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 龋病是多因素作用下的由口腔常在菌引起的细菌感染性疾病。龋病特点为发病率高,分布广,世界卫生组织已将其与肿瘤、心血管疾病并列为人类三大重点防治疾病。变形链球菌(Streptococcus mutans, S. mutans)是目前公认的与龋病密切相关的主要致病菌,它的一个重要致龋力就是能在牙体表面形成生物被膜即牙菌斑生物膜 (dental plaque biofilm),并进行产酸代谢活动。本文对变形链球菌在牙菌斑生物膜上定植粘附能力的研究进行综述。

  • 标签: 变形链球菌 口腔 牙菌斑生物膜 定植粘附
  • 简介:摘要在口腔内科治疗中,会应用较多的修复材料,这些材料中有时会粘附细菌,这会导致继发龋的出现,影响着患者的口腔健康。修复材料的表面会形成获得性膜,不同修复材料的获得性膜有着一定差异,而且粘附细菌的种类以及数量有着较大的差异。本文分析了细菌对口腔内科常用修复材料的粘附情况,通过分析发现,细菌对获得性膜有着一定选择性,这与细菌的生物学特性有着较大的关系,还与修复材料的光洁度有着一定关系,为了降低细菌的粘附,相关工作人员需要考虑环境等因素。

  • 标签: 细菌 口腔内科 修复材料 粘附
  • 简介:目的探讨改善人工神经支架材料表面粘附性的方法。方法对聚羟基乙酸细丝支架进行化学和/或生物学修饰处理,通过体外培养方法比较SD乳鼠许旺细胞在不同聚羟基乙酸细丝表面贴壁生长情况。结果在经化学处理及生物学修饰的聚羟基乙酸细丝表面许旺细胞能良好贴壁生长,仅予生物学修饰的支架材料次之,未经处理的支架材料上罕有许旺细胞粘附。结论人工神经构建中支架材料表面的粘附性是至关重要的因素,对聚羟基乙酸进行化学处理后再行生物学修饰是改善其粘附性的简单可行、效果确切的方法。

  • 标签: 粘附性 聚羟基乙酸 许旺细胞
  • 简介:摘要A组链球菌(Group A Streptococcus,GAS)是链球菌中致病性最强的细菌之一,可引起咽炎、脓疱病、猩红热、败血症等各种感染性疾病。GAS致病的最初阶段和最重要的阶段是在宿主特定的组织或器官上的粘附和定植,因此了解GAS粘附和定植机制对于GAS致病性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以下将对GAS粘附和定植机制的研究进展作一简要综述。

  • 标签: A组链球菌 粘附 粘附素 定植
  • 简介:目的了解不同幽门螺杆菌(Helicobacetrpylori)的粘附能力粘附特征,探讨Hp的粘附机理及其致病.方法用10株临床分离Hp对四个6~8月龄胎儿胃粘膜组织进行粘附试验.结果不同Hp的粘附能力有很大差别.存在强粘附株和弱粘附株;不同Hp对不同胎儿胃粘膜组织各个部位的粘附特征亦有差别.结论Hp可分泌多种粘附素,机体分泌的粘附素受体亦多样,它们表达的种类以及数量影响粘附结果.

  • 标签: 胃粘膜组织 胎儿 幽门螺杆菌 粘附能力 粘附素 分泌
  • 简介:采用补体致敏酵母菌血凝法,研究了B型诊断超声对小鼠红细胞免疫粘附功能的影响。结果显示,B型超声一次辐射5、15及20分钟后,各实验组小鼠与对照组小鼠相比,红细胞血凝阳性率无明显差异(P>0.05);连续10天B型超声辐照,每天一次,每次辐照10分钟,实验组小鼠与对照组小鼠相比,红细胞血凝阳性率有明显差异(P<0.05),前者降低。实验提示,单次B超辐照对小鼠红细胞免疫粘附功能无明显影响,多次B型超声则可使小鼠的红细胞免疫粘附功能降低。

  • 标签: 红细胞免疫 B型超声 粘附功能 小鼠 超声辐照 阳性率
  • 简介:目的:研究常用局部麻醉药对离体鼠红细胞免疫粘附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成年SD大鼠16只,取抗凝血制备成所需浓度的红细胞悬液,与等体积的临床血药浓度、2倍、4倍及8倍临床血药浓度的各研究麻醉药物孵育后,加入补体致敏酵母菌或用自身血浆作为补体为致敏的肿瘤细胞,测定红细胞、酵母菌花环率(RYRR)和肿瘤细胞-红细胞花环率(TRRR)。结果:酰胺类局麻药利多卡因、布比卡因和罗比卡因对红细胞免疫粘附功能无明显影响(P>0.05)。临床血药浓度及以上浓度的酯类局麻药丁卡因和普鲁卡因对红细胞免疫粘附功能有明显的抑制作用(P<0.05,p<0.01)。结论:酯类局麻药通过多重途径干扰红细胞细胞结构和代谢,对鼠离体红细胞免疫粘附功能起明显的抑制作用。

  • 标签: 局部麻醉药 红细胞 免疫粘附功能 动物实验
  • 简介:同时在组织发育的形态结构形成过程中需要细胞粘附动态变化的参与,  上皮细胞和细胞外基质间的相互作用在组织形态结构的形成中起非常重要的作用,  钙粘附分子是表皮细胞中小带粘附连接的主要粘附受体

  • 标签: 上皮细胞组织 粘附分子上皮细胞 组织形成
  • 简介:用pH值敏感荧光探针Snaflcalcein-AM标记体外培养48小时的小鼠腹腔巨噬细胞,570型粘附式细胞仪观察巨噬细胞在对刀豆素A进行受体介导内吞过程中细胞内pH值的变化,结果显示,开始内吞后细胞内pH值即降低,内吞进行到第5分钟细胞内pH值降到最低,在此后的6分钟内均维持于这一较低水平。本法灵敏度高,简便快捷,适用范围广,可无损伤观察活细胞或细胞器pH值的变化。

  • 标签: 粘附式细胞仪 测定 培养 巨噬细胞 PH值
  • 简介:摘要当前临床应用的所有生物瓣,包括无支架生物瓣共同致命弱点是易钙化、衰败,不具有生长活性。而随着组织工程技术的发展,组织工程心脏瓣膜的研究逐渐成为心脏外科领域的研究热点之一。组织工程心脏瓣膜的构建包括⑴支架的选材及制备;⑵种子细胞的选择、分离与培养;⑶种子细胞在支架上的种植与培养三部分。本文对近年来组织工程细胞粘附材料及方法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并指出目前研究中所存在的问题,展望其发展的方向和前景。

  • 标签: 组织工程 心脏瓣膜 细胞粘附 材料 方法
  • 简介:摘要本文综述了有关几种重要药物和环糊精交联形成新复合物的最近进展,并重点介绍在口腔黏附给药途径中,作为聚合物基质的生物大分子的制备。同时也介绍了一些基于环糊精的口腔黏附处方制剂及其给药过程特征。

  • 标签: 口腔给药 交联黏附聚合物 环糊精包合物 控释释药
  • 简介:目的探讨粘附分子P选择素在肾癌中表达的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化LSAB法,检测20例肾癌患者肾组织中P选择素表达。结果研究发现肾癌组织中P选择素阳性表达率为55.0%(11/20),其不仅在肿瘤血管内皮上表达,也在肿瘤细胞膜上表达。晚期肾癌(Ⅲ、Ⅳ期)阳性表达率为87.5%(7/8),明显高于早期肾癌(Ⅰ、Ⅱ期)的33.3%(4/12),P<0.05。结论P选择素与肾癌浸润转移有关.并可能是一种新的肾癌转移及预

  • 标签: P选择素 肾癌 阳性表达率 粘附分子 肿瘤细胞膜 LSAB法
  • 简介:  结果 膀胱癌组术前血清ICAM-1、VCAM-1分别为304.1μg/ml和1133.6μg/ml,前者血清ICAM-1、VCAM-1分别为274.4μg/ml、1074.6μg/ml,  方法 采用ELISA方法检测26例膀胱癌与10例正常人的血清ICAM-1、VCAM-1

  • 标签: 患者细胞 水平临床意义 粘附分子水平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对早产孕妇患者血清细胞间粘附分子-1(ICAM-1)的水平测定,探讨ICAM-1在早产中的发病机制。方法采用ELISA技术检测50例早产孕妇和50例对照组血清ICAM-1水平。结果早产孕妇血清ICAM-1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母体血清ICAM升高是早产的可能标志。

  • 标签: 早产 血清 细胞间粘附分子-1
  • 简介:目的目前认为炎症可能在冠心病发病及恶化过程中起重要的作用.本研究通过测定冠心病患者外周血中性粒细胞和单核细胞表面CD11b、CD18的表达,探讨炎症与冠心病的关系.方法选择54例冠心病患者,其中急性心肌梗死25例,不稳定心绞痛患者29例.根据不稳定心绞痛患者病情的严重程度将其按Braunwald分级分为三组:第一组(9例,BraunwaldⅠ级);第二组(8例BraunwaldⅡ级);第三组(12例BraunwaldⅢ级).选择12例健康人为正常对照组.采用流式细胞术分析外周血中性粒细胞和单核细胞表面粘附分子CD11b、CD18的表达.结果冠心病患者外周血中性粒细胞和单核细胞表面CD11b、CD18的表达较正常对照组显著升高(P<0.001);不稳定心绞痛患者由第一组到第三组外周血中性粒细胞和单核细胞表面CD11b、CD18的表达是逐渐升高的,且第一组与第三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冠心病患者外周血白细胞是激活的;随着不稳定心绞痛病情的加重,外周血白细胞活性也是增加的,白细胞活性状态与冠脉缺血的严重程度正相关.

  • 标签: 外周血 白细胞表面粘附分子 炎症 冠心病
  • 简介:目的:探讨手移植病人术后外周血粘附分子的动态变化及意义。方法:用流式细胞仪对三例手移植病人术后不同时间外周血粘附分子水平进行了测定,并与术前水平进行了比较。结果:术后病人外周血粘附分子CD4、CD28、CD8、CD54、CD11a的水平明显降低,以术后一周为最低;术后维持期上述粘附分子水平逐渐回升,但仍低于术前水平,而CD8、CD11a的水平继续升高,CD11a回升到术前水平,而CD8则明显超过术前水平(P<0.001)。结论:免疫抑制剂对粘附分子具有明显抑制作用。同种异体手移植病人术后无明显排斥反应与临床观察相符,提示粘附分子可作为排斥反应的检测指标。

  • 标签: 同种异体手移植 术后 临床意义 粘附分子 动态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