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青蒿素及其衍生物是一类高效、速效、低毒的抗疟药物,近年来研究发现其具有抗肿瘤、抗病毒、抗炎等多种生物活性。目前已发现青蒿素及其衍生物对包括人巨细胞病毒、HBV、HPV、HIV、HCV、肠道病毒、新型冠状病毒和狂犬病病毒等在内的多种病毒具有抗活性作用,但其所涉及的分子机制各不相同,主要是通过抑制病毒复制的方式实现,本文对此进行简要综述。

  • 标签: 青蒿素类 衍生物 抗病毒作用 病毒复制 抑制
  • 简介:摘要因为病毒对于人体的健康会造成极大的影响,所以当前科研人员一直在进行抗病毒药物进行研究。病毒从性质上进行分析,实际上是一种病原体,可以在短时间内进行传播,并且一旦发病,就会产生高死亡率,对于人们的生命安全来说将会造成极大的威胁。中药是一种天然性物质,可以起到抑制病毒的作用,所以在近些年的研究工作中,研究工作者将重点都放在了关于中药抗病毒的研究工作中,从而可以在临床工作中起到重要的作用,为筛选抗病毒中药提供必要的依据。

  • 标签: 清热解毒药 抗病毒 单味药 有效成分
  • 简介:1986年,当叠氮胸苷(AZT,ZDV)作为第一种抗艾滋病病毒(HIV-1)药物应用于临床时,显示出可使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umanimmunodeficiencyvirus,HIV-1)感染者和病人(以下称HIV/AIDS)CD4淋巴细胞上升[1].但是经过一段时间的应用,发现其不能有效地阻断HIV感染者发展成AIDS,并存在着严重的不良反应.1989年就发现HIV对AZT的抗药性,其出现取决于用药时间的长短与疾病所处的阶段[2].到20世纪90年代初,在核苷类逆转录酶抑制剂(NRTIs)的基础上,非核苷类逆转录酶抑制剂(NNRTIs)研制成功并试用于临床,但这类药物单独使用极易产生耐药,使临床应用受限.研究发现二种核苷类逆转录酶抑制剂联合治疗可提高HIV/AIDSCD4水平并可使血清HIV-1RNA水平下降[3].

  • 标签: HIV/AIDS immunodeficiency 抗病毒治疗 耐药机制 人类免疫缺陷病毒 20世纪90年代
  • 简介:摘要因为病毒对于人体的健康会造成极大的影响,所以当前科研人员一直在进行抗病毒药物进行研究。病毒从性质上进行分析,实际上是一种病原体,可以在短时间内进行传播,并且一旦发病,就会产生高死亡率,对于人们的生命安全来说将会造成极大的威胁。中药是一种天然性物质,可以起到抑制病毒的作用,所以在近些年的研究工作中,研究工作者将重点都放在了关于中药抗病毒的研究工作中,从而可以在临床工作中起到重要的作用,为筛选抗病毒中药提供必要的依据。

  • 标签: 清热解毒药 抗病毒 单味药 有效成分
  • 简介:摘要新型冠状病毒(2019-nCoV)与一种蝙蝠中的冠状病毒基因序列的同源性高达96%,通过对其保守的7个非结构蛋白进行对比,发现2019-nCoV属于SARS相关冠状病毒(SARSr-CoV)。2019-nCoV进入细胞的受体与SARSr-CoV一样,血管紧张素转换酶2(ACE2)为其共用跨属受体。本文主要从种间传播和遗传变异着手,简要讨论了人类细胞表面的受体(如ACE2和APP4),这些受体是造成人类感染和流行的因素,并在病毒基因组中编码5种蛋白,其被认为是开发抗病毒药物的重要靶标。笔者对8种较有希望的抗2019-nCoV药物作了介绍,包括3种抗-HIV药物(洛匹那韦/利托那韦、达诺瑞韦/利托那韦及达芦那韦),正在研究的抗埃博拉病毒药物(瑞德西韦),抗流感病毒药物(阿比朵尔,法维拉韦)及1种抗疟疾药(磷酸氯喹);其中瑞德西韦、阿比朵尔及法维拉韦对2019-nCoV具有较强的抑制作用,或许可能是最有希望的药物。

  • 标签: 冠状病毒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 血管紧张素转换酶2受体 抗病毒药物
  • 简介:摘要病毒寄生于宿主细胞内,依赖宿主细胞代谢系统进行增殖复制抗病毒感染的途径很多,如直接抑制或杀灭病毒、干扰病毒吸附、阻止病毒穿入细胞、抑制病毒生物合成、抑制病毒释放或增强宿主抗病毒能力等。本文将对常见的抗病毒药物进行讨论

  • 标签: 抗病毒 药物
  • 简介:目的研究抗病毒新药17997对细胞代谢的影响和抑制病毒复制时细胞热效应的变化。方法利用微量量热的方法。结果热代谢曲线表明,在有效抑制病毒复制浓度下,17997不影响宿主细胞的正常代谢,且能明显地降低病毒复制时的细胞热代谢。结论17997能够抑制病毒复制,对宿主细胞的热代谢没有影响。

  • 标签: 抗病毒新药17997 抗病毒效应 细胞 微量量热法 单纯疱疹病毒I型
  • 简介:摘要:病毒作为一类病原体,具有的高传染性、高变异性的特点,会给人类健康带来很大危害。长期使用单一的药物不仅容易导致病毒产生耐药性,也会给治疗效果带来不同程度的影响。将天然来源的植物作为药物,具有的毒副作用低、疗效显著等优势。基于此,本文着重针对常见中药抗病毒作用作出了深入研究。

  • 标签: 常见中药 抗病毒 作用
  • 简介:小时候,记得大人常常说起一句顺口溜:“红薯汤,红薯馍,离了红薯不能活!”事实确实如此,在艰苦贫穷的年代里,红薯救了成千上万穷人的命,可以说红薯“一身是宝”,红薯可以吃,红薯叶可以吃,甚至红薯茎、根也能用来果腹,填饱肚子。

  • 标签: 红薯叶 保健 抗病 顺口溜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对常用抗病毒中药的复习,总结经验,从而提高疾病的治愈率。方法系统复习常用抗病毒中药的临床特点。结果通过对常用抗病毒中药的临床特点的复习,总结临床经验,从而提高疾病的治愈率。结论熟悉常用抗病毒中药的临床特点,可明显提高疾病的治愈率。

  • 标签: 抗病毒药物 中药 临床疗效
  • 简介:摘要中药是我国传统的医药文化,在各种疾病的治疗方面均具有显著的疗效,尤其是在病毒性疾病的治疗过程中,更加具有显著的效果,根据临床试验的相关结果,在儿科抗病毒中药的选择上,可以充分利用中医的相关理论基础并且与临床试验的结果相结合的方法,能够实现效果的显著提升,这一用药方法已经取得了相关的进展,希望在今后儿科抗病毒的中药选择上取得更为有效的进步,将我国的中医药体系发扬光大,将其应用在更多的疾病治疗中。

  • 标签: 儿科 抗病毒 中药 选用
  • 简介:摘要:病毒性疾病是目前儿童发病率最高的疾病,病毒性疾病的传播性极强,对于抵抗力较差的儿童来说,病毒性疾病对儿童的自身健康带来了一定的危害。从某种程度上来说,中药对于病毒性疾病的治疗有着西药不可代替的作用,但是在中药选用的过程中,要根据病毒的特点,科学、合理的来进行选择。

  • 标签: 儿科 抗病毒 中药 选用
  • 简介:        摘要:病毒性疾病是目前儿童发病率最高的疾病,病毒性疾病的传播性极强,对于抵抗力较差的儿童来说,病毒性疾病对儿童的自身健康带来了一定的危害。从某种程度上来说,中药对于病毒性疾病的治疗有着西药不可代替的作用,但是在中药选用的过程中,要根据病毒的特点,科学、合理的来进行选择。

  • 标签:         儿科 抗病毒 中药 选用
  • 简介:摘要注射吸毒人群(PWID)丙型肝炎病毒感染率高达67%,要实现世界卫生组织2030年消除病毒性肝炎公共卫生威胁的目标,PWID是需要优先关注的人群。尽管丙型肝炎病毒直接抗病毒药物持续病毒学应答可达到95%以上,但是PWID接受治疗仍存在很大的障碍,尤其是在医疗实践中,由于PWID多伴随合并感染、多重基因型感染、低依从性、药物滥用、美沙酮维持治疗、危险行为及再感染等情况,医生常担心这些因素影响疗效而拒绝给PWID提供丙型肝炎治疗。现对不同感染状态及具有特殊行为特征的PWID开展丙型肝炎治疗的情况及效果的有关研究进行综述,结论为在多学科合作下对PWID人群开展的丙型肝炎治疗安全有效并且能保证治疗的依从性。

  • 标签: 静脉吸毒者 治疗 丙型肝炎
  • 简介:目的观察抗病毒口服液对体内感染甲型H1N1流感病毒模型的治疗作用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使用ICR小鼠,采用甲型H1N1流感病毒FM1株及PR8株经滴鼻感染小鼠造成肺炎模型,经治疗给药后,计算各组小鼠肺指数;采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RT-PCR法检测小鼠肺组织流感病毒载量;采用ELISA法检测小鼠血清中丙二醛(MDA)、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γ干扰素(IFN-γ)的含量;体外采用甲型H1N1流感病毒FM1株及PR8株感染MDCK细胞,经治疗给药后,检测细胞上清液中神经氨酸酶(NA)活性。结果与模型组相比,抗病毒口服液在体内能明显降低流感病毒感染小鼠的肺指数,降低肺组织中的流感病毒载量,降低TNF-α的含量并升高IFN-γ的含量;在体外可明显抑制NA活性,且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结论抗病毒口服液对甲型H1N1流感病毒体内感染有较好的治疗作用,其作用机制可能在于抑制炎性反应并抑制病毒繁殖。

  • 标签: 抗病毒口服液 甲型流感 病毒载量 TNF-α IFN-Γ 神经氨酸酶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病毒感染的几率大,传播途径多。抗病毒免疫因病毒具有生物学特征,所以在大多数免疫中情况占主导地位。本文介绍了病毒感染类型,说明了病毒感染的致病机制,阐述了抗病毒免疫的具体体现。

  • 标签: 病毒 感染 免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