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18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骨盆骨折合并骶髂关节前脱位的临床诊疗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6月至2019年9月收治的19例骨盆骨折合并骶髂关节前脱位患者资料,男12例,女7例;年龄9~67岁,平均28.0岁;车祸伤11例,高空坠落伤6例,挤压伤2例;根据Tile分型,C1型8例,C2型2例,C3型9例;6例改良肢体严重创伤评分(mangled extremity severity score, MESS)≥7分,其中2例行髋关节离断术,4例行半侧骨盆离断术;13例患者行保肢手术,其中3例行外固定架手术,10例行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术。根据Matta影像学骨盆标准评价复位质量,根据视觉模拟评分法(visual analogue scale, VAS)评估疼痛情况,根据Majeed评分评估骨盆功能。结果手术时间为2~4 h,平均3.2 h;术中出血量400~1 200 ml,平均768.4 ml。18例存活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6~24个月,平均11.6个月。6例截肢患者中1例因感染性休克多器官功能衰竭于术后1周死亡,患者术后总体生存率为94.7%(18/19),截肢率31.6%(6/19)。18例存活患者骨盆骨折均愈合,骨折愈合时间3~6个月,平均4.2个月,无一例发生骨折延迟愈合及不愈合。18例存活患者末次随访时,VAS评分(2.4±1.9)分(范围0~6分),其中无痛3例,轻度疼痛9例,中度疼痛6例。13例保肢患者末次随访时,Matta影像学评价,优6例、良4例、可2例、差1例,优良率为76.9%(10/13);Majeed功能评分(81.8±11.9)分(范围53~95分),其中优6例、良5例、可1例、差1例,优良率为84.6%(11/13)。保肢治疗中4例患者腰骶神经损伤致髋关节活动功能受限,单侧下肢感觉、运动减弱,经神经松解及营养支持治疗,感觉、运动功能明显改善。结论骨盆骨折合并骶髂关节前脱位的病死率及致残率高,应早期判断肢体损伤情况,及早介入手术,以挽救患者生命为重,必要时选择髋关节离断术或半骨盆离断术。

  • 标签: 骨盆 骨折 骶髂关节 急救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MRI定量评估前交叉韧带黏液样变性(ACL-MD)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前瞻性收集2020年3月至7月昆明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拟行前交叉韧带重建术治疗40例患者,术中取胫骨端外侧缘前交叉韧带组织送检,根据病理诊断结果,分为ACL-MD组(19例)和正常组(21例)。膝关节术前行矢状面三维稳态进动快速成像(3D-FIESTA)、T1 mapping、T2 mapping和T2*mapping扫描,分别测量膝关节前交叉韧带胫骨端T1、T2、T2*值,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来比较ACL-MD组与正常组间弛豫时间的差异。绘制各参数ROC曲线并获得诊断ACL-MD的曲线下面积(AUC),AUC的比较采用DeLong检验。结果ACL-MD组前交叉韧带T1、T2、T2*值分别为(1 291.9±273.4)、(54.8±10.6)、(30.6±6.4)ms,正常组为(1 087.0±121.0)、(44.8±7.1)、(20.4±4.8)ms,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011、3.473、5.658,P均<0.001)。T1、T2、T2*值诊断ACL-MD的AUC值分别为0.747、0.764、0.912,灵敏度分别为63.2%、63.2%、100%,特异度分别为100 %、95.2%、76.2%。T2*值的AUC大于T1、T2值的AUC,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1.734、2.162,P=0.043、0.031)。结论MRI定量成像测量T1、T2、T2*值评估膝关节ACL-MD具有较高的效能,其中T2*值的AUC最大,诊断效能最高。

  • 标签: 膝关节 运动医学 前交叉韧带 磁共振成像 黏液样变性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关节镜下治疗膝关节前交叉韧带损伤的康复护理干预效果。方法:本次研究选取2015年7月~2016年5月我院膝关节前交叉韧带损伤患者100例资料回顾分析,按护理方法分成2组,比较每组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护理效果优于对照组,数据差异显著,存在统计学意义。结论:将康复护理干预要用到采取关节镜下治疗膝关节前交叉韧带损伤患者中,可提升护理干预效果,改善患者活动度。

  • 标签: 关节镜 膝关节前交叉韧带损伤 康复护理 效果分析 观察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腕踝针针刺治疗膝关节前交叉韧带重建术后疼痛的临床护理效果。方法:将 2020年1月至2020年12月在我院行膝关节前交叉韧带重建术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共60例,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0例,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的干预方法分别为常规干预、腕踝针针刺干预,比较分析两组患者的VAS评分(干预前、干预1周后、干预1月后)与不良反应发生率(头晕、恶心、嗜睡)。结果:干预前,两组患者的VAS评分无明显差异,P>0.05;观察组患者的VAS评分与不良反应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数据间的差异有意义(P

  • 标签: 腕踝针针刺 膝关节前交叉韧带重建术 术后疼痛 应用效果
  • 简介:摘要:近年来,随着对膝关节前交叉韧带解剖的深入研究,发现前交叉韧带并不是以往所认知的双束椭圆结构,而是单束带状的。该发现引起了关于双束重建是否符合前交叉韧带解剖的热论,也促使越来越多的研究者开始关注解剖单束前交叉韧带重建的技术改进。另外,重建手术虽然恢复前交叉韧带的解剖结构,但膝关节功能恢复仍需依赖良好、科学的康复训练。本文通过查阅近几年国内外成人膝关节解剖单束前交叉韧带重建的相关文献,对该技术的骨隧道定位和建立,移植物的选择和固定及术后康复等进行总结分析,综述成人膝关节解剖单束前交叉韧带重建及术后康复的研究进展。

  • 标签: 前交叉韧带 膝关节损伤 单束重建 术后康复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关节镜手术治疗创伤性复发性肩关节前脱位的临床疗效。方法:我院2019年6月-2020年6月收治的110例创伤性复发性肩关节前脱位患者为本次研究对象,按照是否应用关节镜手术治疗将患者分为对照组(55例:传统开放手术治疗)与实验组(55例:关节镜手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术后康复效果。结果:实验组患者术后1周视觉疼痛VAS量表得分以及肩关节Rowe评分均优于对照组,此外,实验组患者术后并发关节粘连率以及复发率均低于对照组,数据差异明显(P

  • 标签: 传统开放手术治疗 关节镜手术治疗 创伤性复发性肩关节前脱位
  • 简介:摘要肩关节前脱位中Hill-Sachs损伤伴Bankart损伤是骨科临床诊断治疗的一大难点,其肩关节再脱位复发率较高,对肩关节的损害严重,容易造成复发性肩部损伤,严重影响日常生活质量。目前临床中有较多的诊疗方法均各有特点和利弊,其中肩关节镜下手术治疗已取得了较优的疗效,正逐渐成为治疗的首选和主流方法。本文针对目前肩关节前脱位中Hill-Sachs损伤伴Bankart损伤的发病机制、诊断、关节镜下治疗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 标签: 肩关节 关节镜检查 肩脱位 Hill-sachs损伤 Bankart损伤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肩关节前脱位合并肩胛盂及大结节骨折的临床特点及手术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2月至2019年10月四川省骨科医院上肢科采用关节镜或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治疗的26例(27例肩关节)肩关节初次前脱位合并肩胛盂及大结节骨折患者的资料。男13例,女13例;年龄22~71岁,平均49.1岁。肩胛盂骨折Goss-Ideberg分型:Ⅰa型21例,Ⅱ型6例;大结节骨折Mutch分型:压缩型3例,撕脱型6例,劈裂型18例。末次随访时采用视觉模拟评分(VAS)、Constant-Murley评分、美国肩肘外科协会评分(ASES)评估肩关节疼痛及功能情况,采用Rowe肩关节稳定性评分系统评估患肩稳定性。结果本组劈裂型骨折占肱骨大结节骨折的66.7%(18/27),前盂缘骨折占肩胛盂骨折的77.8%(21/27)。26例患者(27例肩关节)术后获12~47个月(平均18.3个月)随访。骨折愈合时间6~17周,平均11.6周。末次随访时患肩活动范围:前屈上举平均155.6°,体侧外旋平均43.6°,内旋拇指触及棘突水平L4至T8。末次随访时Constant-Murley评分平均89.2分,ASES评分平均88.9分,Rowe评分平均94.5分,VAS评分平均0.3分。结论肩关节前脱位伴肩胛盂及大结节骨折中,肱骨大结节骨折以劈裂型骨折为主,肩胛盂骨折以前盂缘骨折为主。采用关节镜下或切开复位内固定,修复肩袖,可恢复肩关节稳定性,并显著改善肩关节功能,疗效满意。

  • 标签: 肩脱位 肩骨折 骨折固定术,内 肩胛盂骨折 大结节骨折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关节镜手术治疗创伤性复发性肩关节前脱位的临床效果,总结相关临床经验。方法:本次研究对象为创伤性复发性肩关节前脱位患者,从我院中选择该病例116例,入院时间均在2019年6月至2021年1月期间,按照姓氏排序进行分组,传统组与责任组均为58例,责任组行关节镜手术治疗,传统组行常规手术治疗,其余治疗条件均一致,对比分析两组的疼痛情况和治疗有效率。结果:责任组患者的显效率和总有效率分别为44.83%、93.10%明显高于传统组31.03%、70.69%,说明责任组的整体疗效更为确切,两组数据差异明显(P<0.05);传统组活动度、稳定性、功能恢复Rowe评分以及VAS评分分别为(24.90±0.58)分、(35.65±2.33)分、(43.15±1.65)分、(2.13±0.72)分,责任组分别为(14.45±0.58)分、(22.78±3.26)分、(30.77±2.29)分、(3.23±0.55)分,两组数据差异明显(P<0.05)。结论:常规手术治疗创伤性复发性肩关节前脱位的效果不理想,关节镜手术治疗能够显著提高疗效,大大减轻了患者的疼痛,有利于患者的恢复。

  • 标签: 创伤性复发性肩关节前脱位 关节镜手术 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分析膝关节前交叉韧带关节镜重建术后早期康复训练的应用效果。方法:抽选180例膝关节前交叉韧带关节镜重建术患者作为本文研究对象,入院诊治时间2020年2月至2021年4月,经随机数字表法等分成各90例的常规组和康复组,均实施常规性护理服务,以此作为基础,康复组术后早期实施康复训练,以HSS评分量表就两组患者关节疼痛、日常关节活动、关节僵直以及稳定性进行评价比较。结果:康复组患者关节疼痛、日常关节活动、关节僵直以及稳定性评分均比常规组高,具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在膝关节前交叉韧带关节镜重建术后应用早期康复训练,可有效改善患者疼痛、关节僵直以及稳定性,增强机体日常关节活动能力,建议使用。

  • 标签: 早期康复训练 膝关节 前交叉韧带关节镜重建术
  • 简介:摘要:目的:针对切开复位治疗陈旧性未复位的肩关节前,后脱位的方法及疗效展开研究。方法:研究期:2018年1月-2019年1月,采用回顾性分析的方法,针对研究期内涉及陈旧性未复位的肩关节前,后脱位患者进行随机抽取,纳入10名患者,观察经切开复位治疗后,其综合临床疗效。结果:术后,针对患者进行跟踪随访,持续时间3-24个月,评价随访时间(12.26±1.33)年,所有患者均未出现感染、肱骨坏死、血管损伤等并发症;患者平均肩关节功能Cinstant-Murley评分(80.22±4.06)分,较治疗前(70.06±2.38)分明显提升;上肢肩手功能障碍程度DASH评分(19.42±1.06分),较治疗前(25.05±3.27分)明显下降,(p<0.05)。结论:针对陈旧性未复位的肩关节前,后脱位患者的治疗,切开复位术具有良好的效果,对于恢复患者的肩功能效果显著。

  • 标签: 切开复位治疗 陈旧性未复位 肩关节前 后脱位 疗效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关节镜下喙突转位缝线钢板固定术治疗肩关节前向不稳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回顾性病例系列研究分析2015年3月至2018年9月上海市第六人民医院收治的28例复发性肩关节前方不稳患者临床资料,其中男26例,女2例;年龄18~36岁[(24.1 ± 3.2)岁]。术前MRI显示Bankart损伤且关节盂三维CT显示关节盂骨缺损 > 15%,27例合并Hill-Sachs损伤。均采用关节镜下喙突转位缝线钢板固定、带线锚钉修补关节囊盂唇复合体治疗。采用视觉模拟评分(VAS)、美国肩肘外科医师(ASES)评分、Constant评分、Rowe评分评估术前、术后3,6,12个月及末次随访时肩关节疼痛和功能情况。同时记录术后感染、神经血管损伤、再脱位等并发症发生情况。采用三维CT分析喙转位的骨吸收与骨愈合情况,并记录盂肱关节是否发生退变。结果患者均获随访22~36个月[(24.5 ± 6.3)个月]。术后3个月,VAS、ASES评分、Constant评分较术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Rowe评分较术前显著提高(P < 0.05)。术后6,12个月,VAS、ASES评分、Constant评分及Rowe评分均较术前显著改善(P < 0.05)。末次随访时VAS由术前(2.7 ± 0.5)分降至(0.8 ± 0.3)分,ASES评分由术前(78.6 ± 12.7)分增至(92.4 ± 8.4)分,Constant评分由术前(43.4 ± 5.2)分增至(81.6 ± 6.7)分,Rowe评分由术前(52.3 ± 7.1)分增至(92.7 ± 5.4)分(P < 0.05)。随访过程中未出现术后感染、神经血管损伤、再脱位等并发症。86%(24/28)喙突转位获得骨性愈合,总体骨吸收率为(18.4 ± 6.1)%。无患者出现盂肱关节骨关节炎。结论关节镜下喙突转位缝线钢板固定喙突治疗复发性肩关节前向不稳,疼痛缓解明显,功能恢复良好,并发症发生率低,喙突与肩胛盂之间具有较高的骨愈合率,是一种安全且疗效可靠的手术方案。

  • 标签: 肩关节 关节不稳定性 关节镜 喙突转位术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股神经阻滞在膝关节前交叉韧带损伤术后康复训练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7年6月~2020年6月本院康复科诊室收治的60例发生膝关节前交叉韧带损伤的术后患者为研究对象,其60例患者均合并半月板损伤,依据随机数表法将其分成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各30例。所有患者术后均接受康复训练,实验组在此基础上加以股神经阻滞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治疗后4周、治疗后8周的膝关节疼痛情况及活动度。结果:治疗4周及8周后实验组的疼痛情况与治疗前相比明显减轻,另外实验组治疗4周及8周后的疼痛情况较轻于对照组,其膝关节活动度与治疗前相比明显较高,而实验组的膝关节活动度与对照组相比明显较高(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膝关节前后交叉韧带损伤合并半月板损伤患者在术后护理中实施康复护理的应用效果。方法:研究对象选择的时间区间在2019年10月-2020年10月期间,以我院收治的88例膝关节前后交叉韧带损伤合并半月板损伤患者为调查对象,根据护理方案的不同,将其分成两组,选其中44例患者实施常规护理,并设为常规组,剩余44例患者实施术后康复护理,并设为研究组,分析护理效果。结果:干预前,两组患者HSS分数均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后,研究组患者的HSS分数为(75.88±5.12)分,对比常规组更高,p<0.05。结论:对膝关节前后交叉韧带损伤合并半月板损伤患者在术后实施康复护理干预后效果显著,值得推广。

  • 标签: 康复护理 膝关节前后交叉韧带损伤 半月板损伤 HSS
  •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内侧固定平台单髁置换术治疗膝关节前内侧骨关节炎或自发性骨坏死的近期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本院2020年3月-11月期间收治的62例 膝关节前内侧骨关节炎或自发性骨坏死患者进行回顾性研究,所有患者均实施内侧固定平台单髁置换术进行治疗。并对治疗前后膝关节功能和影像学结果进行对比。结果 术后患者的VAS、KSS、OKS、ROM、HKA评分优于术前(P<0.05)。结论 对膝关节前内侧骨关节炎或自发性骨坏死患者使用内侧固定平台单髁置换术进行治疗,能够显著改善患者的膝关节功能,值得推广。

  • 标签: 内侧固定平台单髁置换术 膝关节前内侧骨关节炎 自发性骨坏死 膝关节功能
  • 简介:摘要目的对髋关节前路微创全髋关节置换术与股骨头置换术治疗老年股骨颈骨折的临床疗效进行对比研究。方法将2018年1月至2020年1月因股骨颈骨折在本院住院的患者80例纳入为研究对象,采用数字随机法分为两组,各40例。对照组采用股骨头置换,观察组采用前路微创全髋关节置换术;比较两组患者手术相关指标和住院时间、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术后不同时间置换后髋关节功能。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为(100.6±12.6)min,高于对照组(70.51±2.4)min,出血量为(124.5±34.5)ml,低于对照组(246.8±91.5)m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患者住院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2个月髋关节功能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1年治疗有效率为97.5%(39/40),高于对照组85.0%(34/4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股骨颈骨折患者采用髋关节前路微创全髋关节置换术与股骨头置换均可取得一定的疗效,而在短期内两种方法无明显差异,但是长期效果还是髋关节置换术好,在实践中可灵活应用。

  • 标签: 股骨颈骨折 全髋关节置换术 骨头置换术
  • 简介:【摘要】目的 研究近期内侧固定平台单髁置换术应用于治疗膝关节前内侧骨关节炎或自发性骨坏死时的临床疗效。方法 本次研究于本院随机抽取了35例2019年8月-2020年8月接受内侧固定平台单髁置换术治疗膝关节前内侧骨关节炎或自发性骨坏死的患者进行。对比治疗前后疼痛评分、膝关节评分以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对比患者疼痛和膝关节评分,治疗后有明显优势(P<0.05);随访期间,1例患者出现了关节感染,1例患者出现了假体松动,发生率为5.71%。结论 内侧固定平台单髁置换术能够改善患者所出现的疼痛症状和膝关节最大活动度,逐渐恢复膝关节功能,加快患者康复速度,值得推广和使用。

  • 标签: 内侧固定平台单髁置换术 膝关节内侧骨关节炎 自发性骨坏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