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昆虫生长剂(IGR3)或昆虫发育抑制剂(IDI3)是一类有潜力的杀虫剂,具有延滞或抑制昆虫生长的性能。由于具有和常规杀虫剂不同的独特作用方式而日益受到人们的重视(Mulder和Gijswijt1773,Post等1974,Slama等1974,Quraishi1977,Grossurt和Tipker1980,Itoh1981,Worthing和Walker1987,Mulla1991)。早期研究的一些化合物因在化学

  • 标签: 昆虫生长调节剂 媒介控制 类化合物 活性成分 不同发育阶段 控制释放剂
  • 简介:目的:通过生长剂打破温室当归苗的休眠状态,并促进其出苗及生长进程。方法:以当归温室苗为材料,设计3因素4水平正交试验,于移栽时采用不同浓度梯度的赤霉素(GA3),胺鲜酯(DA-6)和萘乙酸(NAA)混合溶液浸根,于出苗期监测出苗动态,于生长稳定期测量茎叶形态指标并统计抽薹率,于采挖期测量根部形态指标并统计产量。结果:GA3,DA-6和NAA对温室当归苗的出苗率的影响极显著,影响作用的大小顺序为GA3〉DA-6〉NAA;当归温室苗的出苗率、产量均与GA3在0.01水平上显著相关,但与DA-6和NAA均不相关。结论:GA3,DA-6和NAA药剂组合能有效打破当归温室苗的休眠状态,并显著促进其出苗及生长进程;筛选出的当归温室苗移栽时浸根的最佳药剂组合为96.00mg·L-1GA3,20.26mg·L-1DA-6,53.12mg·L-1NAA,当归温室苗的出苗率达到83.75%,当归产量达到363.22kg·666.7m-2。

  • 标签: 生长调节剂 出苗动态 形态指标 产量
  • 简介:昆虫生长剂(IGRS)类杀虫剂,自1973年敌灭灵(Dimilin,又名灭幼脲Ⅰ号和TH6040)以来,发展迅速,被称为第三代杀虫剂。IGRS杀虫剂在农业上的应用比较广泛,在我国已有20多种,但在卫生害虫防治方面,应用的却很少,在我国登记可应用的只有灭幼脲Ⅱ号(Diflubenzon,又名伏虫脲)、蚊蝇醚(Pyriproxyfen,又名灭幼宝,S-31183)和控虫素(Metho-prene,又名甲氧保幼激素,稀虫酯,蒙五一五)等。

  • 标签: 昆虫生长调节剂类杀虫剂 研究进展 保幼激素 蜕皮激素
  • 简介:摘要:植物生长剂,是人工合成的或从微生物中提取的天然的,具有和天然植物激素相似生长发育调节作用的有机化合物,能调控植物的生长和发育。本文对植物生长剂在中药材栽培上的应用方法进行研究分析。

  • 标签: 植物生长调节剂 中药材 栽培 应用
  • 简介:但e对子宫内膜间质和蜕膜细胞凋亡的作用,提示p拮抗剂能诱导和促进蜕膜细胞凋亡,其作用主要是促进子宫内膜间质和蜕膜细胞增生、分化

  • 标签: 早孕蜕膜 生长调控 蜕膜生长
  • 简介:白蚁是一类原始的社会性昆虫,严重危害房屋建筑、水库堤坝和林木资源等,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近年来,长效、低毒和环保的毒饵诱杀技术用于白蚁防治已成为研究热点,昆虫生长剂作为一种新型白蚁生物防治杀虫剂,其对白蚁的慢性毒性、非驱避性以及在白蚁体内的积累作用使其成为一类优秀的白蚁防治剂。本文综述了昆虫生长剂的种类和作用特点及其在白蚁防治中的应用前景。

  • 标签: 昆虫生长调节剂 白蚁 毒饵诱杀技术
  • 简介:目的:通过筛选生长剂组合、插穗规格提高五味子插穗生根率。方法:用不同浓度的NAA、KT、IBA组合对不同类型的插穗进行处理。结果:100mg·L^-1的NAA,40mg·L^-1的KT和60mg·L^-1的IBA混合激素处理一叶一芽的硬枝和嫩枝插穗生根率较高,45d时的生根率分别为71.41%和85.1%。结论:提出适宜生产应用的技术模式,此方法可为五味子优良株系扦插快繁提供新的技术支持。

  • 标签: 五味子 扦插 生长调节剂 生根率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应用内踝螺钉骺阻滞技术矫正儿童踝关节外翻畸形的有效性并计算矫正速率,分析影响对矫正效果的因素及螺钉取出后畸形复发的风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1月至2020年12月41例(49踝)于小儿骨科接受内踝螺钉骺阻滞术的患者资料,其中男28例,女13例;左侧24踝,右侧25踝;手术时中位年龄10.75(4.5,13.9)岁,中位随访时间27(12,64)个月。按照诊断分类:遗传性多发性骨软骨瘤病(hereditary multiple exostose,HME)23踝,腓侧轴旁半肢5踝,胫侧轴旁2踝,多发内生软骨瘤病5踝,神经纤维瘤病5踝,外伤骨折6踝,纤维异样增殖3踝。在踝关节负重正位X线片上测量胫骨远端外侧角(lateral distal tibial angle,LDTA)来评估踝关节畸形程度及矫正情况,Malhotra分级用于评估腓骨远端短缩上移程度。结果49踝中最终36踝得到有效矫正,总体有效率为73.5%。螺钉类型(半螺纹或全螺纹)、螺钉长度(是否到对侧皮质)、垫片使用、临床诊断分组及年龄均不是能否得到有效矫正的独立风险因素(P>0.05)。对于取得有效矫正病例的术后矫正幅度应用多重线性回归分析(R2=0.67),在控制年龄差异后,矫正时长(P< 0.001)、临床诊断(P=0.013)及术前LDTA(P=0.002)都是独立的预测因素。对不同临床诊断组间应用单因素方差分析显示,术后平均矫正速率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5.050,P=0.003)。结论内踝螺钉骺阻滞术是治疗发育期儿童踝关节外翻畸形的有效可靠手段,不同的临床诊断对儿童踝外翻畸形矫正速率可产生明显差异。

  • 标签: 矫形外科手术 内固定器 治疗结果
  • 简介:唇腭裂是一类常见的先天性畸形.可单独发生,也可与300多种已知的畸形伴发于综合征。唇腭裂又分为4型:综合征性唇裂伴或不伴腭裂(cleftoflipwithorwithoutpalate,CL/P)、综合征性腭裂(cleftpalat,CPO)、非综合征性唇裂伴或不伴腭裂(nonsyndromiccleftoflipwithorwithoutpalate.nsCL/P)和非综合征性腭裂(nonsyndromiccleftpalate.nsCPO).

  • 标签: 唇腭裂 分子调节机制 生长发育 非综合征性腭裂 非综合征性唇裂 先天性畸形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研究证实PI3K/Akt信号通路在调控成骨细胞、破骨细胞的骨代谢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对维持人体骨稳态具有一定的意义。本文拟探讨该信号通路在成骨细胞分化、破骨细胞凋亡中的作用,并探析以miRNA为代表的非编码RNA在PI3K/AKt信号通路中调控骨代谢的作用机制,以期为骨代谢相关疾病的防治提供理论依据。

  • 标签: PI3K/Akt信号通路 骨代谢 成骨细胞 破骨细胞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NVP-TNKS656对肝细胞癌(HCC)细胞系生长的影响以及相应分子机制。方法采用2.5、5、10.0 μmol/L剂量NVP-TNKS656处理5种HCC细胞系,选取HLE及HLF细胞系,分为四组:二甲基亚砜(DMSO)组、NVP-TNKS656 2.5.0 μmol/L组、NVP-TNKS656 5.0 μmol/L组和NVP-TNKS656 10 μmol/L组,细胞培养48 h进行后续实验。采用结晶紫染色法计数细胞克隆形成数目;蛋白质印迹法检测是相关蛋白(YAP)、血管动蛋白样1(AMOTL1)、血管动蛋白样2(AMOTL2)蛋白表达水平;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qRT-PCR)法检测YAP及其下游结缔组织生长因子(CTGF)和富含半胱氨酸的血管生成诱导剂61(Cyr61)的mRNA表达;采用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检测转录增强因子域家族(TEAD)荧光素酶活性。结果在HLE、HLF、Huh7、MHCC97-H、MHCC97-L细胞系中,NVP-TNKS656以剂量依赖的方式抑制了5种HCC细胞系的生长,DMSO对照组与不同剂量给药组间细胞克隆形成计数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90.46、68.58、191.8、114.6、201.4,均P<0.05)。在HLE和HLF细胞系中,NVP-TNKS656可呈剂量依赖性显著降低YAP蛋白水平,降低YAP下游靶基因CTGF(HLE细胞分别为1.02±0.02、0.90±0.03、0.57±0.02、0.38±0.03,HLF细胞分别为0.98±0.03、0.86±0.02、0.66±0.02、0.43±0.01)及Cyr61(HLE细胞分别为1.00±0.01、0.86±0.02、0.74±0.03、0.44±0.03,HLF细胞分别为0.99±0.02、0.87±0.01、0.72±0.02、0.54±0.01)的表达(均P<0.05),并抑制YAP/TEAD荧光素酶分子的活性。同时NVP-TNKS656以剂量依赖的方式上调了YAP的两个主要负调控因子,即AMOTL1/2蛋白,促进HLE和HLF细胞的凋亡。结论NVP-TNKS656可以通过稳定AMOTL1/2下调YAP下游靶基因从而抑制HCC的增殖,可能成为治疗HCC的潜在药物。

  • 标签: 肝细胞肝癌 NVP-TNKS656 信号通路
  • 简介:目的旨在探讨蛋白激酶C调节剂对原代培养人垂体腺瘤细胞分泌生长激素和催乳素作用的影响。方法经原代培养的人垂体腺瘤细胞与佛波醇酯共同培养,通过放射免疫学方法检测生长激素和催乳素水平.评价佛波醇酯对生长激素释放激素调节垂体腺瘤激素分泌作用的影响:同时应用DNA序列分析确定gsp癌基因突变率。结果gsp癌基因鉴定显示.18例垂体腺瘤组织标本中6例gsp癌基因表达阳性.5例突变位于201密码子,1例位于207密码子。佛波醇酯强烈刺激生长激素和催乳素的分泌并增强生长激素释放激素的刺激分泌作用.最大效应浓度为100nmol/L,使生长激素分泌水平增加2~30倍;Staurosporine作用则相反,大多数肿瘤细胞表现为明显的抑制效应,而且与gsp癌基因不相关;联合应用生长激素释放激素和佛波醇酯后使刺激分泌的作用增强,但与gsp癌基因亦无关。结论蛋白激酶C可能参与垂体腺瘤激素分泌的调控。

  • 标签: 垂体肿瘤 蛋白激酶C 佛波醇酯类 信号传递 腺瘤
  • 简介:许多物质,有些是来源于自然,被用于改变应用者的精神状态,这些物质包括苯丙胺、大麻、可卡因、迷幻药、乙醇、麦角酰乙二胺、毒蕈、阿片类镇痛剂和挥发性物质。依据它们的主要作用是用于改变感觉还是刺激或抑制中枢神经系统,以进行分类,尽管各组之间存在着重叠,如那些主要是抑制中枢神经

  • 标签: 中枢神经系统 合理用药 药物滥用 急性中毒
  • 简介:目的研究特异乳酸杆菌(laetobacilusfermentum,Lb-f)对人结肠癌裸鼠异种移植瘤生长抑制作用及抗肿瘤机制。方法用人结肠癌细胞裸鼠异种移植瘸模型治疗实验,观察Lb—f抗人结肠癌作用;碳粒廓清法、足跖厚度增加法和小鼠抗绵羊红细胞凝集素抗体滴度测定,观察Lb-f对昆明种小鼠细胞免疫及体液免疫功能的调节作用。结果Lb-f(180、360、720mg/kg)对人结肠癌裸鼠皮下移植瘸的生长抑制率分别为63%,79%,83%,瘸重抑制率分别为44%,49%和71%;Lb—f(180、360、720mg/kg)分别作用昆明种小鼠,校正碳粒廓清指数α值分别为:2.3928±0.3941,3.4092±0.1711,4.5036±0.215VSl.9350±0.8839.P〈0.05;足跖肿差分别为:1.01±0.07innl,1.37±0.09mm,2.01±0.14mm和0.45±0.05mm,P〈0.001;小鼠抗绵羊红细胞抗体滴度增加,分别为:336±176,544±154,832±309VS100±43。P〈0.01。结论Lb-f对人结肠癌(HT—29)细胞裸鼠异种移植瘤生长抑制作用与提高机体免疫功能相关。

  • 标签: 结肠肿瘤 特异乳酸杆菌 治疗作用 免疫调节 实验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冻融胚胎移植(frozen-thawed embryo transfer,FET)周期中应用生长激素是否能改善患者的妊娠结局。方法回顾性队列研究2015年1月至2018年7月期间于河北医科大学第四医院生殖医学科行FET的1042个降调节后激素替代周期的临床资料。根据是否应用生长激素将患者分为生长激素组(A组)和未应用生长激素组(B组),分别比较高龄(≥35岁)、多囊卵巢综合征(polycystic ovary syndrome,PCOS)、反复种植失败患者中A、B两组间的临床结局。结果A组女方年龄[(31.1±4.5)岁]、临床妊娠率[67.1%(114/170)]均高于B组[(30.1±4.4)岁、57.5%(501/872)](P=0.010,P=0.020)。高龄患者A组与B组的胚胎种植率、临床妊娠率、流产率及活产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PCOS患者A组的活产率[65.8%(25/38)]明显高于B组[42.3%(96/227)](P=0.007)。反复种植失败患者A组的种植率[37.3%(57/153)]、临床妊娠率[50.5%(46/91)]、活产率[37.4%(34/91)]明显高于B组[23.0%(115/501)、29.1%(92/316)、21.8%(69/316)](P<0.001、P<0.001、P=0.003)。结论高龄患者应用生长激素并不能改善FET的妊娠结局。PCOS患者应用生长激素可有效提高活产率。反复种植失败患者应用生长激素可以明显提高种植率、临床妊娠率和活产率。

  • 标签: 冻融胚胎移植 激素替代 生长激素 妊娠率 反复种植失败
  • 简介:摘要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属于胰岛素类激素家族中的成员之一,是一种在分子结构上与胰岛素类似的碱性多肽。在促进人体生长发育、调解物质代谢以及临床治疗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文章综述了IGF-1与肿瘤、代谢综合征和针灸调节的关系。

  •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