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社会生态模型是目前研究体力活动常用的理论模型,本文阐述了体力活动社会生态模型的理论发展进程,对现有的几种较系统的女性体力活动社会生态模型(非裔美国女性体力活动社会生态模型,女性体力活动社会环境因素生态模型和退休老年女性体力活动生态模型)进行了介绍和分析,讨论了女性体力活动社会生态模型的独特要素(社会经济地位、社会支持、环境感知、社会文化)和女性体力活动社会生态模型应用进展,并对国内未来的研究工作提出如下建议:可运用已有国民体质监测,中国营养与健康调查,运动平台数据等信息开展我国女性体力活动现状和特征的大数据研究;构建我国女性体力活动社会生态模型时可以借鉴西方发达国家已有社会生态模型,但需充分考虑我国国情和文化的差异。

  • 标签: 女性 体力活动 社会生态模型
  • 简介:摘要:当前,在医院的社会工作实务中,实习带教以及督导工作成为其中最为重要的组成部分。适应于工作的开展需求,关注实习困境并对此进行研究与处理,是机构督导完成工作任务的基础条件。需重视医院社会工作实习督导实践状况的总结,分析其中存在的各类实习困境。在此基础上,结合现实的工作经验,提出合理的优化策略,适应于社会工作专业学生的发展需求。基于此,本文展开探讨。

  • 标签: 医院社会工作 实习督导 实践与思考
  • 简介:作为医疗卫生的重要组成部分,护理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良好的护理可有效的提升患者的康复效果。通过对以往我院的实际护理情况进行观察发现,护理人员并未积极投入到工作当中,从而无法获得良好的护理效果。对此需要采取有效的措施进行改进。目前我院积极开展“护理服务效能提升”活动,获得了良好的效果。

  • 标签: 护理服务效能 实践方法与效果 护理服务质量
  • 简介:摘要2019年11月,加拿大心脏与卒中协会正式发布第6版循证指南《最佳实践建议:卒中后过渡和社会参与》,详细推荐了卒中后过渡护理的实施程序和服务内容,指导医护人员对患者及照顾者开展连续的筛查、评估和管理。本文从指南的开发背景和意义、应用范畴和证据分级、主体框架和要点、质量评价等方面进行解读,旨在为医护人员提供借鉴依据,推动国内卒中后过渡护理的规范实施。

  • 标签: 卒中 过渡护理 社会参与 指南解读
  • 简介:摘要:随着当前国内社会经济发展,社会公众对于医院的社会工作也更加关注,医院组建了医务社工部来推动社会医疗服务工作项目的落实,建立起工作小组,在多个层面,展开社区医疗工作,为社会群众提供普惠性的医疗服务,着重探索满足患者需求的新型医务社工工作方式,给患者们都能够提供可靠满意的服务。

  • 标签: 医务社会工作 志愿者服务 本土化发展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医院护理行政管理体制在教学活动中的实践应用。方法:研究时间为2020年2-9月,研究对象为此期间在我院参与实习学习的64名护生,按照教学管理的差异将其分为常规、行政两组,比较两组实习生的考核情况及实习生满意度。结果:常规组实习生的理论成绩及实习成绩考核分数均低于行政组,其满意度为71.88%也要低于行政组93.75%,P<0.05。结论:在临床教学管理中中,要求实习生按照院内行政管理制度参与实习,更有助于提高其学习效率和实习质量。

  • 标签: 行政管理体制 临床实习带教 实践价值
  • 简介:摘要: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社会群众对医疗服务的要求和质量标准显著提升,为适应社会医疗服务需求的变化,医院应当关注和加强医务社会工作的优化,强化人文特性,助推医院更好的发展进步。医务社会工作作为医院人文服务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能够消除患者在就医过程中存在的心理以及社会问题。强化医院以人为本的服务理念,对患者就医质量提升以及医院社会形象树立优化有着积极的作用。本文就以医务社会工作以及人文医院建设为主线进行分析,以供参考。

  • 标签: 医务社会工作 人文医院建设 探索实践
  • 简介:摘要:在我国新冠肺炎的背景之下,医务社会工作也面临着对应的发展契机,在近两年我国新冠肺炎疫情防控的过程中,我国医务社工也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通过其专业性和独特性也为我国社会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但是实际上医务社工在我国医疗领域仍处于发展初期。没有对应的发展参考,这也就意味着在实际的医务社会工作过程中仍然存在着一系列有待整改的问题。基于此,本文就疫情防控常态化背景下医务社会工作实践路径的有效创新展开分析,以期能够为我国相关研究提供积极帮助。

  • 标签: 疫情防控 医务社会工作 实践对策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预防患者获得性衰弱最佳早期活动策略的循证护理实践效果。方法:研究期(2021年1月-2021年12月)内,入组观察对象50例,均为重症医学科患者50例,以随机数字法进行分组,一组25例患者以常规护理管理(对照组),一组25例患者以最佳早期活动策略的循证护理(观察组),对比不同护理模式的临床效果差异。结果:经护理干预,观察组中获得性衰弱发生率4.00%(1/25),对照组中获得性衰弱发生率24.00%(6/25),(p<0.05);观察组患者肌力评分、日常生活能力评分高于对照组患者,机械通气时间、ICU住院时间指标低于对照组患者,(p<0.05)。结论:在最佳早期活动策略的循证护理干预下,可有效预防患者获得性衰弱的发生,改善患者肌力与生活能力,加速患者康复,效果显著,值得应用。

  • 标签: 获得性衰弱 最佳早期活动策略 循证护理实践
  • 简介:摘要本文立足医学影像学专业特色,分别从教学目的、前期准备、具体实施等环节详细介绍了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医学影像学放射科专业住培医师教学实践活动的几大特色,即晨读片暨疑难病例分析、术后病例暨错漏诊病例分析、教学阅片;同时也深入分析了该教学实践活动的优点、存在的问题、解决方式。以期为提高医学影像学放射科住培医师教学质量提供参考。

  • 标签: 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 放射科 教学质量 教学实践
  • 简介:摘要下尿路症状(LUTS)是以尿频、尿急、尿无力等症状为主的综合征。膀胱过度活动症(OAB)是储尿期症状,膀胱活动低下(UAB)是排尿期症状,伴或不伴逼尿肌收缩障碍。有时OAB和UAB共存于同一患者中,形成OAB合并UAB综合征,即COUB综合征。如果是这样,就需要一种特殊的治疗方法,而不仅仅是治疗单一的明显相反的综合征。本文就OAB合并症的病因、病理生理、诊断、治疗等方面综述COUB的研究进展。

  • 标签: 膀胱,过度活动性 下尿路症状 膀胱活动低下
  • 简介:【摘要】目的 在神经内科优质护理服务中Orem自护理论驱动下的护理实践活动应用效果探索分析。方法 选取本院神经内科收治100住院患者作为研究对象,2020年科室开展优质护理服务时积极引入Orem自护理论,在其驱动下开展护理实践活动。未实施优质护理服务收集患者纳入对照组,实施后收集患者纳入观察组,对比两组护理服务质量。结果 观察组护理服务质量评分、患者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

  • 标签: 神经内科 优质护理服务 Orem自护理论 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品管圈活动对于降低低分子肝素钠注射后皮下出血发生率的实践效果。 方法:选取2022年1月在我院心内科接受低分子肝素钠皮下注射131例患者作为对照组,该组患者接受传统护理;以2022年5月-6月行相同处置的120例患者作为研究组,在品管圈活动建立后,按照确认为活动目标与改善要求开展护理工作,统计比较两组患者注射低分子肝素钠的皮下出血率。结果:对照组和研究组患者注射低分子肝素钠的皮下出血率分别为26.72%、9.66%,后者显著低于前者,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心内科接受低分子肝素钠注射治疗的患者中开展品管圈活动,有利于患者护理质量的提高和皮下出血率的降低。

  • 标签: 品管圈 低分子肝素钠注射 皮下出血 临床效果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和分析综合性护理在住院老慢支患者护理中的应用及对抑郁情绪、焦虑情绪,、社会活动能力的影响。方法:选择2022年1月-2022年6月在我院接受住院治疗的90例老年慢性支气管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把研究对象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45例。对照组行常规护理,观察组行综合性护理。护理1周后对两组的抑郁情绪、焦虑情绪、社会活动能力评分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观察组的抑郁情绪、焦虑情绪、社会活动能力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综合性护理可显著缓解老年慢性支气管炎住院患者的不良情绪,并能提升其社会活动能力。

  • 标签: 综合性护理 住院患者 老年慢性支气管炎 不良情绪 社会活动能力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精神分裂症患者护理环节当中,开展愉快因子回输式护理办法,对患者社会活动能力预测值、日常生活能力以及BPRS评分指标的影响价值。方法:采用分组对照方式,探讨护理手段实际应用效果,面对本院60例精神分裂症患者予以研究样本选取,研究样本采纳时间范畴设置在2020.05-2022.04研究时间段内,顺序编码分组,对照组纳入30例患者,采取常规护理;实验组纳入30例患者,采取愉快因子回输式护理。统计对比不同组别患者的:(1)社会活动能力预测值;(2)日常生活能力;(3)BPRS评分指标。结果:(1)社会活动能力预测值:实验组相比较于对照组,开展护理计划后,患者社会活动能力预测值存在明显优化意义,(P

  • 标签: 愉快因子回输式护理 精神分裂症 日常生活能力 社会活动能力
  • 简介:摘要:本文以广东岭南至诚社会工作服务中心为例,通过介绍社工的使命和背景、中心多元参与社会服务的模式——以“一顿饭的陪伴”独居长者关怀行动为实例以及中心其他优秀社会工作项目的做法,探讨社工的责任和服务工作对社会的重要性;同时探索出广东岭南至诚社会工作服务中心的创新发展模式,包括资源整合与合作机制,专业人才培养与实训基地建设,以及社会创新与可持续发展措施,可以为社会工作行业的创新发展提供借鉴和启示。

  • 标签: 社会工作 责任担当 服务工作 岭南至诚 多元参与 社区服务
  • 简介:摘要目的评估胰腺炎活动评分系统(pancreatitis activity scoring system, PASS)预测急性胰腺炎(acute pancreatitis, AP)活动性的价值,以期降低AP患者的死亡风险、改善预后。方法前瞻性收集2020年1月至2021年6月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急诊科AP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美国2012年Atlanta标准分为轻症急性胰腺炎(mild acute pancreatitis, MAP)组、中度重症急性胰腺炎(moderately severe acute pancreatitis, MSAP)与重症急性胰腺炎(severe acute pancreatitis, SAP)组,比较两组患者在基本信息、Ranson评分、床旁急性胰腺炎严重度指数(bedside index for severity in acute pancreatitis, BISAP)评分、急性生理与慢性健康(acute physiology and chronic health evaluation, APACHE)Ⅱ评分和PASS之间的差异。并使用受试者操作特性曲线(receiver operator characteristic, ROC)得出PASS的最佳截断值、敏感度和特异度。结果共纳入301例AP患者,其中MAP组157例,MSAP、SAP组144例。其中AP的病因主要为胆道疾病和高甘油三酯血症。MAP组与MSAP、SAP组患者在年龄、性别、体重指数、病因、既往史等基线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具有可比性。与MAP组比较,MSAP和SAP组Ranson评分、BISAP评分、APACHE Ⅱ评分、入院时PASS评分、入院12 h PASS评分、入院24 h PASS评分、入院36 h PASS评分、入院48 h PASS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在评价指标的比较中,入院时的PASS评分的预测效果最佳,ROC曲线下面积0.851,在140处取得最佳截断值,敏感度为67.4%,特异度为87.3%。结论PASS对于预测病程中不同时间点疾病的严重程度性能较好,并且将140作为其判断MAP组和MSAP、SAP组的最佳截断值,它是AP患者活动性的有效衡量标准。

  • 标签: 胰腺炎 评分系统 全身炎症反应综合症 预后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无主流浪精神分裂症患者社会支持及社会功能现状。方法选取杭州市第七人民医院2018年1月至2019年12月收治的468例精神分裂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是否存在流浪行为将所有患者分为无主流浪组(n=310)和非流浪组(n=158)。采取自制入院患者基本情况调查表、社会支持量表(SSRS)和简明精神病量表(BPRS)对所有患者基本情况、社会支持水平、病情程度进行调查研究分析。结果无主流浪组患者中男性、农村户口、非本地居民、无职业、未婚及教育程度不高、年龄30~50岁人数显著高于非流浪组(χ2=3.58、20.14、18.69、46.29、33.16、24.38、29.75,均P < 0.05);与非流浪组相比,无主流浪组患者的SSRS各项评分及总分均明显偏低[(15.35±5.42)分、(4.34±2.78)分、(6.48±1.89)分、(26.23±7.35)分;(18.99±3.78)分、(6.35±3.23)分、(7.82±2.01)分、(32.59±7.02)分,t=6.34、10.52、12.83、14.68,均P < 0.001];BPRS各项因子评分及总评分总明显偏高[(19.35±5.85)分、(22.58±2.73)分、(18.74±2.46)分、(18.48±0.25)分、(16.38±3.12)分、(79.43±3.64)分;(12.92±4.23)分、(16.24±3.66)分、(16.97±3.77)分、(10.58±3.34)分、(6.36±4.23)分、(62.72±2.57)分,t=9.92、7.02、6.33、10.35、15.74、28.46,均P < 0.001]。结论精神分裂症患者其不良个体情况和低社会支持水平是造成无主流浪的重要因素。

  • 标签: 无家可归者 精神分裂症 社会支持 精神病状态评定量表 心理疗法
  • 简介:[摘要]医学生未来承担的是救死扶伤、治病救人的神圣使命。他们不仅要掌握渊博的知识、精湛的医术,还要具有高尚的医德医风和博爱奉献的精神。在全球化背景下,如何引导医学生直面各种思想文化和价值观念,树立科学的人生观、价值观,积极投身于祖国医疗卫生事业改革,是医学生社会责任感培育研究的重要使命。在后疫情时代,医学生社会责任感的培育是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必然要求,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导向,加强医学生社会责任感的培育,对当代医学生人文素质的培养将具有深远意义。

  • 标签: [] 社会责任感  医学生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