血实验 微柱凝胶法 聚凝胺法 不规则抗体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预防配血输血反应中使用卡式微柱凝胶联合凝胺的效果。方法:选取60例输血患者,分成两组,研究组采用联合方式,对照组采用凝胺,对比数据差异。结果:对比对照组,研究组阳性率以及诊断符合率均明显更高,输血不良反应明显更少,P<0.05。结论:预防配血输血反应中使用卡式微柱凝胶联合凝胺,效果理想。

  • 标签: 卡式微柱凝胶法 聚凝胺法配血 预防 输血反应 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