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目的分析延误卒中患者诊治时间的院前、院后因素以及对溶栓治疗的影响.方法采用问卷调查方法,收集2002年6月30日至2003年4月30日在全国35家医院就诊、资料完整的卒中患者2270例,输入数据库.对卒中发生时间、发病后就诊时间、就诊后查检时间、检查方式、医疗方式及到达医院的方式等影响因素进行单因素分析.结果2270例患者中1039例在3h内到达医院,占45.8%;就诊到头部CT或MRI检查时间在30min内的患者为1084例,占47.8%;CT、MRI检查到读出结果所用时间在30min内有1221例,占53.8%;就诊后60min内得到治疗的患者为1250例,为55.1%;家庭运送为1652例,占72.8%,其中有811例,占49.1%,是在发病后6h以内到达医院;救护车运送为618例,占27.2%,使用急救车的患者在6h内到达医院494例,占79.9%;急诊作MRI检查的患者为1178例,占51.9%;无条件作MRI检查者为1092,占48.1%.发病后就诊时间≤6h患者,下列影响因素差异具有显著意义:即到达医院的方式(P<0.01)、生活方式(P<0.05)、医疗状况(P<0.001)、知晓是否为高危个体(P<0.001)、发病地点(P<0.01)、居住地点(P<0.001)、发病地点到医院的距离(P<0.001).结论就诊前延误因素主要为途中延误,求助于120/999急救运送,可缩短医院前延误时间.

  • 标签: 患者 医院 就诊 发病 卒中 MRI检查
  • 简介:目的:争取尽早溶栓,降低急性心肌梗死(AMI)病人的病死率,改善病人的长期预后。方法:对25例AMI病人,以发病到入院,从入院到确诊,从确诊到溶栓时间进行百分比分析和溶栓前延误与疗效关系。结果:测验结果表明溶栓前延误长短与溶栓后的疗效有显著相关,即6h以内溶栓和6h以后溶栓相比较,前者治愈率高,病死率低。结论:根据延误的原因采取措施,可尽可能减少溶栓前时间延误

  • 标签: 急性心肌梗死 溶栓疗法 延误分析 对策 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急性心肌梗死再灌注治疗时间延误的临床效果。方法我院在2015年3月份到2016年3月份收治5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对这些患者的再灌注治疗延续情况等进行调查分析。结果经过调查分析,患者的再次灌注延续时间延迟,患者对知识的认知情况不同。结论在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再灌注治疗前期延误,需要加强对护士的培训和家属知识宣教。

  • 标签: 急性心肌梗死 再灌注 治疗时间 延误
  • 简介:【摘要】 目的 对脑梗死患者静脉溶栓院内时间延误采用优质护理措施的效果进行研究 方法 对2022年2月-2022年12月期间,入住到本院接受脑梗死静脉溶栓治疗时,院内延误采用护理措施进行研究,研究患者共计64例,将其随机分为常规组和观察组,每组32例。常规组采用基础护理方式,观察组在基础护理前提下,结合优质护理措施,将两组患者护理后满意度进行对比。  结果 脑梗死患者静脉溶栓院内时间延误采用优质护理措施,观察组满意度达到96.88%,常规组满意度81.26%,两组对比存在明显差异,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脑梗死患者采用静脉溶栓院内时间延误采用优质护理措施,提高救治效果,改善患者预后生活质量。

  • 标签: 脑梗死 静脉溶栓 时间延误 优质护理
  • 简介:【摘 要】目的:研究急性心肌梗死溶栓治疗前产生的时间延误原因,并且给予有效的护理干预。方法:选取我院于2019.07至2020.07期间收治的48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析以上患者的延误溶栓时间因素并且给予针对性的护理,评比患者的溶栓时间与疗效性以及院内和院外的延误长短。结果:患者的6小时再通率,6小时之内的再通率高于6小时后的再通率;患者的院外延误为(163.00±89.00)分钟,患者的院内延误为(124.00±68.00)分钟,院外延误长于院内延误,p<0.05,差异存在统计学的意义。结论:院外的延误比较长,对健康教育知识的认知需给予加强,对高危人群的管理力度要大力提升,以达到早发现早治疗,全面提升治疗效果的目的。

  • 标签: 急性心肌梗死 时间延误 护理干预 溶栓治疗前
  • 简介:来自卫生部门关于脑卒中(俗称中风)调查数据显示:在对贵州省2270例脑卒中病例调查发现,有54.2%的中风病人死于抢救不及时。脑卒中俗称中风,是大脑血管急性破裂性损伤,仅次于缺血性心脏病猝死,而成为世界各国第二大致死病因,也是首个严重致残疾病的病因。

  • 标签: 中风病人 救误 缺血性心脏病 致死病因 脑卒中 病例调查
  • 简介:

  • 标签:
  • 简介:单侧隐睾65例(2例未找到睾丸),有60例患者睾丸可在腹股沟处触及,  本组患者3岁以前手术的患者仅为2例

  • 标签: 例分析 延误治疗 患者延误
  • 简介:总结分析1990~1998年我科所做的急腹症手术,发现44例术前不同程度被误诊误治或延诊延治。为吸取教训分析报告如下。

  • 标签: 急腹症 误诊 误治 原因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对被误诊为内痔、菌痢以及慢性结肠炎疾病的直肠癌患者进行探讨,分析其误诊的原因。方法就2005年至2008年在我院接受治疗的曾被误诊的13例直肠癌患者进行临床分析,总结临床的经验及教训。结果这13例患者入院后,采用直肠指诊以及肠镜进行检查,最后诊断为直肠癌疾病。结论误诊的主要原因是缺乏认识及重视此疾病的临床特点,忽视直肠指诊以及肠镜等辅助检查,缺乏相应的临床判断。为有效预防误诊情况的发生,医护人员应加强直肠癌疾病的相关知识,在就诊便血或便数频繁的患者时,应按照常规检查,为其进行直肠指诊或肠镜的检查,以便及时发现并治疗直肠癌疾病,使患者尽快摆脱疾病的困扰,恢复健康的生活。

  • 标签: 直肠癌 延误诊治 原因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急性心肌梗死院前诊治延误的因素,为指导护理工作提供依据。方法通过查阅出院病历和电话回访的方法,回顾性分析159例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院前诊治延误的原因,比较患者性别、年龄、文化程度、医保类别、梗死类型和部位、发病时危急程度、吸烟等因素与院前诊治延误的关系。结果医保患者、65岁以下患者、发病时症状危急患者和文化程度高患者诊治延误较短(P<0.05),而与性别,梗死类型和部位、吸烟等关系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发病年龄、医保类别、发病时危急程度,文化程度是影响急性心肌梗死院前诊治延误因素。故应加强公众人群对冠心病相关知识健康教育,尤其是老年人、无医疗保险和文化程度低的人群,以改善STEMI患者院前延误状况,降低致残率和病死率。

  • 标签: 急性心肌梗死 院前延误时间 影响因素
  • 简介:本文回顾性分析1988年至1993年本院急性心梗7例延误诊治原因。例1:男,56岁,无明原因突发双侧下肢疼痛,呈持续性钝痛,但能忍受,以左下肢疼痛尤著。疼痛发生两天就诊。查体:心、肺及腹部无异常,诊为坐骨神经痛。治疗2天后,双下肢疼痛加重。急来院复诊,在查血常规及血清酶时,突然出现胸闷、憋气、大汗淋漓、面色苍白。查心电图示:V1~V4导联ST段呈上斜型抬高2~4.5mm,T波V1~V5异常高而尖,最高达12mm,T波前波与ST段融合形成一单向曲线,谷草转氨酶126u,诊为急性前间壁心梗。例2:男,52岁,因突发上腹部疼痛持续2小时,伴心前区不适就诊.查诊;19.5/12.0Kpa(146/90mmHg),心、肺听诊无异常。

  • 标签: 急性心肌梗塞 急性前间壁心梗 急性心梗 双下肢疼痛 单向曲线 坐骨神经痛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支气管结核的误诊原因,提高支气管结核的诊断水平。方法采用临床分析方法,对我院收治的27例支气管结核病人进行分析。结果误治患者年龄分布主要在20-50岁,职业分布差异无显著性,患者延误诊治和医源性误诊并存,平均延误诊治时间约193天。结论提高呼吸道病患者对结核病的认识,提高综合医院对支气管结核的重视,降低延误诊治。

  • 标签: 支气管结核 误诊