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稽留流产是指人体内胚胎形成或胎儿因死亡滞留在宫腔尚未能从宫腔自然排出,稽留流产是流产的一种特殊情况。目前认为稽留流产的发生由多种因素引起,包括内分泌系统失调、染色体变异、免疫系统失衡、生殖道感染、氧化应激、子宫胎盘循环以及环境因素等多个方面。尽管如此,目前医学界对稽留流产的病因和发病机制的原理尚不清楚,不能对其详细地加以阐述。为探究抗生殖免疫抗体是否与稽留流产有关,我们筛查了稽留流产患者的血清,并从他们的血清中选择出五种抗体,进行抗生殖免疫抗体与稽留流产的相关性的探讨和分析。

  • 标签: 稽留流产 抗生殖免疫抗体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生殖免疫抗体在女性复发性流产诊治中的临床意义。方法 选取本科室于 2018年 7月至 2019年 12月所收治的 212名复发性流产患者作为实验组, 526名孕前检查女性作为对照组,在对这两组患者使用酶联免疫吸附方法并分别检测其个体体内的生殖免疫抗体后,对她们在生殖免疫抗体检测阳性率方面存在的差异进行比较。结果:在抗心磷脂抗体、抗精子抗体、抗子宫内膜抗体和抗卵巢抗体阳性率上,实验组患者要比对照组患者高出许多,因此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即 P< 0.05。结论 在临床诊治女性复发性流产这一过程中,引用生殖免疫抗体检测可以起到良好的促进作用,由于其中会涉及到一个十分关键的免疫影响因素——抗心磷脂抗体( ACA-IgG),所以检测和治疗复发性流产女性是很有必要的。

  • 标签: 复发性流产 生殖免疫抗体 临床意义 应用价值
  • 简介:目的探讨生殖免疫抗体对女性生育能力的影响。方法收集2013年8月至2014年7月在四川省妇幼保健院生殖医学中心就诊的1428例女性不孕症患者资料,采用酶联免疫吸附(ELISA)方法进行生殖免疫抗体检测,分析生殖免疫抗体对女性生育能力的影响。结果有36.27%不孕症女性检测出抗体阳性,其中抗精子抗体(AsAb)、抗卵巢抗体(AOVAb)、抗子宫内膜抗体(AEMAb)、抗hCG抗体(AhCGAb)、抗心心磷脂抗体(ACA-IgG)阳性率分别为10.15%、20.66%、7.35%、6.02%、9.66%;继发不孕和原发不孕生殖免疫抗体均以单个抗体阳性为主,分别占72.39%和71.95%,继发不孕AhCGAb、AsAb、AEMAb阳性率(7.30%、11.95%、8.90%)高于原发不孕(4.59%、8.15%、5.63%)(P〈0.05),输卵管阻塞者AOVAb、AEMAb、ACA-IgG阳性率(34.94%、9.94%、9.09%)高于输卵管通畅者(11.28%、2.05%、2.56%)(P〈0.05)。结论生殖免疫抗体是女性不孕症的重要影响因素,与既往妊娠史和输卵管阻塞有关,应加强生殖健康教育,减少非意愿妊娠人工流产和生殖道感染,降低罹患不孕症的风险。

  • 标签: 不孕症 继发不孕 原发不孕 生殖免疫抗体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在复发性流产的诊治过程中,对生殖免疫抗体进行检测对其诊治的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16年7月到2017年7月在我院就诊的200例复发性流产患者作为研究组,另选取在我院接受孕前检查的200例患者作为参考组,对其体内含有的生殖免疫抗体进行检测,主要的检测方法是酶联免疫吸附,然后对两组患者阳性率的差异进行对比。结果经检测后发现,患有该病的患者体内抗精子抗体、抗HCG抗体、抗心磷脂抗体、抗子宫内膜抗体以及抗卵巢抗体的阳性率与参考组相比具有明显的差异,而且显著高于接受孕前检测的200例女性。结论检测女性体内的生殖免疫抗体在临床对复发性流产的诊治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就免疫影响因素而言,抗心磷脂抗体是最重要的一项因素,所以为了更好的对此病进行确诊以及治疗,对抗体的检测是不可忽视的。

  • 标签: 复发性流产 生殖免疫抗体 检测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生殖免疫抗体检测在女性不孕不育患者辅助诊断中的作用。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21年1月-2021年8月间检测生殖免疫抗体的病例,不孕不育的女性40例设为实验组,同阶段来院进行健康体检的正常女性40例作为设为对照组。对比两组间生殖免疫抗体检出结果。结果:实验组EMAb、ACA、AOAb、AsAb阳性检出例数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导致女性不孕不育因素的辅助诊断,生殖免疫抗体有较强检测价值。

  • 标签: 生殖免疫抗体 女性不孕不育 诊断
  • 简介:

  • 标签:
  • 简介:目的探讨患者抗生殖免疫抗体及性激素的变化与子宫内膜异位症(endometriosis,EMS)发病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268例EMS患者(其中年龄〉35岁组的EMS患者90例;年龄≤35岁组的EMS患者178例)和200例非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其中年龄〉35岁组的非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72例,为同龄对照组;年龄≤35岁组的非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128例,为同龄对照组)的临床资料。用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法检测两组患者血清卵泡刺激素(follicle-stimulatinghomone,FSH)、黄体生成素(homone,LH)、睾酮(testosterone,T)、雌二醇(estradiol,E2)孕酮(progesterone,P)和泌乳素(prolactin,PRL)水平;采用酶联免疫法检测抗卵巢抗体(anti-ovarianantibodies,AO-Ab)、抗心磷脂抗体(anticardiolipinantibody,ACL)、抗子宫内膜抗体(anti-endometrialantibodies,EMAb)水平。结果年龄〉35岁组和年龄≤35岁组EMS患者的P、PRL水平均高于同龄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年龄〉35岁组的EMS患者LH水平也显著高于同龄对照组,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他激素各项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年龄〉35岁组和年龄≤35岁组EMS患者的抗生殖免疫抗体AOAb、ACL、EMAb阳性率明显高于同龄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ENS患者存在抗生殖免疫抗体变化,高孕激素、高泌乳素水平可能与EMS发病有关。

  • 标签: 自身抗体 性腺甾类激素 子宫内膜异位症/免疫学
  • 简介:目的分析犬类致伤患者狂犬疫苗免疫抗体水平,了解犬类咬伤人群接种狂犬疫苗后抗体产生的免疫效果。方法选取2012年2月至2013年9月在狂犬病门诊注射狂犬疫苗的犬类致伤患者924例,全程接种五针疫苗后抽取静脉血采用酶联免疫法进行狂犬病毒抗体检测。结果924例接种狂犬疫苗后抗狂犬病毒抗体水平阳性率为95.6%,其中男性狂犬病毒抗体阳性率为94.6%,女性为96.6%,不同性别、不同产地疫苗之间狂犬病抗体阳性率无显著差异(P〉0.05);50岁以上组狂犬病毒抗体阳性率显著低于其余各组(P〈0.05)。结论通过全程接种狂犬病疫苗,绝大部分患者抗狂犬病毒抗体水平合格,但仍有一部分患者尤其是年龄较大的患者抗体水平低于保护阚值,需要进一步加强接种。

  • 标签: 狂犬病 狂犬病疫苗 抗狂犬病抗体 防疫
  • 简介:摘要本文通过测定系统性红斑狼疮(SLE)、类风湿性关节炎(RF)、混合结缔组织病(MTCD)、干燥综合征(SS)、多发性肌炎(PM)、虹膜睫状体炎(IRI)及其它自身免疫性疾病患者血清内的抗核抗体(ANA)、抗双链DNA抗体(ds-DNA)、抗Smith抗体、抗核糖核蛋白抗体(RNP)、干燥综合征A/B抗原(SS-A/B),探讨自身免疫抗体对自身免疫性疾病的诊断价值。得出结论抗核抗体ANA、ds-DNA对SLE诊断的敏感性高、特异性强,对疾病的诊断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 标签: 酶联免疫吸附试验 抗核抗体 抗双链DNA抗体 系统性红斑狼疮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民和县健康儿童麻疹免疫抗体水平,评价疫苗接种效果和人群免疫状况,为制定本地麻疹防治措施提供依据。方法按照随机抽样的原则抽取接种过麻疹类疫苗的健康儿童161人,采用酶联免疫(ELISA)法检测麻疹IgG抗体。结果共检测份血清标本161份,麻疹IgG总阳性率为90.06%,各年龄组间阳性率差异无显著性,性别间差异无显著性。结论今后仍需加强免疫规划工作,加强基层卫生人员的技术培训,提高接种质量,消除免疫空白和无效接种,实时开展麻疹类疫苗强化免疫工作,保证人群有足够的免疫力。

  • 标签: 麻疹 抗体 监测
  • 简介:摘要目的对恶性血液疾病中自身免疫抗体检测的应用价值进行评价分析,为今后的临床检验与诊疗工作,提供有价值的参考依据。方法选择2014年1月—2017年12月间,我院收治的恶性血液疾病患者386例作为研究对象,对其展开外周血自身免疫抗体检测,并对检测结果进行回顾性统计分析。结果急性髓系白血病患者、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患者的自身免疫抗体阳性率较其他恶性血液疾病高(P<0.05);所检测的自身免疫抗体中,ANA阳性率最高(P<0.05),Anti-PR3阳性率最低(P<0.05)。结论对于恶性血液疾病患者而言,其自身免疫抗体会发生明显改变,容易并发自身免疫反应,与外周血细胞的减少等因素有关,在今后的临床工作中,应加强对自身免疫抗体对恶性血液疾病发病机制的影响的认识,依据检测结果,实施有针对性的治疗方案,以改善治疗效果和患者预后。

  • 标签: 自身免疫 抗体 恶性血液疾病 临床检测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临床输血中不同免疫抗体检测技术的价值。方法:选取从2022年1月起始至当年12月内,进行输血治疗的患者120例。通过随机数字表法的分组模式,60例对照组进行盐水法处理,60例研究组进行凝聚胺技术测定,比较两组阳性检出率、临床准确率和满意度。结果:研究组阳性检出率、准确率、特异度和满意度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为了保证输血的安全性,输血前的免疫抗体测定十分重要,通过凝聚胺技术实施可达到检测目的,提升临床测定检出率。

  • 标签: 临床输血 盐水法 凝聚胺 临床准确率 满意度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甲状腺疾病自身免疫抗体的分布情况,为疾病的诊断提供更多有价值的临床参考。方法选取2016年4月—2017年5月我院收治的437例甲状腺疾病患者作为本次的研究对象,依据疾病类型将其进行分组,统计分析患者血清中TGAb、TPOAb和TRAb水平分布情况。结果不同甲状腺疾病患者自身免疫抗体分布水平存在明显的差异。结论综合多种自身免疫抗体的检测结果对于甲状腺疾病的诊断均有重要的参考意义。

  • 标签: 自身免疫抗体 甲状腺疾病 血清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不同免疫抗体检测技术在临床输血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9年1月至2021年1月在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需要进行临床输血治疗的1968例患者,分别采用微柱凝胶抗球蛋白法(microcolum gel Coomb's test,MGCT)、凝聚胺法、固相凝集法进行输血前抗体检测,以谱细胞检测为金标准,采用kappa一致性检验对比分析三种技术检测的一致性。结果MGCT和凝聚胺法检测不规则抗体与谱细胞鉴定的一致性Kappa值分别为0.84和0.72。MGCT与凝聚胺法检测不规则抗体效能的特异度及阴性预测值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MGCT检测的灵敏度、阳性预测值明显高于凝聚胺法检测,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81.82%比72.73%,85.71%比72.73%,χ2值分别为5.01、5.17,P值均<0.05)。MGCT和固相凝集法检测血小板抗体与谱细胞检测一致性的Kappa值分别为0.83和0.75。MGCT与固相凝集法检测血小板抗体效能的特异度及阳性预测值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MGCT检测的灵敏度和阴性预测值明显高于固相凝集法检测,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90.17%比84.10%,81.19%比74.64%,χ2值分别为6.53、6.11,P值均<0.05)。结论固相凝集法、凝聚胺法与MGCT比较,MGCT进行输血前免疫抗体检测效果显著,不仅可进行红细胞不规则抗体筛查,还可以进行血小板抗体筛查,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免疫抗体检测 输血 微柱凝胶抗球蛋白法 凝聚胺法 固相凝集法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血清激素结合免疫抗体在不孕不育筛查预防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20.6-2021.6月我院收治的100例女性不孕不育患者,根据月经周期是否正常将其分为正常组(50例)与失调组(50例),选择同期接受体检的50例健康女性作为对照组,对全部研究对象进行血清激素和免疫抗体检测,比较各组指标差异。结果:正常组与失调组血清免疫抗体的阳性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失调组阳性率略高于正常组,但两组无明显差异(P>0.05)。三组血清P、E2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失调组血清LH、FSH明显高于其他两组(P<0.05),正常组与对照组LH、FSH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血清激素结合免疫抗体在不孕不育筛查预防中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能够为临床诊治提供重要参考,值得临床采纳。

  • 标签: 不孕不育 血清激素 免疫抗体 筛查预防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婴幼儿接种重组乙肝疫苗免疫效果,评价乙肝疫苗联合乙肝免疫球蛋白阻断乙肝母婴传播的效果。方法按母亲乙肝“两对半”检测结果将所产婴儿分为阳性组(双阳、单阳)和阴性组,按0-1-6免疫程序全程接种10µg重组乙肝疫苗,其中,阳性组在接种首剂乙肝疫苗同时在不同部位接种200IU乙肝免疫球蛋白。在首针接种后7个月和12个月分别采集静脉血2.0ml检测乙肝标志物。结果阴性组乙肝疫苗全程免疫后未发现感染现象,7月龄、12月龄GMC分别为282.38和73.72IU/L;阳性组实施母婴阻断后,其中,单阳组感染率为1.12%,7月龄、12月龄GMC分别为129.57和57.77IU/L;双阳组感染率为5.56%,7月、12月GMC分别为40.18和32.71IU/L;首针疫苗接种后7个月,阴性组、单阳组、双阳组HBsAb阳转率分别为92.98%(225/242)、86.52%(77/89)和72.22%(26/36);首针疫苗接种后12个月,阴性组、单阳组、双阳组HBsAb阳转率分别为83.54%(198/237)、80.49%(66/82)和77.14%(27/35)。阳性组母婴阻断保护率为97.33%,其中双阳组阻断保护率93.82%,单阳组阻断保护率98.76%,两组间阻断保护率无显著性统计学差异。结论重组乙肝疫苗与乙肝免疫球蛋白联用具有良好地阻断乙肝母婴传播的效果。乙肝疫苗免疫抗体水平同月龄和母亲乙肝感染状况一定关系,在全程接种后的1~2个月后应检测乙肝“两对半”,若为无应答现象,应全程再接种乙肝疫苗。

  • 标签: 乙肝疫苗 免疫效果 母婴阻断 效果观察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血清激素联合免疫抗体检测在女性不孕筛查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抽取2018年3月至2020年8月商丘市妇幼保健院不孕患者150例(不孕组),另抽取同期健康体检生育功能正常的女性150例(健康对照组)。比较两组女性血清激素水平及免疫抗体阳性率,统计不孕组行血清激素联合免疫抗体检测的阳性结果。结果不孕组促黄体生成激素(LH)、雌二醇(E2)、卵泡刺激素(FSH)、催乳素(PRL)水平高于健康对照组(t=62.511、11.689、41.024、45.827,P<0.05)。不孕组月经周期失调者LH、E2、FSH、PRL水平高于月经周期正常者(t=13.011、3.258、20.018、9.854,P<0.05)。不孕组卵巢功能低下者LH、E2、FSH、PRL水平高于卵巢功能正常者(t=21.351、4.164、25.046、13.372,P<0.05)。不孕组抗绒毛膜促性腺激素抗体(AhAb)、抗心磷脂抗体(ACAb)、抗子宫内膜抗体(EmAb)、抗透明带抗体(ZPAb)阳性率高于健康对照组(χ2=22.581、17.447、53.882、18.484,P<0.05)。不孕组继发性不孕者AhAb、ACAb、EmAb、ZPAb阳性率高于原发性不孕者(χ2=7.367、7.169、4.059、4.331,P<0.05)。血清激素联合免疫抗体检测不孕组女性,结果示阳性136例(90.67%)。结论女性不孕患者血清激素和免疫抗体表达异常,并与月经周期、卵巢功能、不孕类型相关,二者联合检测阳性检出率高,可用于临床不孕的筛查和诊断。

  • 标签: 不孕 血清激素 免疫抗体
  • 简介:摘要:目的 观察婴幼儿接种重组乙肝疫苗免疫效果,评价乙肝疫苗联合乙肝免疫球蛋白阻断乙肝母婴传播的效果。方法 按母亲乙肝“两对半”检测结果将所产婴儿分为阳性组(双阳、单阳)和阴性组,按 0-1-6免疫程序全程接种 10μg重组乙肝疫苗,其中,阳性组在接种首剂乙肝疫苗同时在不同部位接种 200IU乙肝免疫球蛋白。在首针接种后 7个月和 12个月分别采集静脉血 2.0mL检测乙肝标志物。 结果:阴性组乙肝疫苗全程免疫后未发现感染现象,7月龄、 12月龄 GMC分别为 282.38和 73.72IU/L;阳性组实施母婴阻断后,其中,单阳组感染率为 1.12%, 7月龄、 12月龄 GMC分别为 129.57和 57.77IU/L;双阳组感染率为 5.56%, 7月龄、 12月龄 GMC分别为 40.18和 32.71IU/L;首针疫苗接种后 7个月,阴性组、单阳组、双阳组 HBsAb阳转率分别为 92.98%( 225/242)、 86.52%(77/89)和 72.22%( 26/36);首针疫苗接种后 12个月,阴性组、单阳组、双阳组 HBsAb阳转率分别为 83.54%( 198/237)、 80.49%(66/82)和 77.14%( 27/35)。阳性组母婴阻断保护率为 97.33%,其中双阳组阻断保护率 93.82%,单阳组阻断保护率 98.76%,两组间阻断保护率无显著性统计学差异。结论 重组乙肝疫苗与乙肝免疫球蛋白联用具有良好地阻断乙肝母婴传播的效果。乙肝疫苗免疫抗体水平同月龄和母亲乙肝感染状况有一定关系,在全程接种后的 1~ 2个月后应检测乙肝“两对半”,若为无应答现象,应全程再接种乙肝疫苗。

  • 标签: 乙肝疫苗 免疫效果 母婴阻断 效果观察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血清细胞因子及自身免疫抗体对儿童中枢性尿崩症中的诊断价值。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选取2016年1月至2020年1月在青岛大学附属青岛市市立医院儿科住院诊治的52例确诊为中枢性尿崩症的患儿作为研究组,选取性别和年龄相近的60名健康儿童作为对照组。比较研究组和对照组的一般资料,禁水试验开始前的24 h尿量、尿比重和尿渗透压,垂体磁共振(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检查结果,监测血清细胞因子及自身免疫抗体的浓度,从而评价血清细胞因子及自身免疫抗体检测在中枢性尿崩症预测中的价值。结果研究组的24 h尿量[(201.6±9.9) mL/kg]显著多于对照组[(90.6±12.5) mL/kg]、尿比重(1.006±0.002)和尿渗透压[(116.4±23.5) mOsm/L]显著低于对照组[(1.013±0.004)与(649.6±72.4) mOsm/L](t值分别为15.378、13.298、45.625,P均<0.001);经MRI检查,研究组的垂体后叶高信号消失比例[46.2%(24/52)]、垂体柄增粗比例[32.7%(17/52)]和垂体信号异常比例[7.7%(4/52)]显著高于对照组[0%(0/0)](P均<0.05);研究组血清白细胞介素6(interleukin 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 α,TNF-α)、干扰素γ(interferon γ,IFN-γ)、白细胞介素1β( interleukin 1β,IL-1β)的含量[(117.0±7.8)、(234.0±21.4)、(178.6±15.1)、(87.0±6.5) ng/L]及自身免疫抗体的含量[(654.1±194.3) ng/L]较对照组[(12.5±2.3)、(32.5±9.7)、(37.8±7.3)、(22.6±4.7)、(98.0±23.7) ng/L]均明显增高(t值分别为17.031、27.490、15.670、12.360、109.984,P均<0.05)。结论血清细胞因子及自身免疫抗体的浓度对评估儿童中枢性尿崩症具有显著临床价值,结合头颅MRI检查,对儿童中枢性尿崩症的诊断、治疗及预后均有一定的价值。

  • 标签: 中枢性尿崩症 细胞因子 免疫抗体 临床诊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