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月经错后是女性较常见的一种疾病,随着时代的进步发展,人们生活节奏加快,女性的压力也在逐渐增加,月经紊乱现象更为普遍。阴阳学说是解释宇宙万物的哲学理论,又是中医基础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世间万物皆讲究阴阳平衡方可长久存在,阴阳不和则是促进自然界变化的主要根源之一。根据女性特有的月经阴阳变化规律,从重阴不理论入手,阐述对月经后期的认识,治疗上亦可根据重阴不阳的病机演变规律指导月经病的临床用药,重阴转阳,使阴阳达到平衡,从而调节月经的周期,使其恢复稳态。

  • 标签: 月经后期 阴阳学说 重阴不化阳
  • 简介:【摘要】视觉表达是近年来人们较为关注的热点话题,中医基础理论的视觉,使将其中的知识原理通过可视的图形、视频等形式表现出来,使人们对中医学习更加方便。对于中医基础理论视觉的研究,应当立足于当前的发展状况,从各个方向推进,充分了解其中的各种表现方式,分析各种形式的优势方面,以便选择合适的表现形式来展示中医知识。本文正是通过这一思路对视觉表现的各方面知识进行阐述。

  • 标签: 中医传播 视觉化 基础知识 图像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人性护理在戒毒科护理中的具体作用;方法以我院2015年6月-2016年6月收治的吸毒患者80例作为研究对象,平均分为观察组、对照组,观察组采用人性护理,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一段时间后对比二者的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对照组患者护理工作均取得了不错的成绩,观察组成绩更为突出,无论是SCL-90量表评分以及护理满意度均高于对照组,且两组数据p值<0.05,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戒毒科护理中,人性护理相比于常规护理而言,效果更为突出,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戒毒科 人性化护理 护理应用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人性管理在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方法总结对护士560人采用人性管理的过程。结果通过对全院护士实行人性管理,激发了护士的工作热情,充分调动了护士的积极性和创造潜能,增强了护理队伍的向心力和凝聚力,稳定了护理队伍,提升了护士的整体素质,促进了医院护理质量的全面提高。结论在护理管理中,护理管理者应重视对护士实行人性管理,充分调动护士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构造一种轻松、和谐、团结向上的人文氛围,增强护理队伍的向心力与凝聚力,稳定护理队伍,提高护士的整体素质。

  • 标签: 护理 人性化管理
  • 简介:摘要针灸是中国传统医学中采用针刺或火灸人体穴位来治疗疾病的方法。现代医学中采用红外线照射也有类似作用,针与灸是治疗方法的两个方面,多用针法来治疗急性病,用灸法来治疗慢性病。

  • 标签: 中医 针灸 现代化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在家庭产房护理中应用互动理论的具体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12月-2014年12月收治的实施家庭产房分娩的产妇15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采用互动达标理论实施护理,对照组采用常规方法实施护理,比较两组产妇的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产妇的分娩疼痛程度以及分娩结局和对照组相比,差异显著(P<0.05)。结论在家庭产妇护理过程中进行互动达标理论进行合理,可有效减少产妇的分娩疼痛,充分调动产妇以及产妇家属的积极性,有效实现了产妇、家属以及护理人员之间的互动,作为一种有效提升产妇自然分娩率的方法,值得在临床上推广。

  • 标签: 家庭化产房护理 互动达标理论 效果观察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人性管理理论在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方法选取2017年5月—2018年5月在我院住院治疗的58例患者,将其随机平分为常规组和研究组,常规组采用一般护理方法,研究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应用人性管理理论,比对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和患者满意度。结果常规组和研究组的护理有效率分别是79.31%(23例)、93.10%(27例),患者满意度分别是82.76%(24例)、96.55%(28例),研究组的护理效果和患者满意度明显优于常规组(P<0.05)。结论在护理管理中应用人性管理理论,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升护理效果,使得患者对护理更加满意,可以在临床中推广。

  • 标签: 人性化管理理论 护理管理 护理效果 满意度
  • 简介:后勤服务保障是医院非战略性流程,可以考虑外包,其前提条件是医院外包服务项目的外环境具备专业、规模服务队伍(市场)。实施后勤服务保障社会,服务项目、内容、合同细节的制定,质量标准和质量考核以及监管体系的构建,直接影响并制约着社会服务保障质量和保障安全。

  • 标签: 医院 后勤保障 社会化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探讨在基层护理管理中应用个性护理理论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将2015年6月至2017年6月我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10名在岗基层护理人员作为研究对象,以2015年6月至2016年6月我社区卫生服务中心10名在岗基层护理人员作为实验对照组,对其护理效果进行回顾性分析,将2016年6月至2017年6月我社区卫生服务中心10名在岗护理人员作为观察组(与对照组为相同人员),对其进行人性护理理论教育,分析比较两组护理人员护理满意度及护理质量的情况。结果观察组护理人员的护理质量评分为(97.1±2.1)分,和对照组(83.1±3.2)分的护理质量相比显著较高(P<0.05);观察组病患对护理人员的护理满意度为90.50%,和对照组78.75%的护理满意度相比显著较高(P<0.05)。结论人性护理理论教育可有效提高基层护理管理中护理人员的护理质量,提升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 标签: 基层护理管理 人性化护理理论 护理满意度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随着医学科学的发展,人们健康意识的不断提高,护理模式的转变,病人、病人家属、医生及护理管理者对护士的工作质量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对内科护理工作实行人性管理,是社会管理创新大趋势提出的要求,是内科提高护理工作质量的需要。营造和谐的人事环境、轻松的工作环境、先进的制度环境和良好的社会环境,是内科护理管理实行人性管理模式的关键。

  • 标签: 人性化管理 内科护理
  • 作者: 方黎
  • 学科: 医药卫生 > 卫生事业管理
  • 创建时间:2021-08-25
  • 出处:《中国医学人文》 2021年第19期
  • 机构:中风是一种严重的神经系统疾病,在临床中属于一种常见病和多发病,多年以来因为中风而引起的致残或者死亡的现象屡见不鲜,这也使我们闻“中风”而色变。中风其临床症状多端,且疾病变化迅速,其主要的后遗症就是导致人的身体肢体瘫痪,生活不能自理,严重的后遗症竟影响到患者的身心健康,同时也对患者家属造成严重的心理和经济压力。而现阶段随着医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各种新型科学技术应用于中风的临床诊断与治疗过程中,这也对中风的辨证分型提供了新的理论指导。更准确的研究中风的相关中医类型,从而提供针对性的治疗措施能够帮助中风患者有效改变康复现状。那么在现代医学技术的应用下对于中医辨证分型有什么样的影响呢,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总结。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 眩晕以头晕眼花、视物旋转为特点,是一种临床常见病。“阳气、阴成形”出自《黄帝内经》,其高度总结了人体阴与阳的功能。孙伯青教授基于“阳气、阴成形”思想从肝立论,探讨眩晕的病因病机,以阴阳失衡为切入点,立平肝、柔肝、清肝、养肝诸法,以期为眩晕的辨证论治提供新思路。

  • 标签: 阳化气 阴成形 眩晕 治肝 经验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为促进新护士的成长,提高护士规范培训的效果,将"破窗理论"运用到216名新护士的规范培训中。具体措施包括:以"破窗"为戒,以树立优秀典范为指导,建立导师制培训方式;以消除认知"破窗"为指导开展岗前培训,统一思想及认识;营造良好的团队氛围,杜绝"破窗"滋生的环境;严格护士的考核及录用,杜绝"破窗"的出现。所有新护士均按时完成了培训计划,考试合格率为100%。整个培训期间无不良事件上报,无患者投诉发生。

  • 标签: 护士 在职培训 破窗理论
  • 简介:摘要归纳干燥综合征的病因病机,以张仲景芍药甘草汤为例,从药物功效、药物归经及现代药理学角度,探析酸甘阴法治疗干燥综合征的理论依据。

  • 标签: 酸甘化阴法 芍药甘草汤 干燥综合征
  • 简介:古代医家对于血管性痴呆的治疗多从肾论治、从痰瘀论治,现代兴起的“毒损脑络”理论是在古人认识其病因病机基础上,认为肾虚、痰浊、瘀血互相转化,交互为患,一起构成浊毒犯脑的病理基础,形成虚痰瘀毒恶性循环的有害网络。因“毒损脑络”与络病病理改变不谋而合,因此提出“浊解毒通络法”是治疗血管性痴呆的治疗大法,以期为临床治疗血管性痴呆提供一定思路。

  • 标签: 血管性痴呆 治疗 毒损脑络 络病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人性护理理论指导基层护理管理的方法。方法以人性护理理论为指导,探索人性护理管理的举措。结果增强了团队凝聚力,护患纠纷减少,提高了患者的满意度。结论应用人性护理理论指导护理管理,调动了护士积极性,融洽了护患关系,提高了护理质量。

  • 标签: 人性化 护理理论 护理管理 应用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的个性护理计划的制定与实施效果,旨在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和康复效果。方法:选取2022年1月至2023年12月期间确诊为脑卒中后吞咽障碍的患者60例,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个性护理计划,包括吞咽功能评估、营养支持、吞咽训练和心理支持等。通过前后对比患者的吞咽功能评分、营养状态和生活质量评分,评价个性护理计划的实施效果。结果:实施个性护理计划后,患者的吞咽功能评分显著提高(P<0.05),营养状态得到改善(P<0.05),生活质量评分亦有显著提升(P<0.05)。

  • 标签: 脑卒中 吞咽障碍 个性化护理 生活质量
  • 简介:归因理论(attributiontheory)出现于20世纪50年代,其代表人物是海德(F.Heider)和维纳(Weiner)。归因理论是认知心理学上的一个重要组成内容,它是研究如何推测、判断、解释人们行为及其行为结果原因的理论。在管理学中,归因理论侧重于研究个人解释行为成功与失败原因的认识过程,并力图通过改变人的自我感觉、自我认识来改变人的行为。它认为人们对行为的结果主要归结于四个因素,即努力、能力、任务的难度和机遇。而人们也都会把自己行为的成败进行归因,归结不同的原因会引起不同的心理变化,而影响以后的行为。

  • 标签: 归因理论 人的行为 认知心理学 认识过程 失败原因 自我感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