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在医疗机构当中,手术室往往是医疗机构最直接的挽救病人的生命的科室,也是医疗机构当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只有进行非常密切的团队协作以及及时有效的手术安全核对,才能最大程度上的降低手术的医疗纠纷,同时也能够提高医护人员的工作效率,对手术的顺利实施起到非常积极的保障作用。

  • 标签: 县级医院 手术 安全规范中图分类号 R2 文献标号 A 文章编号 2095-7165(2015)11-0634-02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如何在“三查七对”的基础上,使用术前核查表,执行Time-Out核查制度,严格手术核对程序,杜绝错误手术发生。方法从手术室门口接手术患者的核对,到手术间巡回护士的核对,最后由手术医生、麻醉医生、手术室护士在皮肤消毒前共同核对,并分别签名确认,层层把关,杜绝错误手术。结果我院自使用核查表和执行Time-Out核查程序到手术流程中,增加了患者的安全系数,有效控制了差错事故及医疗纠纷的发生1。结论切实做好术前患者核对工作是防止手术患者及手术部位错误的最有效方法。在麻醉前、手术前、术后实施安全核查制度,有效控制了差错事故及医疗纠纷的发生率,应该在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Time-Out制度 三查七对 护理体会
  • 简介:摘要观察我院手术室从2010年5月至2012年手术室3月1401例手术实施手术患者安全核查制度以来,医护人员均严格执行了三方核查。在确认患者身份正确、手术部位正确、手术正确后实施手术,未发生手术器械、敷料、遗留;无接错手术病人、手术部位错误、术中用药、输血及病理标本出错。降低了手术风险,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 标签: 手术室 手术安全核查制度 手术风险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 要】目的:在本次门诊采血室当中,采取两种不同的核对方式,分别为单人核对与双人核对,观察核对效果情况。方法:选取2020年1月~2020年5月在本院进行抽血的15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75例患者,分别采取单人核对与双人核对方式,对比两组患者的核对效果情况。结果:对照组患者当中核对错误的人数为34例,占比45.33%,研究组患者当中核对错误的人数为8例,占比10.67%,研究核对错误人数明显小于对照组患者(P<0.05)。研究组患者护理满意人数为74例,占比98.67%,对照组患者护理满意人数为60例,占比80.00%,研究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情况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门诊采血室当中,采取单人核对的采血方法具有非常好的效果,提高了患者的护理满意度情况,减少了在采血过程当中误差的出现,提高了采血的准确率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 标签: 门诊采血室 单人核对 双人核对 核对效果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手术安全核对表”在手术患者中实践效果及护理体会。方法统计分析我院应用“手术安全核对表”一年多来在6580例手术中发现护理隐患、缺陷及处理情况。结果通过核对及时发现44例护理缺陷,并及时给予处理,有效避免了差错事故的发生。结论“手术安全核对表”的应用和确认,显著提高了手术团队的安全意识,减少了术后并发症,确保了手术患者安全。

  • 标签: 手术安全核对表 手术患者 安全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双核对在ICU护理操作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对实行双核对前后月护理差错发生率、护士职业安全感调查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在ICU护理中未实行双核对与实行双核对月护理差错发生率由20.8%下降到4.2%,护士职业安全感明显提高(P<0.05)结论双核对在ICU护理操作中的应用明显减少了护理差错的发生,保障了护理安全,减轻了护士的工作压力。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手术病人核对表的应用及效果评价。方法依据“手术病人核对表”内容由主管医师.麻醉医师.巡回护士共同利用呼唤应答式进行核对。结果确保了手术顺利安全的进行,取得满意效果。结论预防医疗纠纷和事故的发生,确保病人安全,密切了团队协作。

  • 标签: 手术病人 核对表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对手术患者的安全隐患,加强手术患者的安全核对的预防措施。方法针对手术室的常见风险因素,应用系列安全核对记录,包括手术患者身份识别的腕带,手术部位标识,应用“术前准备单”和“手术安全核对单”,实施麻醉与手术前的“暂停”程序,防止错误的患者,错误的手术部位及术式的错误。结果实施环环相扣的手术患者安全核对,无一例差错事故的发生,提高了医生和病人对手术室工作的满意度和信任度。结论强化了医护人员的风险意识,提高了风险管理的能力,确保了手术患者的安全。

  • 标签: 加强 手术患者 安全核对 风险管理
  • 简介:实行床位统一调配,有效合理利用医院资源,给医院病案统计工作提出新的要求,加强计算机管理下的病案与统计数据的核对,确保数据的准确统一,有利于提高病案医疗信息的利用价值和医疗统计的水平。

  • 标签: 医院 病案统计 医疗信息
  • 简介:摘要目的利用成品输液的外观及药品对溶媒的特殊要求减少核对误差。方法将PIVAS中成品输液按所呈现的颜色及溶媒要求归类并进行对比。结果药物成品输液的外观可呈现一定的特征,并且很多药物对溶媒有特殊要求。结论我们应熟悉常见成品输液的外观及溶媒要求等特点,并及时总结归纳;将这些特点应用到实际的核对工作中,能有效提高核对效率,进一步保证患者用药安全。

  • 标签: PIVAS 成品输液 颜色 溶媒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绩效考核促进护士的层级意识,落实岗位职责,提高护理质量。方法运用绩效量化考核,按护理能级不同,将护士能级与护士绩效分配挂钩,评价实施护士层级之间的职责落实情况。结果量化考核后,护士的岗位意识明显增强,主动工作、创造性工作的意识增强,特别是对下级护士的帮扶及指导增多,护理的差错苗头发现率明显提升,有效保障了护理的质量安全。结论在护理管理中将绩效与护士的层级相对应进行考核,能提高护士工作绩效和自身素质,提升护理质量。

  • 标签: 绩效考核 层级 护理质量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血站成分科各环节采取核对措施情况,并观察其应用效果。方法:选择我血站成分科10万分血液成分制品作为观察对照,观察开始于2021年1月,观察结束于2022年12月,血站成分科10万分血液成分制品全环节管理时采取核对措施,并且观察其应用效果,为了获得应用效果,选择回顾资料分析血站成分科各环节管理差错事件发生率情况。结果:对血站成分科各环节管理差错事件统计中,采集环节差错事件发生率为0%,制备环节差错事件发生率为0%,储存环节差错事件发生率为0%,供应环节差错事件发生率为0%。结论:血站成分科在各环节采取核对措施后,血站成分科各环节管理差错事件发生率为0,因此该种管理方法效果优良,值得在临床上推广。

  • 标签: 血站成分科 各环节 核对措施
  • 简介:摘要 目的 分析不同材质的桩核修复根管治疗后对牙强度的临床影响;方法 选取2019年7月至2020年8月于我院进行根管治疗的患者68例为研究对象,随机数字分为对照组34例与观察组34例。对照组采用金属桩核,观察组采用纤维桩核。比较修复后的强度情况。结果 破坏性力学实验结果显示:观察组修复后强度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 跟管治疗牙修复后使用纤维桩核有助于充分提升患牙的强度,建议在临床治疗中推广、使用。

  • 标签: 桩核修复 根管治疗 抗折裂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