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16 个结果
  • 简介:深覆牙He危害之一是下前牙对上前牙产生过大的水平向力,使上前牙唇向倾斜,切牙间出现间隙,侧面观上颌前突,开唇露齿。笔者采用综合疗法,对7例成人深覆He导致上前牙唇向飘移的患者进行治疗,获得了良好的疗效,现报告如下。

  • 标签: 上前牙 深覆He 综合治疗 上颌 切牙 牙HE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口腔正畸辅助治疗牙周炎致前牙扇形移位的效果。方法:研究我院2022年1月—2023年1月收治的70例牙周炎致前牙扇形移位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35例)和对照组(35例),将基础牙周治疗应用在对照组中,研究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使用口腔正畸联合基础牙周治疗,观察和比较组间治疗效果及牙齿相关指标。结果:研究组的治疗有效率(94.29%)高于对照组的(77.14%)(P

  • 标签: 牙周炎 口腔正畸 前牙扇形移位 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口腔正畸辅助治疗牙周炎致前牙扇形移位的效果。方法:研究我院2016年5月—2021年9月收治的70例牙周炎致前牙扇形移位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35例)和对照组(35例),将基础牙周治疗应用在对照组中,研究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使用口腔正畸联合基础牙周治疗,观察和比较组间治疗效果及牙齿相关指标。结果:研究组的治疗有效率(94.29%)高于对照组的(77.14%)(P

  • 标签: 牙周炎 口腔正畸 前牙扇形移位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研讨牙周基础治疗联合正畸治疗前牙扇形散开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58例患者(共80颗患牙),患者均属于我院2015年7月至2016年8月期间牙科收治的牙周炎致前牙扇形散开患者,给予牙周基础和正畸治疗,观察各患者治疗状况(牙龈出血、牙周袋深度、牙槽骨吸收程度等),并分析讨论结果。结果对比治疗前后GI、PD、CAL指数,治疗后优于治疗前,数据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治疗前牙扇形散开可考虑将牙周基础治疗联合正畸治疗,在牙周炎症得到缓解的同时,前牙移位得到矫正,牙列排齐,以免创伤牙颌,牙周基础联合正畸治疗疗效确切,推广应用价值高。

  • 标签:
  • 简介:【摘要】 目的 分析正畸联合牙周夹板治疗牙周炎所致前牙扇形移位的美学效果。方法 随机选择2019年7月至2021年7月于我院就诊的牙周炎所致前牙扇形移位患者100例参与本次研究,对照组采用牙周炎与正畸联合治疗方案,实验组采用牙周炎与正畸联合治疗基础上,附加牙周夹板治疗。对比患者治疗前后治疗满意度及美观度评分差异。结果 实验组治疗满意度为100%显著高于对照组,牙列正畸美观度评分为47.38±5.12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牙周正畸+牙周夹板治疗前牙扇形移位,对症分治的方法,有利于疾病的控制和增加美观度,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牙周夹板 正畸 扇形移位
  • 简介:摘要目的探索二维超声经口裂间隙扇形扫查序列方法用于显示上腭及诊断腭裂。方法根据胎儿口面部的解剖学特征及超声指向性特点,设计经口裂间隙扇形扫查序列,并采用引产儿标本验证此方法的可行性。选取2020年5月至2020年10月在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中孕期(孕20~28周)胎儿畸形筛查的7 154例单胎妊娠孕妇,在常规筛查中增加经口裂间隙扇形扫查序列以进一步验证该方法的可行性以及对上腭的显示情况。并通过电话或病例查询等方式进行随访。结果共5例引产儿标本采用经口裂间隙扇形扫查序列均清晰显示上腭。本院纳入的7 154例胎儿中,除失访56例外,纳入分析7 098例,有6 885例获取了满意的图像,成功获取率为97%。因体位原因,213例(3%)胎儿未能获取满意图像。经口裂间隙扇形扫查序列显示腭裂胎儿31例,与引产或生后随访结果一致,其诊断准确性为100%。结论经口裂间隙扇形扫查序列具有显示清晰、可操作性强及切面易获取等优点,对中孕期胎儿腭裂的检出具有较好的临床价值。

  • 标签: 腭裂 唇裂 超声检查,产前
  • 简介:摘要 目的:探讨分析正畸联合牙周夹板在牙周炎所致前牙扇形移位治疗中的临床效果。方法:随机抽取2018 年1 月—2019 年1月期间治疗牙周炎所致前牙扇形移位患者共100 例为本次研究对象,分为2组,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50例,开展对比治疗研究。对照组接受常规治疗;观察组接受正畸牙周夹板治疗方案。对比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情况。结果:观察组治疗有效率为100.00% 明显优于对照组(P < 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正畸联合牙周夹板在牙周炎导致前牙扇形移位治疗中的应用,临床应用效果显著,值得推广。

  • 标签: 牙周炎 前牙扇形移位 正畸 牙周夹板 应用价值
  • 简介:三维超声成像技术恢复了二维超声图像成像过程中丢弃的空间位置信息,提供了比二维超声图像更为丰富的临床诊断信息,已广泛应用于临床诊断领域。本文介绍了基于一维换能器阵列的超声三维重建过程,针对扇形扫描三维超声成像系统提出了一种减少三维重建环节的处理方法。

  • 标签: 超声诊断 实时三维 三维重建 DSC
  • 简介:目前保乳手术已在早期乳腺癌中得到广泛应用。日本大内宪明教授创立应用侧方组织瓣(lateraltissueflap,LTF)充填乳房缺损实施一期乳房成形,本文针对该术式的方法、适应证选择和临床应用等作一介绍;

  • 标签: 乳腺肿瘤 乳房切除术 改良根治性 外科皮瓣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和分析侵袭性牙周炎致前牙扇形移位采用牙周 -正畸联合治疗方法的临床效果。方法 将我院 2017年 5月 -2018年 3月收治的 60例(患牙 129颗)侵袭性牙周炎致前牙扇形移位患者临床资料作为本次研究对象,进行牙周、正畸联合治疗,对施治前后患者牙槽骨吸收程度、牙周袋深度、牙龈出血指数情况进行对比,观察临床和治疗效果。结果 本组治疗后患者牙周袋深度、牙龈出血指数、临床附着水平与治疗之前相比明显较低, P<0.05 ; 该组患者治疗后的牙齿松动程度显著改善,与治疗前相比治疗后 I度松动所占比例显著提高,而 III度松动与治疗前相比所占比例显著降低 , P<0.05;治疗后牙槽骨吸收达根尖 1/3者所占比例明显降低,而到根颈 1/3者所占比例显著高于治疗前, P<0.05。结论 侵袭性牙周炎致前牙扇形移位采用牙周 -正畸联合治疗方法,临床效果满意,值得临床进行应用推广。

  • 标签: 侵袭性牙周炎 前牙扇形移位 牙周 -正畸治疗
  • 简介:目的探索麦默通旋切系统(mammotome,MMT)常规性能以外的延展功能:麦默通扇形推进法旋切术,即利用口径为2.5cm旋切槽的麦默通刀头切除直径3~6crn良性乳腺肿物的可行性。方法试验组200例,乳腺肿物直径3~6cm,采用麦默通手助结合超声导航下麦默通扇形推进法旋切术。对照组200例,病灶≤2.5cm,接受MMT常规手术治疗。治疗疗效两组进行比较。统计学分析采用卡方检验。结果手术操作成功率达100%。肿物平均切除时间为20min,平均旋切次数50次。在术中出血、皮肤瘀斑、术后血肿的发生率方面经卡方检验,两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X^2=0.1329,P=0.715;X^2=0.0502,P=0.823;X^2=0.0000,p=0.995)。住院时间、手术刀痕外观及并发症方面两组相当。结论麦默通扇形推进法旋切术切除3~6cm较大良性乳腺肿块是可行的,具有安全、准确、微创、美容、并发症少等优点,有一定的应用价值。

  • 标签: 麦默通旋切系统 可行性 较大良性乳腺肿物
  •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采用单侧扇形蒂皮下蒂皮瓣修复面部皮肤软组织缺损的经验。方法2015年9月至2018年9月,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940医院烧伤整形科收治面部皮肤软组织缺损患者20例,男12例,女8例,年龄5~40岁,平均25岁。在面部软组织缺损部位的一侧,沿皮纹方向设计切取单侧扇形蒂皮下蒂皮瓣,旋转推进修复缺损部位。观察术后修复效果。结果20例皮瓣全部成活,切口一期愈合,均随访3个月至1年,面部器官无瘢痕牵拉移位,切口瘢痕不明显,外形满意,达到美容修复效果。结论对于面部器官周围皮肤软组织缺损,采用单侧扇形蒂皮下蒂皮瓣修复简单易行,损伤小,皮瓣血运稳定,修复外形满意。

  • 标签: 面部损伤 修复外科手术 皮下蒂皮瓣 面部皮肤软组织缺损 美容修复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单切口扇形额肌瓣悬吊术治疗儿童的中重度上睑下垂的效果。方法回顾性病例系列研究。将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眼科2018年1月至2020年12月经单切口额肌瓣悬吊术治疗儿童的中重度上睑下垂191例(223眼)纳入本研究,其中男129例,女62例,年龄3~15岁。术后6个月进行效果评价。结果术前弱视49眼,术后11眼弱视治愈。201眼(90.13%)效果良好,8眼(3.59%)过矫,14眼(6.28%)欠矫。上睑内翻6眼,结膜脱垂者3眼,暴露性角膜炎12眼,眉眶部血肿4眼。结论单切口扇形额肌瓣悬吊术治疗儿童的中重度上睑下垂效果良好。

  • 标签: 悬吊术,额肌瓣,扇形,单切口 上睑下垂,先天性,中重度,儿童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单侧Gillies扇形瓣结合口周肌群重建修复鳞癌切除术后下唇缺损的临床效果。方法2017年2月至2020年1月,厦门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收治8例下唇鳞状细胞癌患者,男2例,女6例,年龄55~81岁,平均62.9岁,采用单侧Gillies扇形瓣结合口周肌群重建的方法修复鳞癌切除术后下唇中度缺损。设计Gillies扇形瓣所包含的上唇唇红长度为下唇缺损唇红长度的1/3,制备以对侧上唇动脉-同侧上唇动脉-面动脉口角段-同侧下唇动脉供血的轴型复合组织瓣,旋转修复下唇缺损。解剖时留存口周各辐射肌群断端备用,恢复口轮匝肌连续性后,在重建口唇对应处固着各口周辐射肌止点。术后行口周肌群肌力训练,待口唇唇长和形态趋于稳定后,进行测量、计算,评价唇外观、张口功能、闭合功能。结果本组8例患者上、下唇唇红长度平均52.4 mm(46.0~60.0 mm);口唇唇红周长平均104.8 mm(92.0~120.0 mm),下唇缺损范围平均27.6 mm(21.0~35.0 mm),占下唇唇红52.5%(42.0%~67.3%),使用右侧Gillies扇形瓣6例,左侧2例,包含唇红长度平均9.5 mm(7.0~12.0 mm)。术后无感染、出血、血肿等手术并发症发生,切口愈合好,瘢痕相对不明显,存在不同程度下唇麻木感;随访6个月,唇癌无局部或远处复发,下唇麻木感逐渐消失。根据术前及术后6个月测量结果进行评价:(1)唇外观:所有病例术后口唇形态自然,居中对称,两侧口角基本水平对称。上、下唇唇长有不同程度延长,上唇平均增加量6.8 mm,增加率15.9%;下唇平均增加量15.4 mm,增加率45.3%;静息时口唇唇红周长较术前平均减少5.5 mm,为术前周长94.9%,基本恢复术前水平。(2)张口功能:所有病例术后1周张口形为偏斜类圆形,张口度约1.5横指,术后6个月,张口形呈基本对称类圆形,张口度3横指;最大张口时口唇唇红周长较术前平均减少46.5 mm,为术前最大张口周长73.1%,基本满足生理需要。(3)闭口功能:所有病例均能完全闭口,言语功能完整,发闭唇音、吹口哨时无漏气现象;咀嚼、吞咽时无口角歪斜、下唇流涎现象。所有患者均对口唇动、静态外形和张、闭口功能表示满意。结论单侧Gillies扇形瓣结合口周肌群重建是一种良好的一期修复唇癌切除术后下唇中度全层缺损的方法,再造口角形态自然,口唇对称性良好,可获得充足的张口度和良好的张口形态。

  • 标签: 唇肿瘤 修复外科手术 Gillies扇形瓣
  • 简介:摘要目的随机对照研究超微针刀扇形斜刺法对颈性眩晕患者的椎动脉血流动力学影响。方法选取本院2018年1月到2019年1月诊治的60例颈性眩晕患者,随机纳入对照组与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应用常规针刺法治疗,观察组应用超微针刀扇形斜刺法治疗,对比其临床疗效、椎动脉血流动力学变化以及症状与功能评分。结果观察组的总有效率(96.7%)高于对照组(83.3%),观察组治疗后的平均血流速率、血管搏动指数、阻力指数均优于对照组,观察组治疗后的症状与功能评分高对照组,均P<0.05。结论超微针刀扇形斜刺法对颈性眩晕患者的治疗效果显著,可明显改善椎动脉血流动力学指标,提高症状与功能评分,值得临床推行。

  • 标签: 超微针刀扇形斜刺法 颈性眩晕 椎动脉血流动力学 症状与功能评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